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篆刻用手写体?

东北清欢达人


为什篆刻用手写体按自己的意思自由书写,而不是按各种篆体中规中矩地书写?

这个问题我没太读懂,篆刻用字其实还是很严格的。

01、繆篆

比如学习篆刻要求“印宗秦汉”,在我们常见的工稳的白文印中,基本都在学习汉印,那么篆刻用字因为印面大小的关系,实际上有它独特的篆法体系,也就是我们说的繆篆(miu)。


上图为经典汉印“渭成令印”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新莽六书称:"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

也就是说,摹印用的篆书称之为缪篆。《缪篆分韵》将汉魏印采用的多体篆文统称为"缪篆",也叫做"摹印篆"。

这种印恐怕并不是手写体。

02、书写性强的流派印

在明清之际,篆刻艺术得到了重视,以文彭为代表的篆刻艺术家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篆刻流派。

流派印包括了篆刻家学习古来印章而成的所有自家面貌,口头上讲的流派印实际上是有一定的具体特指。

比如,我们常讲的邓派,就是以邓石如为代表包括吴让之、赵之谦等篆刻家的印,这一路印章以个人书法风格作为基调,基本上写什么样的字就刻什么样的印,以书写性作为篆刻的一种艺术表达。

包括这些篆刻家仿秦汉样式,但实际上就是旧瓶装新酒。

那么毫无疑问,这一路的篆刻作品,恐怕确实是手写体的一种观感。

总结

如果说这么干有什么目的呢,恐怕这就体现了艺术家不与寻常人相同的洞察能力,有着敏锐的艺术感知,所以才能够开一派之风尚。


王舸


篆刻用手写体也是有规范。所谓篆刻,必须先有篆字,后才刻制印章。篆字就是手写体,印从书出就说明了道理。当然,篆刻广义的讲,还包括篆字之前的的金文、甲骨文等都可入印,但入印都是手写体。用得最多的篆字入印都是手写体,但不能乱写,不能脱离篆字基本形去胡编乱篡。一个篆刻大家也是一个书写篆字的高手。因此,手写体更能体现篆刻家的水准和个性。




cqlhdaq


古代的战旗和印章为何用篆书?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是战旗和印章出现的时期,人们所用的书体是篆书。

战旗我们能看到的实物没有保存下来的,但汉代墓葬中曾出土过明旌,类似于旗帜,只是作用不同,明旌是人去世时用来写上死者姓名、官职等,在出殡时引路招魂的,是不是和战旗差不多的作用啊?

在出土的这件明旌上,所用的字体就是篆书,确切地说是缪篆,一种常用在篆刻中的篆书书体。

印章,在古时候叫篆刻,篆刻篆刻,顾名思义,是书写篆书在加刻制完成的。出土实物中最早的印章,是商代的,亚字形边框,在加上族徽文字。在篆刻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时间是秦汉,印宗秦汉,是所有书法篆刻家的统一认识。春秋战国包括秦朝用的字体是篆书,汉代虽然隶书是民间使用最广的文字,但官方书体还是篆书,公文、印章等都是要用篆书的。

所以,使用书体的背景,造就了战旗、印章等使用篆书的情况。

另外,就是篆书的书体特点更适合用在战旗、印章中。篆书婉转流畅,而且庄重严谨,战旗、印章的文字内容,主要是记载官员官职的,必定需要庄重的字体。

在后来,文人更多地参与到篆刻的创作中,变越来越注意性,有些篆刻家,比如钱君匋、陈巨来(后面配图就有一方陈巨来楷书印)等,也尝试以楷书、行草书来篆刻,增加了篆刻的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