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水之败:浅析商周时代礼义战争的落幕过程

导读:

战争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产物,只有在人类数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才会因为各种利益纠纷而产生矛盾,而战争则是成为了解决矛盾的最后方法。

在中国的原始社会或者说是早期神话时代,就出现了各种部落之间的冲突战争。那个时代还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只能作为夸张惊人的神话被后人流传。但原始中国在迈步进入部落联盟时代的时候,发生了一场大家都知道的战争——逐鹿之战。是它揭开了古代中国大规模战争的序幕。也是在那个时代,人民懂得了获取整个天下的统治权再也不是单独依靠品德和能力了,战争也是能够决定天下的归属权的,这是炎帝在坂泉之战失败后给天下人的启示,而关于战争的规矩与制度也从那个时代开始明晰起来。

三代以来礼义战争的确立

泓水之败:浅析商周时代礼义战争的落幕过程

夏朝全盛图

大约从尧舜禹之后,中国古史之中的禅让制就已经结束了。禹的儿子靠着手中的权力,以战争的必胜作为威胁获取了天下之主的位置。伯益被迫隐居起来,其他大小诸侯都不支持他,除去史记之中所记载的伯益没有建立功勋以外,难道就没有其他原因吗?答案是肯定的,当时的夏启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财富与固定土地,还继承了父亲手中的军队控制权力,直属于夏禹的军队是整个天下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只要上面的指挥者不犯错误,基本上可以应对来自各个大小诸侯的挑衅,而可怜的伯益就是这样失去了天下之权,被迫退出历史的舞台。

夏启开创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因为当时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他自己心中明白战争是一把双刃剑,能够在贤能的人手中开创不一样的世界,但是也会在有心人的手中破坏原有的社会基础。而作为天下之主的他必须为了夏朝子民和归附夏朝的部落以及百姓能够安全繁衍下去做出一些约束。作为帝国的开创者,他的智慧让后人瞻仰,

他们通过一种在习惯和不成文的约定之下把战争控制到最小规模,并约定战争之中不得赶尽杀绝,以确保氏族能够长久发展,不至于到亡国灭种的地步,毕竟古代人的种族观念十分执着,他们认为部落国号虽异,但都是炎黄二帝的后裔,不至于如此。

泓水之败:浅析商周时代礼义战争的落幕过程

商朝代夏后地理位置图

夏朝的文化传统被商朝继承下来了,通过仔细阅读历史发现,在三代爆发的战争通常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就像商朝取代夏朝的鸣条之战,也只不过是成汤用6000人的敢死之士攻入夏都罢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奴隶社会人口确实稀少,一时间很难组织起大规模的人群进行灭国战争,另一方面是夏启开创的礼义战争的影响,成汤认为他的目的不是完全消灭夏朝,而是自己来代替夏朝的统治者来治理天下。这种礼义思想在每一代君主心中传承,他确保了中国能够在可控战争之中继续更新换代,又确保了华夏之人不至于丧失了骨气。到西周的时候,这种礼义战争被完全确定下来,在战争之中必须遵守不鼓不成列,不杀二毛,不以阻隘。如有违反者,天下共击之。

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淮南子》

霸权交替:历代霸主欲代宗周野心展露无疑

泓水之败:浅析商周时代礼义战争的落幕过程

齐国争霸战争图

西周的礼义治国是整个中国治国思想的重要源头,在西周初期还能够凭借着早期武力威胁和文化输出优势让其他诸侯国不敢觊觎周天子的权利,但是这种威严早从周昭王南度不返就已经在消亡了,周幽王则是彻底的让周室覆灭,到平王迁都的时候竟然需要拿出自己的祖先之地来犒劳护送自己回国的秦伯,这在西周初年是不可想象的,但周天子的霸权和对天下的掌控力度早就一去不复返。因为整个东周时期,天子不能用自己的六师或者说周天子直接统率的部队调节分封诸侯矛盾,以此而产生了一种王权真空状态,而春秋时代的霸主称号则是周天子一种有意无意的让诸侯之中的强国代替自己行驶平衡天下的职能。

春秋的第一任霸主当属齐桓公,任谁也没有想到当年辅佐周室平定天下的第一人姜子牙的后代竟然会这么快的就把周王手中的权力给接替过来了,虽然说只是暂时的,但是这个霸主代行天子职权的先河一开,大家就连周天子的居中调停地位也不承认了,在往后的时间之中,大家再也不认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大家只是承认周天子有做共主的权力,但是却没有做共主的能力,而天下有能力者则可以从周天子那里获得平衡天下的权力。

这个权力在当时的主要表现形式叫做规划战争,所谓规就是指的限制住战争的规模和发生,划则是指代行天子之权的伯侯霸主有能力发动对其他叛逆诸侯的战争,且其他小诸侯要附和霸主国,至于战争的发动则是需要一个借口的,当年的齐桓公就是利用这个规划的权力达到了九和诸侯,一匡天下的目的。当然诸侯霸主在发动这个战争的时候还是在遵守着西周时期的礼义战争规定,尽量控制着战争的规模在战争之中达到目的即可,不至于灭人国家。

泓水之败:浅析商周时代礼义战争的落幕过程

诸侯盟会行军图

后世之诸侯对这个霸主地位追求不止,他们的初衷其实都是和齐桓公一样,一方面从周天子手中接过这个规划战争的权力,一方面在行驶权力的时候小心翼翼的向周天子试探,能否取代宗周。而对外打着的旗号则都是尊王攘夷,他们向周天子试探的时候,其实就是把这个规划战争权能改变的过程。在周朝,象征权力一般都是一些具体物品,在周天子赏赐特殊物件的时候,就是象征着权力的转移。

当年齐桓公做霸主的时候,因为攘除夷狄有功,被天子赏赐斧钺与彤弓,在接受这些物品的态度便决定了二者之间博弈的输赢,如果当时齐桓公接物而不拜,就会被人看作是一种不敬天子的的行为,而天子因为国力则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当时齐桓公最终却没有这样做,当时的他知道自己只有行驶王权的实力,却还没有取代宗周的气运,但是他没有并不代表以后的霸主没有,因而后世欲一天下之人必在礼仪方面做文章

宋楚争雄:三代以来的礼义战争开始落幕

泓水之败:浅析商周时代礼义战争的落幕过程

泓水之战地理位置图

宋襄公治下的宋国在当时也是一个五千乘的大国,土地方圆五百里,地处淮水南北,北靠齐鲁,南依吴楚。从地理位置上面来看,宋国是没有参与争霸的天然优势的,除非齐楚两个国家之中有一个中衰。威名传遍天下的齐桓公最后还是没有熬过时间,由他一手开创的霸主事业是他最辉煌的时刻,但同时也成为了他死亡的坟墓,九合诸侯之后的姜小白失去了进取的雄心。晚年任用奸臣,使得自己的身后事把齐国给拖垮了,

一代霸主最后连完整的尸体都没有留下来,留下的只是一群争权夺利的不孝子孙

真正想要继承齐国霸业的是宋襄公,他从小就是在齐桓公称霸的故事之中长大的。作为殷商后代的宋国子孙,他们从来没有放弃恢复殷商的梦想,西周时代的周王虽然用宾客之礼对待宋国,但真正的情况却是把宋国禁锢的死死的,宋国的周围全是姬姓诸侯,名义上是以周礼感化殷宋,但真正的目的却是限制宋国的发展,免得殷商灭亡之后的第二次叛乱发生。这种禁锢持续了整个西周时代,春秋时期周室王权的衰落早就使宋人看到了机会,他们从齐桓公称霸的事情上看到了重回殷商的机会。

宋襄公在齐桓公的死中看到了机会。当时的齐国内乱使得周围霸权落空。从地缘政治上面来看,燕国属于那种封闭自守的国家,在整个春秋时期就没有参与过中原内斗,离齐国最近的鲁国又是一个完全继承周礼的国家,他们很少发动对外战争,更别说觊觎周天子行武之权这种事情了,而这个时候作为淮水第一大国的宋国就成为了唯一能够干预齐国内政的公国。宋襄公当时主动出兵扶持齐国公子上位,在内乱的齐国竟然一举成功了,而因为夺位之争的齐国元气大伤,当时淮泗一带的诸侯国都唯宋国马首是瞻,

飘飘然的宋襄公占据着淮水天险玩起了诸侯会盟的游戏。


泓水之败:浅析商周时代礼义战争的落幕过程

泓水之战行军渡河图

而这个时候,南方的楚国早已经不安稳,他们认为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完全有机会称王称霸,不需要与中原使用相同的名号。但北方的宋国却依旧将它看作是一个子爵小国,

蛮夷之邦绝对不是中原诸夏的对手,这种观念在宋襄公的心中根深蒂固,而楚国势力北侵的时候与欲将要称霸的宋国相遇,双方在泓水爆发了战争。当时宋军驻扎在泓水北岸,在春秋时代,华夏之人作战都要排列阵仗,而宋军人数本来就不多,但是他们占据着有利地形,以居高临下之势在河水之北以逸待劳,这才是他们敢于以少敌多的依仗。

而楚军人数虽多,但是要真正战胜宋军却依旧避免不了渡河这个凶险的事情,楚国将帅也不缺少智慧谋虑之士,他们考虑过宋军半渡而击的可能性,但是从三代以来都没有这样的先例使得楚国大军敢放心的渡河。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战争都是堂堂正正的作战,春秋时代许多战争都是在一天之内就结束了的,泓水之战也是一样,宋军在楚军列好阵仗之后就战败了,这不是宋襄公决策的失败,而是当时宋军整体比不过楚国的蛮横之兵罢了,在当时换作任何一个国君和正派将帅都会进行堂堂正正的战斗。

结语

宋襄公失败了,他的失败不仅仅是宋国争夺霸权事业的失败,更代表着从商周以来的礼义战争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摒弃,

上层的精英贵族为了争夺胜利慢慢变得不折手段,就像宋襄公泓水之战时期不断的有宋室公族建议半渡而击,但宋襄公却固执的认为殷商之所以能够长存千年就是靠着一份坚守,他拒绝了卑鄙的作战方式,坚守过往。却阻止不了从底层百姓出身的将帅采用奇计诡谋取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