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報道:又一個一線城市“零新增”!廣州怎麼做到的?

現在正是戰疫的關鍵期

眾多醫務工作者始終奮戰在一線

而廣州也在用自己的方式

默默地落實疫情防控工作

經過前段時間的努力

廣州“外堵輸入,內防擴散”的防控工作

取得了階段性的明顯成效

而就在今天

廣州“抗疫”上《人民日報》!

《人民日报》报道:又一个一线城市“零新增”!广州怎么做到的?

廣東省衛健委今天(18日)通報,17日0-24時全省新增確診病例6例,其中,作為全省“唯二”一線城市的廣州,全天新增病例首次為零。

一個常駐人口近2000萬的沿海地區中心城市,一個外來人口眾多,尤其是湖北籍務工人員聚集的工商業、交通物流樞紐,做到這一點著實不容易。其中,還有一些不應被忽略的細節:連續9天,廣州確診病例都是個位數,疑似病例大幅下降;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從1月21日收治首例病人以來,近1個月過去了,廣州尚無一名患者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

對此,廣州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唐小平(曾經的“抗非英雄” )頗有些欣慰地說,新冠肺炎在廣州暫時沒有形成社區流行。更不為人所知的是,在成千上萬基層幕後英雄努力下,2月12日以來,廣州新增確診病例100%都是主動排查發現。

《人民日报》报道:又一个一线城市“零新增”!广州怎么做到的?

廣州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唐小平

2003年曾經經歷過的“非典”考驗,17年來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公共衛生事業的進步,讓這座英雄的城市在新疫情面前愈發堅毅強大,愈發從容淡定。

暫未形成社區傳播

廣州市經過前段時間的努力,“外堵輸入,內防擴散”的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明顯成效。

階段性成果來之不易。唐小平說,廣州一直在鋪設立體化的防控網絡,其中包括對發熱門診的監測。“現在每天廣州發熱門診大約有2000多名患者就診,2月份全市發熱門診40967名就診患者,我們做到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全覆蓋,2月10日以來檢出陽性率維持在0.04%的極低水平,有幾天甚至一例都沒有。”

現在,廣州的新冠肺炎病人從發病到確診的時間,從疫情初期的10來天降到了兩三天。

《人民日报》报道:又一个一线城市“零新增”!广州怎么做到的?

主動排查,及早發現,為廣州疫情防控贏得了寶貴的先手棋

廣州開展了交通口岸排查、來穗人員排查、社區主動排查、發熱門診篩查以及對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的排查,截至2月16日,累計核實追蹤密切接觸者3198人,累計入戶健康排查並服務近12萬人,火車站共檢測人數約415.8萬人次。

通過監測、排查主動發現的病人,在確診病例中的比例逐漸升高。“在疫情最初,新增病例全都是病人自己就醫才被我們發現;到了上週,主動排查出來的比例提升到七成多,2月12日以來,100%的新增確診病例都是主動排查發現。”唐小平直言。

監測顯示,廣州大部分病人都是和湖北武漢等重點疫區有關聯,從疫情一開始到現在,確診病例持續以輸入為主,佔全部病例的70%左右。不少開始找不到明確傳染源的病例,經過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也發現是和重點疫區有關。累計報告的338例確診病例中,有聚集性疫情66起,涉及209例確診病例,也主要發生在家庭內部。

這些數據都說明,目前新冠肺炎在廣州還沒有形成社區流行或傳播,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至今保持了“零死亡”

對於收治的每一位患者,廣州醫院和醫護人員全力以赴救治,千方百計地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目前截至廣州累計報告的338例確診病例中,年齡範圍從1歲 -90歲,累計治癒出院130例,治癒率達到38.46%。另外還收治了一名外地轉來的兩個月大孩子,17日也治癒出院了。

《人民日报》报道:又一个一线城市“零新增”!广州怎么做到的?

唐小平曾擔任院長的廣州市八醫院如今是廣州收治病人最多的醫院

到目前為止,廣州累計收治47例重型病例,經過治療,有30例已經好轉為普通型,更有5例已經出院,包括80多歲的高齡患者,很快可能還將有更高齡的患者會出院。危重型病例最多時有17例,經過治療有5例從危重轉為重型,已經拔管、脫呼吸機了。高齡合併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基礎病的病人也不少,治療難度較大,但目前為止沒有出現死亡病例。

目前來看,對確診病例的治療最重要是氧療和生命支持。另外,唐小平介紹,“我們也在對多種治療方案進行觀察。市八醫院中藥製劑“肺炎一號”已在130例輕症患者使用,並獲同意用於全省30家定點救治醫院。目前已在全省推廣,並在湖北荊州開展雙盲試驗。還有阿比多爾、克力芝、氯喹等抗病毒藥物我們也觀察了。特效的抗病毒藥目前還沒有,相對來說阿比多爾在緩解症狀、降低重症率的效果更好一些。”

抗“非”經驗難能可貴

沒有形成社區流行,無一例患者死亡,這一難得的成績,和“抗非”經驗不可分割。

《人民日报》报道:又一个一线城市“零新增”!广州怎么做到的?
《人民日报》报道:又一个一线城市“零新增”!广州怎么做到的?

社區防控嚴防死守

2003年,廣州市抗擊“非典”的主戰場,打的是一場“遭遇戰”。“這次,我們打的是‘阻擊戰’,除了救治病人,還要防止輸入。”唐小平說,不管是政府的統籌協調、整個社會的應對、聯防聯控機制,醫護人員隊伍建設和人才儲備,還有輿情引導、市民的主動配合,和當年不可同日而語,打的是一場“人民戰爭”。

抗非勝利之後,廣州不斷在總結經驗、改進工作,使得這次應對疫情的敏感性非常高,防控工作啟動得很早。所以,1月21日出現第一例從湖北武漢來的患者時,第一時間就診斷出來了。

“從衛健系統來說,武漢12月31日發佈疫情通報後,馬上引起了我們的警覺,當晚就做了部署,要求各醫療衛生機構加強對不明原因肺炎的監測和病例排查;1月3日進行全市骨幹醫務人員培訓,做好應急準備。成立專家隊伍、指定定點收治醫院、進行大規模培訓、啟動敏感的監測系統,都是在很短時間內有序進行。”唐小平說。

從全社會層面來說,“非典”後,群策群力、聯防聯控的機制比較健全了,輿情引導和通報機制更暢通,把全社會真正動員起來參與、配合防控。

現在廣州整個疫情監測系統比以往靈敏度大大提高,這些年來對醫務人員的隊伍建設也發揮了關鍵了作用。羊城有一批非常優秀的專家,特別是感染科、呼吸科、 ICU的專家,這次在第一線的同志,大部分都是經歷了抗擊“非典”的戰役,擁有豐富的經驗。

繼續加強防控措施

評價廣州到目前的防控工作,還是讓人滿意的。然而,隨著復工復學,人口大量流入,無疑會增加廣州的防控壓力。

《人民日报》报道:又一个一线城市“零新增”!广州怎么做到的?

做好企業防控,安全復工

唐小平表示,目前廣州的新冠肺炎疫情應該說是到了一個低水平的平臺期,他最擔心的還是出現社區的流行或暴發。“大家還是不能掉以輕心,要繼續加強各種防控措施,特別是社區防控,對來自重點疫區的人員要加強篩查、服務和管理。”

信心同樣飽滿。根據廣州對返穗復工人群在進行監測,目前沒有發現一例確診病例;對一些公共場所進行監測,比如共享單車、路邊充電樁、公交站、地鐵站、小區電梯內容易被手接觸的位置,取了很多標本,目前還沒有發現被病毒汙染的情況。

因此,市民無需過於恐慌。只要繼續做好對來自重點疫區人員的主動篩查、居家的管理和服務,企業按照指引做好相應的防控工作,我們有信心能把防控工作做好。唐小平也呼籲,從各地回到廣州的人群,尤其是重點疫區回來的人士,都主動配合有關工作人員做好防控。市民出門仍然要繼續做好個人防護,如戴口罩、勤洗手,只有這樣,才能在更好地防控疫情的同時,科學穩妥地復工復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