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删除的这2本也曾家喻户晓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渊源流长,在上下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古人用他们的智慧将所见所闻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编写成书或者编纂为诗。

虽然科技落后的封建社会没有网络技术,但他们的智慧却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四大发明还是四大名著,都彰显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他们留下的很多作品是难以超越的经典,这些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被后人奉为名著!

建国后,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删除的这2本也曾家喻户晓

四大名著畅销一时,另外两本名著为何悄然删除?

我国的四大名著妇孺皆知,提到四大名著,众人皆能或多或少提出书中的一些情节,像历经八十一难去往西天取经的《西游记》、林黛玉葬花的《红楼梦》、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水浒传》、三方角逐的《三国演义》,每一部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也吸引着后世不断研读学习!

四大名著享誉国内外,但其实你知道吗?在新中国成立后,原本预定的是六大名著会删掉两部,这两个名著是哪些作品?为何要将其删除?

《聊斋志异》说鬼神,少年不该读聊斋?

第一部作品《聊斋志异》,提到聊斋,很多人都会想到才华横溢的蒲松龄、刺激紧张的人鬼恋、扑朔迷离的复仇记,这本书是清代短篇小说的集合、也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它本是一部超越现实、独具思想风貌的才华小说,但由于过于天马行空,它的高度成为了推广的难度!

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经问世就被抢购一空,它不仅在清代受到众多人的青睐,在现代社会依然风靡一时。

建国后,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删除的这2本也曾家喻户晓

这本名著之所以被删除,主要是考虑到两点。

一是它的天马行空,不利于青少年三观的形成

这本书的文采、文学、文笔造诣有目共睹,但它书中描绘的情节大多是爱情,青少年正是发奋图强、刻苦求学的年龄,如果给他们贯穿“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思想,将不利于他们的学习、更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是它的因果报应,不适用和平年代

《聊斋志异》中,作者一针见血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性,清朝时期腐败严重、官逼民反,蒲松龄看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痛心不已,便用超现实的手法将他的所想所达写了出来,这种表达虽然让人们淋漓痛快,但在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这种思想早已荡然无存,它的迷信色彩过于浓重,只能作为娱乐小说,不能作为名著阅读!

第二本名著是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谈考试,社会究竟怎对待?

建国后,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删除的这2本也曾家喻户晓

《儒林外史》是一本长篇章回小说,它代表着中国讽刺小说的高峰,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这本小说在文坛的成就有口皆碑,在趣味十足中能够看破这些庸人为了功名利禄而明争暗斗的丑陋一面!之所以将它删除,有两大原因!

一是:讽刺的辛辣度过高

清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让很多人穷极一生都难以进入仕途,很多文人十年寒窗苦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只是为了发财,书不再是精神的食粮、而是发财的垫脚石,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对这种趋之若鹜、急功近利的书生非常厌恶。他以讽刺的手法痛批这种现象,由于书中过多负能量,国家将其删除!

二是:不利于考生的专注

这本书批歌颂了一些追求自我坚守真我之人的品格,却间接鼓励众人不要读书,国家考虑到这本书对我国实行的高考有一定的弊端,便将其删除!高考目前在全世界来说是较为公平的平台,如果这本书作为名著,将会引起孩子们的逆反心理!

建国后,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删除的这2本也曾家喻户晓

在和平年代,众人需要的是一个健康阳光的成长环境,这两本书过多批判了社会层面的一些黑暗,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无论是《儒林外史》还是《聊斋志异》,国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社会和谐!有人说:这两大名著的文学造诣不低于四大名著,应该将其加上凑成六大名著,只要提高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可以畅销;也有人说:这两大作品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两大名著中明显有过多的社会黑暗面,确实不应该加以推行。你觉得这两大名著应该推行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