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解读:(8)新高考招生录取机制有哪些变化变革?

新高考解读:(8)新高考招生录取机制有哪些变化变革?

新高考解读

新高考招生录取机制有哪些变化变革?

新高考的第三个重要方面,是招生录取机制的变化变革

新高考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更加科学、丰富多元的录取机制。此次改革要点主要包括:减少并规范考试加分项目,改革志愿填报方式,进一步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在招录中的参照作用等。

1、大幅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

为引导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纠正少数人片面追求高考加分的倾向,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教学[2014]17号),分别就进一步减少和规范全国性、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尤其是社会反映最强烈、矛盾最集中的体育、艺术等特长加分和地方性加分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

该意见要求,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以及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对确有需要保留的全国性和地方性项目也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2、改革志愿填报方式。

国务院“新高考”《实施意见》中要求,“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2015年起,一些有条件的省份逐步开展录取批次改革的试点工作。各地在具体操作上各有不同。上海自2016年起取消文理分科,合并本科第一、第二录取批次,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2017年高考招生中,北京市实行本科第二批与本科第三批合并录取,合并后仅有本科一批和二批两个录取批次。山东省则合并了本科一批次和二批次,目前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统一按普通批次录取。

3、停止自主招生、启动“强基计划”,继续综合评价招生。

多元入学方案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于,使用适当的方法、选拔适当的人才,并施以适当的培养方式,从而改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旨在打破在传统“一考定终身”的单一招生模式,为招生院校和学生双方提供了多元选择方式。

对于大学来说,在于可以一定程度上依其特色自主制定招生条件,招收适才适性之学生入学。各高校院系按照本校发展定位、学科特色与专业要求遴选最适合本校本专业人才,而不仅是考试最高分的学生。

下面,我们讲一下“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招生”的异同。

“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招生”都是对传统高考招生方式的有益补充,现实操作中各有特点。


首先讲一下“强基计划”。

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以教学〔2020〕1号印发《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意见》指出,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同时,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教育部将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强基计划” 的正式推行,也为实行多年的“自主招生”画上句号。根据教育部的明确,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政策提出,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强基计划在部分高校开展试点。

强基计划,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再次讲一讲何谓“综合评价招生”。

“综合评价招生”就是综合“统一高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考查并招收学生的方式。

目前最典型的就是浙江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它是指“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目的在于选拔适合高校培养目标的学生,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讲,目前对综合评价招生既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与规程,对具有综合评价招生资格的院校也没有明确规定。

在部分院校,综合评价招生与原“自主招生”并没有明确区分,招生对象、资质要求以及招生流程等各个环节上都与原“自主招生”有类似之处。

特别是“强基计划”的推出,很可能使得“综合评价招生”只是在招生专业方面与强基计划有所不同,在评价与选拔方式方面,二者则很可能逐步趋同甚至一样。

请关注《新高考解读》第9篇:《山东模式可能就是您省高考的具体实施样式》。

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也欢迎留言商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