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被“盜刷”急報警,原來是“熊孩子”惹的禍

如今的手機遊戲,已經成為群眾消遣娛樂的一部分,要想獲得更好的遊戲體驗,很多遊戲都需要玩家充值購買裝備。近日,一名“熊孩子”偷偷使用家長的手機和銀行卡給自己的遊戲賬號充值,家長誤以為銀行卡被盜刷慌忙報警,民警介入後經細緻調查揭開了事情真相。


卡被“盜刷”急報警,原來是“熊孩子”惹的禍

2月7日13時許,梅江公安分局東山派出所接到事主陳先生報警稱,其妻子曾女士手機綁定的銀行卡被人盜刷了7萬元人民幣。接報後,民警迅速開展調查取證工作。據曾女士所述,其銀行卡在今年1月17號開始陸陸續續被盜刷,截至2月7日共計被盜刷7萬餘元,現賬戶餘額僅剩70多元,且該賬戶開通了扣費短信提示功能,但在近期卻未收到任何短信。隨後,曾女士向警方提供了1月17日至今的賬戶流水。民警發現該流水中有大量相同數額的消費,並不像傳統的盜刷案件。

卡被“盜刷”急報警,原來是“熊孩子”惹的禍

經查,民警發現曾女士的銀行賬戶從1月17日開始向騰訊公司某遊戲業務進行充值,且在曾女士的手機短信功能中,該銀行被列入了黑名單。在清空黑名單並導入被攔截信息後,曾女士共收到了該銀行發來的22條存取款短信。通過進一步詢問事主的家庭情況,曾女士告知民警自己有一兒一女均未成年,當民警查看手機的指紋功能時,發現多了一個非事主的指紋,結合銀行工作人員查詢給出的信息與事主所述,民警初步認定,此事疑似因其小孩拿了事主的身份證又錄入自己的指紋綁定微信,使用指紋進行充值付款,造成了該賬戶被盜刷。

卡被“盜刷”急報警,原來是“熊孩子”惹的禍

當天晚上,事主的兒子小陳如實承認了是自己拿著母親的手機與身份證綁定了一個微信,依靠指紋支付在遊戲中屢次進行充值。目前,小陳因未達刑事責任年齡,民警依法對其進行教育處理,並告訴他所做之事已觸犯了法律底線,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民警為家長提供了有希望追回充值損失的途徑。


在此,公安機關提醒廣大家長,一定要妥善保管好自己各類賬戶的賬號和密碼,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此外,要多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極可能在網絡世界中迷失方向,犯下錯誤。尤其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孩子們推遲開學,日日宅在家中,家長更要多加引導,讓孩子們多閱讀、多鍛鍊,過一個充實的“加長版”寒假。

【通訊員】鄭子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