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馬軍花和患者的故事

——巴州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馬軍花和患者的故事

巴州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馬軍花和患者的故事

2月16日,馬軍花帶領患者一起做操。 圖片由本人提供

絲路樓蘭網全媒體訊(周海霞 孫娟)回憶在方艙醫院開展救助工作的這一個多星期,巴州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若羌縣人民醫院內科護士馬軍花內心充滿了溫暖的情愫,“你把病人當親人,病人把你當家人。在這裡,我真正體會到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馬軍花說,“我們每天都像打仗一樣,但是還要做到快而不亂、緊張而有序。有時候她聽到患者說‘新疆的姑娘真棒’,就會覺得備受鼓舞。”

2月17日,馬軍花在電話中講述了她與方艙醫院患者的點滴故事。從發回的圖片中,記者看到下夜班的馬軍花臉頰、鼻樑被防護裝備勒出了紅紅的印記,臉被捂得有些“變形”,通宵守夜的她顯得很疲憊。

馬軍花告訴記者,他們工作實行輪班輪崗,在病房內要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同時還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在醫院外圍倒班時要開展消殺和防護服穿脫指導工作。

有位70多歲的丁先生,是C廳A區裡年齡最大的患者,患有高血壓等基礎病。丁先生剛來時情緒不穩定,入睡困難。在他半夜難以入睡時,馬軍花只要值夜班,都會跟他聊天談心,聊他最想念的親人,聊他康復出院後最想做的事。一遍遍的心理疏導和暖心的話語,讓他安下心,積極配合治療。在睡個安穩覺後,他感動地向馬軍花表示謝意:“姑娘,我看不到你的臉,但是我看到你的防護服上寫著你的名字‘新疆馬軍花’,你們那麼遠跑來照顧我們,還這麼耐心,比我的兒女們都耐心呀!一天下來你都在忙,多辛苦呀!我們不能給你們添麻煩,我會好好配合治療,這樣咱們都能早點回家,你也可以回新疆陪家人了。”

馬軍花說:“聽到這樣的話,我感到內心很溫暖,有一種想流淚的感覺,但是得忍著不能哭,要不然護目鏡就花了。他安心了,睡好了,更有利於他的身體康復,我也很欣慰。”

在方艙醫院的一天深夜,馬軍花見病房內飲用水喝完了,還未及時送到,她便主動守在病房門口等著工作人員送水,並告訴患者安心休息,水送到後會給他們一一送到床前。這一切讓患者陳女士看在眼裡,並記住了這位新疆姑娘。“你們太辛苦了,我們也來幫著幹,不能讓你們累病了。”往後的治療中,陳女士不但積極配合治療,還帶領周圍的患者一起幫忙,協助馬軍花做好護理,開展心理疏導、做健身操。看到這樣的場景,馬軍花覺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給他們講若羌的紅棗有多甜、新疆的烤肉有多香,還給他們看視頻和圖片,講樓蘭的故事和新疆各族群眾親如一家的情誼。他們對新疆瞭解了很多,也緩解了緊張的情緒,很多人都對新疆產生了嚮往,有人還說等疫情過後來新疆旅遊,看看若羌,嚐嚐若羌紅棗和烤肉、抓飯和拉條子。”馬軍花說。

馬軍花說,現在病房裡漸漸地多了歡聲笑語,很多患者從一開始的情緒緊張、煩躁恐懼,到情緒安穩、積極配合治療,背後都有醫護人員的辛苦付出。

在電話採訪的尾聲,馬軍花說:“巴州的父老鄉親和同事們,我們知道你們都很牽掛我們,放心吧,雖然工作緊張,但是我們都適應了這樣的工作節奏,我們沒有辜負巴州人的重託。同時,我們也會照顧好自己,為武漢患者送去新疆的深情厚誼,不辱使命,為家鄉爭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