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医务人员“感染死亡”表达为“因公殉职”是否更贴切和悲壮?

江天物语


导言

强烈要求将因感染牺牲的医护人员定义为烈士的意愿已经得到了国家的承认。这是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医务人员需要的是平安的回来,而不是成为烈士。悲壮只是给外人看的,真的要做的是保障人身安全才是正道。

新出炉的文件,烈士认定靠谱了

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妥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牺牲人员烈士褒扬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妥善做好因疫情防控牺牲人员烈士褒扬工作,符合烈士评定(批准)条件的人员,应评定(批准)为烈士。这既是顺应民心也是安定前方作战将士的信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承担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病原检测以及执行转运新冠肺炎患者任务等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因履行防控工作职责感染新冠肺炎以身殉职,或者其他牺牲人员,符合烈士评定(批准)条件的,应评定(批准)为烈士。这里包括了军人和各地参加救援的医疗队成员。

人民的呼声,中央听到了,他们也做到了。为人民付出生命的都是我们的烈士都要受到最高规格的崇敬。活着是英雄,死了是烈士。我们岁月静好,那是因为他们拼命流血换来的。

不要悲壮,只要平安

还记得这张照片吗?“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切记平安还”。这是民众送给驰援疫区的白衣天使的一句祝福,包含了由衷的关切与祈愿。3000医护人员受感染1700人确诊,8人牺牲。短短半个月时间我们倒下去的医护人员还少吗?他们明知道前路艰难,即使冒着要被感染情况依然奋力的向死神抢人。

在武汉一地,有6名医生因为感染新冠肺炎,牺牲于抗疫前线。全国其他地方的数据。至少也有5人牺牲,疫情来势汹汹。而站在第一线的就是这些医护人员。可以这么说他们用生命坚守阵地,武汉大会战的第一波病情就是他们在硬抗着,直至生命的终点。

从村医到院长,从护士到药剂师每一个岗位都在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不值得评为烈士吗?当然有资格。是的,他们就是烈士!

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够平平安安的回来。可是真的回不来了。他们的壮举,完全符合《烈士褒扬条例》第八条的烈士评定标准,是纯粹地为抢救公民生命牺牲的。因此,我们呼吁,给所有殉职的医护人员一个应得的烈士称号,缅怀往者,也激励生者,更教育来者。

国有难,见忠臣。医者仁心,医者救国。


南阁水哥


疫情当前,全国上下齐力一心为抗击新冠肺炎病毒而努力。其中,第一时间冲锋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是关键的重要力量,他们是最美丽最值得尊敬的逆行者。

医务工作者们面对传播能力如此强悍的病毒,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安全,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冲锋在前救治病人,真的很勇敢,很有担当。

美丽的女医生,女护士们,为了治病救人,剃去了长发,脸上被口罩带和护目镜勒出了深深地痕迹,这些,都是她们最美的勋章。



目前已有不少的医务人员因此感染上了新冠肺炎,还有的已经失去了生命。那些逝去的勇者作为抗击疫情的战士,完全配得上因公殉职的四个字,因为他们就是在守卫祖国,守卫人民。

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更是提议伤者照军工抚恤,牺牲者以烈士待之。我深表赞同!

每一位为这场疫情付出努力的人都值得被铭记,而医务工作者更是其中最当之无愧的功臣,重赏、盛誉,皆不为过!

希望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平安归来!我们一起迎接祖国美丽的春天!


海叔教育堂


截至2月15日18点50,官方报道已经有1716名医护人员确诊新冠病毒,真是非常惨烈的数据了,这些医护人员真的是英雄人物,应该授予“因公殉职”的待遇。

2月6日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去世的“吹哨人”李文亮,同样是一名医生,代表了这次疫情中医护人员的无畏英勇表现。



李文亮是有英雄表现的普通人,应该被我们长久地记住,那些身处疫情中,为病人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同样是英雄,他们也应该被大家记住。

授予他们“因公殉职”待遇,是理所应当的。


老李有刀


医务人员感染死亡和因公殉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第一,感染死亡这是一般性的概念,有可能是自身的原因感染死亡的,也有可能是工作的原因感染死亡的。

只有因工作的原因感染死亡的才称为因公殉职,而非工作原因造成的感染,比如在家或者是其他场所感染病毒而死亡的,那么这就不能称为是因公殉职了。



第二,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我们看到广大医务工作者表现不怕牺牲和大无畏的精神,这都是值得赞扬的。

如果医务工作者是在工作中感染病毒而造成的死亡,那么这就是一种工伤,在这种情况下说医务工作者是因公殉职,表述得确实更为贴切和悲壮。

第三,因公殉职一般都是公务人员或者是执行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严格地说,医务工作者并不算是公务人员。

医务工作者因为工作之中受感染而死亡,一般也不表述为因公殉职。但是在这种特殊的战役中,将义务工作者因工作感染病毒而死亡,表述为因公殉职,这也是对他们最好的奖赏,他们也应当享受因公殉职待遇!


法重情深


需要弘扬,需要大力褒扬的是默默无闻的人

一场疫情,既是对国家综合国力、应急能力的大考,也是对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发展模式的大考。事实证明,也将长期证明,中国的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中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能举全国之力救护一个武汉。这在资本主义国家是无法想象的,在资本主义国家,哪怕是一根草,只要是有人反对,就得为此争吵十年、数十年都有可能。

但在大考之下,一些人禁不住考验,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而也从另一方面,让大众觉醒,在性命攸关的时刻,还是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抗疫最前线,很多人都喜欢称呼他们为英雄,实际上他们大多数都还是刚刚毕业、或者毕业没多少年的孩子。很多人被护目镜、口罩勒坏了面颊,很多人跑在阻挡病毒洪流的最前线,被洪流吞没。他们有的人倒下了,但在临终前还不忘喊一句“武汉加油”。

有些人刚刚转身,就接到了远在老家的母亲去世的消息,偷偷跑到过道上抹了眼泪之后,又继续返回身去救人。有的人为救人性命,发出了救命的呼喊,却最终冻毙于风雪之中。

英雄是悲壮的,他们的悲壮不是靠演技,也不是靠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堆砌起来的。他们心中听到的只有“不计报酬,生死不论”的决心,脑海中所想的是我能救下多少人。很多时候,感动你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誓言,而是最直接、最发自内心的呼喊和奔走。

那些奋战在抗疫最前线的人,她们受得起时代楷模、当代英雄的称号,那些牺牲的人,更应该被追认为烈士。用“感染死亡”这样的字眼是冰冷的,战场上牺牲的士兵可以称之为阵亡,再庄重一些可以称之为牺牲,再往上可以称之为殉国。

抗疫就是一场恶战,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牺牲在抗疫战场上的人,他们是为国牺牲,他们为国献身,是一种殉国精神。所以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的倡议非常好,对待英雄理应如此。

这一场战疫,也让人们静下心来思考,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我们的义务工作者、我们的工程师、我们的教师们等,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他们默默无闻,他们却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命为千千万万的人续命。

李兰娟院士说:这次疫情之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人生导向,高薪留给才德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希望控制娱乐圈所谓的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才。

李院士的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说出的,抹掉眼泪之后,活着的人还继续活着。但要活得更加清醒明白,大灾之前那些经常将爱国挂在嘴上的人,也许不是最积极的。

一些身家上亿、10亿、百亿的“明星”,拿出来捐献的不足千分之一。金钱是不能衡量爱心,但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百姓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最终也寒在心里。

只有刺痛了心,才会让人惊醒。也许此次战疫之后,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醒来,更加珍惜眼前的人,更加珍惜值得珍惜的一切。

因为在最危险的时刻,在最要命的时刻,冲在最前面的人,也许是被我们忽略得最多,甚至伤害得最多的人。

醉生梦死、娱乐至死战胜不了病毒,虚情假意欺骗不了百姓,票房更不能带来社会进步。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日久便见了人心。


“人生不该满足于享乐,而在于能否利人利他并承担社会责任。”即便身处繁华,仍要初心不变,怀着一份家国的情怀,保持一颗未蒙尘的赤子之心。这既是时代赋予每个人的气象和风貌,也是历史对美好生活价值维度的理念和定义。(全文/完)


稗史候说


医务人员感染死亡的,非因公的,只能表述为感染死亡;工作中感染死亡的,就是因公殉职。但是要区别对待,要看是否在一线抗击新冠病毒的工作岗位。在一线岗位的,应该算烈士。因为他们明知在一线是有非常大的风险,感染后会有生命危险的。我家孩子是医生,她也报名去湖北一线的,而且也充分意识到危险的。这与战士上战场没有区别,为什么大家喜欢用“战疫”这个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体现了革命战士的本质。战士在战斗中牺牲了算烈士,有的甚至被授予战斗英雄的称号。和平年代,像欧阳海、门合、王杰、刘英俊等都是在执行公务时为了救人而牺牲,都被评为烈士,有的授予了英雄称号。医生感染算工伤,死亡算因公殉职,显然是不够的,应该算烈士。现在做法说明对医生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公平对待。昨天记者会说按工伤处理,工伤的范围很大,连职工上班途中遭到车祸等伤害死亡都能算工伤的。简单用工伤来对待,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充分彰显正能量。呼吁立刻纠正。如果是在一般岗位,在工作中感染应该算工伤,在防疫工作中感染死亡的是因公殉职,奔赴湖北参加抗击新冠肺炎工作的,感染死亡的应该按烈士对待。对于在抗击疫情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不管活着的还是牺牲的,也应授予英模称号,比如钟南山、李兰娟等。


春梅可酿蜜


既然我们把这次疫情,定义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那么,把那些英勇无畏的逆行者冠以“因公殉职”,恰如其分。对于直接参与病患治疗的一线人员给予“烈士称号”,而对于仍然奋战的特殊贡献者给予“时代英雄”,以示尊重和敬畏。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勤奋工作者和舍己为人的志愿者给予不同程度的表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一定要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实实在在的认可,严严肃肃的尊重。








不容忽视


“将医务人员感染死亡表达为因公殉职是否更贴切和悲壮?”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值得当下每个中国人思考。

1.医者仁心,患难真情

在我们国家和民族遭遇这场空前绝后的巨大的危难时,广大医务工作者就像战场上的士兵那样冲锋在前,“不计报酬,不畏生死”,谱写了一曲曲阻击疫情,保护家园的悲壮篇章。

2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1716例,占全国确诊病例3.8%,其中6人不幸死亡,占全国死亡病例0.4%。湖北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1502例,武汉1102例。

这些活生生的数字背后,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医护人员,也可能是一个家庭的妻子、丈夫、孩子、父亲、母亲,为了抗击疫情,他们勇敢的冲在第1线,用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另一个生命,保护更多的生命。

2.为民逆行,民族脊梁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已经明确:6名因新冠肺炎导致死亡的一线医务人员认定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虽然已经认定工伤 ,跟“因公殉职”还差一段情感距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护人员扮演了战士的角色。他们,在战斗中失去生命。

他们的死,叫牺牲!

他们的身份,是烈士!

他们的离去,是因公殉职!

3.不畏生死,英名永存

为了打赢这场阻击疫情的战役,他们倒在了工作岗位,把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如题主所提议的那样,“因公殉职”是对他们的职业操守和人格的褒扬,贴切、悲壮。

目前,因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而牺牲的医务工作者有六位,已经得到官方确认的有以下三位,请让我们记住英雄的名字:

  • 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
  • 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副主任林正斌。
  •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梁武东。

【结束语】

毛主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六名医护人员为了治病救人而献出生命,不管最后算不算“因公殉职”,人民心中早已经给他们竖起丰碑。

虽死犹荣,人民必将会牢记他们的伟绩。


西乔教育观


只有军队(含警察)与医护人员,

在非常时期,

使命召唤,

义无反顾,

成为逆行者。

去了就知道,

有可能殒命疫场!

为什么不选择逃避?

就如某港的部分医护人员?

因为大陆医护人员,

学医时就要做到:

大医精诚!

拥有神圣使命感!

他们都有父母,

或有爱人,

大多数还有孩子,

如果战士在此疫中

算是因公牺牲,

那么医护人员,

为何不可?!





戚广崇男科


死亡便是死亡,便是这个人在我们呼吸着的世界上消失了。

追加的任何奖赏,于已逝去的他本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于他在世的家人而言,是一份光荣,是一种保障,是回忆起他来心里的宽慰。

但如果可以,他的家人更希望他好好的活在这世上。

在每一场战役中,每个人的选择各不相同,有的人选择保自己的命,丢官辞职离乡背井;有的人选择责任第一,挑起自己的重担,想尽办法保住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有的人一生似乎只为他人而活,奉献似乎就是他今生定义的人生意义,生命终止,奉献即止。

其实,大多数医务人员在职业与家庭的选项之中,都会倾向选择职业,然后内心却无比希望国家能够在他工作时因公殉职或不幸遇难时保障下自己的家庭,保障下自己的家人,不用多,够温饱就好。舍小家顾大家,只想有人也能帮忙想一想他们的小家如何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