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死人的到底是電壓,還是電流呢?有何科學依據?

用戶1479805139413


安全電壓36V,

110V~220Ⅴ屬於民用電壓,380V以上屬於動力電壓。還有6000V以上屬於高壓電。

在正常情況下110V以上的電壓可以致命於死!

以上是我瞭解到的常識,謹供參考。


亦文亦武L



Zh逆流的魚


這個是電壓直接電人的心臟。本人97年經歷過一次,在一起避雨當時有四個人在果園的一個門房下避雨,正好門房傍邊一米多遠有一個大樹,正當聊得說這場雨對玉米來說好的很時,天上雷聲特大,電閃的花花。就在這時不知不覺的倒在地上,也不知在地上躺了多久,直到有一個人把個拍打醒來當時眼前特黑啥也看不見。清醒後看了旁邊兩人還倒在地其中一個人不停的抽動。當把人弄到醫院人啥都不知道了,只是不停的抽醫生也沒啥好的醫療辦法。那個抽的人腋下被電電了洞也沒啥好辦法只能掛水。直到第二天下午人就不行了,十幾年過去了至今己然瀝瀝直目。


好運來蘆玉晨


首先先普及個概念,我們平時所說的「觸電」是通俗的叫法,雖然現在觸電都用來指事故,不過只要是接觸電源,無論是否受到傷害,都可以稱為「觸電」,比如用兩個手指分別按住電池的兩端什麼的也算觸電。討論到因接觸電而帶來的傷害時,真正的術語應該用「電擊」。

關於「電壓」,也要特別說明一下,並非人接觸到高電壓,就一定會有電擊。關鍵在於人體的不同部位之間有沒有電壓,能否構成迴路,是否有電流流過。

電擊致死的主要原因,是電流流經人體時引起的心室纖維性顫動,另外還有的原因是電流引起的腦部損傷,還有就是由於熱效應引起的燒傷,而這些原因中,心室纖顫是最為危險的。

電路的電流、通電時間、頻率,都會對傷害的大小產生影響。

因為現在我國普遍採用 50Hz 的交流電,所以頻率對於電擊傷害的影響就不再贅述了。

對於電流和通電時間,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通過測試得出的導致心室纖顫的 15~100Hz 交流電流大小和通電時間有如下的關係曲線:

縱軸為通電時間,橫軸為人體電流,A、B、C 三條曲線將平面分為四個區域:如下圖

AC-1 區:通電無感覺

AC-2 區:通電有感覺,但沒有損傷

AC-3 區:通電有可能會引起一定損傷,但不會引起心室纖顫,沒有生命危險

AC-4 區:通電有可能會引起心室纖顫。其中4.1 區有 5% 的可能引起心室纖顫,4.2 區有 50% 的可能引起纖顫,4.3 區和再往右的區域,引起纖顫的概率就超過 50% 了。

基本上通電時間越長,引發危險的電流閾值就越小。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這玩意兒就跟燒排骨是一樣的:用大火燒,一會兒就熟,小火慢燉,只要時間夠長,也是能把排骨燉熟的。

C1 曲線以左的區域,都是不會造成生命危險的。所以國際上將 C1 曲線最上邊的電流值,大約是30mA,作為一個評判是否安全的界限。

這樣看來,似乎電流才是電機傷害的關鍵,可是為什麼我們生活中常常提到的是「安全電壓」而不是安全電流呢?

因為通過人體的電流實在是既不好測量也不好計算,在實際應用中非常不方便。你可以把人體看做一段電阻,他也要遵循歐姆定律 [公式]。有了上邊的電流上限,再根據人體的電阻,就可以得出安全電壓。

我們平常所說的 36V 安全電壓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說法,事實上,根據環境的不同,人體的電阻是變化的,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水,水越多,人體的電阻就越小,在乾燥環境內安全的電壓,在潮溼的環境就有可能是致命的。根據 IEC 的規定,在一般場合(臥室、辦公室)的安全電壓為 48V(36V是前蘇聯的標準) ,潮溼場所(農田、施工場地)的安全電壓為 24V,水下(游泳池、浴室)的安全電壓為 12V、6V。



完美影視世界


觸電死亡在與高壓電接觸的時候會將人作為負載或是導體,所以導致人體會燃燒或是擊穿,在發生觸電的時候電壓和電流都會決定與是否能將負載點燃或是擊穿,當電壓高時電流很小,人在接觸後因人體電阻值較大會短時間內不會死亡,如果電壓在三十六伏以下,電流很大時因人體電阻值的作用也會導致不會擊穿人體,所以觸電死亡在電壓和電流都超過人體阻值的範圍後會在瞬間將人擊穿導致死亡。所以國家規定安全電壓控制在36伏以下,因人與人的阻值也不一樣,環境潮溼程度不一樣,安全電壓也應進行降低,所以當看到36伏電壓時不能說百分之百的安全,安全用電,還是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操作,非專業人員在不能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嚴禁操作!


你表演我就看


電死人主要是電流,人體能夠承受安全電壓是36v安全電流10mA。人體通過1mA電流有感覺,25mA以上就很難擺脫,50mA以上危及生命。當然還和通電時間有關。根據歐姆定律,|=U/R,假設人體電阻一定接觸電壓越高電流越大,電流越大對人體損害越大。人體電阻大小,人和人不同,同一個人乾燥和溼潤時也不同。當體接觸36v以下電壓時,電流不會超過10mA。所以安全電壓為36V。根據歐姆定律是這樣的。事情也不全是這樣,比如供電電壓較高但是供電電流很小,也沒有生命危險,修理電器用的搖表,電壓有500v和1000v等。電壓高,但是電流小。用搖表電麻雀是電不死的。有人曾試驗過他自己能承受得了。所以說電死人主要應是電流大小。(由於人體電阻不同,請不要做實驗)


喜歡百科知識


觸電致人死亡有兩種情況:

1.電流流經心臟,心臟驟停未及時搶救導致死亡。

2.電流流經全身,身體成為導體,電能直接轉化為熱能致人死亡。

第一種情況,電老虎用的是寸勁兒,第二種情況,電老虎用的是蠻勁,但無論那種觸電情況都要同時滿足,電壓,電流,與觸電時間的條件。

如果只有高電壓,那打火機就能電死人了。

如果只有高電流,那電瓶車的充電口摸一下也能要人命的!

觸電時間與觸電傷害程度成正比!(觸電時間越長,死的越透!)



板牙申


人觸電後,電磁場以光速在人體中建立,之後電子移動產生電流,就是電子的整體定向移動,這可以破壞人體內電解平衡,或者直接短路發熱。


Max熊爸天下


電壓和電流誰更傷害人體?這個問題曾在電工吧爭論了很久,正確答案是電流,並且還和通電時間有關。

電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主要有兩種,一是電流的熱效應,這就是觸電身亡的人有燒焦痕跡的原因。電子在電壓形成的電場中,由高電勢向低電勢移動形成了電流,人體接入電路後,朝固定方向移動的電子在通過人體時撞擊了細胞,更深層次地說應該是撞擊了構成人體細胞的原子中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它們在接收到電路中電子的電能後,不斷向外輻射電磁波產生熱量,這是電流熱效應的本質。

電流產熱通過公式Q=I平方×R×t就能計算,對觸電者來說電阻是固定的,電流大小和通電時間才是電流熱效應傷害人體的因素。電流通過血管、神經、心臟、大腦等器官,可使其熱量增加而導致功能障礙,甚至燒傷器官,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햇볕과너481


電壓是電死人的主要原因。電壓越高最人危險越大,只要碰到 220伏電壓就能把人電倒,心藏仃止跳動,不及時搶救,就會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