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花生溫度多少適應?要注意什麼?

用戶3417185962758


花生種植非常普遍,由於各地氣候不同,所以種植時間不盡相同。儘管如此,種植花生畢竟有一個適宜的溫度。那麼,溫度在多少度的時候,是種植花生的最佳時間呢?種植花生前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種植花生的最佳時間

【1】花生髮芽的最低溫度和適宜溫度花生在溼度適宜的情況下,達到12℃就開始發芽,生長緩慢。但經常因倒春寒等因素影響,溫度降低時,造成種子腐爛、凍害嫩芽;溫度在23~25℃時,是花生髮芽最適宜的溫度,發芽快、生長快。缺點是幼芽柔弱、細長,出土後脆弱、不健壯。

【2】種植花生最適宜的時間根據以上分析,花生的最佳種植時間,應高於12℃以上,低於23℃以下。所以種植花生的最佳時間,應根據當地氣候規律,選擇播種層5㎝、地溫5天內平均穩定在15℃以上時即可播種。以我們當地為例,一般在4月20號左右種植(需要說明的是,現在基本薄膜種植,可提前5~7天)。

選擇地溫達到15℃的原因,是因為花生在12℃即可發芽,種植後即使有寒流,地溫也不會從15℃驟降至12℃以下;溫度不宜過高的原因,是為了使幼芽生長的健壯,以防溫度較高時發生旺長。

種植花生前、後的注意事項

【1】整地、施肥種植花生,有適宜的溫度僅是適宜生長的一個因素,因為適宜的土地和土壤肥力,才是花生生長的根本。

①選地:花生是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作物,不僅根系的分生髮展需要一個即通氣透水、又蓄水保肥的土壤環境,而且果針入土結實也需要一個集水分、養分、空氣、溫度供應協調於一身的土壤條件。因此種植花生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的沙壤土最好。如果山嶺薄地,應改善土壤條件,如選擇起壟種植等,以達到土壤肥沃的目的。另外,由於種植花生的地塊土傳病害較多,因此連續種植兩年花生的地塊不宜再連作。

②施肥:花生在整個生長過程,需要不斷的從土壤中吸收足夠的氮、磷、鉀、鈣等各種元素,才能正常的生根發棵和開花結果。因此施用足夠的基肥,才能增產增收。

基肥中,首選的是腐熟的農家肥:不僅含有大量的有機質,而且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和其他微量元素。施用後既能供給花生較多的營養元素,又能改良土壤結構,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

農家肥雖然肥效長,但它的缺點是肥效慢,不能在花生生長各個週期的關鍵時期提供較多的養分,因此基肥還需要補充一定數量的化肥。特別是農作物生長三要素:氮、磷、鉀肥。另外,花生生長還需要鈣、鉬、硼、硫、鎂、鋅、鐵、銅、錳等微量元素。

③整地:耕地前,把腐熟的農家肥均勻撒在地面上;耕地時,隨梨後撒施拌勻的各種化肥。用旋耕犁耕地時,耕前撒施農家肥,耕後撒施化肥。這樣做的好處是農家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整體肥力,化肥可較集中,較直接的促使花生髮芽、生棵、開花、坐果。

【2】種子處理種子是苗齊苗壯的基礎。種植前十天左右,將貯存的皮花生曬2~3天后剝殼,種植前需要拌種。

曬殼的好處是:種子在貯存期間,容易回潮或輕度黴捂,並且種子在貯存期間有一個後熟階段。曬種的目的是提高種子的生活力,加強種子內部酶的活動,打破休眠期,達到發芽快、出苗齊的目的。

拌種的好處是:由於拌種時施用了適量的藥劑和微肥,可殺滅依附在種皮上的病菌和土壤中的害蟲;施用的微肥增加了種子的養分,達到幼芽健康幼苗健壯的目的。

【3】種植時的注意事項:①株、行距:種植花生時,要根據品種、土壤肥力,合理安排株行距。一般情況下,行距為40~50;株距為20~25。這是由於品種和土壤肥力決定的。增產潛力大的品種、土壤肥力強的地塊,株、行距相應要加大,反之要減少。

主要原因是:花生生長中後期,枝繁葉茂。如果植株過密,通風透光性差,容易造成落花爛莢,並易發病蟲害。

②深度。種植花生的深度在4~5㎝(刨穴或開溝深度,復土相對要深)。這其中土質粘性大、墒情好的要在4cm左右;而沙性大、埫情差的要在5㎝左右。

總之,種的過深,由於地溫低,容易爛種蝸苗;種的過淺,容易因乾旱枯萎。同時,種植花生時,土層溼度要達到含水量的10~15%。

③播種粒數:種植花生時,由於種子成熟度不一樣、土壤中病蟲害等因素,發芽率沒有100%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增加播種量以達到出芽率100%的目的。在播種時一般按3一2一3一2……的點種方式。機播一般需要定種3粒,才能達到出苗齊全的目的。

【4】種植後管理:①覆膜種植:花生種植後,要及時噴灑除草劑後覆膜。薄膜要壓緊壓實,防止透風漏氣。關鍵是露芽後要及時破膜,以防燒灼幼苗。

②露地種植的花生,在復土後,為了土壤沉實,要及時鎮壓。一是防止種子懸空,與土壤結合不實;二是防止土壤通風造成乾燥。因此要鎮壓後再噴灑除草劑。

總之,種植花生,要在適宜的溫、溫度,選擇優質種子,種植在適宜生長的土壤中,並有足夠的養分供應、合理的種植方式和管理,才能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泰山農家人


大家好,我是突破烏江。花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喜歡的美食,那又香又脆的味道讓人胃口大開,讓你久久不忘。

提主說種植花生的時候,應該怎樣掌握好溫度比較合適?在種植中要注意些什麼?

一,花生的生產意義

(1)花生屬豆科蝶形花亞科,為一年生雙子葉草本植物。在我國分佈很廣,在全國基本上都有種植。

(2)花生味道鮮美,酥糯,能加工成油料作物,營養豐富。特別是炒花生,那特殊濃濃芳香,更是人們喜歡的美食。

(3)花生根上生著根瘤,能固定空氣中的氮素,不僅給花生提供充足養分,還會使土壤積累豐富的氮素,是養地好幫手。種植花生一般每畝獲幹莢果150千克左右,畝產500~600元。收穫鮮莢果每畝400~500千克,畝產1500元以上,效率相當可觀。

二,花生栽培技術

(1)花生種植地塊宜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方便,特別要注意前茬不是茄科和豆科作物的疏鬆田塊。在播前10~15天結合翻耕,施下佔總施肥量80%~90%的基肥,一般除農家肥外,每畝配施三元複合肥30~40千克和過磷酸鈣25千克翻耕於土壤中。

(2)播種前曬種1天,然後開始剝殼和選粒,選粒方法留大去小,留好扔壞。種子選好開始催芽。催芽時,把種子放在30度溫水中浸泡4小時左右,等種子吸足水分放進籮筐內,溫度保持20度左右,經過24小時至露白為止。

(3)花生大多數以直播為主。安全播種期要土溫達到15度以上為標準。一般種植時間在3月中下旬~4月上旬。

(4)播種時開溝或開穴,然後播種覆好土,噴上除草劑,蓋上薄膜。播種深度5釐米最合適,不宜過深,也不能太淺。等播種10天左右小苗露出頂棚時,在開孔放苗。

三,查苗和補苗

花生岀苗3~4天,要查苗,發現漏掉的及時補苗。把事先備好的補苗到3~4葉時帶土移栽,以提高成活率。中耕除草,保持土塊雜草和及時培土壓蔓。

在苗期要適當追施化學氮肥,主要是有利於壯苗和根系發育,一般每畝用尿素5千克左右對500千克對澆施。花期噴施2%~3%過磷酸鈣溶液一次。注意田間排水和防洪防旱工作。

花生大棚栽培技術

隨便與大家分享一下花生大棚栽培。

(1)選用品種早熟結莢果時間集中品種。

(2)翻耕每畝施複合肥30千克,最好配草木灰20千克。出苗15天每畝澆施尿素4千克,促進根瘤發育。

(3)當大棚內土壤地表溫穩定10度以上開始播種。如果過早播種會受到溫度低溫影響,造成生長慢或凍害。

(4)播種前先搭建好大棚,整過生長期棚內溫度要適中,適宜棚內溫度前期30~35度最合適,中期28~30度為宜,後期25~28度。每個階段性,觀察好溫度,如過高,通風降溫。

(5)其他栽培要點和露地栽培一樣。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突破烏江


1:花生種植溫度

花生播種後只有土壤達到一定溫度才會發芽出土,否則不會或延遲發芽出土。花生種子最適合發芽的溫度在26~28C左右,花生類型和品種不同,所需發芽的溫度也稍有不同,普通和龍生型品種土溫應穩定超過15c以上才能發芽出土,而多粒和珍珠豆型品種土溫穩定超過12c以上就可發芽出土。

夏季播花生處在適宜時期,溫度和土壤溼度都較適宜,隨時可播種,但是安排好茬口的情況下,以儘量早播為好,否則會因生育期縮短和有效積溫不夠而影響產量和品質。

2:花生種植要注意什麼

一丶節氣

一般來說適合花生播種氣節來臨之後,溫度才逐步穩定下來,而對於節氣沒有到來的地區,雖然看著近溫度很高,也不建議播種,比如說東北早熟花生一般都是在5月中旬播種。

二丶播種後10~15天溫度

花生出苗天數和買均溫度密切相關,播種後15度需要2O天,23度需要一個星期,大概溫度:差一度。

三丶春花生適合當晚播

在種植花生的過程中,花生適播期相差25天競然一起成熟,主要是因為播種早丶溫度低丶各方面生長緩慢,而播種晚的溫度高丶生長比較快,因此成熟期間差別不大。

二丶整地

選擇泥土肥力較高丶土層深厚丶排灌優勝地塊,最好安播春花生與小麥一水稻或小麥一玉米實施兩年三熟的輪作制。秋作物收成後,耕後耙地保墒,夏季對黏性地盤,每畝:壓沙或磷風化石10~15立方米,遇制改進,機械深耕要選用深耕犁和深松機,耕深超越25釐米時,懇求犁體能完成了上翻下松,碎土機能優勝。

1:深耕時間的;深耕時最好在暮秋初冬遏制,以促進泥土熟化,蓄積雨雪,保墒蓄水,最遲不晚於第二年清明前。

2:耕深要求丶不淺於20釐米,通俗沙土嘮凹地不宜深耕,土層較厚,土質較好的平原,半山坡壤地盤宜深耕,以25釐米為好,地表植被應袒護在10釐米耕層以下,袒護率在95%以上,耕後地表平整,無重耕。

3:起壟前,初春泥土解凍後,抓緊起壟作畦,起壟前丶將地耙平藕細,地平沉實,蓄水保墒,壟距80~85釐米,懇求壟直丶面平`土細丶壟高10釐米,龍頂寬55~60釐米。

三:春花生合理密植

科學合理的密植是充分應用光能,最大限制發揚地盤潛力,提高產量的首要條件。合理密植的準則是丶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地層深厚,肥力較高,施肥多,又有水澆前提的地塊,植株富強,宜稀反之宜密。

春播花生因生育期長,植株矮小,收成密度應較夏季花生適當減小。深切型和中間型花生植株矮小,栽種密度宜小,每畝7800~9100穴為好,珍珠豆型小花生生育期較短,植株較小,栽種密度宜大,每畝9000~1000O穴為好。











農人小峰


因為題主沒說是陸地還是棚室,我只能在這簡單扼要的說下,春花生播種後只有土壤達到一定溫度才會發芽出土,否則不會或延遲發芽出土。花生種子最適發芽溫度26~30℃。花生類型和品種不同,所需發芽的溫度也稍有不同,普通和龍生型品種土溫應穩定超過15℃以上才能發芽出土,而多粒和珍珠豆型品種土溫穩定超過12℃以上就可發芽出土。

需要注意事項,第一,注意在播種時,防治地下害蟲的危害。花生種植,種子和果實都在地下,非常容易被地下害蟲危害,降低花生產量,影響品質。在播種時,使用包衣種子,減少種子被害蟲危害。同時對地下害蟲使用毒土、誘餌、噴藥的方法消滅地下害蟲。如在花生根下開溝撒灑藥土,隨即覆蓋,或者結合中耕除草時施藥土,還可以在花生地裡撒灑誘餌毒物誘殺。使用的藥劑有辛硫磷、敵百蟲、除蟲菊酯、溴氰菊酯、噻嗪酮、除蟲脲、茶餅棉餅粉等等藥劑。

第二,注意基肥、種肥和追肥以及葉面肥的正確施用。花生基肥適宜於通過高溫發酵腐爛熟透的有機肥,已經殺滅了寄生的地下害蟲的優質豬糞肥、雞糞肥、牛羊糞肥、餅肥等等有機肥,還有三元復混肥。拌種肥可以使用少量尿素。幼苗追肥以速效氮肥為宜。葉面肥可以添加蕓薹素和誘抗素,使用磷酸二氫鉀和硼肥,作用花生葉面肥。施肥方法和用量是重施基肥,適量使用拌種肥,合理追肥,增施葉面肥。

第三,注意除草劑的使用。花生種植要除好草。除草是花生種植的重要環節,非常關鍵,關係到花生的產量問題。花生人工除草效果好,但費時費力,增加種植成本。使用除草劑除草簡便快速,效果好。花生除草劑可分苗前除草劑和苗後除草劑兩種。在花生播種後出苗前使用除草劑作土壤封閉式除草的除草劑有乙草胺、異丙甲草胺、精異丙甲草胺、撲草淨等等除草劑,能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雙子葉雜草。花生苗後除草劑有精喹禾靈、滅草松、烯草酮、乙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乳氟禾草靈等等除草劑,能夠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以及莎草。

第四,注意花生在生長髮育期的抗旱和防漬。花生在開花下針期到成熟期之間,不能出現乾旱,避免因乾旱缺水,影響花生正常生長髮育,妨礙籽粒的灌漿和成熟。同時在雨季,要防止花生地有雨水浸漬,要進行清溝排水濾水,防治導致許多的有害病菌大量滋生,危害花生,導致爛根爛莢,青枯黃枯。

總之,花生在種植中,有許多的細節需要注意,避免危害花生,影響正常生長髮育。

以上敘述可能有的地區有區別,請理解…


人在旅途130953653


花生和早熟多粒花生要求12℃以上才能發芽,23℃是最適宜的發芽溫度,普通型和龍生型中、晚熟大花生要求15℃以上種子才能萌動發芽,25~30℃是最適宜的發芽溫度。

如溫度達到40℃,則發芽受阻,超過48℃則種子不能發芽。低溫對花芽分化影響也大,能使花芽分化過程延遲,因而使盛花期和終花期後移。在開花期間,短時間低溫對開花有嚴重影響,開花前2~3天出現低溫,則減少開花數。

種植花生的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

1.平整土地

  花生是地上開花,形成果針後鑽到地裡結果的經濟作物。適宜種植在疏鬆的沙質土、油沙土上。種花生的地塊要深翻,結合翻地每公頃施優質農家肥30-40噸,翻後鎮壓1-2遍。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先灌水,然後把農肥、化肥混合施入壟溝,起壟鎮壓,以備適時播種。注意,花生喜歡生茬,不宜重茬和迎茬。較好的前茬作物是玉米、穀子和高粱。

2.栽培品種

  花生要高產,良種是基礎。適合本區種植的花生品種主要包括扶花系列品種與吉扶系列品種(俗稱四粒紅)。生育期在110-120天左右。選用果大飽滿、形狀整齊、無破碎的莢果作種。在剝殼前要晾曬1-3天,剝殼後進一步粒選,選擇粒色純正、形狀整齊的籽粒作種。

3.科學施肥

  花生比較耐瘠薄,施肥應以基肥為主,每公頃施農家肥30噸;化肥應以磷肥為主,每公頃施入300-400 斤磷酸二銨。瘠薄地種花生,每公頃增施200-300 斤尿素。

  分層施肥:播種前所施肥料應分基肥與種肥分兩層施用。

  分次施肥:主要指速效性氮素肥料應採用基肥、種肥與追肥相結合的分次施肥技術。速效性氮素肥料應以基肥與種肥為主,在生長過程中如出現脫肥現象應及時有針對性地追施一定數量的尿素或其它肥料。

  深施肥:基肥要施到種下8-10釐米、種肥要施到種下3-5釐米、追肥深度要達到10釐米以上。

  為了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建議應用質量合格的花生專用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方法應按說明書的要求施用。如自己配肥,每公頃可施用尿素200-300斤、磷酸二銨300-400斤、硫酸鉀100-150斤。

4.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本區花生的適宜播種期為5月上、中旬,具體播期看天氣情況而定,其原則是:只要表層5釐米地溫穩定通過12℃即可播種,每埯3-4粒,覆土厚度3-5釐米,踩好上格子;二是耲種點播。若底墒不足,必須採用坐水方法種植。採用坐水種時,一定要等水完全下滲後再進行施肥、播種、覆土等環節。

  花生播前要浸種催芽,用溫水(二涼對一開)浸泡3-4小時,保溼,放在20-25℃的地方進行悶種催芽,經一晝夜即可冒芽,播種時將種子播在溼土上,以免芽幹。催芽的種子應隨時播種,不應過夜,以免芽子過長,損壞胚芽。花生一般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本地區的適宜播種密度為15-20萬株/公頃,每塊地的適宜播種密度應根據地力與品種的耐密性而定。

5.花生的田間管理

  補苗、間苗:在5月下旬-6月初應儘早進行調查苗情的工作,對明顯缺苗的田塊要及早進行補苗,補苗可採用催芽坐水種的方法,並完成間、定苗工作。

  清棵蹲苗:當花生出齊苗後,用小手扒鋤在苗周圍2釐米遠的地方繞苗挖一圈土,然後用手輕輕地把兩個子葉扒出地面。清棵蹲苗一般在頭遍鏟趟後三天進行。

  及時鏟趟:小苗出土後就開鏟,鏟後三天趟頭遍。15-20天后鏟趟二遍,注意培土不要壓苗。開花盛期結束三遍鏟趟。封壟時趟四方頭壟,以利果針扎入土中。同時,要注意拔除大草。

6.追肥

  在結莢飽果期,可根據生長情況有針對性地以葉面噴施的方法追施磷酸二氫鉀(適宜濃度為0.3%)等肥料及綠風95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以促進籽粒的形成。

7.病蟲害防治

  常見病害是枯萎病(又叫青枯病、根腐病),主要症狀是葉片萎焉,根、莖部變黑褐色枯死;花生病害還有葉斑病、炭疽病、角斑病等。對於枯萎病、葉斑病等要用多菌靈或甲基託布津、代森錳鋅等交替防治即可有效控制,還可以用200倍70%多硫化鋇可溼性粉劑噴灑。

  花生蟲害有紅蜘蛛、蚜蟲和地下害蟲等。紅蜘蛛、蚜蟲首選藥物用150-200倍70%多硫化鋇可溼性粉劑;還可用樂果、吡蟲啉、菊酯類農藥(如來福靈)等及時防治,具體施用方法應嚴格按說明書應用。地下害蟲可用50%辛硫磷乳油1公斤加水50公斤,兌乾土300公斤拌均勻,播種時每畝施毒土15公斤。

8.適期收穫

  當花生葉色變黃,部分莖葉枯乾,即可收穫,一般在9月中旬。收穫後要晾曬降水,促進後熟,提高籽實成熟度。留種花生須在霜前收穫、晾曬。


漾漾爸比


花生要求疏鬆的沙土最好,需深耕、深翻有利花生的生長髮育。花生播種期。春季5cm左右土層地溫穩定在12℃左右時,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種。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地膜覆蓋栽培可稍提前7~10天。

花生播種密度與方式。

壟作:壟距50cm,穴距13~17cm,即12萬~15萬穴/公頃,每穴播兩粒。

地膜覆蓋畦作:一畦兩行,小行距40cm,穴距13~17cm,每穴兩粒,即12萬~15萬穴/公頃。

花生種子發芽要求較高的溫度,其適溫珍珠豆型為12-15℃,普通型為15-18℃。掌握適時播種是全苗壯苗的關鍵。覆土不宜過厚,墒情較好時以5-7釐米為宜。“清棵蹲苗”就是出苗後用手鋤刨開土表層,使子葉節露出土面的措施,有利於第一對側枝的生長,多開花、多結果。種植密度原則上除保持田間通風透光外,生育後期應能封行覆蔽地面,防止土壤水分蒸發並能抑制雜草。一般生產條件下北方地區普通型花生畝栽1.2-1.5萬株,珍珠豆型花生宜稍密;南方地區珍珠豆型品種畝栽1.8-2.2萬株。

花生苗期施氮不宜過多。依據土壤情況施用硼等微量元素效果顯著。氮、磷、 鉀和硼均可根外追肥。

花生對鈣的需要量僅次於鉀。鈣肥能調節土壤酸度,改善花生營養狀況,並促進氮的代謝,減少空殼,提高飽果率。

花生較耐旱,但需水量大,需水最多、影響最大的是花莢期,約佔總需水量的50%左右,此期受旱,會影響花芽分化、開花、受精和果針的伸長!





紅桃幫幫主


種植花生的適宜溫度是13到25度。根據南北方氣候不同,當氣溫穩定在12°以上時就可以播種了。

需要注意的是,早花生播種發芽後預防倒春寒,因為氣溫過低影響花芽分化,導致開花坐果少,影響產量。所以不宜播種過早。晚花生生長期短,氣溫高,雨水多,容易徒長,影響坐果。病蟲害多,防治不及時減產減收。

但春花生播種也不要太晚。適時播種很重要。特別是北方,原因有三。

其一,春花生病蟲害少,容易管理。生長期長,後期膨果期氣溫在25°左右,溫度適宜,癟果少,產量高。

其二,上市早,價錢高。

其三,收穫期可以靈活掌握,可根據天氣情況提前或者延後幾天,便於晾曬。尤其是大面積種植,遇到連陰雨不能及時收儲,容易發生黴變。2017年秋季,河南中東部連陰雨持續一個多月,很多種植戶秋花生都爛在地裡無法收穫,損失巨大。

另外,種植春季早花生最好地膜覆蓋以提高地溫,促進早發芽早收益。





靜夜聽雨179500434


花生的用途非常廣泛, 花生裡面含的營養非常豐富。花生屬於喜溫作物,種植受到溫度的影響很大。

一、種植花生溫度:

花生一般12℃以上才能發芽,23℃是最適宜的發芽溫度。如溫度達到40℃,則發芽受阻,超過48℃則種子不能發芽。低溫對花芽分化影響也大,能使花芽分化過程延遲,因而使盛花期和終花期後移。

具體情況為:地表溫度低於13℃,永不發芽;地表溫度在13~15℃之間,發芽需要21天時間;地表溫度在15~20℃之間,發芽需要14天時間;地表溫度在20℃以上,發芽僅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

春花生播種一般在清明節以後,也就是4月份為最佳播種時期,播種過早氣溫太低,影響種子的出芽率,導致出苗不齊、缺苗斷壟等問題。

二、種植花生注意事項:

1、選種。

花生種子最好是用最近一年的帶皮花生, 然後把皮剝掉,剩下帶紅皮的花生就是花生的種子。

2、播種前拌種。

花生在播種前一定要進行拌種,防止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咬食,造成花生不出苗或死苗。拌種藥劑可採用吡蟲啉或者毒死蜱。拌種後的花生種子,必須要晾乾後再播種,注意避免堆悶或陽光暴曬。

3、土壤的選擇。

疏鬆的土壤是非常有利於花生生長髮育。土層深厚且透氣排水性好的土壤。

4、要經常給花生鬆土。

在花生長出20釐米左右,最好用小鋤頭幫助花生苗鬆土,有利於花生苗的生長,也可以除草,在花生苗長花的時候,就不需要鬆土了,因為那個時候剛好是有花生的時候。


秋風不響


花生和早熟多粒花生要求12℃以上才能發芽,23℃是最適宜的發芽溫度,普通型和龍生型中、晚熟大花生要求15℃以上種子才能萌動發芽,25~30℃是最適宜的發芽溫度。

如溫度達到40℃,則發芽受阻,超過48℃則種子不能發芽。低溫對花芽分化影響也大,能使花芽分化過程延遲,因而使盛花期和終花期後移。在開花期間,短時間低溫對開花有嚴重影響,開花前2~3天出現低溫,則減少開花數。種植花生的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

1.平整土地

  花生是地上開花,形成果針後鑽到地裡結果的經濟作物。適宜種植在疏鬆的沙質土、油沙土上。種花生的地塊要深翻,結合翻地每公頃施優質農家肥30-40噸,翻後鎮壓1-2遍。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先灌水,然後把農肥、化肥混合施入壟溝,起壟鎮壓,以備適時播種。注意,花生喜歡生茬,不宜重茬和迎茬。較好的前茬作物是玉米、穀子和高粱。

.栽培品種

  花生要高產,良種是基礎。適合本區種植的花生品種主要包括扶花系列品種與吉扶系列品種(俗稱四粒紅)。生育期在110-120天左右。選用果大飽滿、形狀整齊、無破碎的莢果作種。在剝殼前要晾曬1-3天,剝殼後進一步粒選,選擇粒色純正、形狀整齊的籽粒作種。

3.科學施肥

  花生比較耐瘠薄,施肥應以基肥為主,每公頃施農家肥30噸;化肥應以磷肥為主,每公頃施入300-400 斤磷酸二銨。瘠薄地種花生,每公頃增施200-300 斤尿素。

  分層施肥:播種前所施肥料應分基肥與種肥分兩層施用。

  分次施肥:主要指速效性氮素肥料應採用基肥、種肥與追肥相結合的分次施肥技術。速效性氮素肥料應以基肥與種肥為主,在生長過程中如出現脫肥現象應及時有針對性地追施一定數量的尿素或其它肥料。

  深施肥:基肥要施到種下8-10釐米、種肥要施到種下3-5釐米、追肥深度要達到10釐米以上。

  為了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建議應用質量合格的花生專用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方法應按說明書的要求施用。如自己配肥,每公頃可施用尿素200-300斤、磷酸二銨300-400斤、硫酸鉀100-150斤。

4.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區花生的適宜播種期為5月上、中旬,具體播期看天氣情況而定,其原則是:只要表層5釐米地溫穩定通過12℃即可播種,每埯3-4粒,覆土厚度3-5釐米,踩好上格子;二是耲種點播。若底墒不足,必須採用坐水方法種植。採用坐水種時,一定要等水完全下滲後再進行施肥、播種、覆土等環節。

  花生播前要浸種催芽,用溫水(二涼對一開)浸泡3-4小時,保溼,放在20-25℃的地方進行悶種催芽,經一晝夜即可冒芽,播種時將種子播在溼土上,以免芽幹。催芽的種子應隨時播種,不應過夜,以免芽子過長,損壞胚芽。花生一般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本地區的適宜播種密度為15-20萬株/公頃,每塊地的適宜播種密度應根據地力與品種的耐密性而定。

5.花生的田間管理

  補苗、間苗:在5月下旬-6月初應儘早進行調查苗情的工作,對明顯缺苗的田塊要及早進行補苗,補苗可採用催芽坐水種的方法,並完成間、定苗工作。

  清棵蹲苗:當花生出齊苗後,用小手扒鋤在苗周圍2釐米遠的地方繞苗挖一圈土,然後用手輕輕地把兩個子葉扒出地面。清棵蹲苗一般在頭遍鏟趟後三天進行。

  及時鏟趟:小苗出土後就開鏟,鏟後三天趟頭遍。15-20天后鏟趟二遍,注意培土不要壓苗。開花盛期結束三遍鏟趟。封壟時趟四方頭壟,以利果針扎入土中。同時,要注意拔除大草。

6.追肥

  在結莢飽果期,可根據生長情況有針對性地以葉面噴施的方法追施磷酸二氫鉀(適宜濃度為0.3%)等肥料及綠風95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以促進籽粒的形成。

7.病蟲害防治

  常見病害是枯萎病(又叫青枯病、根腐病),主要症狀是葉片萎焉,根、莖部變黑褐色枯死;花生病害還有葉斑病、炭疽病、角斑病等。對於枯萎病、葉斑病等要用多菌靈或甲基託布津、代森錳鋅等交替防治即可有效控制,還可以用200倍70%多硫化鋇可溼性粉劑噴灑。

花生蟲害有紅蜘蛛、蚜蟲和地下害蟲等。紅蜘蛛、蚜蟲首選藥物用150-200倍70%多硫化鋇可溼性粉劑;還可用樂果、吡蟲啉、菊酯類農藥(如來福靈)等及時防治,具體施用方法應嚴格按說明書應用。地下害蟲可用50%辛硫磷乳油1公斤加水50公斤,兌乾土300公斤拌均勻,播種時每畝施毒土15公斤。

8.適期收穫

  當花生葉色變黃,部分莖葉枯乾,即可收穫,一般在9月中旬。收穫後要晾曬降水,促進後熟,提高籽實成熟度。留種花生須在霜前收穫、晾曬。





抗揍棒棒糖


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從播種到開花只用一個月多一點時間,而花期卻長達兩個多月。它的花單生或簇生於葉腋部,每株花生開少則一二百朵、多則上千朵。

花生開花授粉後,子房基部的子房柄不斷伸長,從枯萎的花管內長出一根果針,呈紫色。果針迅速地縱向伸長。它先向上生長,幾天後,子房柄下垂於地面。在延伸的過程中,子房柄表皮細胞木質化,保護幼嫩的果針入土。

當果針入土後達5~6釐米時,子房開始橫臥,肥大變白,體表長出茸毛,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各種養分以供生長髮育的需要。這樣一顆接一顆的種子相繼形成,表皮逐漸皺縮,莢果逐漸成熟,形成了我們所見的花生果實。

地上開花地下結果是花生所固有的一種遺傳特性,也是對特殊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花生結果時喜黑暗、溼潤和機械刺激的生態環境。這些因素已成為莢果生長髮育不可缺少的條件。因而,為了生存和傳種,它只有把子房伸到土壤中去,來結果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