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锐评】疫情发生,如何避免“民众恐慌”

​​

【正义锐评】疫情发生,如何避免“民众恐慌”


疫情发生,容易引发民众恐慌,如何避免民众恐慌,在哪里都是一大难题。


有些场合,必须避免民众恐慌,因为恐慌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例如在剧场中大喊 “着火了”,就可能立即点燃观众的恐慌,乃至出现踩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真要遇到火情,工作人员要立即稳定观众情绪,安排他们有序撤离,不能无预案无组织地大喊,这样释放信息会放大恐慌。


但是,有些场合,不披露信息,可能会造成更加灾难性的结果,例如刚刚上映过的美国名导伊斯特伍德的影片《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保安员朱维尔在发现民众聚集场所的座椅下有包裹炸弹,马上向有危险的演艺人士发出警告,在警方排爆人员确认之后,进一步让他们以及在场的观众迅速离开,就在观众被驱使离开危险场所的时候,炸弹爆炸了,仍然造成部分人员伤亡。但是由于朱维尔的预警,减少了爆炸导致的伤亡。可见,信息披露,引发民众恐慌,不一定是坏事。民众恐慌了,才能紧张起来,立即逃避危险或者共同抵御危险。


让民众毫无知情,当然不会有恐慌,但是危险决不会因民众的无知无识而有所敛迹,反而潜滋暗长,酿成大祸。因此,我们在对待信息披露问题时,要避免把民众当作没有自控能力的“儿童”看待,担心民众一旦知晓了危险情况,就难以自控,天下大乱。其实,信息的及时、充分披露,让民众清楚了解发生了什么以及后续还会发生什么,倒可以减少恐慌。不及时充分披露信息,一个可能的代价就是谣言的流行,这倒是会导致民众因不知实情而恐慌。鲁迅曾经在一篇随感录中说:“有一日,忽然见许多男女,纷纷乱逃;城里的逃到乡下,乡下的逃进城里。问他们什么事,答道:‘他们说要来了。’”至于什么要来了,谁也说不清,“可见大家都单怕‘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要避免民众恐慌,需要在平时加强教育,增强避险知识,强化心理建设。在一些国家,常拍一些灾难片,深入描写灾情给人的生命财产以及心理带来的危害,以最大限度创意设想灾难、积极出招应对灾难来丰富人们的相关知识,启发检讨各种制度漏洞。观众学了应急知识,政府和社会机构演练了应急计划,当重大灾难来袭时,各方都能够从容应对。


这次疫情防控,出现了一些恐慌现象,但总体安定。适度的紧张有利于让大家加强自我防护,让各地政府和社会机构可以有所动作,对于遏制疫情蔓延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从中得出一个结论:把真实信息发布给民众,天塌不下来。反倒是发布晚了,效果更不好些。(检察日报正义网 张建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