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请让我们记住他们的样子!

郑报全媒体记者 蔺洋 通讯员 李瑞彩


在这个特殊时期,惠济区刘寨街道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温暖的瞬间。

“我熟悉小区里的每一个居民,对每家每户的情况十分了解,我愿值守在门岗”。居住在刘寨街道交通技校家属院的党员高喜荣,第一时间主动加入党员志愿者队伍,细致的排查每一位进出人员,主动劝说大家尽量减少外出,向每一位返乡人员讲解如何自我进行疫情防护知识,要求做好自我隔离,并对返乡人员身体情况进行每日监测。

身边的感动:请让我们记住他们的样子!

已经连续在岗23天的她,眼睛红肿、嘴角溃烂,社区工作人员建议她休息两天,“不用,不用,尽量不要再麻烦别人,都很累了,我自已会照顾好自已的,我们齐心协力打好新冠肺炎防疫工作!我们应该相信,在党的领导下,病毒很快就会控制住,曙光就在前头!”也许这就是一名75岁高龄共产党员在认真践行当初入党时的誓言吧!

身边的感动:请让我们记住他们的样子!

“我们是共产党员,不干点啥,心里空落落的。现在疫情这么严重,趁自己还干得动,活一天,干一天,为村民服务一天。”说话的这个人,是兴隆铺村党员“三兄妹”中的老大刘文增,60多岁,退休老党员,老二刘爱凤和老三刘文增白天上班晚上当志愿者,今年特殊的日子里,兄妹几个并肩战“疫”,用另一种特别的方式团聚。

身边的感动:请让我们记住他们的样子!

提起耿继红和黄铁军这两个人,裕华社区教委西院的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教委西院是无主管楼院,546户居民,疫情当前,“抗疫”工作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得知社区人手严重不足,两人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前期入户排查、测量体温、信息登记、了解民情、疏导情绪、租房户的排查、帮隔离居民代购、送货上门……这些成了他们的工作日常,没有时间点,随叫随到,每天几万步,尽管如此,两名同志依旧坚定地说,累并快乐着!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关键时刻,冲在前、敢担当。

身边的感动:请让我们记住他们的样子!

“阿姨,你这包子一看就是自己家做的......”“大家都忙的脚挨不着地,俺家就在这旁边,老伴在家没事,到饭点就送过来了......”说这话的是刘寨街道机关“守门员”王荣华,69岁,南阳路144号院的楼栋长,瘦瘦的,话虽不多,但往往透着最真的情,最暖的爱。

身边的感动:请让我们记住他们的样子!

司玉强,刘寨街道兴隆社区金桥美丽苑的居民,幽默、健谈、乐观,对工作激情、对居民热情,他有句经典语录“我是一朵鲜花,还未开放呢......”,社区尚未公布招募志愿者的信息时,他主动请缨,守护本院居民。正像他说的那样,这朵“鲜花”终将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绽放!

身边的感动:请让我们记住他们的样子!

在清华园社区,每天都能见到一位瘦弱的老人,戴着口罩和红袖箍,别着党徽,手拿消毒壶,负责重点人员家门口消毒,处理生活垃圾,每天爬楼梯,大家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劝他休息一会儿,“现在党组织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退,我要坚守在一线......”他就是77岁党员王树勋,言语中带有倔强,担当中带有果敢!

正是这样一群温暖的人,他们太普通了,也许居民看不清他们的面孔,更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也许疫情过后的下一刻,他们会被忘记!这,不正是无名英雄的样子吗?他们从来没想过让居民记住,而他们,也不该被遗忘!请让我们用心灵去欣赏,用生命去体会他们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