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後“多大”的房子受歡迎?內行人推薦:不僅自住舒適還易轉手

王石曾經做過一個演講,建議年輕人即使有錢也不必著急買房,買不了可以租,等40歲以後再買。可是年輕人聽得進去麼?2016年底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高達70%的千禧一代名下有房,現在的購房群體已慢慢被90後取代。為什麼大佬勸年輕人不要過早買房,可絕大部分年輕人還是在40歲前擁有了自己的房子呢?

五年後“多大”的房子受歡迎?內行人推薦:不僅自住舒適還易轉手

首先,按大佬說的租房,房租的增速似乎比通貨膨脹速度還快,比如北京從2007年到現在二手住宅租金指數符合增速已到達3%,每每臨近畢業季租房都會面對高昂的租金,如果買房,那麼就等於買斷未來多年租金上升的風險。其次,與紙幣相比,具有居住和買賣功能的房產會隨著通脹而升值,雖然不會有大的漲幅,但買房是可以抗通脹的。

這樣想來,房子作為家庭的第一資產不僅要自住,最好還好賣。在二手房市場,有的房子掛牌後詢問的人絡繹不絕,但有的房子被人看一眼便立即走開。同樣的地段,房子自身“面積大小”不同,待遇就千差萬別。

1. 有人說六七十平米的房子足夠,100多平米戶型好缺點也多


五年後“多大”的房子受歡迎?內行人推薦:不僅自住舒適還易轉手

先拿小編舉例,五年前準備成家那會因為考慮到很快要孩子,按揭買了一套三室兩廳110多平米的房子,面積很夠用,偶爾家裡來客人直接可以在家裡住,戶型也舒適。只是有幾點不足:如果平日只有兩個人在家,白天上班根本沒有時間搞衛生,房子太大,隨便打掃一下也要用半天時間;其次是每年的物業費,要比兩居的房子多交2000多元,其實自己住用不了那麼大,還要多交錢;最重要的一點是,當初以為買大點會好賣,面積大的房價升值能賺更多,誰知如今漲是漲了,卻並不好轉賣,相反那些七八十平米的房子更吃香。所以對於年輕人來說,六七十平米的小兩居足夠。

2. 中介賣房的經驗:90平米最熱門,優先考慮湊三室

據今年7月份業內機構發佈的《國民安居指數報告》顯示,從全國購房者找房戶型分佈情況來看,選擇3居室戶型的佔比44.6%,近一半的購房者考慮三室。

五年後“多大”的房子受歡迎?內行人推薦:不僅自住舒適還易轉手

小編最近也在考慮到大城市購買一套住房,不要求太大,夠三人住,實用就好。據中介介紹,現在90平米的三居室是最熱門的戶型,特別是緊湊一點的房子,80-90平米之間最佳,不僅能保證夫妻二人一間房,一個孩子一間房,還能空出一個小間當做書房或臨時客房,如果家裡來了老人,既不會產生多餘的空間,也能拿各自擁有獨立空間。另外,90平米左右的房子裝修改造更靈活,若不需要三室,也可以輕易改裝成大兩室。

從購房成本來說,面積大的除了計算價格不同外,所繳納的稅也是不一樣的,面積越大的房子稅收越多,物業費、裝修費、取暖費等投入的成本都相差較大。相對應的轉讓收益,現在大戶型面對的對象比較窄,小戶型的房子面積小總價低,首付月供都比較少,大部分購房者都能接受,轉賣市場更廣。

五年後“多大”的房子受歡迎?內行人推薦:不僅自住舒適還易轉手

從周邊配套角度來分析,大戶型如果是高檔小區裡,通常不會在人來車往的鬧市區,而是建在私密安靜的遠區,很可能醫院、商場、市集、學校等步行到不了,如果家有老人小孩,生活諸多不便。

網上還流行一種有趣的“年齡計算法”,就是用全家人年齡總和乘以1.1,比如一家三口夫妻人均35,孩子5歲,按此方法計算房子的大小就應該是82.5平米。當然這個算法僅適用於沒有老年人的一家三口或四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