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织云:第1位中国电影影后,曾与大富商姘居,传闻晚年乞讨度日

“余于阮之死,亦不欲有何批评,但认为中国妇女因缺乏真实学问而致其悲痛耳。大概妇女因缺乏真实学问之故,意志比较薄弱,每在遭受痛苦时,易为错觉支配……”

——张织云


张织云:第1位中国电影影后,曾与大富商姘居,传闻晚年乞讨度日

娱乐圈的历史总是有些乱。

1935年3月8日,25岁的阮玲玉在上海新闸路沁园村,茶叶富商季珊为她买来的三层小洋楼里自杀,留下了3个空空的安眠药瓶。3月14日,阮玲玉的灵柩从上海万国殡仪馆移往闸北的联义山庄墓地;1时10分,由金焰、孙瑜、费穆、郑君里、吴永刚、蔡楚生、黎民伟等12位电影界人士将灵柩抬上灵车……这在当时很“轰动”,据说,很多影迷都前来为她送行了。人们很同情她,但又不得不说她的身上有着血的教训,为此,她付出了生命。

张织云站了出来,发表感言:“余于阮之死,亦不欲有何批评,但认为中国妇女因缺乏真实学问而致其悲痛耳。大概妇女因缺乏真实学问之故,意志比较薄弱,每在遭受痛苦时,易为错觉支配……”这段话很有意思,但似乎是从来没有引起过人们的注意。阮玲玉和季珊好的时候,张织云写了一封信给阮玲玉,对阮玲玉说:你看到我本人,你就能够看到你的明天,说季珊不是一个好男人。但是,阮玲玉还是非常感性地认为,张织云是在嫉妒她,是想把她和季珊拆开来,甚至有些冲动地和季珊姘居了。

张织云:第1位中国电影影后,曾与大富商姘居,传闻晚年乞讨度日

张织云在写信给阮玲玉时,心里也是不舒适的。为什么不舒适呢?在老家有妻室的季珊抛弃了她,另有新欢了,而那个新欢正是阮玲玉。这时候,人们也许会问张织云是谁?演员,原名张阿善(阿喜),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幼年移居上海,中国第一代女明星之一,第一位中国电影影后。1923年考入上海大中华影片公司,主演无声片《人心》《战功》以及演有声片《新桃花扇》《天之骄女》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张织云没多少文化,又只会说粤语,幸亏那时是默片时代,让她不灵光的语言可以藏拙。但是,她的性格好,肯下工夫又谦虚好学,电影公司愿意捧她。所以,1926年举行电影皇后的评选,在12名入选的女演员中,她以2146票当选,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

张织云:第1位中国电影影后,曾与大富商姘居,传闻晚年乞讨度日

张织云和阮玲玉有多大的演艺成就我们不说了,只说她们与季珊情感纠葛。首先解决一个问题——季珊是谁——姓唐,祖籍广东,东南亚著名的富商,做茶叶生意。之后加入阮玲玉电影制片厂,是联华公司大股东。有着多家协会与公司理事长、董事长的头衔。我们要说的是,季珊在当时游离于众多女性之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名声不太好,张织云和阮玲玉主是其中之二。

故事很简单:在张织云刚拍戏时,风度翩翩的卜万苍是摄影师,他把张织云的银幕形象拍得很美。很快两人同居。后来卜万苍成为导演,张织云则是戏里的女主角。可这时的张织云已不再是成名前的她了。荣誉过早来到,飘飘然的感觉将张织云带入另一个世界。她迷恋于在交际场合结交豪门巨富。卜万苍被张织云嫌弃,两人分手。也就是说,红了起来的张织云把棒她红了的卜万苍给甩了。

茶叶大王季珊来了,乘虚而入。肯花钱,有背景,也风度翩翩。张织云明明知道,季珊在乡下有老婆,生意上的事仰仗着老婆家的权势,不敢离婚的,但还是没经得起诱惑,或者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意志比较薄弱”了。在最初的日子,季珊对张织云不错,还带张织云游历欧洲。甚至,季珊把张织云带到好莱坞,希望她能凭着电影皇后的身份拍戏,成名、发财,但好莱坞根本没看上张织云。两年时间过去,电影从默片转到有声电影,阮玲玉等开始成为新偶像,张织云随即被唐季珊逐渐冷淡。

张织云:第1位中国电影影后,曾与大富商姘居,传闻晚年乞讨度日

据说,张织云与季珊在同居时,曾签有契约,上写:季珊如果抛弃张织云,应赔偿张织云20万元。双方各执一张,以此为证。但在分手前,季珊却销毁了“契约”,最终,张织云别说20万元,甚至连一毛也没沾上。季珊在女人身上肯下功夫,很快就获得了阮玲玉的信任与爱慕,也就有了张织云给阮玲玉写的那封信:你看到我本人,你就能够看到你的明天。教训就在那里,写得很清楚,但阮玲玉不听,所以就喝了安眠药。虽说,阮玲玉喝药的事情与自己未能离婚的前夫张达民也有关系,但阮玲玉毕竟是为这事儿搭上了性命。

阮玲玉值或者不值,我们不做评价,只说张织云后来的经历:被抛弃后,张织云事业没了,情感没了,一蹶不振,积蓄也很快被花光。据说,她还曾一度沦为青楼女子,后来,结识了一个男人,与之结婚,并于50年代移居香港。1953年,有过短暂复出,出演《天堂美女》,但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多少改善。

张织云:第1位中国电影影后,曾与大富商姘居,传闻晚年乞讨度日

今天的很多资料都给了张织云这样的记述:她扮相的确是雍容华贵、气若幽兰,眉宇间总是显现一种淡淡的忧愁,由于她善演悲剧角色,所以被誉为“悲剧圣手”……定居香港后,她的生活日趋平淡,有传闻她晚年以乞讨度日,于70年代中期在香港逝世。

如此悲惨,什么原因?只能回首阮玲玉去世后,张织云发表的那段感言。而这也是我们最终想要说的——其实,人们对它该有新的理解:知识就是金钱、硬货币,没知识的时候就没有这种金钱、硬货币,就很想得到它,哪怕是软货币,所以,也就“意志比较薄弱”,进而委身求全了,姘居了,被包养了,悲剧了。知识,在张织的感言里,真可以改变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