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究竟犯了啥罪,使玉帝大動干戈,調動天庭所有武裝力量一搏

玉帝因孫悟空攪亂蟠桃會,誓要剿滅妖猴,意志堅定,挑起了一場天上人間規模空前、生靈塗炭的浩劫----天庭與花果山的“星球大戰”,而起因不過是一張蟠桃盛會的請柬。

孫悟空雖被封為“齊天大聖”,表面風光無限,但是,天庭中的高端人物無一不曉其中的奧妙,對他的“尊崇”不過是一種假象。因為從一開始,他就被人算計了。


孫悟空究竟犯了啥罪,使玉帝大動干戈,調動天庭所有武裝力量一搏


太白金星當初向玉帝獻招安之計時就講得很明白:他孫悟空只有虛名,沒有實職,更重要的是他沒有俸祿。天庭自有規矩,沒有俸祿,也就沒有出席任何重要活動的資格。所以,他“順理成章”地沒有收到蟠桃盛會的邀請函。

雖然大家只是照規矩辦事,但是,與不守規矩的孫悟空談規矩無疑是對“猴”彈琴的一廂情願。孫悟空的邏輯是,蟠桃盛會這種大型“沙龍”,請了別人而不請他就是與他為難。

其實,孫悟空這種單純的神仙很容易對付,做足表面文章就一切OK,蟠桃盛會破例請他就是了。但玉帝對下界妖猴孫悟空帶著骨子裡的蔑視,他無法拋開天庭至尊的優越感而對孫悟空網開一面。於是,看似偶然的戰爭就在所難免了。


孫悟空究竟犯了啥罪,使玉帝大動干戈,調動天庭所有武裝力量一搏


那孫悟空究竟犯了什麼罪,讓玉皇大帝非要大動干戈,幾欲置其於死地而後快呢?

眾所周知,偷蟠桃、盜御酒、竊仙丹是孫悟空後來供認不諱的罪行。只是奇怪的是,對這些行為,他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似乎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偷蟠桃,是出於猴子的本性;盜御酒,是對自己被漠視的報復;竊仙丹,則是順手牽羊,純屬偶然。

玉帝應該不會缺乏“猴子偷桃”的常識,卻派一隻不太安分的猴子去守蟠桃園,擺明是給孫悟空監守自盜的機會。玉帝用人方面的眼光實在不敢恭維。第一次讓孫悟空去養馬就惹出了亂子,現在又讓一隻猴子去對著碩果累累的蟠桃饞涎欲滴,實在也是沒安什麼好心。

對孫悟空偷蟠桃一罪,玉帝當首先自省。

弼馬溫因嫌官小才擅離職守,返回花果山,玉帝吃了敗仗又把他擢升為齊天大聖。孫悟空愛慕虛榮的性格幾乎都寫在臉上了,玉帝卻故意視而不見。蟠桃盛會如此大型的“沙龍”竟然還對齊天大聖保密,這簡直等於是親自引爆身邊的炸彈。你不請他,他只好自己來了,還不大禮貌,目的當然是攪和。玉帝對這樣的後果難道就沒有任何預感?就真的沒有想過孫悟空會作出什麼回應?難說!

對孫悟空盜御酒一罪,玉帝也應該從內心表示理解。

恐怕玉帝唯一沒有想到的,就是孫悟空會去竊仙丹。因為,這連孫悟空自己都覺得意外。事情是這樣的----

孫悟空雖然喝醉了酒,但是卻很明白自己錯了,“不好,不好!再過會,請的客來,卻不怪我?一時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於是,他便偷溜。可惜他“仗著酒,任情亂撞,一會把路差了,不是齊天府,卻是兜率天宮”,這純屬巧合。但孫悟空的初衷是將錯就錯,“趁此殘步”,去探望一下太上老君。可是,更巧的是老君不在,“與燃燈古佛在三層高閣朱陵丹臺上講道,眾仙童、仙將、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聽講”。孫悟空在裡面轉悠半天一個人沒見著,卻轉到老君的丹房裡,可巧就看見了五葫蘆金丹。如果孫悟空沒有隨須菩提修過道,不知道這金丹的妙用,也就稀裡糊塗離開了。可是,孫悟空是知道的,又加上喝醉了酒,酒後失控,難以自持,“他就把那葫蘆都傾出來,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這就是整件事的經過,純屬酒後行為,但孫悟空是知道利害的,“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走,走,走!不如下界為王去也”!他就從天宮跑了。

可是,玉帝聽到這件孫悟空認為“比天還大”的事時,只是“驚懼”而已,還沒有發怒。


孫悟空究竟犯了啥罪,使玉帝大動干戈,調動天庭所有武裝力量一搏


真正讓這玉帝怒起來的,是在得知赤腳大仙被騙以後:“臣(赤腳大仙)蒙王母詔昨日赴會,偶遇齊天大聖,對臣言萬歲有旨,著他邀臣等先赴通明殿演禮,方去赴會。臣依他言語,即返至通明殿外,不見萬歲龍車鳳輦,又急來此俟候。”孫悟空竟敢假傳聖旨,把赤腳大仙哄騙到通明殿,這還了得?玉帝“大驚”!

其實,莫說孫悟空把赤腳大仙騙到了通明殿,就是騙到了女廁所,玉帝也不會在乎。可是假傳聖旨卻非同小可,玉帝的面子、尊嚴、權威,全都在這聖旨裡面了,敢假傳聖旨,他孫悟空眼裡還有沒玉帝?日後聖旨若隨便被人假傳,那他玉帝的面子往哪兒擱?他還有的混嗎?於是,玉帝大驚之後說:“這廝假傳旨意,賺哄賢卿,快著糾察靈官緝訪這廝蹤跡!”

聯邦調查員搞清一切屬實之後,玉帝大惱,當即命四大天王,協同託塔李天王並哪吒三太子,點名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嶽四瀆、普天星相,共十萬天兵,佈下一十八架天羅地網,下界圍困花果山,“定捉獲那廝處治”。瞭解天庭實力的行家都知道,這就是天庭的全部武裝,玉帝憑靠的所有軍事力量全在這兒了。很明顯,玉帝打算和孫悟空拼上了。

由此可見,孫悟空千罪萬罪,都抵不過“假傳聖旨”這一罪,正是這一條犯了玉帝的最大忌諱。不守官場規矩,惹了別人也就罷了,你還膽敢侵犯至高無上的玉帝的權威,玉帝能放過你嗎?他不整死你才怪!

(摘自《百家講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