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奇特“洞穴之王”,可7年不吃不喝不動,隔12年才交配一次

  歐洲大陸因深受大西洋的影響,所以歐洲自然地理的一個特點就是水平輪廓破碎。同時由於地質運動的原因,很多山脈之間隱藏著很多洞穴。迄今為止,僅在斯洛文尼亞的喀斯特地區,就發現了超過12000多處洞穴。

歐洲奇特“洞穴之王”,可7年不吃不喝不動,隔12年才交配一次

  在千百萬年來,這些洞穴在滴水的侵蝕下,形狀逐漸發生了變化。目前記錄到歐洲最長的洞穴為25公里,此外還有很多尚待洞穴發現。而在斯洛維尼亞的一些洞穴中、深不見底的水潭中,生活著一種奇妙、稀有的兩棲動物——洞螈

有“洞穴之龍”之稱的洞螈,眼睛退化看不見,終生幼態!

  洞螈(學名:Proteus anguinus),也叫盲螈、盲眼洞螈,也被當地人稱為“人魚”,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有尾目-洞螈科-洞螈屬物種。它們主要棲息在阿爾卑斯山脈石灰岩溶洞的地下水脈中,但目前最易發現它們的地方還是在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地亞的喀斯特地區下的洞穴中。

歐洲奇特“洞穴之王”,可7年不吃不喝不動,隔12年才交配一次

  洞螈是世界上最大的穴居動物,也是歐洲唯一的穴居脊索動物。其身體如一條白皙粉嫩的小蛇(終生幼態),體長為20到30釐米,最長個體長度可達40釐米。身體上覆蓋著一些羽毛狀的鱗片,可以像鰻魚一樣游泳,無論在水下還是在地面都能夠呼吸。

歐洲奇特“洞穴之王”,可7年不吃不喝不動,隔12年才交配一次

  由於常年生活在不見天日的地底,它們的眼睛已經退化看不見(完全沒有視力那種,出生時會有眼睛,但會慢慢退化並藏在皮下),但聽覺和嗅覺敏銳。可以靠嘴巴周圍的凹痕感知外界的動靜,並能檢測獵物發出的微弱電流。

  據悉,洞螈至少在地球上存活了1500萬年,而最早被人類發現是在17世紀,被自然學家Johann Weikhard von Valvasor(1641-1693)發現。當時的發現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以為找到了“龍”的幼體(baby dragons),後來這哥們在他的地理鉅作《The Glory of the Duchy of Carniola》中一本正經地表示,這些“龍寶寶”會在大雨中騰飛,變成巨龍......後來在18世紀,科學家們初步對洞螈研究並將其命名為“普羅透斯(Proteus,一個蛇身的希臘海神的名字)”。

歐洲奇特“洞穴之王”,可7年不吃不喝不動,隔12年才交配一次

  ps:洞螈中還有一種為黑洞螈(亞種)。但是黑洞螈有眼睛,且皮膚含有色素,所以看起來沒有洞螈那麼神奇。

“宅”的最高境界:可不吃不喝達7年多,平均交配週期約為12.5年一次!

  洞穴環境對人類來說,依然是個保守著許多秘密的世界。不過洞穴環境普遍缺少食物,為了生存,洞穴動物的新陳代謝和抗氧化能力都要比其他物種強上一大截。

歐洲奇特“洞穴之王”,可7年不吃不喝不動,隔12年才交配一次

  早在2011年發表於英國《生物學快報》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在1958年,科學家開展了一項洞螈研究項目,當時抓了一群年齡約10歲的洞螈進行觀察。沒想半個世紀過去了,這群洞螈沒有發現有任何衰老的跡象。”因此認為洞螈可以堅持10年不進食,壽命推測長達100年(尚未證實)。

  由於此前對洞螈的生物認識和行為都是基於實驗室,於是研究人員試圖研究它們在自然棲息地的狀態是怎樣的。根據最新發表於《動物學雜誌》(2020.1.28)的一篇研究論文表明,野外一隻洞螈在完全靜止的狀況下,竟然存活了7年之久。

歐洲奇特“洞穴之王”,可7年不吃不喝不動,隔12年才交配一次

  來自英國和匈牙利的一個研究團隊在波黑一處洞穴中,追蹤了19只洞螈在自然棲息地的活動。團隊通過“捕捉-標記-再捕捉”的方法潛水抓獲後在其尾鰭植入追蹤標記並精確放回捕獲地點,以及定期進行檢查。這19只洞螈個別只觀察了28個月,而個別則已經觀察了8年

  近8年(2010-2018)的觀察表明,這群洞螈最活躍的個體在230 天內移動了38米,大部分洞螈每年只移動 4.8米,但其中一隻“olms(奧爾姆斯)”表現出極度的靜止,在長達2569天裡(約7年又個2星期)沒有移動一寸。世界上沒有多少動物可以沒有食物和不運動,但這隻洞螈竟連續數年不吃不喝不動,同時仍然活著,它或許創造了一個新的記錄。

  洞螈:看看我的記錄,你們還好意思叫“宅男”、“宅女”麼?

  另外團隊觀察研究發現,它們的新陳代謝非常緩慢。而在它們決定進食時,它們可通過敏銳的聽覺能力尋找一些小蝦和其他水生動物作為食物。因此團隊認為它們可以生存超過100年,通過減慢新陳代謝並限制運動,從而有效地節省能量,因此

每10年只需吃一頓就可以了。

歐洲奇特“洞穴之王”,可7年不吃不喝不動,隔12年才交配一次

  團隊中來自匈牙利羅蘭大學的巴拉茲(Gergely Balázs)表示:“它們壽命長,能抵抗極端的飢餓或缺氧狀況。雖然失去了視力,但仍然擁有許多發達的非視覺感覺系統,可以有效地定向。”

  但當您考慮到它們沒有天敵時,就更容易理解這些洞螈的“靜態”行為,儘管這種惰性是地球上其他生物所不能及的。但同時這種“靜態”也影響了它們的繁殖週期,根據推測,

洞螈的交配週期約為12.5年一次。

歐洲奇特“洞穴之王”,可7年不吃不喝不動,隔12年才交配一次

  ▲2013年,在斯洛文尼亞的波斯托伊納洞穴(Postojna cave)中一隻雌性洞螈在水族館內產卵,這也是科學家第一次目睹和記錄這種古老生物在野外繁殖。

  此外團隊強調,他們不能就這些動物為何運動這麼少提供任何有力的論據,但他們推測是因為長壽和繁殖緩慢導致其將運動限制在最低限度。同時行動緩慢和生殖週期長的綜合表現,意味著這種動物極易受到環境威脅和變化的影響,可將其當成“人類活動如何改變棲息地的敏感指標”。

歐洲奇特“洞穴之王”,可7年不吃不喝不動,隔12年才交配一次

結語:

  洞螈看似脆弱,卻很長壽,但這兩者之間並不矛盾。它們常年生活在與外界隔絕的黑暗環境裡,而且本身就在洞穴環境中稱王。在毫無生存壓力卻食物缺乏的環境裡,減少運動節省能量本來就是生命的本能,因此才能把“宅(與世無爭)”發揮到極致。

  洞螈:低調,要低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