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白衣逆行,無需高歌


2月下旬,天氣和煦,春光漸現。


與往年不同,今年的初春,沒有熙熙攘攘的踏春人,沒有迎風而翔的紙風箏,目光所見,處處人煙寥寥。因為,全中國人民,都籠罩在可怖的瘟疫之下。


大多數人守在小家,做自己能做的本分。


而有一些人,則離開安全和溫暖的小家,向著危險的一線戰場,進發。


他們就是醫務工作者。


對於這群人,媒體不吝用最美、最高尚的詞語讚美他們,歌頌他們,“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英雄出征”......


疫情肆虐,白衣逆行,無需高歌


禮讚無數,頌歌不停。全社會對醫務工作者的推崇,幾乎到達了一個頂峰。


儘管這些讚揚絕大多數都是善意的,但難免有捧的嫌疑。


01


所謂捧,就是為追求自己利益,過分地誇獎或吹捧他人。類似的的捧人逐利行為,在職場上,在生活中,並不少見。


但這尚且還算是好的,更嚴重的則會因為捧得太過,帶來一些難以預計的負面作用。比如捧殺,通過給對方一個虛名,然後理所應當地讓對方拿命來換。


這種捧殺是卑鄙的,也是可怕的。


因為一旦被“捧”之人成為時代的先鋒,道德的楷模,就會完全被塑造成不能推辭不能退縮甚至不能有個人慾望的機器。


不管是不是危險,你得上,你不上就是懦夫,就是隊伍裡的害群之馬,破壞隊伍形象。


不管有沒有報酬,你得上,你不上就是自私,就是顛覆社會大眾認知,辜負世人感情。


現如今的醫務人員很可能已經陷入被“捧殺”的困境之中,本該得到保障的合理需求,卻變成了一種過分要求,甚至沒有人為他們設身處地想一想,他們願意付出的是哪些,真正需要的又是什麼。


疫情肆虐,白衣逆行,無需高歌

圖@央視新聞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年輕的姑娘們為了方便,不得不忍痛剪掉多年的長髮,留著板寸甚至光頭支援一線。


而剛出月子的年輕護士,拖著虛弱的身體就毅然奔赴戰場;


還有很多醫生穿著紙尿褲在一線作戰,不敢喝水不能上廁所。

疫情肆虐,白衣逆行,無需高歌


特別是女性醫務人員,到了生理期,更是苦不堪言。


因此,有護士通過別人微博呼籲,希望能給醫生、護士捐贈一些安全褲之類的女性用品。


一些人便跳出來噴。

疫情肆虐,白衣逆行,無需高歌


別說網友如此喪心病狂,就連央視媒體採訪武漢金銀潭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也刻意剪輯掉她來生理期、肚子疼的敘述。


因為醫務工作者精神崇高,他們就該是治病救人的機器,不配談個人需求,不配擁有個人情感嗎!


也許有人會反駁:他們也不是白乾活,國家給了錢的。


是的,中央財政給予疫情一線醫護人員臨時補助,按照風險程度,每人每天分別給予300元、200元的補助。


可當初建設火神山醫院的工人日薪在1500元到2000元不等。


相比之下,同樣高強度工作卻還身處高風險感染環境的醫務人員,難道不應得到更好的待遇嗎?


“不計報酬,不論生死”,可以是他們的職業信仰和精神追求,但絕不能成為我們對他們的道德綁架,更不能成為我們虧待剋扣他們的正當理由。


02


其實,醫務工作者除了急用時身陷被“捧”的困境,在平時也面臨被“棒”的危險。


2003年非典,當普通人只能躲在家裡保護好自己的時候,眾多醫務工作者站了出來,與病魔奮力抗爭,拼盡全力保護著每一個人。

看著電視裡全副武裝,奔赴在救命戰場上的醫務工作者,也有無數人紅了眼眶,心底裝滿了沉甸甸的感動。


疫情肆虐,白衣逆行,無需高歌

圖據網絡


那時也是人人讚美,個個崇敬。


但隨著病毒被消滅,人們的記憶也在快速消退,對醫護的感情也如潮水在退卻。


儘管有人感恩醫者治病救人的仁心,寬容看待他們的不完美;但更多的人開始用棍棒對其指指點點,對他們要求越發苛責,不僅要有過硬的醫療技術,還要言語溫柔態度恭敬地服務好每一位病人。


在很多人眼中,醫務工作者不再是拯救世人的英雄,而是理所應當的服務者。


若是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輕輒投訴叫罵,重輒毆打砍殺。


17年間,“鬧醫”、“傷醫”、“殺醫”的悲劇,在一幕幕上演。


上萬起因醫患矛盾報復傷醫事件,上百位醫護工作人員因此致傷、致殘、喪失勞動能力,甚至喪失生命......


這些數字,似乎在14億人口大國裡,算不上什麼驚濤駭浪。


但是,如果他們都是健健康康的呢?如果他們都能投入到新冠疫情抗戰中去呢?


疫情肆虐,白衣逆行,無需高歌


在醫護資源緊缺的武漢,他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很多個病人,很多個家庭的支撐,是救命的稻草,是國家的防護城牆!


然而遺憾的是,在戰“疫”還未打響之前,他們已經摺損於所護之人猝不及防的利器之下,有些是傷了身,有些是寒了心。


03


現在社會上有句流行語叫“我太難了”,這話放在中國的醫務工作者的身上實在太貼切不過,他們真的太難了。


需要時,必須無所畏懼往前衝,不能有個人利益(或生理或精神)需求。


而在平時,也得以最卑微的姿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容絲毫瑕疵。


其難度相當於,開發這樣的機器人:既沒有任何個人需求,還能百分百治癒所有疾病,隨時能夠標準又靈活地服務各種各樣的病人,不會出現任何失誤,且完全沒有系統Bug。


可惜,科技還沒有發展到如此程度。如今在危難之際,在困難之時,人們口中的“逆行英雄“”白衣天使“其實都是寒窗苦讀無數載,才能穿上白大褂的普通人。


他們受了傷,也會流血也會疼;傷了心,也會流淚也會痛。他們有吃喝拉撒,也有喜怒哀樂!


面對未知可怕的病毒,他們也會害怕和惶恐;面對緊缺的防護用品,他們也有猶豫和遲疑,而無止境的戰鬥,也會拖垮他們的身體消磨他們的意志。

他們的家中,也有年邁的父母,甜蜜的愛人和可愛的孩子。


他們,因為見過太多生死,而更加明白生命的可貴。


他們的生命,也僅僅只有一次。


可即便如此,他們在危急艱難時刻還是用血肉之軀衝在了最危險的前面。


尤其是現在,正是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湖北一地,一時雲集近十萬名醫護人員。


疫情肆虐,白衣逆行,無需高歌


截止到2月11日,共有3019名醫務人員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但戰役不知何時能夠結束。


他們仍然堅守崗位,寸步不離。


或許正因如此,平日的棍迅速被捧替代,苛責少了,讚美多了。全國各大景區紛紛宣佈在未來一年時間對醫務工作者免費,元宵晚會上的詩歌朗誦更是對醫生一片頌揚,各路媒體的誇張報道也連綿不絕。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因為無論是出自大義,還是出自小情,絕大部分醫務人員奔赴前線都是秉持著一份平常心、一份責任心,這樣刻意拔高,只會將他們放在尷尬的高度上,備受負擔。


對於醫務人員來說,所求的其實並不多。正如前文所言,他們只是普通人,只是做了他們認為該做的事情,不需要太多的感謝和頌揚。他們想要的,不過是能被公平完善的制度保護,而在平時社會也能對他們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而已。


真心地理解他們,不止在戰場,不止在武漢。


真誠地尊重他們,無論在今日,還是在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