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树林里的知了猴越来越少了,怎么回事?

妍小捌


知了猴的学名叫金蝉,小时候,知了猴特别的多,尤其是下雨过后,孩子们成群结队的去地里找知了猴,并且那时候孩子们把这件事当成一种乐趣,随着光阴的推移,感觉地里的知了猴越来越少了。

早晨经常会看到有人拿着手电筒,去树上找知了猴,人人都晓得,知了猴是一种高蛋白的食物,经常食用的话,对人身材异常有好处。市面上的价格一斤要好几十块钱,所以早晨没事的时候就去树上捕捉,有些人留着给自己食用,有的去市面上交易换点零花钱,样一来,造成知了猴过度捕捉,以至越来越少了。




闽中老陈


近年来农村树林里知了猴越来越少了,的确是这样。

记得小时候,我家院子旁边就是一片树林。桐树、榆树、杨槐树、楝树。放学后,树林就是我们的乐园。爬树摘榆钱、洋槐花记忆犹新。最令人难忘的就是捉知了猴。


夏至一过,雨水多起来了。知了猴也从土里钻出来,爬上树干,“羽化成蝉,放歌夏天”。雨后傍晚,彩霞满天,我和哥哥拿了一个旧洋瓷缸子(喝水用的,破了不用了),在我家院子里(当时院子里是土地,栽有榆树和桐树)捉知了猴。有的知了猴已经从松软的泥土里破土而出,爬上了高大的桐树,我和哥哥一会儿就捉了十来只,然后走到门外,先在地上找正要破土而出的知了猴,只要发现地上有个小洞,用手轻轻一扒,手指伸进去,抓住知了猴的腿,一拉,一只知了猴就出来了。捉知了猴的人很多,知了猴也多,都能捉到不少。


院子旁边的树林里,一棵树上能捉四五个。村子里年龄相防的孩子们在树林里绕来绕去,捉到一只,发出一声欢呼。天色已晚,孩子们拿着手电筒往树上照来照去,有的知了猴已经爬得很高了,也被孩子们爬上去捉了下来。

回到家,把知了猴洗干净,泡盐水里,第二天早上,把知了猴往鍪子上一放,不一会儿就煎熟了。知了猴前半部肉质鲜美,那可是儿时的美味佳肴。


时光荏苒,小村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树林没了,一座座房屋拔地而起。庄稼地也少了,农药、除草剂,周围工厂里刺鼻的气味在傍晚的空气里弥漫。夏天的夜晚,再也看不到捉知了猴的孩子了。院子里、门前全是水泥路,村子里几乎看不到一棵大树。偶尔能看到知了猴是在集市上,一只一元五角。再也找不回童年的乐趣了。


聊聊双色球


农村树上的知了猴为什么越来越少了?我想说,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跟我一样的人们,每年夏天都去钓知了钓的太多了,所以导致农村树上的知了猴越来越少了。记得前些年的时候,每到夏天,在我们自己村周围的柳树上,还有梧桐树上,可以看到知了一串一串的落在树枝上。那时候的知了,似乎也比较傻,待在树上一动不动的等着别人去钓,一个小时能掉好几百。

慢慢的我发现,知了越来越少,我们村的树上没有了,就到别的邻村的树上去钓,再过几年以后,邻村的树上也没有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们发现知了猴有丰富的营养,吃知了猴的人多了,所以知了猴就越来越少了。最初那时候,就算是村边的柳树、梧桐树上不多了,苹果园的苹果树上,也会有很多的知了。特别是到了中午的时候,天气炎热,钻进苹果园里,会听到知了一片哇哇的叫声。可是很快,苹果园里的知了,也几乎绝迹了。我暗自纳闷,不会是真的被这些吃货们,把知了猴吃断根了吧。


其实知了猴是幼虫,是晚上刚从地底下钻出来才爬到树上,翅膀和身子还没有变黑,刚钻出地底下的知了猴,身子还是土色的。如果白天下了雨,晚上拿手电到树上去照知了猴,会看见一串一串的知了猴在树根下面,正在慢慢的向树顶上爬。等到天一亮,他们就蜕变成了真正的知了,爬到树梢上鼓噪着闷热的夏天。

说知了猴的减少,是因为吃货们钓的太多了,这些是玩笑话。最主要的原因是最近几年,农民们使用的农药太多了,包括果园和农作物。除草剂和各种农药满天飞,空气里到处弥漫着农药的味道,树上的知了会被农药所害,地底下的知了猴同样也难以幸免。年复一年,各种农药都会渗到地底下,而知了猴,从卵孵化成幼虫,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这两三年的时间,在地底下也会受到农药的危害。所以我认为知了猴的减少最直接的原因,是这几年农药量太多的原因。


造成知了猴越来越少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天气干旱雨水量减少。我们都知道,只有下过雨以后,泥土松软,知了猴才能够钻出地面,如果天气一直不下雨,土地干硬的话,知了猴是钻不出地面的。如果哪年夏季雨水少的话,我们想要去钓知了是不可能的,知了猴出不来,树上当然就没有知了。所以每年到了伏季,我就特别期盼着下雨,只要下了雨,第二天就会听到树上有知了嘹亮的叫声。


灵子


以前的农村生活确实比较惬意,那时候的农村树林比较原始,人为对环境的影响也并不是很大。记得以前小时候,老家后山里就经常有小猴子出没。但那时候,自己比较胆小,在上学的途中,树上有只猴子目不转睛的看着我,当时害怕极了,撒腿就跑。

然而,那大概是13年前的事情了,现在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老家。听村里的老人们讲,现在基本看不到猴子出没了,甚至有时候连野兔都看不到了。

因此,对于您提到的问题,个人觉得其主要原因还是人为对自然环境的干扰。野生猴的生存领域范围越来越小,并且人们大量砍伐树木,使得野生猴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糟糕,基本上很难在野生树林中找到食物。

当然,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对环境的干扰将会越来越大,这是难以避免的,甚至可以说是趋势。

为了更好的诠释野生猴越来越少这一现象,我大概总结了以下2点问题,仅供参考:

1.自然环境物资缺乏

自然环境物资匮乏这是一个必然因素,也是难以避免的。在人为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野生树林的种种物资已经基本被破坏。即便是现在有野生猴的存在,那也是很难存活的,因为连基本的野生果子都找不到,该如何生存呢?

2.生存范围逐渐缩小

这也算是一大主要原因吧?现在很多农村地区不是在做种植产业园发展吗?这样一来,一大片的树林将会被砍伐,半个月之内,眼前的这一片大树林就被夷为平地了。野生猴还能存活吗?他们的生存范围将越来越小,自然而然的就看不到了。

好了,以上便是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川农记忆


这还用问啊?僧多粥少呗。说起知了猴,我有故事讲。

记得那时孩子刚上一年级,老公从部队转业回来,赋闲一年在家。他是个贪玩的人,每天晚上就等着,等着,盼着我把孩子哄睡着了,非要我陪着他八九点我们俩打着高光手电出去摸知了猴。

那时候刚搬来城里,房子四周野外黑漆漆的其实小区是一个城乡农村结合部。对面搁着一条土路,下面有一个农村。村外,有一片十几年的杨树林。每天中午那里面的知了歌声嘹亮,烦的人无法休息。小区是个新建的小区住的人很少,我和对象每天晚上都要打着手电出去摸知了猴了,晚上能能摸七八十。

有一天晚上,八点多了突然下起了暴雨,一个多小时以后停了。今天晚上肯定没有人出去摸,我们俩出去吧!我拗不过他,悄悄看看孩子睡了,没办法跟着他出去了,为他打着手电他来摸,结果你猜怎么着,那天晚上我们两个干脆发了,摸了369多个知了猴回来。那半个月我们两个一共摸了将近2000多个知了猴。全部清洗干净冻了起来。除了分给亲戚朋友,我们一直吃到了过年呢!过年我们家的餐桌上还有罕见的资料猴油炸吃,唉,想起来真是过瘾。

要说知了猴越来越少的原因,也不外乎这几个,如今这几年,我们农村水土流失严重,城区改造,西边农村那片杨树林早刨了。又加上这几年我们烟台地区干旱少雨,很多水井,水库都干了,土地板结严重。雨季不再来,雨水减少,导致很多知了猴钻不出地面。所以进入夏季,我好希望我们这里农村风调雨顺。知了猴多多益善啊!

最主要的是在僧多粥少,捉知了猴的人太多了,很多知了不等到秋天产卵,就被吃掉。导致农村野外的知了越来越少。还有果园农药残留也导致知了猴产卵无法正常孵化。所以大家发现农村的小树林知了猴越来越少。

写完知了猴,一想到知了猴的香脆可口,我又流起口水来,去年呢,因为身体抱恙,医生不让吃油炸的食物,愣是一个知了猴没有捞着吃。今年呀我一定要到新庄的那个大街上去买一些,我们这儿知了猴这几年可贵了,市场上活的一块钱一个。知了倒是便宜,3毛钱吧。对于胃肠虚弱的我来说,还是愿意吃知了猴,营养价值高,能够好消化一点。


艳阳之美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知了猴是什么东西?

知了猴一般指的是蝉的幼虫,刚从土里钻出爬上树干的时候,动作像会爬树的猴子一样,所以叫他知了猴,等他爬上树干之后知了猴长出翅膀能够飞行了就叫知了。

知了猴为什么变少了?我个人认为有几种原因,

1、因为蝉蜕近年来的需求量变大的原因造成的,记得小时候在我们老家农村的树林里晚上打个手电筒去照知了猴,一个晚上都能抓到2斤左右,现在晚上到林子里边照一晚上也找不着半斤的样子。主要还是这个东西现在变得值钱了所以大家都知道去捡点回家赚点小钱。



2、以前农村里种植都是自己家里种那么几亩田地,然后杀虫喷农药都是手工一点一点的喷撒,现在农村很多地方的田地都是给别人大规模承包种植了!他们都是用无人机半空中飞过喷撒农药,杀虫药,难免会有风的时候吹到树林里的树叶上面,晚上树叶上的露水滴落到土里也有可能会对知了猴带来伤害,这个问题可能也是造成知了猴变少的一个原因之一。



3、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现在农村里的人们都开始注重养生了!很多人喜欢利用知了猴用来泡酒,还有些人干脆直接就洗干净用来油炸了吃。这个也是导致知了猴越来越少的一种原因之一吧。

4、其实对于一个物种的消失,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或许是这里的生存环境已经不适合他在那里生存了吧!朋友们对农村里知了猴越来越少的原因有什么其他看法和见解欢迎大家加入评论交流学习一下。


湘粤阿谢


母亲大人告诉我,在她儿童时候知了猴数量之多能让人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尤其是那种存在了很多年的老柳树上面,一个晚上出上百个知了猴,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那个时候摸知了猴是没有多少乐趣的,因为太多随手就能逮到,并不让人感觉有多稀奇,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她们还没有使用手电筒那。

知了猴在我们鲁西南农村叫做杜拉龟,我个人不喜欢吃知了猴,但是对于摸它却是有一种莫名的喜欢,那种追逐、在树林里面摸索、从慢无头绪到心灰意冷再到无心插柳柳成荫,摸知了猴的整个过程可以让你彻底的体会到一份追求的心酸和喜悦,那种茫然间发现知了猴的瞬间满足感,可以让你忘记太多农村生活的劳累和心酸。

为什么农村树上的知了猴少了?

知了猴变少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前几年每天晚上的100个左右,再到七八十个,直到今年像是我这样的摸杜拉龟高手,平均每天也就是四五十个左右吧,这样的摸知了猴成绩在我们村里也算是数的着了。至于说知了猴减少的原因,我想我还是很有发言权的,从下面三点给大家仔细分析一下知了猴减少的真实原因:

首先来说就是捕杀过度,摸知了猴的人太多太多,这几年随着吃野味的兴起,上至古稀之年的老人,小到乳臭未干的孩童都纷纷加入了摸知了猴的队伍,很多时候放眼望去树林里面,出来摸知了猴的人,比知了猴都多,而且时间点也越来越分散,从晚上七点直到凌晨时分,树林里面都能看到这些勤劳的人,人海战术加上跨时间捕捉让知了猴几乎没有漏网之鱼,近乎全军覆没,几年前的白天我们总能听到蝉鸣声,而现在白天几乎逐渐都听不到了。

知了猴减少乃至以后绝产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人类,不管是捕捉者还是享用者,一个野生知了猴的价格能达到八角到一元钱,没有买卖也就没有伤害。

其次就是农村树林的不断减少,尤其是柳树由于种植价值不大几乎已经看不到了,而知了猴最喜欢生活繁殖的树木就是柳树。随着农村宅基地的紧张和种树的收益减少,曾经大片的树林地,都被改造成了农田或者是房屋,蝉也就去失去了很多繁殖的空间和时间,生活生存生命的空间不断被挤压,产量的减少也是知了猴变少的一大原因。

最后的原因就是全球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干旱,干旱少雨的气候让困在地下面的知了猴,没有了爬出土地的力气,很多知了猴被直接干涸埋在了地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农药残留的危害,农民为了管理树林喷洒的防止病虫害的农药和除草剂,这些农药的残毒已经渗透到地表面,所以生活在地表附近的知了猴,生命的安全空间被破坏的体无全肤。

知了猴未来几年的绝产之路,是一眼就能看到的,这怨不得人类,这是一种自然生活的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从来都是自然界的生存之道,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过度的去渲染,毕竟现在还没有依据证明,一旦知了猴绝产之后能给我们带来具体的什么损失。人或者将心不比心后,在思想发展到一种地步,也就对于摸知了猴也就不在热衷了吧。

我是农村小小李,如果你对我的回答有些许满意,希望你能给我一个点赞和关注。


农村小小李


“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这种美好的景象也许以后不会有了。

以前小时候,一到五六月份就听到知了的叫声,这成了夏天独有的一道风景。而现在在五六月份就很难听到知了的叫声了,就是到了七八月份才能够零星地听到知了知了的叫声。与原来那种热闹非凡的知了叫声是绝对不可同日而语的,感觉到现在知了的叫声是那么的孤单和无力。

知了猴在我们当地农村又叫爬叉,小时候每到夏天的雨后,小伙伴们都成群结队地到大树下面的地上挖爬叉,只为好玩,乐此不疲。



而现在再难见到有小朋友去挖爬叉了,更难见到树下面有爬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如下:

1、乱伐滥砍森林树木的现象存在,农村改造,道路扩建,致使知了猴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2、大量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等等,也杀灭了一些治疗喉的幼虫。

3、现在的人祟尚吃野味了,对于原来农民饿死都不愿意吃的知了猴,他们是趋之若鹜,大快朵颐。

总有一天,原来遍地可见的知了猴会被他们吃成灭绝动物的。


法重情深


知了猴在各地叫法不一,有的地方叫知了,有的地方叫蝉,虽然有细致差别,但总体来说大同小异。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种夏天傍晚坐在门口,吹着凉风,听着知了叫的场景现在确实很难再有,于是,很多人感觉知了现在越来越少,其实这种感觉不完全正确,人们感觉知了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因为知了确实相对以前来说少了一些,另一方原因也是因为人们离知了越来越远了。

下面我就来具体谈谈知了越来越少的原因。

一是生态变化,导致繁殖能力变弱、生存困难。

记得小时候,稻田里随处可见的青蛙,夏天成群结队漫天飞舞的蜻蜓,这些在现在很难再见到了。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无形之中对生态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这种作用连知了也不能幸免。农药化肥渗入泥土,知了繁殖能力变弱,幼虫生存受到危险,即使爬在树上的成虫可能都难以承受。

二是树木减少,知了失去了栖息之地。

现在人们所到之处一般都会有硬化,这里人们所到之处指的是道路、房前屋后。在道路两旁都是绿化树,这些绿化树不是知了的栖息之地,所以人们一般不会看到知了或者听到知了叫声。在房前屋后,很多人家为了让居住环境更加方便、适宜,都做上了水泥地坪,房前屋后的树都不复存在了。

三是人为捕捉,加剧知了数量的减少。

前两天到烧烤店吃烧烤,看到冰柜里还有几盘烧好的知了。人们现在在吃的方面越来越追求有营养价值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市场既然有需求,就肯定有人出售,很多人为了能吃到野味,就带着工具到农村捕捉知了,然后自己食用或者出售。


四是疏忽大意,缺少对知了的关注。

以上说的原因都是客观原因,其实我们会感觉知了越来越少,也有我们自己主观原因。几天的傍晚,我骑着电瓶车走访贫困户,路过一片树林,离老远,我就听到了知了的叫声。现在不管是长期生活在农村还是偶尔回农村的人,都处在一种“忙碌”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想静下心来聆听知了叫声还是比较难。


综上,知了越来越少,一方面原因是生态变化、环境改变、人为捕捉等因素造成知了确实减少,另一方面原因是因为我们疏忽大意,没有太关注知了而觉得知了减少。


华哥的三农


知了猴,我们枣庄这边称它为“结了龟”。每年差不多过了夏至结了龟就慢慢多了起来,(南方可能会早一些)之前一直在外打工,也没怎么注意,正好赶上今年没出去,前两天吃过晚上,七点多的时候就想着出去看看逮一些结了龟,可谁曾想在那么大的一片树林里就发现了两个半结了龟,其中一个是小的。真扫兴,当时也没在意,想着可能被人提前逮完了,没过一会就回家了。回到家就直接扔到冰箱里冷冻起来了,想着等以后再逮多了,到时候一起炸着吃。


到了第二天还没天黑的时候早早的就去逮结了龟了,可第二天的情况更不乐观了,转了一大圈,愣是一个都没逮到,之后气急败坏的就回家了,回到家还带有情绪的问我爸:现在的结了龟都去哪了,一只都没逮到。我爸冷冷的回了一句:我怎么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结了龟几乎“绝迹”的呢?

如果说是树木的减少。我们村的树不少啊,近年来很多人外出打工,地里都种上了树,全村的树加起来怎么着也有好几百棵树了,可为什么就不见有结了龟呢?



我感觉归根结底导致结了龟“绝迹”的原因就是土壤受到污染。而造成土壤污染的直接原因还是因为近些年来农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这样子虽然可以控制大部分的害虫,不过严重破坏了土壤,化肥农药随着雨水渗入土里,除了杀了一些埋藏在地底的害虫,但是连地下结了龟的幼虫也不能幸免。化肥农药的滥用是导致结了龟“绝迹”的直接原因,其实“绝迹”的不仅有结了龟,像一些蜻蜓、青蛙、蚂蚱、萤火虫……也都“绝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