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雨水什麼意思?

帆感恩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個節氣,一般在陽曆的2月18日一20日,今年雨水節是2月19日。

人們常說,“立春天氣暖,雨水送肥忙。"意思是到了雨水這個節氣,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溼潤,雨水增多,所以才叫"雨水”。

古人將雨水節氣分為三候:“一侯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到了雨水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春雨中,草木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節氣是一個乍暖還寒的季節,也是數九寒冬的最後時間段,冷暖交替頻繁,但對農民來說,正是春管和備耕的重要季節,“戶家最解農田事,備好犁機陌野耕。“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雨水節氣,天氣一天天暖和起來,加上“貴如油"的春雨,一幅生機盎然的美景將很快展現在我們面前!

圖片源自網絡,謹表謝忱!


秋水長天H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2020年2月19日,也就是明天,是二十四節氣中“雨水💦”。那麼這一節氣代表什麼呢?

🧚‍♀️🧚‍♀️🧚‍♀️🧚‍♀️

1)首先,雨水和穀雨、大雪、小雪一樣,都是反映天氣降水現象的節氣。一般出現在每年都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太陽到達黃經330°。我們的祖先把雨水分成三候:“一候瀨祭魚(雨水節始,水獺開始捕魚,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狀);二候鴻雁來(五天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三候草木萌動(再過五天後,草木隨著地中陽氣的上騰,並在春雨的滋潤下開始抽芽”。)

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欣欣向榮景象。

2)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驚蟄節結束。

雨水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草木)開始萌動,東風起,天氣暖,冰雪融,雨氣增而降水。春天就要來了。正如《逸周書》所記,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

3)雨水節時,太陽直射點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此時,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增加,氣溫回升快。同時,冷空氣在減弱的趨勢中不甘心,頻繁與暖空氣較量,常常出現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倒春寒”現象。所以朋友們一定要注意衣服的增減適量,以免身體不適。

另外,這個季節,各種傳染病毒會有可乘之機隨風傳播,特別是流行性感冒時有發生。尤其是我們當前的冠狀肺炎病毒還在猖獗,戰疫還沒有結束,所以提醒朋友們一定注意防護措施到位,保護好自己,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綜上所述,雨水節不僅表明一年降水的開始,也表示氣溫會漸漸升高。天氣變暖,大地回春,萬物復甦,春耕開始,奼紫嫣紅……將出現一派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

讓我們張開雙臂迎接“雨水”節的到來吧!

把酒沐唐風 2020.02.18


把酒沐唐風


春去春又來,花落花會開。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公曆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勾宏燊易學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立春天漸暖,冰雪化為雨。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30度,每年陽曆2月18日前後為雨水。雨水期間,是七九到九九初,豐富的雨水喚醒萬物,有聲,有色,有情,有韻。



易師鑑醒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個節氣。鬥指壬;太陽到達黃經330°;每年公曆2月18-20日交節。雨水和穀雨、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雨水節氣標示著降雨開始、雨量漸增,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進入雨水節氣,我國北方陰寒未盡,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入春,仍是很冷;南方大多數地方則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1][2]

雨水節氣後,太陽的直射點也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溼空氣開始活躍,並漸漸向北挺進,降雨逐漸增多,但降雨量級多以小雨或毛毛細雨為主。中國氣候學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


影帝147875606


  雨水節氣的由來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

  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雨水"過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達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氣溫在10℃以上,而華北地區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

  雨水位於每年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節氣時段為雨水日起,到驚蟄日前(公曆3月4-5日)結束。

  太陽的直射點也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

  雨水不僅表徵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人們則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

  全國大部分地區嚴寒多雪之時已過,下雨開始,雨量漸漸增多,有利於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長,抓緊越冬作物田間管理,做好選種、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準備工作。

  在雨水節氣的15天裡,我們從“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意味著除了西北、東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區仍處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許多地區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了由冬轉春的過渡,在春風雨水的催促下,廣大農村開始呈現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但是,雨水季節,北方冷空氣活動仍很頻繁,天氣變化多端。既然這說到個季節冷空氣活動頻繁,就不能不提人們常說的“春捂”。

  這是古人根據春季氣候變化特點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養生原則。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人們逐漸去棉穿單。

  但此時北方陰寒未盡,氣溫變化大,雖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冽,但由於人體皮膚腠理已變得相對疏鬆,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會有所減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

  所以此時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這種變化無常的天氣,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為了消除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應當繼續進行春捂外,應採取積極的精神調攝養生鍛鍊法。保持情緒穩定對身心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後,春風送暖,致病的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每個人應該保護好自己,注意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雨水節氣中,地溼之氣漸升,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溼。又由於此時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地進補,如蜂蜜、大棗、山藥、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

  【雨水節氣的習俗】

  雨水節氣習俗:接壽習俗

  雨水節氣的另一個主要習俗則是女婿,女婿去給岳父岳母送節。

  送節的禮品則通常是兩把藤椅,上面纏著一丈二尺長的紅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長命百歲。

  送節的另外一個典型禮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鍋燉了豬腳和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給岳父岳母送去。

  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謝和敬意。

  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岳父岳母還要回贈雨傘,讓女婿出門奔波,能遮風擋雨,也有祝願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

  雨水節氣習俗:回孃家習俗

  在川西一帶,到雨水節時,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孃家拜望父母。

  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製一條紅褲子貼身穿,據說這樣可使其儘快懷孕生子。此風俗現仍在農村流行。

  雨水節氣習俗:佔稻色習俗

  佔稻色就是通過爆炒糯穀米花,來占卜當年稻穀收穫的豐歉。

  成色的好壞就看爆出的糯米花的多少。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表明收成越好;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收成不好,米價將貴。

雨水節氣的古詩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浣溪沙·父老爭言雨水勻

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殷勤謝卻甑中塵。

啼鳥有時能勸客,小桃無賴已撩人。梨花也作白頭新。







古詩詞品賞


雨水即降雨量增加,是我國農耕文化對於節氣作出的反映,從這個節氣開始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半球向赤道移動,北半球的日照時間和溫度開始慢慢增加,萬物復甦,是預示著一年中開始農耕的一個重要節氣,雨水增加了,田地溼潤了農民就可以犁地翻田,播種,做好準備工作。我們這裡這時節來之前大人們會趁著陽光好收冬天種的白蘿蔔的芥菜醃曬鹹菜,我們小孩也會幫忙下地幫忙拔蘿蔔割芥菜,完了就是挖土豆。當然是不是每年天氣都那麼準的,偶爾也會有一兩年雨水從新年開始下到農曆二月去,往往這時候鹹菜就很難醃成了,芥菜只能醃成酸菜酸蘿蔔,天天炒蘿蔔吃。這時候過年做餈粄剩有糯米粉的還可以做蘿蔔粄(也叫芥菜包,餡是蘿蔔絲和肉蝦米木耳等炒制,糯米麵皮包裹好外面再裹一層燙軟的芥菜葉,蒸熟後放大鍋裡,吃就拌上蔥花芝麻醬油),小時候是節日才會做的,一次做一大鍋,一家人可吃上好幾天,美味又頂飽直接就每天當飯吃了,小時候最多可以吃三四個。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也不一定節日才做了,想吃了媽媽就做。






凌淩柒


雨水在二十四節氣當中是屬於春天的節氣,在雨水的時候,天氣也逐漸變暖,萬物復甦,那麼雨水節氣的意義是什麼呢?雨水節氣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後氣溫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可是在氣候溫暖的南方地區,即使隆冬時節,降雨也不罕見。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已進入氣候上的春天。

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華南繼冬幹之後,常年多春旱,特別是華南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另外,寒潮入侵時可引起強降溫和暴風雪,對老、弱、幼畜危害極大。所有這些,都要特別注意預防。

全國大部分地區嚴寒多雪之時已過,下雨開始,雨量漸漸增多,有利於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長,抓緊越冬作物田間管理,做好選種、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準備工作。在雨水節氣的15天裡雨水到,草木萌動,我們從“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意味著除了西北、東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區仍處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許多地區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了由冬轉春的過渡,在春風雨水的催促下,廣大農村開始呈現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但是,雨水季節,北方冷空氣活動仍很頻繁,天氣變化多端。既然這說到個季節冷空氣活動頻繁,就不能不提人們常說的“春捂”。這是古人根據春季氣候變化特點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養生原則。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人們逐漸去棉穿單。但此時北方陰寒未盡,氣溫變化大,雖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冽,但由於人體皮膚腠理已變得相對疏鬆,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會有所減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

所以此時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是青鳥


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是正月的中氣,是全年反映降水的四個節氣之一。雨水節氣在每年的公曆2月18日至21日之間交節。這時的太陽黃經到達330度。

雨水期間“七九河開、八九雁來”。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雨水節氣話養生

雨水節氣中,地溼之氣漸升,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溼。脾胃能消化五穀,是氣血生養之源。五行中肝屬木,在味為酸;脾屬土,在味為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