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缺了这样一堂综合课

反思当前我国的义务教育,一方面学生学得很辛苦很吃力,另一方面,教出来的学生往往创新能力又比较缺乏。相比欧美一些国家,甚至一些小国,我们的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也明显不足。我们这么大的学生体量,要是好好研究开发,这该产生多大的人才能量!问题也许涉及很多方面,本文仅是其中之一的探讨。

现状:问题?


学校,缺了这样一堂综合课

这么多的学科“孤岛”,怎么学好?


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总共出现的学科共有十几门之多:语数外物化政史地生体音美劳思等。每门功课都代表着一个分支或者领域。这是社会生活实践及人类文化发展所留传下来的丰富成果,也是语言文字(现在还包括数字化媒体等)的一大功能价值。

为什么我们人类出生后不像动物那样很快就能独立起来,而是首先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教育?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文化知识及科技遗产太丰富,“传承及掌握”需要时间。

那么问题就来了:

这些不同的学科之间真有那么“不同”吗?如何整体及关联的看待它们?

有哪些基本的因素(能力或素质)会全面影响到学生对每一门学科的学习以及如何培养?

也许,来一堂综合课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方案:综合课是什么?


学校,缺了这样一堂综合课

视角,决定格局和深度


综合课,顾名思义,就是这样一种课,它以传授或探求贯穿不同学科之间共性知识及培养影响所有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为目的,一方面包含了各不同学科之间从整体视角所获得的一些共性知识及交叉领域状况,另一方面也包含了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能力和素质。通过该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它既全面影响到学生对每门功课的学习,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发挥。

大自然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万物之间普遍联系,追本溯源,这些不同的学科本质上都来源于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及实践关系的演变,所以,各学科的共性一定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很有可能,无穷的奥秘仍然深藏于学科交叉或边界区等着我们。要知道:整体往往大于部分之和

同时,尽管每个人都是具体的,个别的,人与人之间都是各不相同且发展方向和水平也都各异,但一些基本通用的能力和素质却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这些方面会全面影响到每一个人学习和发展所能达到的速度、高度和深度。因此,单独提炼出来组织为专门的课去同步的培养,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所以,从上面综合课的定义及描述,不难看出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不同学科之间的共性层面或交叉领域方面

追本溯源:每门学科的来历及其意义,学科的产生及分化历史

整体视角:学科间的关联关系及相互渗透和交叉,启发式开放式探究式授课

全面影响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基本因素或素质方面

阅读与写作: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分享,写作技能等

自我学习:学习习惯培养及学习方法建构方面,包括注意力,记忆力等

自我管理:情绪,情感,情商等

三观层面:“两耳要闻窗外事“,结合现实案例,积极、正确、正面导向

其他相关。

价值及战略意义:为什么要单设这样一堂课?


学校,缺了这样一堂综合课

重要的事情应重点对待!


也许每门学科的老师偶尔会提及本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或关联,也可能会涉及有关学生基本素质及通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但一般都是零星的、间断的、附带的,而不是系统的、持续的及专业的。甚至不同老师之间的提法和做法也有可能存在差异或冲突,这都使得上述综合课相关内容的传递及培养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成效。单独设这样一堂课,既突显其重要性,也能一致的、整体的推进这方面的教学及行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普遍素质在提升,对知识的广度及深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学习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尤其跨学科创新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学校对我们的孩子提早从这个视角引入相关的专门课程是具有战略价值的。重要的事情就应当重点对待!单独设置这样一堂课已经时不我待,我们的邻国日本早在几年前就已引入了类似课程。

总体来讲,该课程的价值至少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l 直接有助于每一个学生更高效更深入更系统的学习,并具有广阔的视角。它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是有利于“减负”

l 现在及未来终生学习的需要

l 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l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实践:如何落地?


学校,缺了这样一堂综合课

综合课应出现于其中


一般的,要在每个学校的课程表中新加入一堂课是没那么容易的,涉及方方面面的改变!

一方面,老师的配备从哪里来?这涉及岗位,编制,待遇,培养等等

另一方面,时间从哪里来?是新增一种课程类型还是改造或扩展已有的一门课?

时间安排上,我们梳理现有课表,比较可行的方案是,可以把思想品德课改造扩展下就好,安排每周一堂课即可。

关键的重点在老师的安排。

初步的设想是,这堂课的老师可以不是固定的某个人,而是多个人的组合(甚至可以包括校外聘请的人),这样一个团队资源,是可以很多学校“共享“的,只要保证其中每个人的分工明确,对所讲的内容方面具有专业性就可以。这甚至可以作为一种新型职业来展开。

至于待遇方面,因为这堂课的价值将体现在每一门功课中及学生的整体发展中,所以没法单独测评该课,如此,该课的课时费可以适当高些,属于固定费用支出即可。

当然,这只是大致的想法,还有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细化,期待各方面意见建议。

期待:何时能出现?


学校,缺了这样一堂综合课

让我们翘首以待!


中国有句成语叫“画龙点睛“,我觉得这堂课将起到”点睛之笔“的效果。试想,在各方面知识不断呈爆发性增长的今天,终生学习或自我教育已成为每一个人不得已的选择,与此相应的,我们的教育难道不应该首先或者着重传授学习方法及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吗?同时,

视角决定深度及格局,对所有这些不同的学科,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孤立的教授每一学科的层面,那么我们有可能会失去很多!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善于整体看问题的视角,对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尤其今天,新媒体,自媒体爆发的今天,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及全面激发的今天,我们学校的教育模式不能仍然停留在传统层面,这是存在脱节的,也是容易造成社会资源开发的极大浪费。所以,我深切期望这样一堂课能早日在学校出现。无疑,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行业人士的努力!

当然,本文也只是一家之言,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若读者您对这方面有任何感言,那么欢迎您能评论留言,我们一起共同探讨!


关注 ,为您分享更多教育知识或思想见解。欢迎评论留言!教育路上你我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