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在伪满洲国有多大的权力?

abcdefghi98765432101


就是个傀儡而已,哪有什么权力?根据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的记载,他在当伪满皇帝之前,就被日本人羞辱的很惨。



一、是“执政”,不是皇帝

1932年2月23日下午,板垣征四郎秘密会见溥仪,在这个私密谈话中,板垣非常不客气的告诉溥仪:不会有什么大清,日本在东北建立的新国家名号是“满洲国”,这个国家由五个主要民族组成,即满、汉、蒙古、朝鲜和日本族。

并且板垣还强调,介于日本人在满洲花了几十年的心血,因此新建立的满洲国,日本人在法律地位和政治地位要跟满族人相同,比如有权出任新国家的官吏等。

由于溥仪事先不知道日本的计划,他目标是恢复大清,当大清皇帝。并且胡嗣瑗、陈曾寿等满清遗老给溥仪灌输的消息是“日本人把东北搞乱了,需要借助他的威望”,他以为自己在日本人的心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因此当板垣把计划和盘托出后,他立即就质疑坂垣:“这是个什么国家?是大清国吗?”


板垣估计知道溥仪肯定会提出这种质疑,所以他也不急不躁,跟溥仪说:这不是大清帝国的复辟,这是一个新国家,东北行政委员会通过决议,一致推戴阁下您为新国家的元首。您不是皇帝,而是“执政”。

并且,板垣不等溥仪回话,就从皮包里又拿出了《满蒙人民宣言书》以及五色的“满洲国国旗”,放到溥仪面前,给他确认。

溥仪不是傻子,大清变成满洲国,皇帝变成什么“执政”,这意味着什么,他很明白。所以坂垣给他摊牌后,他跟坂垣争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然而坂垣根本不退让,就是死咬着满洲国和“执政”不松口。

最后,坂垣烦了,就收拾皮包,表示不想跟溥仪再谈。走的时候,坂垣脸色青白,不带一丝笑容的对溥仪冷声说道:“阁下再考虑考虑,明天再谈。”


二、不同意就是日本的敌人

当晚,溥仪在大汉奸郑孝胥的建议下,在一家日本人开设的旅馆里为板垣举行宴会。其目的是为了联络感情。

宴会开始之前,郑孝胥反复跟溥仪说:”无论如何不能和日本军方伤感情,伤了感情一定没有好处,张作霖的下场就是殷鉴。”

溥仪听了郑孝胥的话,心里凉了半截。他此时才意识到,原来他在日本人眼里,跟土匪出身的张作霖没有区别,日本人根本不会把他视为“龙种”看待。因此宴会开试后,溥仪不敢说话,小心翼翼的看着坂垣的脸色。

第二天一早,板垣把郑孝胥、罗振玉等汉奸叫到自己办公室,让他们向溥仪传达了日本军部最后的决定:“军部的要求再不能有所更改。如果溥仪不接受,只能被看做是敌对态度,只有用对待敌人的手段做答复。”

郑孝胥等人回去后,把坂垣的话原翻不动的告诉了溥仪。溥仪一听,当场腿一软,跌坐在沙发上,半晌说不出话来。

罗振玉垂头丧气的跟溥仪说:不可伤日本的感情,识时务者为俊杰。咱君臣现在是在日本人掌心里,不能吃眼前亏,与其跟他们决裂,不如将计就计,以通权达变之方,谋来日之宏举。

郑孝胥在一旁也附和道:现在只有先答应日本军部,我们将来暗中培植势力,不愁没有办法逼日本人答应我们的条件。

溥仪怕死,此时除了答应坂垣的条件,也别无他法。于是,他便在1932年3月1日,同意日本人的所有要求,出任伪满洲国的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三、傀儡“执政”

当上“满洲国”执政后,按照溥仪的设想,他起码也是一国的元首,有资本可以跟日本人好好商量了。比如商量当皇帝的事情。

然而,事态的发展让他前所未料——当上执政之后,他比之前更没有尊严了。

1932年4月的一天,溥仪忽然想到外面去随便逛逛,便在没有通知日本人的情况下,带着婉容出去了。结果他出门没走远,日本宪兵队的汽车便追来了,请他回去。理由是外面可能会有刺客,日本宪兵司令部需要保护他的人生安全。

溥仪当时不明所以,还以为宪兵司令部是出于好心,就跟着一起回去了。可结果回到执政府后,溥仪就发现宪兵司令部当天就在执政府的大门外加派了门岗,并且执政府顾问官上角利一还直白的对溥仪说:如果没有上方允许,今后不准再私自外出。

很显然,溥仪被日本人囚禁了起来。用溥仪自己的话说——“我对自己的安全和尊严发生了怀疑”。

除了人身自由受限制外,更让溥仪不能忍受的是,他的执政身份也只是个摆设:虽然他每天的工作都很忙,有很多部长要接见。但这些求谒他的部长都不跟他谈公事。当他每次问起公事时,这些伪洲满国部长们便说“次长在办着了”,“这事还要问问次长”。而次长都是日本人出任,日本人根本不会跟溥仪汇报工作。

很显然,溥仪没有任何的实权。他当时的只有签字的“权力”。(没有拒签的权力)

按常理来说,既没有人身自由,又什么权力都没有,溥仪这个执政当的没劲透了,还不如回天津当“寓公”,起码还有自由。但是溥仪这个人就是“生的贱”(他的原话),日本用一个满洲帝国皇帝就把他的心勾住了,让他心甘情愿的当傀儡。

四、“皇位”继承人也由不得自己做主

溥仪当上伪满皇帝后,由于他从执政变成了皇帝,伪满的国体也由共和国变成了所谓的君主立宪制。因此皇位继承人就变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执政可以找外姓人出任,皇帝不行)

并且,由于溥仪没儿子,没生育能力,所以他死后,他的“皇位”肯定要传给支脉,比如他的弟弟溥杰。

溥仪的情况,日本人也知道。所以在溥杰该谈婚论嫁的时候,日本方面便给他安排了一个日本贵族之女结婚。溥仪听说后,知道日本人的小心思,就不让溥杰跟此女结婚。但是最终被日本人阻挠,溥杰还是跟嵯峨胜侯爵的女儿嵯峨浩在东京结了婚。

过了不到一个月,在关东军的授意下,满洲国的“国务院”便通过了一个“帝位继承法”,明文规定:皇帝死后由子继之,如无子则由孙继之,如无子无孙则由弟继之,如无弟则由弟之子继之。

前面说了,溥仪没有决绝签字的权力,所以对于这个所谓的“帝国继承法”,他打心眼里是非常害怕的。(害怕日本人把他和溥杰害死,让溥杰有日本血统的孩子继承)

因此当溥杰和他的妻子回东北后,溥仪不敢在溥杰面前说出任何心里话,溥杰的妻子给他送来的食物,他也不敢吃。生怕他们兄弟两个都被日本人做了。一直到后来,他听说溥杰生的是个女儿,他才松了一口气。

事后,关东军又生一计,逼他立字据:若他自己有皇子出生,五岁时必须送到日本,由关东军派人教养。意在从小洗脑。

溥仪不敢拒绝,只得含泪立了字据。

↓溥杰、嵯峨浩夫妇与女儿慧生


五、“护军”事件

1937年6月28日,即“七七”事变九天前,溥仪因为他的“护军”和关东军起了冲突,导致他仅有的一丝尊严也被日本人给践踏了。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护军是溥仪自己出钱养的警卫队伍,他建立这支部队的目的,除了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外,还想借机培养他自己的军事骨干,为建立他自己所掌握的军队做准备)

一部分护军到公园去游玩,因租借游艇,与几个穿便衣的日本人发生了口角。这时一群日本人一拥而上,不容分说,举手就打。他们被逼急了,便使出武术来抵抗。日本人见不能奈何他们,就放出狼狗来咬。他们踢死狼狗,冲出重围,逃回队里。可是逃回去没多久,日本的宪兵队便找上门来要人。护军的队长不敢惹日本人,便只得交人。以为交了人就算了事。

然而,这整个事件其实是个阴谋。关东军早就看溥仪的护军不爽了,一直想铲除溥仪的这支私人武装。因此,当宪兵队带走了打架的护军士兵后,就逼他们承认自己有“反满抗日”的活动,那些护军不肯承认,于是便遭到了各种酷刑虐待。

到这时,那些护军才明白过来,这一事件是关东军有意制造的:那些穿便衣的日本人原是关东军派去的,而被踢死的狼狗也是关东军的军犬。

溥仪听到护军们被捕,起先以为是他们无意肇祸,忙请吉冈安直代为向关东军说情。吉冈去了一趟,带口来的却是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的三个条件,即:

一、由管理护军的佟济煦向受伤的关东军参谋赔礼道歉;

二、将肇事的护军驱逐出境;

三、保证以后永不发生同类事件。

溥仪按照东条英机的条件一一照办后,关东军又接着逼他把护军队长革职,由日本人长尾吉五郎接任,并把护军编制缩小,长武器一律换上了短枪。这支由溥仪精心培养,只效忠于他一个人的部队,就这么轻轻松松的被日本人接管了。



这个事件后,溥仪心寒至极。他发现自己不管怎么跳,都跳不出日本人的手掌心。于是他彻底死心了,不再做不切实际的美梦。他开始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一直到八年后,他被苏联红军俘虏。


Mer86


末代皇帝溥仪幼年时,有一次,他的弟弟溥杰进宫看望他。两兄弟趴在桌上涂写时,溥杰突然问向溥仪道:“皇帝很厉害吗,你证明一下给我看。”

溥仪听完愣了一下,随即他来回踱了几步便用手指向身旁的一个太监道:“你,给我把这墨喝了!”溥杰听完后好奇地看向那名小太监,只见小太监双腿哆嗦地跪地哀求道:“皇上饶命!皇上饶命!”

溥仪听到小太监的求饶却并未有罢手的意思,他大声地对着小太监喊道:“朕是皇帝,朕要你喝你就得喝!”

小太监听完,只得含泪端起砚台咕噜咕噜地喝起墨水来,而一旁的溥仪和溥杰及其他太监则笑作了一团。

让人唏嘘的是,成年后的皇帝溥仪,他作为皇帝的权力竟也始终只限于使唤身边的几个随从而已,一如童年时代的他。

权力与实力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实力没有权力和没有实力做支撑的权力,多数情况下都是空中楼阁,看起来光鲜亮丽,实则只是傀儡罢了。

从小不喜读书,也未受过良好教育的溥仪,他成年后,其实力大抵能与街边的混混画等号。

出任伪满洲国皇帝时期的溥仪,除了没实力之外,还几乎彻底丧失了他作为一位末代帝王的权力了。

这种“双失”的结果是:溥仪最后根本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

在伪满当皇帝期间,溥仪一步步跌下“皇帝权力”神坛,最终只敢对老婆、弟妹、奴仆们下手,也就是传说中的窝里横。

1932年3月1日,在日军的扶持下,26岁的溥仪第三次登上“皇位”,成了伪满洲国的“执政”。

执政虽不是皇帝,却与皇帝有着相同的地位。

不过,溥仪显然对“执政”的称呼并不满意,为此,他还强烈要求日本人兑现承诺,改“执政制”为“帝制”,让他当伪满之皇帝。此时的溥仪既没有势力,也没有物力财力,敢这么和日本人硬扛,靠的真真是那半口仙气。

在日本人眼里,溥仪的不满显然是毫无意义的。

不过,为了尽快建立伪满洲国,以便更好地掠夺东北的资源,日本人与溥仪之间,达成了暂时的妥协:以一年为期,届时,将改执政为帝制,并由溥仪出任皇帝。

日本人的“妥协”,几乎让溥仪忘了自己“笼中鸟”的身份!甚至让溥仪树立了这样一种奇怪的想法:他能借用日本人的势力来保护自己,并最终实现复辟清朝。

人在怀有希望的时候总是如此不一样,刚刚担任执政之位的溥仪便因满怀希望,整个人的精神状态,较之以往大为不同。

高兴之余,溥仪还和幼年时一样,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妹妹。不久后,溥仪还将他的两个妹妹从天津接到了伪满洲玩。

作为伪满洲国的元首,溥仪当然想带着妹妹好好玩儿了!当然,他也非常想向他们证明,如今的自己又是皇帝了,一如当年在紫禁城。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两个妹妹在执政府逛了一圈之后,突然对溥仪说想去大同公园玩。

两个妹妹的这一请求听起来没什么,实际却与当初溥仪弟弟溥杰问向他的那句“你证明自己是皇帝啊”,有着惊人的相似度。

一如当年,溥仪觉得自己应该想法证明自己是皇帝。而皇帝从来是自由的,自由自然代表想去哪去哪,想干嘛干嘛。

屡清楚这一层后,溥仪想都没想便和婉容带着两个妹妹,在逛完了执政府之后,溜出大门,跑到不远处的大同公园游玩。

让溥仪万万没想到的是,溥仪一行刚刚踏入公园,就听到长春城内警笛四起。紧接着,溥仪就看到大量官兵开始在满城搜查。

而当这群官兵发现溥仪之后,他们立马将大同公园警戒起来。这之后几分钟,溥仪就看到了大批日本宪兵向他走来。

原来,日本人发现溥仪不在执政府之后,便以为他逃走了!

于是,日军司令部当即下达全城戒严令,四处搜查失踪的执政。在找到溥仪之后,他们“劝”他回到执政府,以维护“执政的尊严和安全”。

这次“把妹游园”被搜回去之后,日本人对溥仪的警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日本人声称维护的所谓“执政的尊严”,更是跌到了泥坑里。

从此以后,除了日本人安排好的出行,溥仪再也没有出过执政府的大门。溥仪并不是不想出门,而是根本就不敢!万一再次若怒日本人,“执政的安全”恐怕也难保了。

此时,溥仪终于明白为什么大清国在最后的那几年,清廷都穷成那副德行了,载沣还要坚持建立禁卫军,而且配备的还都是最好的德式装备。

没有属于自己的实力,甭说复辟大清了,就连带着妹子逛公园,都会被人赶出来!为了祖宗之基业,为了自己的小命,为了培养自身的实力,溥仪决定训练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

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溥仪秘密筛选,挑了一支300人的队伍,组成元首卫队——护军。这支部队不仅装备了精良的武器,还秘密施以军事教育;除此之外,溥仪还对他们灌输“忠君思想”,使他们只服从溥仪的指挥。

建立这样一支目的性极强的部队,日本人显然是不会同意的。因此,护军的存在,从选拔到训练,都是秘密进行的,这一切费用也都是溥仪从内帑(私房钱)中支出。

关于这支护军,溥仪在战后的远东军事法庭上,也如是解释:

“我给他们(护军)开支并秘密施以军事教育,以期将来与中国军队携手,南北夹击,收复失地。”

世上终究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300人的护军在关东军眼皮子底下进行训练,日本人即便再瞎,也不可能发现不了。“皇帝”溥仪豢养这样一支卫队,尽管无法威胁到关东军,甚至还不够他们塞牙缝,可是日本人也不得不警惕。

日本人要做的,就是将一切可能的威胁,泯灭在萌芽。

1937年6月27日,护军的几名官兵放假,相约去大同公园游玩。无缘无故被一名关东军给打了一顿,气不过的护军当即还手,将这名关东军打伤,随后又将赶来的宪兵队暴打一顿。打完之后,护军也没了游园的心思,赶紧逃回队部。

事件发生之后,关东军司令部当天就给溥仪打电话,要求他将涉事护军交出来,并给一个合理的解释。

士兵之间发生摩擦,本就是常有之事。挨打了,只能算是技不如人。可这件事发生在关东军与护军之间,就没那么简单了。关东军司令部亲自出面问话,也足见他们对溥仪“私养军队”的不满。

溥仪自掏腰包建立的护军,原本是想增强自己的实力,以期机会成熟时给日军以“痛击”。现如今,溥仪好不容易培养的“实力”,却成了随时可以要他命的东西。

出于自保的本能,溥仪不得不向司令部反复澄清,以示自己的立场是拥护关东军的,“护军打人”只是个误会。

最终,关东军司令部决定收编了这一支300人的护军,并将他们打散安排在关东军,只留下十几名供“皇帝”溥仪使用;而这仅剩的护军,也归关东军直接管理。

经过“大同公园事件”,关东军司令部再次警告溥仪,要他培养“君之德”。所谓君之德,就是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管的别管,不该查的别查,不该做的别做,一切都让“下边人”去办就好。这里的“下边人”,就是凌驾于皇帝之上的关东军。

而立之年,本该志得意满的溥仪,却彻底成了一名傀儡。

不过,尽管溥仪在日本人面前如此卑微,在自己的家人面前,却时常暴露凶残的本性。每当溥仪被日本人痛斥,他就会回到“皇宫”,对自己的家人又打又骂。

如果说溥仪在伪满洲国还有什么权力的话,这点权力,也仅限于皇宫内室(卧室)了。当然了,窝里横的权力,也是关东军赋予的。


记者李满


溥仪哪有什么权利可言,他就是一个伪满洲国的政权傀儡罢了。

1934年3月1日,在日本授意下满洲国改行帝制,溥仪“登基”称“满洲国皇帝”,执政一职遂废止。6月28日,“满洲帝国”实行满经济一体化。此傀儡政权“领土”包括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内蒙古东部及河北北部。

通过这一傀儡政权,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了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这其中也暴露了日本侵略全中国的野心,日本的大陆政策是彻头彻尾的侵略性政策,中国是其吞噬的目标,可见其图谋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1890年以山县有朋为首的军国主义分子公然把中国东北领土划入日本利益线的范围之内,并逐步形成了一条吞并朝鲜,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征服中国、称霸亚洲的基本路线,即所谓的“大陆政策”。


十点说史


溥仪做傀儡皇帝,他一点都不觉得憋屈

溥仪在东北当伪皇帝,不会认为自己很憋屈,当时他父亲载沣十分反对,溥仪不照样还是去了?至少他这样已经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了,虽然只是个象征。(溥仪戎装)


日本人也让他出尽风头,参加各种仪式。溥仪甚至让汪精卫给他下跪。可以看出,他对这个虚拟的身份感到非常满意,其实溥仪不认为自己是个傀儡。因为日本人确实给了他一个立宪国家的君主应有的威望,他自己知道不可能恢复清帝国皇帝的身份。所以他只是想当皇帝而已,刚好日本人给了他展示自己的舞台的机会,日本人利用溥仪的身份霸占东北,溥仪当了皇帝,他们都得到了他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溥仪不憋屈。


日本人真正的意图:将东三省和蒙古从中国分离出去!

1931年9与18日,日本占领沈阳后,日本侵略者统治了东北。经过协调,日军决定利用以华治华的政策,解决满蒙问题。9月22日,制定了《满蒙问题解决方案》。政策如下:

建立一个得到日本帝国支持的、以溥仪为元首的国家政权,领土包括东三省以及蒙古。


也就是说,关东军司令所说的基本原则:把满蒙从中国大陆分离出去,在中国人民自己统治的表面上做文章,真正的权力掌握在日本人手中。建立在这一原则之上的政权,实际上是日本控制的傀儡政权,日本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


1911年辛亥革命夺去了推翻了清朝帝制,溥仪仍然住在故宫里,过着富裕的生活。1924年,冯玉祥的军队将他驱逐出紫禁城。后来,在英国人和日本人的计划下,他住在天津的日租界。尽管溥仪离开了皇帝的宝座,但他总是想着恢复皇位。日本人利用溥仪想做皇帝的心里愿望,成立伪政权可谓是一帆风顺。

(土肥圆)

日本特务暗中搞鬼,让溥仪早日去东北做皇帝

为了让溥仪尽快去东北,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对溥仪制造了很多阴谋诡计。

有一天,溥仪收到一份“礼物”,就把它打开了。里面有一颗炸弹。溥仪看到后很害怕。然后,有人给溥仪打电话说:最近不要出去,有人想伤害你。让溥仪觉得住在天津很危险,想尽快去东北。其实这些都是日本特务土肥圆和祁继忠(溥仪心腹)干的好事。此外,土肥圆甚至聚集了2000多名汉奸,从日本租界开始,秘密袭击中国边境,制造紧张局势。


溥仪签订的卖国契约,契约中,溥仪对伪满洲国没有实权

3月1日,日本人宣布成立满洲。溥仪从旅顺搬到长春就职。来到长春后,溥仪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一份可耻的卖国密约,大部分内容都是规定日本有着伪满洲国政务的决定权。本密约是以抄本的形式签订的,内容如下:

一、数国关于日后之国防及维持治安,委诸贵国,而其所需经费,均由敝国负担。
二、启国承认贵国军队凡为国防上所必需,将已修铁路、港湾、水路、航空之管理权及新路之修筑,均委诸贵国或贵国所指定之机关。
三、敌国对于贵国军队认为必要之各种设施竭力援助。
四、敌国参议府挑选贵国之知名卓识国民任为参议,其他中央及地方各官署之官吏,亦可任用贵国人,而其人选之远定,由贵军司令官保荐。其解职亦应商得贵司令涫之同意。前项参议之人数及参议总数有更改时,若贵国有所建议,则依两国协议增减之。
五、将来由两国缔结正式条约时,即以上列各项宗旨及规定为立约之根

溥仪在伪满洲到底有多少权利?

溥仪在伪满洲国的权力分为宫内和宫殿外。溥仪在长春皇宫宫内的权利大于在宫外的权利。

在宫外,尤其是在政治上,溥仪没有实权,大部分实权都是由日本人决定的。然而,只要不影响日本人的利益,溥仪仍然可以拥有小权力,比如安排皇室成员到日本留学,把祁继忠赶出军校,安排李玉琴(溥仪妻子)的哥哥当警察等等。

因为日本人要利用溥仪,因此有时候也要给溥仪面子。在宫内,溥仪的权力要稍大一些,他可以任意打骂太监,佣人。溥仪每月有80万的内帑,这个是他可以随意支配的,日本人不干涉的。



搞史人


溥仪在伪满没有任何权力,对内对外都没有权力,甚至连后宫亲信也管不了。溥仪担任伪满名义上的统治者长达14年,其中担任伪满皇帝12年。而这十几年中,溥仪是彻头彻尾的傀儡。

1931年底,天津事变发生以后,溥仪被日本人秘密带往东北。从此,溥仪被置身于日本人的严密监控之下。1932年,溥仪成为伪满最高统帅,两年以后成为伪满皇帝,一直到日本败亡。期间,溥仪没有任何权力,大小权力都掌握在关东军手上,而溥仪不过是一个形象玩偶而已。




登基为伪满皇帝以后,溥仪管不了任何事情,大小事务均有日本人一手操纵,溥仪需要做的,仅仅是在日本人的要求下,盖上皇帝大印而已。在对外交往,或者是外出巡视等方面,日本人对溥仪的“保护”也是密不透风的,且凡事需要得到日本人的“许可”才行。当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溥仪的愿望是不会被满足的。

可以说,溥仪在伪满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名义上虽然是皇帝,实际上不过是一个高级囚徒而已。他没有自己的侍卫,或者说侍卫更本不听从于他;他没有自己的心腹,也没有近臣,因为溥仪不能接待他们;反正所有的一切,溥仪都管不了,也说不上话。包括他的皇后与侍卫通奸了,他也不知道,知道了也无可奈何。


溥仪在伪满的十几年,最高兴的大概就是访问日本了,只有在访问日本的时候,溥仪才得到了一点至少表面上的尊重。在1935年访问日本期间,天皇亲自迎接溥仪,规格非常隆重,溥仪还检阅了日本军队,受到日本万民敬仰。这是溥仪自清朝逊位以来,从未享受过的尊荣,也让溥仪产生了一点真正皇帝的幻觉,他在日记中高兴地写道“两邦携手,永固东方”。

不过,回到伪满以后,溥仪又恢复了高级囚徒的状态。


苏绽


我也相信溥仪在那个年代出的回忆录谎话连篇,特别是里面无法实证,属于个人感官的一些东西。现在许多年轻人因之怀疑他不尽不实的官方说法没问题,因之一直怀疑到他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权利,并非完全傀儡,甚至还跟日本人斗智斗勇,一直顶着日本人底线,试图建立自己势力,还什么在坚持几年,可以跟随世界上殖民地民族独立大潮一起独立出来……溥仪访问日本,天皇以平礼接待,这个倒是真事,这不就是政治秀吗?


有什么稀奇的,跟溥仪的身份有关,跟他的实际地位没一毛钱关系。他这个傀儡不是普通的傀儡,还试图建立自己势力,日本人对他完全没有底线,是直接以死亡威胁胁迫着溥仪,故意假装误会,当他面打死的帮他办事的满人可不止几个,还给给溥杰娶了日本老婆,经常故意在他面前讨论把他杀掉,换溥杰当满洲皇帝算了之类的事。

后世影视作品里,倒是有他跟一帮遗老遗少一本正经私下商议怎么摆脱日本人,说些不靠谱的自强自立的建议,以此展现这帮人有自己小算盘,不是真心投靠日本。实际上这种事全无可能性,溥仪除了后宫那点事,所有场合都要有日本顾问在场,不是暗中监视,就是明着监督,那些遗老遗少,但凡还算有点人望能力,又不跟日本人亲近的,全都监视居住,进宫了给点面子,说错话或者日本人故意觉得说错话,一出宫就有人上来大嘴巴抽。


李三万的三万里


这种问题,让溥仪自己回答最合适不过了,在战后的东京审判中,溥仪痛斥日本人的无耻诡谲,对他欺瞒。

“那个时候我们去奉天去视察那个什么……那估计也是他们(日本人)一手做成的事情,反正我们自己是一步不能出门。”

“所谓自由,十几年来跟我没有任何关系!那简直就是猴戏!

……

他表示,自己不仅是毫无权利,甚至连个人的人身自由都没有。他声称自己在就任满洲国康德皇帝期间,完全为日本关东军所控制,自己也是身不由己的,也没有满洲国康德皇帝作为最高元首的最大实际决策权力和指挥权力。

溥仪在伪满洲国日子过的应该是不怎么样的,根据美国《历史》杂志,1940年的时候溥仪秘密联系萨尔瓦多外交代表团(萨尔瓦多当时和伪满洲国有外交关系)人员,希望能逃亡萨尔瓦多,摆脱日本人控制。但事情最后没有成功。

不过嘛,溥仪是不是完全无辜的呢?那恐怕也不见得,毕竟现在大难临头了,把所有罪行都推到日本人身上,很正常,但溥仪完全是一个傀儡,这是没有疑问的。


国史拾遗


溥仪在伪满洲国家没有实权,看似华丽,实则傀儡。

话说溥仪算得上是历史上有着非凡经历的特殊人物,虽然他多次登基当皇帝,却没有一次掌握过实权。溥仪出身在清末,已经处于灭亡的时候。

1.1908年慈溪太后和光绪帝相继去世,三岁的溥仪就成了皇帝,然而年纪太小,政权其实是他生父(爱新觉罗·载沣)。辛亥革命爆发后,通过谈判,签订了优待条约,由太后宣布退位。

2.在溥仪12岁的时候由在复辟党的推动下又登基做皇帝,但这次登基仅仅十天就下台。不过可以依旧住在宫中,只是不再是皇帝的身份。

3.这第三次登基就成了溥仪人生中最大的污点,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登基,建年号为“大同”。第二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又改年号为康德。

三次登基都没有实权,特别是第三次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本来想着借日本人复国,只是没想到让日本人当做傀儡。可以说是相互利用,但是溥仪怎么可能是奸诈的日本人对手。

因为土肥原贤二对溥仪许诺,帮助他复国,使得满怀信心。可是到了东北后,却被日本人完全控制。日本人告知他马上成立新的国家,不是清朝的复辟,而是包含满、汉、蒙、日、朝多个民族组成的“满洲国”。还要求溥仪执政,溥仪一心想复辟清朝,所以不接受,但是日本人稍稍施加压力,就同意了。还签了密约,出卖了东北一切领土主权。

其实日本人的意图很明显,不要说溥仪有什么实权,就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溥仪慢慢明白自己的地位,也反抗过,只是无济于事。


鸡的马脚


溥仪在伪满洲国有多大的权力?最近正好在读溥仪《我的前半生》这部自传,里面讲到了他的东北十四年的真实经历,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先从溥仪去东北谈起。

溥仪去东北,是被日本人骗过去的,最开始,日本人对溥仪说的是,支持他在东北复辟,能够回到满族人发迹的白山黑水之间,再次复辟大清朝,溥仪的内心充满了欣喜和狂念,而等到真正到了东北之后,日本人的态度,给了他迎头一盆冷水。

一、下马威

首先是关于政体之争,这是日本人和溥仪发生的第一次争执。

当时,溥仪以为在东北复辟,复辟的是大清朝,他仍是宣统皇帝,但日本人并不这么想,他们希望成立一个新的国家,叫满洲国。

这让溥仪大为光火,以为受到了欺骗,因此拒不同意,态度也非常强硬,拒不同意。

当时和溥仪洽谈这个问题的日本人,是板垣征四郎,这是个臭名昭著的战争狂热分子,在后来的侵华战争中扮演刽子手的角色,当时的他,狂热的民族主义已经初露端倪。

面对溥仪的强硬,板垣征四郎表现出的态度也非常耐人寻味,当着溥仪的面,他彬彬有礼,声“可以再商量”,而背后的他,则撕下那个虚伪的面纱,通过溥仪的亲信,向溥仪下了最后通牒——日本人的要求不能改变,如果不接受,就只能被看作敌对态度,日本人也只有用对待敌人的手段作为答复。

这番话,浇灭了溥仪心中仅存的那点幻想,也意识到在东北这片土地上,他已经羊入狼口,没有一丁点的自主权,完全只能任由日本人摆布。

事实上,后面溥仪所面临的情况,也确实是如此,这次争执,只是他漫长傀儡生涯的开端。

2、元首的尊严

在登基大典之后,溥仪成了伪满洲国的皇帝,根据“满洲国组织法”,对他的权威和尊严,有明确的规定,比如统治满洲国,代表满洲国执政,统帅陆海空军等,但溥仪回忆说,“如果这些内容,加上名义上三个字,或许更合适”。

是的,溥仪只是名义上的元首,名义上有这些权力,但事实上,什么也没有。

最开始的时候,日本人还做做表面文章,每天让人拿些文件来给溥仪阅读和签字,但是,溥仪只有签字同意的权力,没有否决的权力。

最开始的时候,日本人还允许伪满洲国的大臣,每天来给溥仪汇报一下工作,或者说,叫知会工作,因为溥仪只能听汇报,却没有权力下达命令。

而到后来,这些表面文章,都没有了。先是日本人禁止大臣们单独见溥仪,后面,干脆下了命令,所有人不经日本人同意,不能见溥仪,就这样,溥仪被孤立了。

有一次,实在闷得无聊,溥仪准备出去走走,带着皇后婉容和两个妹妹,坐着汽车来到了大同公园,结果刚到门口,哗啦啦来了一堆日本宪兵,把公园包围了起来,劝溥仪回家,看此情景,溥仪不敢说一句话,乖乖跟着日本人回去了。

经历此事之后,溥仪彻底认清了现实,他就是一个傀儡。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这样回忆他在满洲的十四年:“我不能干涉政事,不能随便外出走走,不能找个大臣来谈谈,我甚至连楼都不能下了,只好每天窝在自己的房间里,吃了睡,睡了吃,我的日常工生活,除了吃和睡,就有八个字可以概括了:打骂,算卦,吃药,害怕”。

打骂,是溥仪心情不好的时候,打骂仆人,由于在极度压抑和憋屈的环境中,溥仪的心情几乎就没有好过,他的仆人也遭了殃,每天被各种打骂。

溥仪越来越害怕日本人,害怕日本人杀了他灭口,每日精神不宁,越来越迷信,终日吃素念佛,占卜打卦,求佛神保佑,而在这种精神不正常的高压之下,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因此他又拼命吃药打针。

总而言之,在满洲国,傀儡溥仪,就这样过着混天地黑的囚徒生活,直到日本战败,他成为苏联的俘虏。


果然要读书


1932年3月1日,日本在东北三省正式建国,自称满洲帝国,定首都于长春,其领土包括除旅顺和大连以外的东三省全境,以及蒙东和河北省的承德市。不过,因社会各界对满洲帝国均不予承认,故又被称作“伪满洲国”。

3月9日,溥仪宣布担任伪满州国的执政官,定年号为“大同”,同时任命各“府”、“院”、“部”的负责官员。两年后,溥仪正式在长春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大典,改称皇帝,并改年号为“康德”,所以溥仪又被称之为康德皇帝。

关于溥仪在伪满州国所拥有的权力,按照日本官方的声明来说,伪满州国和日本是两个平等独立的国家,所以伪满州国内的大小诸事,都是由溥仪和他领导的满洲政府决定,日本只是它的同盟国,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帮助。

对此,日本官方还给出非常有力的证据: 第一,日本和伪满州国均相互驻有大使馆和特命全权大使,这足以说明两国是平等建交。

第二,溥仪在伪满洲国当皇帝的十几年里,曾先后两次访问日本。在访日期间,日本天皇亲自到车站迎接溥仪,并和溥仪平起平坐。在对待溥仪在礼节上,日本也都是按照国家元首的礼节,甚至天皇还多次亲自迎送和宴请溥仪。溥仪在回国后,也称自己十分感动。

第三,伪满洲国还在世界上得到23个国家的承认,这些国家中除了德意日轴心国及其盟友仆从国之外,还有一个苏联,这些国家都有外交机构派驻伪满洲国首都长春。

由此,日本人就极力宣传,日本天皇和伪满州国溥仪是平等建交,大家是一起为建立大东亚共繁荣而努力奋斗,并不存在所谓的伪满洲国是日本控制的傀儡政权。那么,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



按照溥仪自己的说法,他是为了满洲百姓才接受日本人的邀请担任满洲皇帝,但实际他在满洲国一点权力都没有,完完全全就是傀儡皇帝,当时伪满洲国的最高领导是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和关东军的全体幕僚。

溥仪还说,他曾经想要秘密训练军队,培养人才,如果一有机会,就会和中国军队内外夹击,将日本人驱逐出境。

但可惜的是,日本人在他身边安排了太多眼线,每天24小时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以至于他当皇帝的这些年,只能混吃等死,什么事也做不了。

所以日本人的所作所为,都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他就是一个花瓶和摆设而已。那么,溥仪说的话可信吗?

其实,溥仪的话虽然明显有给自己开脱的嫌疑,但总的来说也算符合基本事实。因为,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实权,首先要看他在颁布法令、签订条约、政策执行、任命官员上是没有任何权力。很显然,溥仪在这几个方面都没有任何实权。

虽然从表面上,伪满州国的所有诏令,都是以溥仪的名义发布出去,但问题是,这些诏令实际上都是事先由日本关东军商议决定好,然后再溥仪执行最后的盖章而已。

甚至而言,溥仪的皇帝玉玺都不是由他自己来保管,他连盖章的权力都没有。



另一方面,虽然伪满州国的官制和清朝的制度相似,也有很多中国大臣,但是他们实际上也都是由日本人操控的,关东军司令部里有司令官,所有事情都是司令官决定,还有参谋部,主要就是管理满洲事情的,在整个满洲国里,权力最大的并不是皇帝,而是总务长官。

据史书上记载,当时伪满州国内的军政大事,其实都是由日本本国的重臣会议决定,凡是这个会议上决定的内容,只要得到关东军的许可,便会一字不改的实施,即使自己有很大的意见,也无济于事,中国大臣也不能反对,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从这层意义上说,在伪满洲国内的军政大事等方面,溥仪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权力。

不过,根据保存下来的文献来看,溥仪也谈不上是完完全全的傀儡和花瓶,因为他在伪满州国,也有部分权力,比如他还拥有一部分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宫中也有以溥杰为首的嫡系势力。

甚至而言,他在登基时就要黄袍加身,恢复满清帝制,几次祭天典礼,也用的是清代古制,在选皇后和妃子的过程中,溥仪始终没有让步,坚持不选日本血统的女子,日本最后也无可奈何。

从这层意义上说,在不涉及到军国大事方面,溥仪还是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