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随叔父往依刘表在邹湾襄阳城居住,不在现隆中

诸葛亮随叔父往依刘表在邹湾襄阳城居住,不在现隆中—回复襄阳林海游先生之邀。

西岭千秋雪

受襄阳学者林海游先生之邀,谈几点看法,不到之处可再探讨:

襄阳测绘专家陈家驹先生巜探寻早期襄阳城》(发表于2019年1月8日)一文中有关刘表将荆州牧治从欧庙邹家湾古襄阳城迁至北津戊垒城的几段原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一、陈家驹先生的文中说是推证,不是推测,这是两个概念。

二、陈家驹先生的推证重点为:

1、自楚怀王十七年在成家园(今襄阳城夫人城西)置北津渡口和驻军,安营扎寨建垒城。

2、随着经济的发展,津梁渡口兴起,渐形成以垒城为中心的街市,但仍为渡口小镇。

3、根据2007年出版的《襄樊考古文集》中 巜襄阳城内遗址发掘报告》称,“在襄阳城西北角(许指巷)到南街西侧(南门口西)为东晋时期;而荆州北街、运动路一线以西为隋唐早期,从这一考古报告资料显示,从楚怀王十七年所筑垒城一直到汉末仍是一座以津梁渡口防御为主的小镇。

4、从发掘报告所知,在襄阳城内发掘到的最早文化地层为东晋(东晋为公元317-420年)。说明刘表于公元189年至欧庙邹家湾古襄阳城,后又由邹家湾古襄阳城北迁至汉江边的北津戊垒城。

5、襄阳之名侨迁后取代了北津戊垒城之名。

6、当年刘表领荆州牧时,将其治所由汉寿迁至襄阳城,但这个襄阳可能就在欧庙邹家湾的老襄阳城(邑城)。

7、习凿齿《襄阳耆旧记》书中“襄阳城,本楚之下邑……,为楚之北津戊也”。

8、可能从刘表始,襄阳之名才侨迁至“楚之北津戊(城)”。

9、刘表“连府带名”北迁及曹魏首次在此设置“襄阳郡”之后,奠定了汉江之畔的襄阳城的中心地位。

三、从以上陈家驹先生的推证可以看出:

1、考古没有发现现襄阳城下有东汉末甚至三国时期的东西。

2、东汉末叫北津戍垒城。

3、襄阳城之名也是刘表开始迁城后才叫的名称。

四、林海游先生您也说了:“连现襄阳城当时都是“垒城”,几乎四周都是水”。

五、郦道元《水经注》说刘表墓在“城东门外二百步刘表墓”,而唐宋以后记载刘表墓在东门内,说明当时的垒城非常小,随后城市在不断扩大。

六、从陈家驹先生绘制的古襄阳城变迁图中可以看出,北津戍垒城即汉代襄阳城在西南方很小的一块地方。

综上所述,请教林海游先生几个问题:

1、北津戍垒城这个渡口小镇在刘表迁城前不可能叫襄阳城对吧?因为刘表还没迁城呢,怎么能叫襄阳城呢?

2、《后汉书·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下》:“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诏书以表为荆州刺史。时,江南宗贼大盛,又袁术阻兵屯鲁阳,表不能得至”。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裴松之注引司马彪《战略》:“表初到,单马入宜城,而延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与谋”。

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至到开始迁城前的这段时间,刘表的各种活动应该在邹湾襄阳城完成,而不在北津戍垒城这个渡口小镇对吧?

3、刘表从190年开始,需要做多少事情才具备迁城的条件呢?

他单马入宜城与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与谋,协商夺权之事,组建军队,镇压盗匪,独揽大权,在邹湾襄阳城站稳脚跟,将其治所由汉寿迁至邹湾襄阳城。实地考查、规划扩建北津戍垒城,建窑烧砖制瓦,开采石料,伐木制造建房所需木料、家俱用俱,开始建很多房子,刘表府上不得建个一进五的四合大院?万事具备才能迁城对吧?

4、刘表何时开始迁城不得而知,但从190年开始,一年内不可能完成以上工作吧?两年内也不可能完成以上工作吧?三年?四年?五年?您以为几年才能完成具备迁城的条件呢?

5、刘表墓在城东门外二百步,证明当时的北津戍垒城非常小,刘表于208年病死,经过他18年扩建北津戍襄阳城,这个城还是很小的,如陈家驹先生所绘汉代襄阳城,非常小。

6、北津戍垒城这个渡口小镇,在194年扩建完成了没?能装得下荆州州治所在地的正治、经济、均事、文化等有关部门的办事机构吗?

7、刘表迁城,仅仅是个开始,他的府宅大院以及大量的办事机构难到就不会留在欧庙邹湾古襄阳城吗?

8、公元194年,诸葛亮随叔父往依荆州刘表,北津戍垒城这个渡口小镇不一定扩建完成,谁能证明他们一大家子人口不是住在邹湾古襄阳城里或者附近?

9、谁又能证明习凿齿的“襄阳城西二十里”这个襄阳城不是指邹湾襄阳城呢?

10、习凿齿说的“南阳之邓县”不是越过汉水管到中庐县城边了吗?难道就管不了邹湾襄阳城西二十里了吗?

11、习凿齿的“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汉制16.6里,这个号曰的隆中是现在襄阳城西南26里的现隆中吗?距离相差10里,方位相差45度,是一回事吗?是一个地方吗?

12、现隆中这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没有一条史料记载,能找出来一条吗?

13、习凿齿是襄阳当地人,对襄阳城的变迁应该是知道的,但他为什么要“号曰隆中呢”?为什么不指明就是“隆中”呢?

14、习凿齿为什么把实际的26里说成是16.6里呢?为什么把西南的方位说成是城西呢?是他没有方向距离常识吗?

实在难为这位习老先生了,他想把诸葛亮自己说的“躬耕于南阳”弄到襄阳,首先得推翻他自己说的“襄阳有孔明故宅”和“汉水以南为南郡,汉水以北为南阳郡”的边界化分,还得“号曰”出来一个隆中,这个“隆中”还得归南阳管,这就注定他必须说谎才能达到目的。

结论:诸葛亮随叔父往依刘表,在邹湾古襄阳城肯定有个住的地方,但决不可能是现襄阳隆中,现襄阳隆中只是后人附会伪造的纪念地。

其实,南襄两地一依带水,远亲不如近邻,你发展你的故居地,我发展我的躬耕地,两地联手发展旅游事业,多好。南阳并不反对襄阳的故居地,襄阳为何要来抢南阳的躬耕地呢?

西岭千秋雪2020年2月18日书于南阳。


诸葛亮随叔父往依刘表在邹湾襄阳城居住,不在现隆中

诸葛亮随叔父往依刘表在邹湾襄阳城居住,不在现隆中


诸葛亮随叔父往依刘表在邹湾襄阳城居住,不在现隆中

诸葛亮随叔父往依刘表在邹湾襄阳城居住,不在现隆中


诸葛亮随叔父往依刘表在邹湾襄阳城居住,不在现隆中

诸葛亮随叔父往依刘表在邹湾襄阳城居住,不在现隆中


诸葛亮随叔父往依刘表在邹湾襄阳城居住,不在现隆中

诸葛亮随叔父往依刘表在邹湾襄阳城居住,不在现隆中


诸葛亮随叔父往依刘表在邹湾襄阳城居住,不在现隆中

诸葛亮随叔父往依刘表在邹湾襄阳城居住,不在现隆中


诸葛亮随叔父往依刘表在邹湾襄阳城居住,不在现隆中

诸葛亮随叔父往依刘表在邹湾襄阳城居住,不在现隆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