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间如何抚平父母情绪?

我是大魔王020


个人观点。最好的安抚应该是陪伴吧。更多的时间陪在他们身边,他们心里安全感更大一些,多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啥的。如果实在不能,因为有些行业已经复工,那就多给父母打打电话,报下平安。尽量让他们心情好一点,让他们知道我们在外很好,他们心里也就舒服些[祈祷]


活蹦乱跳的煎饼果子


一行禅师在这里面讲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他说他有一间很好的禅房在法国。有一天刮台风,后来他跑回那个禅房的时候,那个禅房已经完全变成了不同的样子。雨水打进来了,整个禅房都湿了,风把窗户全部打开,里边东西都湿漉漉的,很糟糕,他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很不好。然后怎么办呢?他的办法就是赶紧把窗户都关起来,收拾柴火,烧火。等他把火烧旺了以后,那个屋子开始冒出热热的蒸汽的时候,那个禅房又回到了过去温暖的样子。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当我们在遇到愤怒、恐惧的这些事情的时候,你要尽快地回归自己的岛屿。什么叫作尽快地回归自己的岛屿?就是你要有一个疗伤的地方,这个疗伤的地方就在你的心里面。

所以,就像照顾自己的禅房一样,照顾自己的情绪。所谓的恐惧、愤怒、绝望这些东西都是你的孩子、父母,你应该照顾你的恐惧、愤怒、绝望这些孩子和父母,然后它们才能够变得更好,他们好了你就得到了安慰。








京都雅士


这个问题没有统一标准,因父母的年龄、阅历、接受事物能力等等诸多因素,使说服工作说易也易,说难也难!

根据自家的情况而进行,我老妈82岁,小学三年文化,但老人家很听话。老妈说我不重要,不要传染我女儿,因此就宅在家里不出去,原来是每天必出去运动逛街买菜,现我都是网购,每天陪其追剧,《远方的山楂树》《红鲨突击》。

我的一位同事说,你老妈真理得请,说他老爸老妈就是不信!难啊!因人而异吧!


对抑郁说不


老人看新闻和手机,看到每天都有人死去,内心有悲伤惶恐。医护人员身穿那么多层防护服,忍受工作的种种不变,疲劳作业还依然被感染,也很心疼他们。还对我说了1960那个庚子年,全国人民挨饿的历史情景。可见庚子年于家于国都是坎啊。

为了让老人以平常心渡过疫情期间。就要恰当的分散她的注意力。每天陪她聊天。在此期间,本不该娱乐,但是看着她每天担忧国事,盼着疫情早日平息。为了缓解他的心境,也会建议她看头条及各种小视频。昨天给她推荐了头条的美食栏目,有个炸麻花的视频。因为他经常给我们炸麻花,这次我还亲自做了,但是妈妈说油面都擀破了,容易炸坏。结果千层麻花哪里都好,就是入锅时油面渗入油锅,品相不好看了。

因为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为了不让她担心,我们很少对老人讲过于具体的本地新闻情况。

平时工作忙,也很少在家陪伴老人,现在家人每天都在一起,在这个“难得的假期”里能承欢于膝下,让老人享天伦之乐,也是孝敬父母的好时节。

下面请大家看看我下的麻花,第一次做,品相不好,朋友圈都没敢发。[捂脸][捂脸][捂脸]








天人之学


其实现如今疫情问题已是家家户户都比较了解的问题了,为了抵抗疫情,我们一定要团结在一块,众志成城共同抵抗,像我们还比较年轻点的还好点,平时没事就刷刷手机玩玩电脑游戏,可父母这辈人他们是没有什么玩的来转移注意力的,忙活习惯了,这一呆一个来月,很不习惯,平时父母就给我说,在楼上呆不住了,等过段时间一定会老家呆两天,在楼上太闷了,最关键那也去不了,在家一呆就是好几天,足不出户。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嘛,每天基本上都和父母交流做什么饭,一块研究做做饭,没事了在电视上找一些他们比较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在家动作轻微的锻炼一下,养养花草、金鱼,没事了和父母一块打打扑克,尽量多的转移一下他们的注意力,虽然彻底解决不了烦恼,但从根本上可以缓解一下情绪的压力。等这个疫情彻底过去了,开车带着父母好好转一下。

为了抵抗疫情,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虽然我们帮不上什么大忙,但力所能及的我们一定要做,呆在家了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不出去,不给国家添乱子。


快乐的小阿琪1234


个人觉得如果子女在父母身边的话可能会好很多,尤其是有孙子孙女的话那更好了,老人的注意力大部分都放在了儿女和子孙上,这样都在家其实及时看到新闻也好至少内心的担忧和焦虑会少很多,一家人在一起不会有太大变动

子女不在身边的话不管是有疫情还是没有,父母想念子女也好,担心也好都会有一定的焦虑性,所以如果平时一周一个电话或者视频那么现在最好能做到每天一个电话一个视频,多聊聊家常少谈及疫情,做好自我隔离告诉父母马上就过去了,其实只要每天都和家里人沟通告诉父母你的情况那么自然而然父母也不会有多大的情绪变动。

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健康长寿,笑口常在,也希望天下的子女多关心关心父母,哪怕有父母对子女一半的关心都好!


同世不同人


不少年轻人与老人打交道时,觉得老人比较固执,有时容易极端化。这是因为老人认为自己拥有相当长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经验,不太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同时,老人感觉到了自己的衰老,他们更在意别人的评价等,内心变得敏感。更多的老人恐惧孤独、怕被抛弃,尤其是在一些丧偶的老人或者空巢的老人中,表现就更为突出。大多老人不容易接受新事物,不太容易适应变化,所以,就看到了疫情下,一些老人出门不戴口罩等情况。这些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老人有渴望被关爱、被倾听、喜欢叙旧、被接受。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以,当我们了解老人的心理特点及需要后,我们应给予老人赋予正面的意义,同时,理解老人的动机,比如老人希望见到老友叙旧等,既然不能相见,子女们可以帮助或教会老人通过视频、语音的方式,与老朋友沟通联络。 

  同时,老人需要尊重,让老人亦师亦友,可能是子女要做的事,需要子女真正的把父母当家长、当老师、当朋友对待,这需要我们换位思考,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关系好,不是因为一方善于忍耐,而是善于理解,多倾听老人的需求及表达,情绪得到安抚,更好沟通。此外,还要注意非言语沟通,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网约车媒体人


在家待着吧,我经常给父母打电话,不愁吃不愁穿,在家待着,安全


青岛宋晓东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疫情期间,如何抚平父母的情绪?首先告诉二老新冠可以防御,并告知具体防御措施,多跟他们聊天开导,转移注意力。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爱好,兴趣,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发展他们的爱好。比如,我父亲是教师,退休在家身体不太好,他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加上他比较在乎自己身体,我就推荐他下载听中医课堂,报名参加线上艾灸班,每天忙的很。这样自然就转移了他的注意力。还有多跟他们聊天交流,多了解他们心里变化,不是常说人老了如同孩子一样,多鼓励,多夸奖,多顺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e7200006a0ec82aeae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