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誰在“收藏中國”?盤點那些流落在外的頂級文物,看著好心痛

中國上下五千年,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國寶級文物,特別是埋在地下的,更是不知道有多少。如果你要出國旅遊,不論是英國的大英博物館,還是法國盧浮宮亦或者是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總之在許多歐美髮達國家,都收藏有中國的珍貴文物。

到底誰在“收藏中國”?盤點那些流落在外的頂級文物,看著好心痛

自從中國國門被打開之後,列強一擁而入,讓他們眼紅不已的中國文物,源源不斷的被他們用各種方式偷運了出去,成了他們國家博物館中的展品。這其中包括他們盜墓所得,比如歐洲人對於羅布泊和敦煌、日本人對於內蒙古及東北。四大文明古國加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根基,中國龐大的文化群體彷彿在不斷的流血。國寶流失之謎包括乾隆牌位、“百鳥朝鳳”壽帳、鏤金嵌寶石金螺、宋代畫家米芾的絹本字“離騷經”等等。

到底誰在“收藏中國”?盤點那些流落在外的頂級文物,看著好心痛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世界47個國家、200多家博物館的藏品中,有164萬餘件中國文物,而且均是文物中的頂級精品,但這個數字並不包括海外私人收藏。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這篇文章就帶大家盤點一下,到底是誰在“收藏中國”?

大英博物館

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一向被認作是在中國之外藏有最多最好的中國文物的博物館。1860年,英軍從圓明園中所劫走的文物一部分獻給了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另一部分被拍賣。獻給女王的圓明園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館。其藏品目前已接近700萬件。

到底誰在“收藏中國”?盤點那些流落在外的頂級文物,看著好心痛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包括,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玉器、雕刻品等,共計23000餘件,有許多是珍品、孤品。比如,唐刻本《金剛經》、明朝 《永樂大典》、清代乾隆帝的心愛藏品、東晉顧愷之 《女史箴圖》 唐代摹本最為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銅器和上世紀由斯坦因(被指“敦煌盜寶第一人”)帶往英國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極其重要的珍品。

到底誰在“收藏中國”?盤點那些流落在外的頂級文物,看著好心痛

法國吉美博物館

吉美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件,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瓷器、飾品等,遠到春秋、五代,近至元明清朝的文化瑰寶在這裡都可以見到。吉美博物館收藏的亞洲藝術品中,中國文物有2萬件左右,約佔1/3。館藏來自一些機構和收藏家的捐贈,其中就有1908年3月來到敦煌,在藏經洞中待了整整三週的伯希和。

到底誰在“收藏中國”?盤點那些流落在外的頂級文物,看著好心痛

吉美收藏的佛教雕塑中,有8件來自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比如飽經滄桑的迦葉頭像。館內還收藏了自唐至清代的千餘幅繪畫作品。在繪畫中,出自敦煌盛唐時期的《阿彌陀西方淨土變圖》、《普賢菩薩騎象》和《行腳僧像》代表了盛唐藝術影響佛教界的傑作。

到底誰在“收藏中國”?盤點那些流落在外的頂級文物,看著好心痛

到底誰在“收藏中國”?盤點那些流落在外的頂級文物,看著好心痛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日本最大的博物館。館內的9萬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可謂無所不包。馬遠的 《洞山渡水圖》 、 《寒江獨釣圖》 ,梁楷的 《雪景山水圖》 、 《李白行吟圖》 、 《六祖截竹圖》 、李迪的 《紅白芙蓉圖》 等等都是曠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館收藏有中國文物,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數量估計在數十萬件。

到底誰在“收藏中國”?盤點那些流落在外的頂級文物,看著好心痛

到底誰在“收藏中國”?盤點那些流落在外的頂級文物,看著好心痛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大都會博物館也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收藏有大量中國古代文物。既有從商朝到元代的各種青銅器、木雕、石雕精品,還有大量中國曆代書畫收藏,是美國收藏中國曆代書法最多最精的博物館。

到底誰在“收藏中國”?盤點那些流落在外的頂級文物,看著好心痛

其中館內收藏的康熙玉如意,為圓明園散失的藝術珍品之一。當年它被英法聯軍搶走後,又在巴黎拍賣會上被拍賣,最後入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這塊玉如意見證了西方列強的罪行也見證了中國百年的屈辱史!而據國際上的專家估計,這個玉如意是世界文化無價的瑰寶,價值7.1億元!

到底誰在“收藏中國”?盤點那些流落在外的頂級文物,看著好心痛

如今,國家相關部門正在盡各種努力追回流落海外的文物,一些外國商人也在通過拍賣活動回購文物,但這對於流落海外的龐大數量來說,無疑於杯水車薪。在收藏中國古代文物最多的大英博物館中,有工作人員透露,日常展出的中國文物僅僅只佔總量的百分之一,更多值錢更有年代價值的東西,因為害怕中國索回,都藏起來了!據說近百年來,見過它們的外人不超過三個人。

到底誰在“收藏中國”?盤點那些流落在外的頂級文物,看著好心痛

國寶回家之路,還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全體中國人共同努力才行。如今中華民族已經重新崛起,度過了那段中國艱難的歲月,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歷史,筆者相信遲早有一天,那些如康熙玉如意這樣的國家瑰寶,一定有一天能夠迴歸祖國。我們想一睹文物風采再也不用買機票遠渡重洋,而是在家門口就能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