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有什么特点?

农夫老岳


雨水,雨水,有雨有水,顾名思义,这就是其最大特点。雨水之名就已形象化了。

雨水是紧跟立春之后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排于第二位,代表寅月的中气。从公历看,一般是在2月19日上下交雨水,时长约有15天,距冬至约60天,在七九之内,交雨水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雨水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一是在降水形式上,霜雪渐少,雨水渐多。表降水开始,雨量渐多。雨水时带,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在二十四节气中,可分成几类,表示四季变化特点的有:四立和二分二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也是最重的四节四气。表示降水不同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表示天气变化寒热特点的有: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寒,大寒。表示物候与农事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每个节气都有意义与特点的。这对人的生活,生产,农耕有着指导意义,有很大关系。

一滴雨水,一年命运。春雨润物细无声,春雨贵如油,雨水无水,那就不好了。


树德汉硕


【雨水】在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二位。二十四节气分十二节、十二气。“节“即是季节的转变,转折交替;“气”就是气候物理现象的变换;风霜雪雨阴晴圆缺,寒暑往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 反应气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气、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立春”之后是【雨水】,也就是说进入春季以后,太阳渐渐北移艳阳回春。大地变暖,气候发生了由寒冬到暖春的改变。由冬雪转变为下雨了。万物复苏,麦苗反青了。春雨正好给他们带来勃勃的生命力。春风伴春雨,润物细无声啊!

山东省在北纬34度22分 - 38度23分之间,一年中四季分明,季节一到立马改变。种麦有彦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夏季农作物在“芒种“的说法。所以在山东到什么季节需要什么样的变化反应,农作与节气正好相对应。南方北方就感觉不到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带来明显的变化了。


南山说易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特点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一20日),寓意降雨开始,雨量渐增。从雨水开始气温开始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而南飞的大雁也要北归了。节气歌中“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描述的就是天气回暖以后大雁飞回了北方,在栖息地的河边饮水休息的景象,展现了一副春天伊始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





张忠学8


雨水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它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那么,具体的雨水节气的特征都有哪些呢?今天,天气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二十四节气雨水的特点。

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节气时段为雨水日起,到惊蛰日前(公历3月4-5日)结束。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已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雨水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下雨开始,雨量渐渐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



仰望云端忆流年


桃始花 仓庚鸣 鹰化为鸠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雪花纷飞、寒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潇潇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时,春雨伴随着和风,在夜幕降临时悄悄地、无声地、细细地滋润着万物萌芽生长。雨水是庄稼的期盼,是百姓的期盼,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雨水的到来给农民带来了忙碌和喜悦。人们将这个节气唤做“雨水”,充分地表现了雨的及时和人们对雨的喜爱。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如何看雨水。对老百姓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而生活也因此充满了新的希望。

  “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其中斗指壬,意思是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空中“壬”这个方位,但后世认为并不准确。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雨水不仅表示降雨从此开始,更表明雨量从此会增多。每年的阳历2月18日前后即为雨水节气。


宜:多吃新鲜蔬菜、果汁多的水果及一些野菜。主食宜食小米等,蔬菜有胡萝卜、山药、韭菜、菠菜、油菜、豆苗、香椿、苘蒿、春笋、藕、荸荠、萝卜等。水果有柑橘、苹果、香蕉、雪梨、菠萝等。水产类有鲫鱼。其他为红枣、蜂蜜、莲子等。


乾坤书书


“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雨水,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正处在数九的“七九”中,河水破冰,大雁北归。



韩广东律师


按照二十四节气来看,立春是第一个节气,立春后面紧跟着雨水,雨水下雨很多,温度有所回升,是比较适合播种的季节。雨水主要时间按照公历来看的话,时间是2月18号-20号之间。

雨水为什么叫做雨水

雨水时节天气有所回升,大气春暖花开冰雪逐渐融化,降雨比较多,所以就叫做雨水,

这个名字还挺有道理的并不是随随便便起的。

雨水时节有哪些特点

1、降水增多

雨水顾名思义和雨肯定有关系,它本身也是从下雨开始的,而且雨量会越来越大。在雨水之前天气比较寒冷,漫天大雪,很少下雨。而雨水之后温度会逐渐上升,雪也相应减少。

在中国南方很多地方温度都持续上涨,甚至于达到10℃以上,各种各样春天的花都盛开了,意味着春天确实已经到来了。这个时候适合种树造林。

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在农业方面要下功夫,开始浇灌种植,这样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收成。

2、温度上升

雨水不仅仅代表下雨更多了,同时还意味着冬天过去春天来临,温度也会持续上涨。在雨水之前天气比较寒冷,在雨水之后,人们可以清晰感觉到春天的来临,让人不由开心和振奋起来。

这个时候中国很多地方都不在寒冷,下雨开始会逐渐变大,这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只要做好越冬作物的管理,不要浪费雨水的十几天时间。

不过在雨水时节,北方还是比较寒冷,天气经常变化。还是不能轻易穿上轻薄的衣服,多穿点厚衣服抵御感冒,春捂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春雨之后,天气回温了,地面地湿会上涨,这个时候地湿比较严重。针对这样的气候环境,应该好好调理身体,做好祛风除湿的工作,让自己更舒服一些。


我是青鸟


二十四节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劳动中总结的天气、季节变化和农作物生长规律总结出来的一套指导人们生活生产各个方面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还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俗话说:"麦浇芽,菜浇花",对起苔的油菜要及时追施苔花肥,以争荚多粒重。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这就是24节气中“雨水”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指导!

虽然现在咱们种地的人少了,但是24节气对我们时日常工作生活、衣食住行都有指导意义,不是吗?




鹏学天下


每年2月18日或19日,太阳移至黄经330度,为“雨水”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2个节气,雨水”时节虽然渐暖,但天气变化不定,忽冷忽热,乍暖还寒。专家提醒说,公众要格外注意保暖,穿衣着装要谨记“春捂”原则,以防着凉感冒;加强锻炼身体,可做些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较为轻松的运动,以增强自身抵抗力;注意健脾养胃,饮食上少油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总的原则是“少酸多甘




一个你永远记不住的人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在公历的2月18日至20日中的一天,太阳黄经达330度时,就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这时候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到3月4日或3月5日结束。凡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节气为一月,三月为一时,四时为一岁。雨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它的特点就是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热忽冷,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己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及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在做好农作物,大棚菜等工作的同时,要预防“倒春寒”,因为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服。防止冬末春初感冒等流行疾病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