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救援隊始終在戰鬥


兵團救援隊始終在戰鬥


兵團救援隊始終在戰鬥


兵團救援隊始終在戰鬥


風雪中依然堅守

2月14日一大早,武漢的天氣開始由晴轉陰。考慮到可能會有大雨,方艙醫院副院長、國家緊急救援隊(兵團)領隊、前線臨時黨總支書記、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劉鋒就早早地帶著保障組來到營地前固定帳篷。

晚上10點左右,雷電交加,疾風帶著大雨到來,武漢溫度出現斷崖式下降。救援隊下午在駐地剛搭好的帳篷,因沒有全部固定完,被暴風雨連吹帶淋,弄得亂七八糟。

兵團救援隊始終在戰鬥


帳篷內,電燈、桌椅、消毒設備被風颳得東倒西歪。隊員們二話沒說,冒雨將帳篷內的設備收拾好,把帳篷重新壓平捲了起來。

眼看著天氣越變越惡劣,救援隊隊員、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急診內科主治醫師黃鐘不放心,驅車前往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查看那裡的六頂帳篷。到達目的地後,黃鐘冒雨逐個查看。由於上午搭建帳篷時加固的地釘起了作用,六頂帳篷安然無恙。黃鐘這才放下心來。

2月15日,武漢突降大雪。早早就起來在醫院辦公的劉鋒和方艙醫院黨委副書記、救援隊副領隊、前線臨時黨總支副書記、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吳向未給大家打來電話,囑咐大家出門一定要多加衣服、注意保暖。

物資組冒雪搬運著醫療物資,黃鐘和保障組成員一上午都在醫院忙著繼續加固帳篷,同時還幫助寧夏救援隊和陝西救援隊固定帳篷。救援隊隊員、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感辦主治醫師孫潔鞋子被雪滲透了,還一直冒雪在醫院內外督察防控工作。

兵團救援隊始終在戰鬥


雪一直在下,但救援隊的隊員們卻一直堅守在風雪中(右下圖),沒有停下自己的工作。無論是方艙醫院內,還是方艙醫院外,大家都始終在戰鬥。

救援隊隊員、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B超室醫師王甲嘉在緊張的工作中不忘逗戰友們開心,成了救援隊的“開心果”和“流量擔當”。“沒有暖氣,我忍了,但是戰友們,帳篷快讓雪壓垮了,我能忍嗎?快來幫幫我啊。”風雪中,王甲嘉一手舉著帳篷頂,一手通過手機視頻向戰友們請求支援。

“看,像不像董存瑞炸碉堡的姿勢?”“像,太像了。”……一時間,大家都被王甲嘉的這個動作給逗樂了。

“你再堅持一下,我馬上叫人過去。”吳向未隨即通知黃鐘帶人前往CT組加固帳篷。戰友們很快趕來支援,帳篷終於固定好了,王甲嘉總算鬆了一口氣。

事後大家才知道,王甲嘉為了不讓帳篷塌下來影響CT組的工作,一直單手託帳篷站立在風雪中,衣服全都溼透了。

兵團救援隊始終在戰鬥


把黨組織的溫暖送給每個人

小小貼紙 大大的愛

“咦,這個是什麼?真好看!醫生,還有麼?我也想貼一個,可以麼?”2月15日晚,國家緊急救援隊(兵團)隊員、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二科副主任醫師張中宏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上班時,一位姓章的患者指著他胸前的紅色貼紙說。

“勇氣”“不怕”“信心”“希望”“堅強”,當天,張中宏和救援隊隊員、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田書信,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李曉軍,腎病內科主治醫師劉剛,急診內科主治醫師許曉剛5名醫生分別在胸前粘上了一個紅底白字的紙貼。寫有各種鼓勵話語的紙貼在白色的防護服上顯得格外醒目。

“可以呀,我們就是來送給大家的。您想貼什麼字樣的?”張中宏對姓章的患者說。

“剛來時我很沮喪,現在我希望能戰勝疾病,幫我貼個‘希望’吧!”章姓患者興奮地說。

“好,沒問題。”說話間,張中宏將寫有“信心”和“希望”字樣的紙貼粘在了患者的衣服上。

兵團救援隊始終在戰鬥


“幫我也貼一個吧,我要‘勇氣’。”“我要貼一個‘堅強’。”附近的病友紛紛興奮起來。一會兒功夫,許多患者和醫護人員的胸前、臂前都貼上了紙貼。一抹抹紅色成為了病區內一個個流動的溫暖點。

紅色的紙貼像一朵朵盛開的紅色小花,不僅綻放在每位患者的身上,更將希望和鼓勵送進了每位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心裡。

“今天工作進展很順利,多虧了這個紅色的小紙貼。沒想到粘上紙貼,患者與我們的親切感倍增,更加配合治療了。在粘紙貼的過程中,我們與其他醫療隊的醫護人員也增進了感情。大家都誇我們兵團人很有樂觀精神。”下班後,張中宏和同事們分享著病區內的見聞。

劉鋒說:“雖然是一片小小的紙貼,但它能緩解患者和醫護人員的緊張感和壓迫感。我們就是要從這些小事做起,把黨中央、黨組織的溫暖送給艙內所有的人員,讓大家感受到黨和國家及各級黨組織的關愛和牽掛,讓他們知道他們並不孤單。”

兵團救援隊始終在戰鬥


一場特殊的生日晚會

2月14日,忙碌了一天的救援隊隊員王甲嘉下班剛回到駐地,就被隊友們拉到了過道中間。

“你們要幹嘛?”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就聽到有人喊“開始!”在大家的掌聲中,劉鋒和吳向未帶著口罩、推著裝有四碗長壽麵和一個生日蛋糕的手推車向大家走來。

原來,當天是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王甲嘉和劉朋、第五師醫院秦月、司機師傅張廣輝四個人的生日。

得知因疫情不能外出採購的情況時,駐地賓館經理特地安排餐廳師傅免費為大家準備了生日蛋糕和長壽麵。

劉鋒代表國家緊急救援隊(兵團)所有隊員把記事本和茶杯分別送到四位隊員手中。

兵團救援隊始終在戰鬥


“今天能給我們四個人共同過生日,真的很意外。很榮幸能成為這個集體的一份子,這個團隊給了我職業生涯中新的起點,讓我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和溫暖……”平時伶牙俐齒的王甲嘉激動得有些哽咽。

一塊塊蛋糕被送到了每個隊員手上,一聲聲祝福也送進了每個人的心裡……

“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在重溫出征的口號聲中,15分鐘的生日晚會結束了。

兵團救援隊始終在戰鬥


輕傷不下火線 帶傷堅持工作

他們仍在繼續戰鬥

2月15日,田書信的家人在和他視頻時,發現他的鼻樑處紅腫並伴有淤血,都心疼地問他情況。

兵團救援隊始終在戰鬥


田書信笑著解釋:“我們從進艙開始穿防護服,需要一直佩戴護目鏡和N95口罩,工作時間通常在8小時以上,防護面罩長時間壓迫臉部皮膚,致使臉部軟組織損傷。沒事,就是破了點皮,放心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小心點就是了。”

劉剛的面頰兩側也各有一道淤青的壓痕。“昨天下班取下面罩發現面頰還有水泡,今天稍微好一些。或許是我們佩戴的方法有待改進,等有時間,我去向有經驗的護理人員請教一下。”劉剛說。

劉鋒和吳向未得知情況後,專程送來軟膏和碘伏,希望幫助他倆減輕疼痛,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

兵團救援隊始終在戰鬥


“說實話,工作時根本沒時間停下來,確實很累。尤其現在受傷了,雖然想休息,但實際情況不允許。每個醫生、每個班次都有各自的職責和任務,一旦我休息了,會給後續上班的醫生帶來很多麻煩。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絕不能在這時休息。”面對劉鋒提出的向指揮部請假休息的建議,劉剛堅決反對。

“我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也不請假休息。再說了,這些傷沒啥大不了的,睡一覺就好了。”田書信說。

2月16日,兩人照常去上班。為了防止傷口因摩擦而感染,他倆在臉上貼了創可貼,口罩也進行了改進。

“辦法總比困難多,相信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田書信笑著說。(本報全媒體記者 李天 通訊員楊濤 文/圖)

兵團救援隊始終在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