孙殿英为什么不盗和珅墓?

用户93588680787


说到孙殿英,大家对他基本上就是一个称呼,那就是——东陵大盗。而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称呼,是因为他洗劫了“清东陵”。

公元1928年夏,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奉命驻扎在蓟县马伸桥,这儿离满清帝国的皇陵“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此时的孙殿英,虽说也是国军编制,但是其军饷物资却得不到中央的资助。几乎所有的军饷物资都得靠自己争取。

而这个时候,孙殿英军中刚好缺钱!虽然国民政府有着明确的规定,不准损害皇陵,但是面对着清东陵这么一大块肥肉,孙殿英怎能不垂涎三尺?

随后,孙殿英便以清剿土匪马福田和军演的名义,将部队开进了清东陵。接着便是秘密的派遣自己的工兵部队,带着炸药,先后炸开了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乾陵皇帝的裕陵和康熙帝的景陵。

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妃园寝都被盗掘。可以说,除了顺治皇帝的陵墓没有受到伤害之外,其他大大小小的陵墓都或多或少的遭到了孙殿英的毒手。

那么,问题来了。孙殿英既然盗取了乾隆的墓、康熙的墓,慈禧的墓,却为何偏偏不敢盗大清帝国的首富——和珅的墓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我们都知道,和珅是乾隆时期的大富豪。根据相关记载,和珅权势熏天的时候,他的财富大概有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如果再加上其古玩、珍宝、字画的话,那么其财富综合大约是当时清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最重要的是,和珅不仅有钱,其官位还很高。他官拜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兼管内务府总管,赐爵一等忠襄公等等。此时的和珅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不幸的是,在乾隆死后不久,和珅便被嘉庆皇帝给严办了,不仅将其家产全部抄没,还下令将其赐死。

和珅在生前确实耗费巨资为自己在河北蓟州(今蓟县)修建了自己的陵寝,民间称之为“和陵”。只不过,和珅还没有来得及“光顾”便被嘉庆皇帝杀了。和珅的死,对于朝廷内外都是一个警告。虽然和珅生前权力熏天,但是死后却没人敢为其收尸。

最后他被葬在了一个不知名的小地方。我们只知道和珅所埋葬的地方,地处于桥水库中心。现如今已经被河水所淹没了。

据说每年只有在雨水少的季节里,站在于桥水库岸边就能看到那墓室的尖儿。

所以,孙殿英面对着这样一个“破旧不堪”的小坟墓还会动心吗?

虽说孙殿英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也知道和珅的下场,所以自然也不会去盗取他的坟墓。即便是他想去,那也未必能找到!


方圆文史


和珅是巨贪不假。孙殿英是东陵大盗这也不假。那既然和珅财富倾国,他的墓又离清东陵不远,那为何孙殿英却对他的墓不动手呢?

先看看孙殿英盗清东陵的动机是什么?

孙殿英这个人在抗日的时候还是做出了一些贡献的,但这是后话。

1928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奉命驻扎在蓟县马伸桥,这个地方离满清的皇陵——“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


他这个军长当的也不容易。虽然它属于国军编制,但却不是校长的嫡系部队,只是个杂牌军。所以克扣军饷物资那是常事,要知道那时候的杂牌军里很多人就是奔着军饷来的,孙殿英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他这个军长也坐不稳当,甚至会引起兵变。

孙殿英被钱逼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他该怎么办?一山之隔就是清东陵,这是一块大肥肉。孙殿英便打起了它的主意。

随后他以演习的名义,将部队开进了清东陵。一顿炸药开路,炸开了清东陵。拉走了20车的宝贝,其中包括乾隆皇帝的九龙宝剑和慈禧太后的价值连城的夜明珠。

从前因后果可以看出他盗墓的动机就是为了钱。


再来看看和珅的墓。

和珅是乾隆朝的大富豪,富可敌国。他拥有8~10亿两的白银,是大清15年的财政收入。

而且乾隆皇帝对他委以重任,权倾朝野,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乾隆当了太上皇以后,民间就把和珅称为二皇帝。

他也确实耗巨资在蓟县为自己修建了陵墓,被称为“和陵”。

大家也都知道,他花半辈子积攒的财富,瞬间就化为泡影。嘉庆上台以后,不给和珅任何喘息的机会,就把他给杀了。查抄了所有家产。他的和陵压根儿无福消享,他死后都没人敢给他收尸。


关于和珅在北京的墓怀疑有两个地方最有可能,一个是在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桥镇的上万村,一个是北京市昌平区南流村,也就是说和珅死后,葬在哪里还不确定。

现在明白东陵大盗孙殿英为什么不盗和珅的墓了吗?

原因很简单。首先孙殿英找不到和珅的墓确却在哪里?其次就算能找到,也是一座空墓而已,财产都被朝廷查抄了。他的和陵也没派上用场,里面什么都没有。


说史听涛


提起孙殿英,很多人会想起“东陵大盗”这个称号,1928年,孙殿英挖了清东陵慈禧和乾隆的陵墓,从此被世人熟知。

不过很多人还有个疑问,那就是孙殿英既然能盗墓,和珅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为什么孙殿英不盗和珅的墓呢?



我认为孙殿英之所以不去盗和珅墓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孙殿英没有机会去盗和珅墓

孙殿英当时盗清东陵慈禧和乾隆墓的时候,也并不是浩浩荡荡光明正大去盗墓的。

清东陵在河北省遵化市,孙殿英1928年的时候,正好在清东陵附近剿匪,他是打着军事演习的名目去偷偷盗清东陵的。

凡事都得讲作案机会,孙殿英并没有机会去盗和珅墓,因为和珅墓离他剿匪的地点很远,因此孙殿英并没有机会去和珅墓。



和珅墓已经破财不堪

和珅生前确实耗费巨资在河北蓟州给自己修建了陵墓,但是因为和珅结局悲惨,还没来得及住进去就被嘉庆赐死,后来和珅死后被草草埋葬,陵墓规格也很低,墓葬也遭到了拆卖。

和珅所埋葬的陵墓,地处于桥水库中心,每年雨水多的时候,陵墓都会被河水淹没。

只有在河水消退的时候,偶尔才能看到和珅陵墓墓室的顶尖,如此看来,这样一个破败不堪的陵墓,是不会让孙殿英有意向盗墓的。


和珅生前被抄家,孙殿英对和珅墓没兴趣

我们都知道和珅是乾隆最爱的宠臣,大清首富,家财万贯,富可敌国。

据史料记载,在嘉庆对和珅抄家的时候,发现和珅财富高达十几亿两白银,如果加上其他古玩字画古董的话,财富大概是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和珅是很有钱,如果他是善终的话,想必陵墓里面陪葬品也会金银财宝数之不尽。

但是可惜的是,1799年,和珅在乾隆死后的第十五天,就被嘉庆皇帝给查办清算了,和珅被赐自尽,死时年仅四十九岁,与此同时,和珅府也被抄家。

和珅是被赐死的,而且家里被抄以后也是一穷二白,根本没有给他陪葬的值钱的东西,

如此看来,一个没有任何金银财宝也没有价值的和珅墓,是不会让孙殿英动心并且冒险去盗和珅墓的。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和珅墓的地理位置以及和珅墓对于孙殿英来说并没有利用价值的原因,导致了孙殿英并没有去盗和珅墓。


小聪历史客栈


大贪官和绅的财富,富可敌国。孙殿英为什么不去盗他的墓呢?

我是三少,为你答疑解惑。

东陵大盗孙殿英,身份多样

孙殿英,今河南人,外号"孙大麻子"。自小性格豪放,与市井无赖为伍。长大以后行走江湖,1925年加入国民革命军。

再后来,孙殿英多次与冯玉祥一起,参与反蒋行动。一次对日作战中,孙殿英被俘,他又配合日军多次和我军作战。

1928年,以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者,花了 7天7夜的时间,盗掘了清皇家陵园而恶名昭彰,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东陵大盗”!

看得出,这个卖鸦片出生的小混混,并不是专业的盗墓者!

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身份。即使洗窃了慈禧乾隆等清陵,他依然能为自己找几条堂而皇之的理由,为自己辩护。

当时的孙殿英,统领民国革命军十二军,没有什么军饷,养不活手下的兄弟们。就理所当然地,打起了与驻地只有一山之隔的清朝清东陵的主意。

孙殿英是这么说的:

满清杀了他祖宗三代,他要报仇。满清入关,统治国家三百年,搜刮的财产数不计其数,他孙殿英盗墓拿走,是天经地义!

而且满清入关后,大兴文字狱,开棺戮尸一些文人志士。他盗墓,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好像,盗亦有道!

大贪官和绅,陪葬的财富有多少?

要说盗大贪官和珅的墓,孙殿英肯定有想过。盗掘和珅的陵墓,也有很多的好处。

首先,盗和坤的墓,似乎不用受到世人的谴责!因为和珅是个贪官,是历史的罪人;二来,和珅的墓也没有皇陵结实,挖掘起来,不用闹那么大动静。

那他为什么最终没有下手呢?

孙殿英这个人从小混迹市井,人非常机灵,会见风使舵。他盗了清朝皇家陵园之后,还送了很多金银珠宝给这个那个。

所以,他如果要盗和珅的墓,必然要做一番功课。这么墓值不值得盗?怎么盗?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一个大贪官,还是大清帝国的第一首富。在和珅被抄家的时候,他的家产估值大约8到11亿两白银。

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清政府15年的税收总和!身为巨贪,和珅,一点儿都不冤枉!

重点的是:

乾隆去世,嘉庆皇帝掌权。他抄了和珅的家,赐死了和珅。

和珅的死,对于朝廷内外无疑是一个警告。尽管和珅生前权力熏天,巴结他的人多了去,死后敢为他收尸的人,一个都没有!

那么这个生前富可敌国的罪人和珅,被抄家治罪后,陪葬品能有多少呢?

和珅墓的地理位置不好,挖掘困难

地理位置,是孙殿英放弃和坤墓重要的因素。

和珅有权有势,生前早就在河北蓟州(今蓟县)为自己选定了一块风水宝地,花了巨资修建了一个豪华墓地,民间称为“和陵”。

和陵如今在蓟县的桥水库中心,大多数的时候都被河水给淹没了。只有每年河水比较少的时候,才能站在水库的岸边,远远望见墓室顶尖。

这个水中央的墓,无论是找墓,还是挖墓,都大费周折!何况这个和珅的墓,不一定有钱。

面对着这样一个“破败不堪”的小坟墓,孙殿英还会动心吗?

和坤的墓,到底在哪里?众说纷纭

距北京西北四十公里,房山区青龙桥镇上万村,在一处山包前,有5个不起眼的坟包。7棵古松环绕在坟包周围,显示出此墓的主人,身份并不一般。

相传,富可敌国的和珅,在河北蓟州为自己准备了百年之后的风水宝地,却是无福消受。

嘉庆四年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了和珅二十条大罪,其中就有一条:

“蓟州坟茔,居然设立享殿,开置隧道,附近居民称和陵”!

嘉庆帝下旨抄家,又赏了和珅一条白绫。所以和珅被赐死后,自然是低调下葬。他在蓟州的豪华和陵,因为僭越礼制,被嘉庆帝命令砸毁。

于是,和珅的家人只能在北京城附近,草草将他下葬。这个下葬的地方,就是距北京西北四十公里的上万村。

后来,和珅的后人悄悄地在坟包四周栽了7颗松树,陪伴着逝去的祖先。当地人也不知道根据什么,一直管这处墓地叫做和家坟。

不过,房山区文物保护所的工作人员说:

由于没有文献资料,尚无法完全认定,这个就是真正的和珅墓地,但却一直作为一般级保护的古墓。

也就说,和坤的墓址没有完全确定。和坤在河北蓟州的墓,也许只是空墓。

结束语:

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是孙殿英放弃盗和坤墓的原因。

1947年,解放军生擒了孙殿英。

这个20多年来一直逍遥法外的盗陵主犯,最后病逝于收留所。


三少yun


和珅虽为清朝最大的贪官,也是清有史以来最富有的贪官,据野史记载和珅贪污的钱财等于大清国二十年的赋税,约为20亿7000万两。

可以说若是和珅正常逝世,他墓穴中的财富绝对不逊色于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帝王的陵寝。可是众所周知,和珅并非是正常逝世的,他是被嘉庆赐死的,他的家也被嘉庆抄了。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三年,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真正掌控了偌大的大清帝国。于是嘉庆四年正月,嘉庆决定对和珅动手,最终和珅被勒令自尽,其家产被全部抄没。

而据《清史稿.和珅传》所载,嘉庆共抄没珍珠手串二百馀,整塊大宝石不计其数,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通州、蓟州当铺、钱店赀本十馀万。以上原属和珅的家产都被嘉庆所抄。



也就是说和珅死后,他是没有多少金银财宝再去陪葬的,即使他当年的财富较之皇帝的私库都要多,是“多於大内数倍”,甚至比清朝国库的财富都要多,到和珅临死后也都归嘉庆所有,所以既然都没有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和珅拿什么去陪葬呢?而且和珅可是被皇帝赐死的,他又有什么资格去风光大葬呢?



所以就是这样的一个“毫无油水”的和珅墓,孙殿英哪会这样兴师动众的去盗掘呢?根本没必要,也是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正比的。

再者孙殿英盗掘清东陵,很大程度源于“便利”,因为他当时的驻地就在清东陵的附近,所以这就给了孙殿英很大的便利,也就是如此,本来就胆大包天的孙殿英,加上位置的优越性,孙殿英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东陵大盗”。



而和珅墓却并不在清东陵的范围内,它却是在北京西北四十公里,昌平西南二十一公里的地位(当然尚未完全核实),这里距清东陵可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而且和珅墓不像清东陵周围是人迹罕见之处,它的周围可是有村庄的,在这个地方孙殿英可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挖。

当然和珅墓之所以没被盗,其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天下人都知道和珅的财产都被嘉庆收刮的干干净净,和珅墓已无多少油水可捞,而这点孙殿英自然也知道,所以他才不会做出如此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或许换一种想法来看,和珅被抄家未尝不是好事。试想,如果当初和珅未被抄家,也未被赐死,以和珅“远播中外”的财富,他的安眠之所恐怕早就被打开了,早就会被那些虎视眈眈的盗墓贼给破坏的是面目全非了。

遥想他的主子乾隆,生前何等的荣耀,九五之尊,天下臣民生杀予夺皆有他决定,可是他死后的遭遇却让多少人唏嘘,尸体被拉出棺木,爆尸数日,一根孤零零的辫子横亘在墓穴之中,头颅与尸体分开,这就是曾经的一代帝王身后的遭遇。



所以,和珅的结局对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然以他的财富,他死后恐怕很难得到安生,结局恐与乾隆一般无二。


澳古说历史


提起孙殿英,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东陵大盗”这个称号:民国十七年(西历1928年),国民党军阀孙殿英盗挖了清朝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并由此而得名。

而距离东清陵不远的地方就是和珅的墓,和珅省钱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为什么孙殿英不去盗和珅的墓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和珅的墓虽然离东清陵不远,但那是个空墓,和珅没有葬在里面,自然没什么可盗。

第二、和珅被赐死后葬在哪里现在还没法说清楚,关于和珅在北京的墓地,有两个地方最有可能,一事在北京房山区青龙桥镇的上万村,二是在北京昌平区南流村,也就是说和珅死后葬在哪里还不确定,孙殿英自然不可能盗挖。

第三、众所周知,和珅生前家产已被嘉庆皇帝抄完了,和珅下葬时候会有多少陪葬品不得而知,但一定不会太多,所以孙殿英自然是没啥兴趣了。

墓地不好找,也没有什么金银珠宝,所以对孙殿英没什么以引力。


关河南望


孙殿英盗墓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清东陵的皇家陵墓,这座皇家园陵里坐落着15座陵墓,安葬着5位帝王,15位皇后,嫔妃、皇子、公主加一起161人,孙殿英守着这么大一个皇家陵墓群,又何必再去盗和珅的墓呢?而且盗墓得手后,此时造成较大社会舆论,孙殿英根本没功夫再进行盗墓行动,他更需要忙于打点关系躲避追责。再者,和珅是被嘉庆帝抄了家,和珅墓的诱惑也就大打折扣。而且和珅墓至今也无法确定位置,只有零星的史料记载了大致方位,盗墓还需要定穴,难度太大。



孙殿英盗墓的背景与过程

孙殿英盗墓的背景是受到蒋介石收编,被委任第六军团第十军军长,孙殿英随革命军进入河北地区后,军事任务为剿匪。当时的马福田就是一股势力较大的土匪,这股势力盘踞在清东陵旁的马兰峪,目标就是盗取清东陵的皇家陵墓。孙殿英虽被收编,但不属于嫡系中央军序列,财政属于差供,即拨款一部分,另一部分自给自足,所以嫡系军与杂牌军之间的贫富差距很大。孙殿英受命剿匪,这就跟招安政策没什么区别,用收编的杂牌军对付流寇,向来是统治阶层的常用伎俩,故而也就没什么油水可得,但恰好得到马福田盗墓的情报,那就是趁机捞一把的机会,所以孙殿英的目标很明确,赶跑马福田,自己吃下这块肥肉。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成功,孙殿英的部队就受命驻扎在蓟县的马伸桥,这个地方与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带着老蒋的剿匪任务,孙殿英就挂羊头卖狗肉的搞军演,赶走了马福田,然后戒严清东陵。随后便开展盗墓行动,从寻找地宫入口、找到哑巴院、炸开金刚墙,孙殿英也没山费工夫,如此操作下盗了乾隆墓和慈禧墓,所得珍宝无数。就孙殿英所选陵墓来看,他也是很懂历史的,乾隆是一位文玩字画的爱好者,且处于盛世,死后必定带走诸多珍宝古董;慈禧就更不用说了,清朝末期的实际掌控者,平生奢侈无比,死后下葬的队伍比历朝皇帝规模都大,宝藏也不会少。



孙殿英也确实在这两座陵墓中收获不小,特别是慈禧太后的陵墓,由于去世年代相隔不远,地宫里的珍宝保存完好,多数都被孙殿英运出地宫。但乾隆的地宫据说打开时已经被水淹了两米深,乾隆皇帝的棺椁也随着地宫里的污水漂浮至第四道石门处,给孙殿英等人进入石门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在盗墓被发现后,清宗室遗老派人查看乾隆地宫时,发展很多随葬的字画、古董都在淤泥里浸泡,已经没有了任何价值,文物保护者也称无法修复,可见乾隆地宫里大部分珍宝都毁于地下水,孙殿英带走的多是珍珠、翡翠、象牙制品,以及传闻的九龙宝剑等。

“我干活的溥仪,你干死的慈禧”——冯玉祥

孙殿英盗墓是1928年7月中旬开始,到8月份就已经开始到处销赃,并被卫戍司令部查货,接着盗墓一事被揭发出来。这在满人特别是逊清皇室中引起轰动,清室优待条款里有一条就是保证皇陵的安全,这件事发生后政治影响可想而知。所以孙殿英此时也就没功夫继续盗墓,只想着如何四面打点关系,避免军事法庭的责任追究。据说是将九龙宝剑委托戴笠送给了老蒋,还有一把宝剑托戴笠送给何应钦,慈禧的翡翠西瓜托戴笠送给宋子文,慈禧口中压舌的夜明珠托戴笠送给宋美龄,另以乾隆的朝珠作为答谢戴笠的礼物。这件盗墓案件由军事法庭展开调查,从1928年12月到次年6月才结束,最终孙殿英躲过审判。此时过后,孙殿英便通过巴结阎老西和冯玉祥,一直忙于打仗洗白自己。


和珅墓得以幸免的原因

“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入而强。”——《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

和珅是乾隆时期的宠臣,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大贪官,根据《庸庵笔记》记载,当年嘉庆帝下令从和珅家里抄出黄金白银几百万两、宝石四千多颗、黄金器皿五千多件、貂皮裘服八百多件、上等山参六百八十八两;与此同时,所抄古董、工艺品价值连城,甚至有些连皇宫里都未趁见过,珍珠之类需以斗装,再有家外田地、商铺、银号、当铺无法估算。据《清朝野史大观》的估计,和珅能有二十亿两的家财,《庸庵笔记》则估计二亿三千万两,这两种估计虽然差距甚大,但数目都是很惊人的。但和珅被抄家之后,除了固伦和孝公主下嫁给和珅儿子丰盛殷德的嫁妆,其余悉数上交国库,也就是和珅死后不一定会有太多随葬品,至少财力已经不允许他生前就筹划好的“和陵”。


“冀州坟茔,设享殿,置隧道,居民称和陵”——《雍正朝起居注册》

事实上,和珅被定罪时,有一条款便是僭越帝王规制,将自己的坟修成了帝王规格,且按照礼法,帝王的坟才称陵,和珅为自己修的坟在民间被称为和陵,已经是僭越之嫌。古代礼法规定帝王陵可建九仗高,虽然历代并没有按照这个高度严格控制,但皆是设九层宝鼎,象征九五之尊。而百姓的坟要在三尺之下,和珅以帝王规格修坟,所以在死后,被雍正下令铲平了坟头,并拆除所有地面建筑,惟独留下两头石狮子,现存于天津蓟县独乐寺里。既然地上的东西都被拆了,地下就算丰绅殷德能弄来珍宝陪葬,也没有这个胆量大操大办。


和珅生前为自己选的坟地风水极佳,坟地位于大山坳里,三面环山,且每山都有河水磅山而流,称“三环扣月”。上面说到乾隆陵墓在打开后渗水严重,且这个问题并不是年代久远才发生的,乾隆十七年建成地宫时就出现渗水,乾隆帝又下令匠人翻修,修缮后才敢葬入一后两贵妃。这说明地宫防水问题在乾隆时期并不容易达成,而且乾隆帝的裕陵处于地势较高的位置,这样的陵墓都会渗水,何况是和珅坟墓还处于三面环水的山坳里呢?孙殿英费了好大工夫打开了乾隆陵墓,却得到一个地下水池,众多珍宝腐烂损毁,那么他就更不会寻找位置更低、水系复杂的和珅墓了。而且和珅墓的位置并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只是根据文献以及地理环境描述,推测在今天天津蓟州区城东的于桥水库下面。所以寻找和珅墓也需要请个风水大师定穴,并逐步尝试,孙殿英干着盗墓的买卖,哪有闲工夫明目张胆的定穴呢?


综上所述,孙殿英盗墓的目标比较明确,清东陵既在剿匪范围内,又埋藏巨大宝藏,他没有理由去寻找一个位置不明确的墓,而且这个墓是否有宝藏都不一定。在开挖乾隆墓以后,地宫变成池塘,同一年代的和珅墓又位于山水环绕的低洼处,倘若再挖出个池塘岂不傻眼。而且盗墓行动已经被揭发,孙殿英需要为自己洗脱罪名,命都不保哪有功夫再行盗墓之事。


棍哥观史


孙殿英

其实孙殿英这个个人自幼混迹社会市井中,他的身上颇有一份侠义之气,在抗日战争中他也是尽心尽力的去抵抗日军的侵略,曾经再一次和日军作战中,他连着和日军对战了七天为了守住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后来日军投降之后,他就跟随着国名党。如果不是这个东陵盗墓事件,他也算得上一个名族的英雄。

东陵盗墓

在冀东一带的土匪是非常之多,于是国名党就派了孙殿英前去剿匪。他也确实是完成了组织给他的任务,将当地的马福田等一些土匪给赶走了。可是在他的脑子里却又想起了一件大不为之事,他将清朝的慈禧和乾隆皇帝的墓给盗了,连续用了20两大卡车来拉走里面的珠宝,尤其是最贵重的乾隆皇帝的九龙宝剑和慈禧太后嘴中的夜明珠。也正是因为这个他遭到了国人的谴责。

和珅

和珅在乾隆年间初为官时,他通过李侍尧一案夺得了乾隆皇帝的信任,从此步步高升,在朝廷官拜文华殿大学士,有很多的权力,他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何况皇帝还将自己的小女儿文成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这更让和珅在朝廷的权力不可一世,所以和珅也是没闲下来,他各种结党营私,搜刮民脂民膏,和珅的家产都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

那为什么孙殿英没有盗和珅墓呢?


孙殿英当时盗墓是因为军队的钱不够用,所以他选择盗慈禧和乾隆的墓来充军饷,可是和珅才是清朝年间最富有的人,为什么没有被孙殿英盗去?和珅虽然富可敌国,但是在乾隆皇帝死了之后,上位的嘉庆皇帝可就没给和珅拍马屁的机会,他直接将和珅给严办了,顺理成章和珅的万贯家财也是被全部给抄了。和珅死之前给自己修了一个陵墓,但是还没有来得及过去就死了,也没有人敢给他收尸。根据记载,和珅所埋葬的地方已经被水淹没,和珅的墓也没有那么的财宝和钱,所以对孙殿英没有太大吸引力。

不知道大家有哪些看法?


司徒历史


孙殿英为什么要盗墓?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钱!

民国军阀一大堆,一切靠拳头,谁的兵多,谁的枪多,谁就当老大!

而这些都要钱!

于是乎,军阀们为军饷,不择手段;有跟洋人合作卖矿卖权益的,有种鸦片搞副业创收的,最多的就是搜刮民脂民膏的。

而孙殿英,小军阀一个,人少地也少,洋人更看不上他。

虽然哪已经是再北伐之后,投靠了国民党的孙殿英有了相应的番号编制,但他毕竟是个杂牌,拿不到多少军饷。为了养着手底下这群人,于是,他选择最不要脸一种方式,当盗墓贼。

当时正好奉匪马福田想盗东陵,孙殿英借着剿匪的机会把部队拉到了清东陵,赶走了马福田之后。其便东陵封锁起来,借机挖了东陵。

东陵可是皇家墓地啊,这里葬着乾隆慈禧等清朝历代帝后,里面不知有多少陪葬品。经此一盗,孙殿英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仅仅拿出来孝敬各方大佬的财物,都价值数百万大洋,其中仅阎锡山一处就拿了孙殿英50万元的黄金。

可想而知,孙殿英当年多有钱。

至于和珅墓,显然给不了他这么大的收获。

和珅曾经是有钱没错,富可敌国,被誉为历史上最有钱的男人。其家产可抵清朝全国15年财税收入,俗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但是这都是生前的风光啊,和珅跌倒后,其家产被尽数充公,全进了嘉庆的腰包。

也就是说他没钱了啊!

咱退一步讲,就算像传说中的那般,和珅早早的就给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陵墓,并埋藏了大量的财物。

但和珅陵墓他孙殿英找不到啊!

其由于是获罪之身,死后并没有风光大葬,而是家里人悄悄的将其尸体从天牢里拉出来,然后匆匆下葬。

没多少人知道和珅葬再哪里!

当然了,和珅生前是修过一座豪华陵墓,河北蓟州,只不过后来和珅倒台,就没能用上,然后被废弃。

目前传言的房山区青龙桥镇那里的和家坟就是和珅墓,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谁也不知道那里到底是不是,一切都还有待考证。

孙殿英可没时间去花功夫找一个根本不知道能不能有收获的和珅陵墓,现成的皇家陵园才更有把握。

毕竟当时清东陵就其驻地边上,算是他的势力范围,他去盗陵墓比较有把握。这个是最重要的!

毕竟你不可能跑到人家地盘上去挖东西吧?


白话历史君


谁造就了东陵大盗孙殿英?

提起孙殿英,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东陵大盗”这个称号:民国十七年(西历1928年),国民党军阀孙殿英盗挖了清朝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并由此而得名。

孙殿英选择盗墓,在当时,具备一定程度的无奈性。从民国元年(西历1912年)开始,到民国三十八年(西历1949年)为止,中国始终处于军阀割据的战乱状态,不论是起初的北洋军阀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党政府,都无力对全国的军政,进行有效的管理。也由此,导致了最高执政者对不同的势力采取不同的态度。


孙殿英虽然归附于南京国民党政府,但是并不属于国民党的中央军序列,而是属于实力较弱的杂牌军。南京政府历来对杂牌军采取打压态度,军费方面时常拖欠。

而孙殿英能聚集一群乌合之众,归根结底在于能依靠军饷来维持军士对自己的追随,倘若不能按时发军饷,孙殿英的部队很可能发生哗变,将枪口对准自己。

为此,孙殿英需要自谋生路,自己想办法解决军费问题。而恰好,慈禧太后、乾隆皇帝等前清统治者的陵墓就在自己的防区里,那里的金银财宝,可足够维持军队好一阵子。

于是有了孙殿英盗墓这一事件的发生——因此对于孙殿英盗墓这一行为,论责任,南京政府也难辞其咎。


而令人费解的是,清代乾隆朝时期的宠臣和珅的陵墓,也在孙殿英的防区内,但是,孙殿英并没有选择盗挖和珅的陵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孙殿英选择对和陵网开一面?

贪污之王和珅

在中国历史上,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有着贪污之王的称号。一般人印象里,和珅仅仅是一个善于贪污、弄权的奸臣。

但实际上,和珅本身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论文化,和珅写得出令人称赞的诗歌,同时会讲满语、汉语、蒙古语和藏语;论武力,和珅是侍卫出身。也正因为和珅的才华惊人,才能得到乾隆帝的信任和青睐,并取得大权。

在为官之外,和珅还善于经商——比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就和和珅有着一定的联系。


和珅的精明加上眼界、学识,以及手中掌握着大权,这些要素归纳在一起,为和珅聚敛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嘉庆四年(西历1799)年,嘉庆皇帝诛杀和珅,并命人查抄和珅的家产,赫然发现,和珅的家产数量总和,相当于大清帝国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总和——可以说,和珅的财富,要比嘉庆帝还富有。

和珅被嘉庆帝赐死后不久,其子丰绅殷德也在几年后莫名其妙死了,和珅家族很快落败。

孙殿英的清醒

前文说过,孙殿英盗挖乾隆帝和慈禧太后陵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南京政府拖欠军饷,自己需要维持军心稳定的缘故。既然孙殿英盗墓是为了求财,可想而知,作为家产被嘉庆帝抄没、以罪臣身份死掉的和珅,陵墓里能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值得孙殿英兴师动众去盗挖?


所以,孙殿英何苦去做那个无用功?毕竟孙殿英和和珅没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