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哪些症状意味着病情危重?

平常心185797423


大家好,我是一名内科医生,自2019年底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开始陆续发现不明原因肺炎开始,这场疫情就已悄然拉开序幕,截止到今日,时间已经过去接近2个月了,全国人民都希望这场疫情早日过去,因为不论是对经济、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更有1872人因此丧失了生命,有些网友可能会想,哪些症状意味着病情危重呢,下面我从医生的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



问“新型冠状病毒”为何物

①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意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被列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属乙类传染病,但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它有一个特点,在人体,传染性强,离开人体后在空气中如果没有附着物其实是无法存活的,如果要存活,就必须要有附着物,所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便是它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②新型冠状病毒离开人体,在外界能存活多久,这一点可以了解一下,根据专家推测,长则数十个小时,短的可能也就几个小时,要看不同的温度、湿度、环境。通俗的讲,温度越高,病毒越难以生存;而在潮湿阴冷的地方,病毒存活时间又要长一些。

③关于消灭它的方法,它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在水温56℃保持30分钟以上或75%乙醇、含氯消毒液、乙醚、过氧乙酸等脂溶剂都可以杀死病毒,所以如果身边有这些物质中的任意一种,如果怀疑有新型冠状病毒附着,均可以用来进行擦拭、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分型

①在临床上,我们综合患者各方面情况评估后,可以按病情轻重程度划分四个等级,即轻型、普通型、重症、危重型,下面我大致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各自分型的特点:

  • 轻型:临床症状轻微,有的甚至没有任何不适,有的可能是身边有确诊病人,作为密切接触者而被筛选出来。
  • 普通型:这也是很多人去医院常见的就诊类型,具有发热、咳嗽、肌肉酸痛、咽痛、鼻塞等症状,拍肺部CT或者胸片提示“肺炎表现”。
  • 重型:①呼吸窘迫,呼吸≥30次/分②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③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300mmhg。注:以上3条中符合任何一条即可。
  • 危重型:①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②出现休克③合并其它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注:以上3条符合任意一条即可。

②小结:以上的临床分型并非我随意编撰,这是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试行第五版.修正版》参考而来,让大家了解了各种临床类型的参考标准、大致情况,那下面我讲重症、危重症的症状时大家就容易理解多了。



出现哪些症状意味着新冠肺炎病情危重?

①呼吸窘迫

这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概括,它是多种原因综合所导致的,临床表现上嘴唇发绀、呼吸深快、用力,鼻翼煽动,严重者会出现“三凹征”,主要呈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有烦躁、焦虑、出汗等,如果用听诊器听其呼吸声可为干啰音、捻发音、水泡音。


②呼吸衰竭

我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病人的肺已经不能正常的通气、换气了,而这又正是我们肺的主要功能所在,这时候病人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烦躁、肌肉抽搐、夜间失眠,后逐渐反应迟钝、言语、定向力障碍,最终昏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周围循环衰竭,后进展至四肢阙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的相关表现。

③氧饱和度维持不足

  • 前几天,我们的好战友、人民的好医生李大夫因患新冠肺炎去世,不知大家是否看过他写的患病过程,其中写到,他感觉呼吸困难,说话费力,那时候他拍的照片,其实已经用上了无创呼吸机了,但他还是乐观的告诉我们,不要担心,真是心痛。
  • 言归正传,氧饱和度其实大家都会看,因为每个心电监护上面都有,当氧饱和度下降至93%以下,甚至是面罩吸氧、高流量吸氧都无法维持时,往往病情已经愈发加重了,从另一点看,就是动脉血气分析,如果低于60mmhg以下,我们就可以说是低氧血症了,往往这类重症病人还是顽固性低氧血症。


④小结

  • 我以上谈到的3点其实是比较片面、局限的,因为每个人的病情、疾病程度不一样,所以即使是重症、危重症表现的症状也会各有不同,但是针对这类病人,我的经验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因为新冠肺炎它累及的就是我们的肺,然后导致肺功能降低,而肺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它出现了问题,其它重要器官(心脏、肾脏、肝脏、大脑等)也会进入一个失代偿的状态。
  • 如血压降低就体现了循环系统,烦躁、淡漠、焦虑就体现神经、精神系统、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就体现了消化系统等,所以对待重症、危重症病例,虽然说它是新冠肺炎所导致的生命体征不稳定,但是这时候我们眼光不可太局限,必须要有全局观,先看整体,再来看待局部。

  • 临床上处理就按照这个套路来,血氧维持不足,缺氧厉害,那就气管插管,把呼吸机用上,你呼吸费力,那就让呼吸机来帮助你呼吸;你肾衰竭了,排不出来小便,那就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帮助你替代肾脏功能,排出多余的水分、毒素;如果你出现了“炎症风暴”,肝肾衰竭,那就用人工肝来维持,短期内应用激素强效抗炎;如果你循环衰竭,血压降低,那就把血管活性药物用起来,把血压维持住,以保持各个重要脏器的供血、供氧;如果仍然不能好转,病情反而加重,心、肺都已无法代偿,那就上体外膜肺氧合(ECMO)暂时替代心肺功能,我这其实也就是告诉大家重症病人是如何进行治疗的,医生看病是一个怎样的思路。

综合总结

重症、危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当疾病累及不同的系统自然有不同的症状,而且各个脏器还会相互影响,所以临床上没有一层不变的理论知识,医生都是需要不断的在治病中成长,对于普通人而言,对于出现哪些症状意味着病情危重了解一点框架即可,因为医生判断为重症或者危重症病例时,当告诉你情况不太好,告知你并让你签署病危告知书时病人即是重症状态,随时有生命危险。


作者寄语:疫情来临,很多普通人由于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不了解这种病毒,也不懂怎么去保护自己。所以每天我都会抽出一点时间为大家进行健康科普,而且最近我都会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普内容为主,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如果有帮助,就帮我点个赞,谢谢大家支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试行第五版.修正版


张垒医生


新冠病毒感染80%以上是轻症或者普通型,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人可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的症状。如果仅仅是这些,问题不大,治愈率还是很高的。如果感染没有控制住,往重型或危重型发展,病情将继续恶化,症状会越来越重。

新冠病毒感染最常累及呼吸系统,重症者约在一周左右会出现缺氧的表现,如感觉呼吸困难、喘憋、胸闷,在吸氧下可能会缓解。当病情进一步进展至危重程度,肺部出现大面积受累,甚至呈现“白肺”,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呼吸会越来越费力,吸氧也无济于事,需要借助于呼吸机帮助呼吸。


人是一个整体,当肺部情况在恶化,病情进展的同时,病毒也在对其他的器官、系统造成伤害,比如心血管系统,出现心肌细胞受损,心脏泵血减少,血管过度收缩或者舒张,出现休克,引起全身器官的缺血。

人体这时候就是一个战场,免疫系统与病毒的作战,出现全身炎症反应,身体里一片狼藉,大量的病毒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对人体的打击犹如核裂变,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全身的凝血障碍,出现自发性出血不止;新陈代谢障碍,出现体内毒素的蓄积;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肝肾主要器官损伤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病情进展至危重时候,生命岌岌可危,单纯的药物治疗已经远远不够,多器官功能的衰竭,需要动用外来力量来支持替代,比如呼吸机、血滤机、ECMO,也因此,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会很高,有的40万、50万,甚至更多。

总结:新冠病毒感染是否已达到危重,最常见、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呼吸困难,吸氧情况下拼尽全力的呼吸还是觉得不够,多半是达到危重了。至于其他的表现比如休克、器官衰竭需要专业的判断。


关注健康,关注香草小医生!欢迎您留言交流!

香草小医生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很多人都知道感染以后,大多数人会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可能还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但是对于感染以后,出现了哪些症状提示自己或者感染者的病情加重,似乎并不了解!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不管是在临床上,还是在钟南山院士发表的首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论文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描述:哪怕是重症、危重症病人,在其病程中都可能只是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说明在我们所认知的发热、乏力以及干咳等等症状当中,不仅不能作为判断一个感染者病情是否严重,甚至连判断是否被病毒感染都不能!

那么,我们临床医生是如何判定一个感染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呢?根据哪些症状?

有的人说,根据最国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不就知道了嘛!

确实,在最新的诊疗方案中有提到,根据感染者的不同临床表现,把新型肺炎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以及危重型。

其中,把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列为重型。

1.呼吸窘迫,RR(呼吸次数)≥30次/分;

2.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300mmHg。

而符合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的,列为危重型。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他脏器功能衰竭需ICU监护。

但是我想说的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家看完以后,是不是会觉得,跟没看过是一样的,不了解的还是不了解。

其实很正常!因为诊疗方案是专业了的,一般是给我们医务人员参考,看的,并不适用于普通老百姓!

那么,作为我们普通老百姓,应该怎么看?

其实大家只要掌握以下三个病情关键节点,就会让你对新型肺炎病情严重程度更加清楚!

第一个病情关键节点:看自己的肺部CT片报告,是否已经出现白色阴影(如下图)。注意:这时候别管自己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还是阴性,结果出来还是没出来。因为在我们的病理生理学当中就提到:我们人体肺部一旦出现阴影,是一种免疫反应,即我们免疫细胞正在疯狂的杀灭病毒,而这白色阴影属于免疫反应过度,代表的很可能是出现了一种无差别杀戮。即病毒是杀了,但是其他正常细胞也可能被我们免疫细胞给误杀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白肺”往往提示重症肺炎的原因。

(如图:真正危及生命的是进展到“白肺“(箭头所指))

第二个病情关键节点:静息状态下,测量的指氧饱和度≤93%(如下图)。

指,指的是“手指”的意思,即测量的部位;而测量的指标叫做“氧饱和度”, 即氧合血红蛋白对有效血红蛋白的容积比。简单的理解就是指结合了氧气的血红蛋白量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比。注意:无特殊情况,指氧饱和度一般指的都是动脉血的氧饱和度,而且动脉血氧饱和度(95%~98%)要大于静脉(60%~85%)。

(如图:指氧饱和度<95%,就不正常了)

一旦我们在静息状态下,测出来的指氧饱和度≤93%,注意这时候一定不要坐以待毙,要寻求积极治疗,这时候说明我们血液中的氧气不足,应提高吸氧,根据呼吸情况可能还要上呼吸机,帮助我们呼吸。

因为新型肺炎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呼吸衰竭!

第三个病情关键节点,这个点可以说是生死点,很多时候用上了我们医生常说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终极武器——ECMO人工肺。这个设备,在平时就是用于抢救一些急性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危急重患者的。

它工作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将我们人的血液引出体外,然后通过这个设备让它跟我们的氧气结合,再送回我们体内(如下图)。

了解到这,我相信你也就明白,当一个新型肺炎患者病情发展到上ECMO人工肺,意味着什么了,不说一套耗材要花几万块,治疗费用昂贵,基本上属于命悬一线!

所以,看一个新型肺炎患者的病情重还是不重,我们普通人只需要看这几个点,就会非常清楚了!

(备注:图片来至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医学小侦探


新冠病毒感染以轻症居多,但一部分轻症患者会进展为重症,使病情迁延。

根据一线医生的总结,进展期的病人如果没有意抑制住,大约第8天左右会进展为重症,CT显示肺内病灶较快速地增多、增大,甚至形成两肺密集分布呈大片磨玻璃状、大片状实变影,俗称白肺。

这是由于病灶区肺组织含气量减少或消失,肺叶容积缩小成为不含气气的软组织密度。伴有胸膜明显增厚、可见少量胸腔积液、心功能不全、心影扩大等CT征象。



重症期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

随着病情进展,病人可呈持续低热、间断高热、气促、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指数下降至80%左右,甚致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危及生命。

也有一部分患者一度病情好转,却突然进展,考虑可能存在细胞因子风暴。

对这次疫情全国都很重视,有心的朋友会观察到,我们的诊疗数据指南最近在不断微调,务求最佳治疗效果。

一线的医生们也在用他们高超的医术治病救人,很多医生观察到除了氧疗之外,抗病毒、抗菌药物不必应用太多,早期适量激素也许能减轻炎症因子风暴,重视人文关怀,调节病人的心情、舒缓压力也很重要!

包括最近几天很火的方舱医院广场舞、太极拳等,对病人的康复都是很有帮助的。

重症患者也可以治愈,少部分患者会遗留纤维化病灶,大部分对肺功能影响不大。


影像科豪大夫


首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症状比较明显,而且症状不仅仅只有呼吸系统症状,还有消化系统及凝血功能的异常,而且新型冠状病毒目前确诊人数不断下降,这也预示着这种病毒的治愈率还是可以的,冠状病毒感染后症状有轻有重,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是最好的办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症状轻的,症状主要是发热,也就是体温持续高于37.3℃,而且还伴有乏力、干咳,逐渐加重会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还会还会出现起病症状轻微,也可无发热,症状重的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状,而且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所以为了降低感染冠状病毒的分险,首先要注意佩戴口罩,而且勤洗手(肥皂水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避免和外来人员接触,食用的肉类和蛋类食物彻底煮熟,避免用脏手触摸眼口鼻等部位。

所以说早期出现轻的症状及时就诊治疗,症状重的意味着病情危重,而且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生命危险,而且还有一些合并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病情会重上加重。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小克大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预后较好,但对于部分老年人群和已有慢性疾病者,发生重症或危重症的概率明显增加,预后较差,严重导致死亡发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后,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干咳、乏力,少数患者可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肉酸痛、腹泻等不适,对于重症或危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

所以,如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病情持续性变化,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应考虑为重症或危重症。大家要引起重视,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群普遍易感,且感染后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加之部分人群为无症状携带者,这都使本次疫情变得复杂。

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讨。关注作者,每日持续性更新健康知识。


银杏叶的守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扯着每一个人的心,每天盯着新闻,注意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的变化,我们听新闻中经常说,重症患者多少例,危重症患者多少例等等。但是出现哪些症状算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有哪些常见症状?

新冠肺炎的常见症状主要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少数患者会有鼻塞、流涕、咽痛、肌肉酸痛、胃肠道不适等症状。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多数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者是低氧血症,严重患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

所以当患者发现自己被感染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轻中度患者愈后良好,少数患者由于病毒数量巨大、机体抵抗力降低、本身患有基础疾病等原因,病情有可能持续变化,当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情况下,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生命危险。尤其是本身患有一些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更要加强注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措施?

有必要强调一下,最有效方法的还是预防,听从钟南山院士的劝告,尽量待在家里,不接触别人,勤洗手、多通风,尤其是家里老人、孩子、有基础疾病的人更要加强防范。

哪些患者容易发展为重症患者?

感染前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外科手术史、冠心病、脑梗死、肝功能损害、各种癌症等不同慢性疾病的患者。老年人、免疫力功能低下的人,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和发展为重症患者,所以要多多加强预防,格外重视防护。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妥敬请斧正,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中药师说健康


新冠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肺部是新冠病毒感染最常见受累的器官。新冠肺炎以发热、干咳和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虽然患者感染后大多症状较轻,且预后良好,但对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则容易发展为重症,往往预后较差。

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以下症状时,可能意味着病情危重,一定要重视

1.呼吸困难

新冠病毒感染肺部后,肺部气泡功能异常,导致体内氧气供应不足,专业上称之为“呼吸窘迫综合症”,是以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当新冠肺炎发展为重症肺炎时,肺部出现广泛性病变,肺通气功能急剧下降,患者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时鼻翼煽动,由于缺氧可导致口唇、指甲发绀,严重的可出现意识障碍,是由于大脑缺氧导致的,临床上又叫肺性脑病。

2.低血压

正常成人血压一般不低于90/60mmHg,无论是上压低于90还是下压低于60都属于低血压。当出现低血压时,说明感染已经非常严重,临床又叫脓毒性休克。休克时体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由于缺血缺氧,可在短时间内出现衰竭现象,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3.出血

病情危重时,会导致出凝血功能障碍,因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所以最常见的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会解黑便,出血量大时会还会呕血。

4.低热或无发热

千万不要以为不发热或者低热就代表病情较轻,当病情危重时,有些患者的体温会不升反降,出现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但其他症状会加重。同时患者病情危重时还会出现极度疲乏、眩晕、感觉迟钝、嗜睡或烦躁不安等精神改变症状。

因此无论如何,在近段时间如果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特别近期有到过湖北或与来自湖北地区的人有过接触的情况下,都要及时就医,因为这部分人已经属于高危人群。及时到医院就诊一方面可以尽早查明病因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另一方面如果确诊为新冠病毒肺炎,应及时隔离,避免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药师方健


根据最新的诊疗方案现介绍与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疗方案(适行第五版 修正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根据出现的症状将病情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轻型即症状轻患者并没有任何不适,并不会出现肺部毛玻璃状和肺部双侧斑块样改变。

昨日迎接两名康复的患者出现,其自述并确诊前没有感觉到特别不适。

  • 普通型即具有典型的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可见肺部的影像学改变。

肺部影像学改变一般成像肺部毛玻璃样变和斑块样改变,如下图毛玻璃样改变

  • 重型(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呼吸窘迫,每分钟呼吸频率>30次

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

2.静息状态下,氧气饱和度≤93%

氧饱和度正常应该在95%以上,是血液内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后达到的饱和度百分比,95%以上说明并没有缺氧。

3.(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300mmHg

动脉血氧分压是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气对血液的压力,正常为80-10mmHg;

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用来判断是否存在呼吸困难正常值应该在400-50mmHg。

  • 危重型(符合以下任意一条)

1.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衰竭需要ICU监护治疗

这是目前最新的诊疗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可以关注 🥳等最新的诊疗方案出席时第一时间分享给各位。🤗🥰🥰



截止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人数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死亡人数每天还是有很多,所以来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不积极治疗,结局只有死亡,这也是这种病毒最可怕的一点,但是有些感染者由于各种因素使得病毒潜伏期延长,早期不易被发现,所以这也无形中增加了传染的力度。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空气及接触性传播,这只是目前发现的一些传染途径,而且这种病毒症状较多,不仅仅只有呼吸道的症状,还有消化道及血液系统的疾病。

首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常见首发症状时发热,主要是体温>37.3℃,还会出现乏力及干咳、气促、胸闷的症状,除此之外还有这些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腹泻及四肢酸痛无力的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严重的症状主要有感染后会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效果会好一点。

关注马医生,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