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腾讯,从本质上讲,属于投资公司吗?感觉有很多业务是收购来的?

Learning200


阿里巴巴和腾讯发展到今天都属于平台型公司,生态赢利,不属于投资公司,投资只是实现快速发展的手段,世界平台型公司都是这样的,比如Google收购Youtube、Facebook收购Whatsapp。

阿里巴巴最初是做电子商务的,腾讯最初是做即时通讯软件的,当通过电子商务、社交积累了大量用户,不断延伸业务范围,他们就变成了平台型公司,靠生态赢利,并且在产业方向上相类似:比如他们都有支付业务,阿里有支付定,腾讯有财付通(微信支付);都有地图业务,阿里有高德,腾讯有腾讯地图和四维图新;都有视频娱乐业务,阿里收购了优酷土豆,腾讯有自己的腾讯视频、腾讯音乐;都涉足电商,电商、新零售是阿里本业,收购饿了么,腾讯投资了京东、美国、58同城;都想做企业管理平台,阿里有钉钉,腾讯有企业微信……

很多平台型公司都是这样,如果通过收购扩张更快,他们就会选择收购,Google、Facebook、微软、小米等生态型公司都是这样。

所以阿里、腾讯、小米都不是投资公司,是生态型公司,投资只是他们做大生态的手段


创新亦言


嗯,回答本行业话题,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是电商,但是阿里巴巴自己不卖货也不送货,其实做的就是整合资源的工作。那阿里巴巴靠什么赚钱呢?说白了就是靠广告收入,比如你淘宝天猫的聚划算,钻展和直通车这一类的东西。

从从广告依托的平台类型来看,2019年来自电商平台的广告占总量的35.9%,稳居第一!也就是说,阿里巴巴靠广告位就赚了不少钱。

腾讯的主业是游戏和社交,游戏的赚钱能力就不用说了,但腾讯广告营收也不弱。

媒体广告收入为37亿元,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17%。原因是内容排播的不确定性导致视频招商广告收入下跌所致。移动端视频日活跃账户数保持稳定,广告加载量有所增加,推动腾讯视频应用内的信息流广告迅速增长。虽然广告营收有所下降,但这是大环境所导致,腾讯的能力并没有削弱!

为什么说阿里腾讯不是投资公司?

严格意义上来说,阿里巴巴和腾讯乃至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广告公司。而阿里巴巴和腾讯之所以要投资其他公司,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补齐自己的短板,就好比腾讯投资京东和拼多多,是为了补自己电商领域的短板。阿里巴巴投资新浪微博和UC等,是为了加强自己在社交领域里的筹码!

所以,对于阿里和腾讯来说,广告收入占据了他们一大半,而出手投资公司只是为了加深自己的护城河,以防止被别人颠覆的可能!


春公子


不只是阿里巴巴,腾讯,包括苏宁,京东,百度,等等企业。只要有足够的规模,都会涉及到多元化扩张,或者主营相关产业链布局。

企业规模化以后拼的无外乎两点,资本运营能力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有钱可以在相关法律框架内整合绝大多数资源,也包括很多顶级的技术,但是涉及到国家战略和安全方面除外。

譬如联想,投资了太多的领域,或并购,或孵化培养,早已经不是人们印象中的联想电脑,手机这些硬件了,其目的围绕的就是利益。

也有华为这样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通过科技创新,掌握核心竞争力,自己孵化培养,不断巨额投入研发实现行业领先,技术王厚积薄发的企业。

说到阿里巴巴和腾讯,属于互联网企业中的绝对领先地位,掌握巨额资金流。用来不断收购,投资有潜力企业,开疆拓土,储备技术,增强企业未来的发展预期,这太正常了。

所以规模化企业有非常大的比例都具备投资公司的属性。


老赖依旧年轻


从本质上来讲,阿里腾讯不属于投资公司。

阿里腾讯与投资公司最根本的区别是:腾讯阿里有实际经营,有真实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而投资公司是以财务投资,获得投资公司的分红或者股权收益为主,投资公司本身是没有实际经营和收入的。

至于你说的阿里腾讯投资收购了蛮多公司,这是事实,甚至它们的投资金额和数量超过了很多专业的投资公司,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们就是投资公司。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腾讯阿里的投资是是结合自身业务为基础的,有的投资是为了加强自身业务,有的投资是为了弥补自身的短板,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直接全资收购,而投资公司大多数都是采用部分股权投资的形式而很少去全资收购一家公司。

第二,腾讯阿里的投资是可以给被投资公司一些除了钱以外的支持,比如流量扶持或者技术支持,而投资机构一般只能给予一些资金上的支持。

第三,腾讯阿里的投资收购不仅可以给自己的生态系统和业务能力更强大,也可以使这一系列被投资收购的公司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合作联盟,很少短期退出的。而投资公司一般都是找准合适的时机就变现了,专业的投资公司一般不会超过8年就套现走人了。

所以,阿里腾讯这种公司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结合自身能力去投资收购对自己更有帮助的公司,和投资公司的财务投资有本质上的不同。





一的N次方


基本上主流的所有大公司,在拥有大量资本闲置且在本领域无法再有大进展时为了保持资本增长便会去开拓新领域及业务,就是所谓的投资。阿里巴巴从淘宝起家,腾讯从qq微信起家,但这些业务已经很成熟难以继续发展且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他们便去开展新业务譬如阿里收购优酷视频,高德地图等等。所以你也可以理解他们从以前的互联网公司变成了现在多元化的投资公司。


Kk嗷



从资本投资的角度看看,阿里腾讯都很强。

  • 资金上,两家公司都有强劲的现金流业务,庞大的账面盈余,多到无处可放的流动资金从而不得不去找一些高风险回报的外部项目。
  • 人员上,两家公司都有投行高管,蔡崇信和刘炽平,以及专业强大的投资团队。
  • 需求上,两家公司都处于高速变革的科技产业,随时可能被后起之秀颠覆,必须要通过投资生态来自卫。投资风格都带有战略投资。

两家投资的区别在于:

阿里的战投更纯粹,完全是为了公司业务服务的,需要有业务部门作为sponsor,目的是为了帮助业务发展,战略布局,或打击竞争对手,所以有时甚至可以不考虑财务回报。占股比很高,大多冲着控股去的,所以被投企业基本要面临变成阿里子公司或业务部门的局面,而且阿里业务部门的Lead会给被投企业高管设定KPI,强度跟阿里内部类似,所以阿里在创投圈的名声不太好,太凶悍。

而腾讯战投要温和一些,仅以财务投资者面目出现,虽然也是由业务部门发起的,但腾讯的投资部门很多会以财务回报为优先衡量标准,同时配合业务发展,所以战略投资色彩没那么浓,相反你会看到腾讯投资的收益率大多还不错,不太会想阿里投资那样很多出现亏损。腾讯占股比一般控制在20%以内,大多不会控股,最多要个董事席位,也不会设定阿里那种高压KPI。

其实看下腾讯发展历史就很好理解了,腾讯最早做了QQ之后然后就是各种抄袭创业公司Idea,在创投圈声名狼藉,也因此被周鸿祎瞄准打击。经过3Q大战后,小马哥痛定思痛,战略180°大转弯,变成开放生态,围绕其社交核心,连接全世界,所以通过投资拉拢各种生态圈企业,对接其社交圈,因此只追求影响力和战略协同,不要求控制。被投企业接入腾讯社交圈,带来海量流量,催长后升值退出,稳稳地财务回报。

所以要说哪家公司更像投行,难道不应该是腾讯吗?阿里投出去很有可能是亏本的啊,哪有投行会做这种生意?腾讯倒是广撒网,稳收益的典型。


经济学家果壳甘


本质是高科技平台。既然是平台就要集大成,是高科技就得有技术含量。别人想到了,自己没有或为了节省开发时间抢占市场,有钱就买,买,买!阿里起初只不过玩2B电商,现在为集大数据,云,人工智能,电商,新零售于一体的数据公司。这里头业务板块大多都并购的,所以并购是为平台生态服务。腾讯亦然。


BuddyYee


他们的做法不一样,阿里是收购那些公司变成自己的,而腾讯是投资成为那些公司的股东,这在性质上是不一样的,影响也不一样。

马老师把阿里的发展战略称为“履带战略”。

从B2B业务到淘宝、天猫,再到蚂蚁金服、菜鸟物流与阿里云,阿里巴巴的各个业务形成梯队发展、有机作战,一家业务衰退,另外一个业务顶上去,这个业务退下来,又有新的顶上,形成持续不断的循环,让各个业务模块完全按公司需要去发展,不同业务模块之间形成最佳的协同效应。

阿里商业模式是需要不断吞噬流量来为自己的电商平台服务,需要源源不断并且大量的流量来促使平台的运作。因此阿里需要花大价钱去买产生流量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了诸如优酷、UC、高德等被阿里拿下。

腾讯因早期大量模仿市面上的互联网产品,从而经历了“3Q大战”,在此之后,做了深刻的反思,并花了半年的做战略转型。小创业公司也从人人都怕被腾讯盯上,转变成了希望得到腾讯的流量加持。

腾讯的投资逻辑在于,通过流量和资本的优势,快速进入每一个赛道扶持现有的优势企业,推动其快速成长、上市或在资本市场上实现市值增长,从而获取超额的回报,更以收获长期“收税”的“税源”与扩大业务版图互相推进、循环往复。

总体来看两巨头都是通过扩大和完善自己的生态圈为主要目的,以打击竞争对手来间接扩大自己的市场为辅助。


远源流畅


明确告诉你不是。收购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行业壁垒,给自己增加护城河,资源整合。始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大事件每日更


一个字:这才是真正义上的互联网公司。很多人张口区块链,闭口互联网。毫不客气的讲,不是自己搞了个网站,弄了一个小程序就是做互联网的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