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心理學會如何改變?

暗夜Orz良辰


作為一名心理學科研工作者,我來開一個腦洞。所謂發展無非是兩類,一類是縱向機理的深入,一類是橫向應用的拓展,加之二者的融合。

作為一門誕生於哲學思辨與科學實驗之間的綜合學科,心理學目前更多地與計算機、電子、通信等工程類學科有了深度的融合。隨著科技發展,相信心理學將朝著認識、理解、預測和操控人心的方向進一步深入下去。比如:


01、意識的操控

科幻作品以及現實生活中腦機接口,已經讓我們看到,未來的技術能夠實現對大腦的輸入輸出進行操控。可以想象,在未來,無所謂真實的視聽嗅味觸,你可以對感覺隨心所欲地進行編輯。

隨之而來的,將是十分複雜的倫理問題。因為,除了基本的感覺,一旦能直接對大腦進行輸入,你也能對一個人的信念(比如《三體》中的思想鋼印)、決策、態度進行操控。


02、意識的永生

想想特修斯之船,究竟怎樣定義一個人,如何定義ta的永生?如果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消融了,但ta的意識已經上傳到雲端。這將實現某種意義上,人類所追求千百年的永生。


03、永恆的幸福

既然能夠操控情緒,人類會選擇恆久的平靜與快樂嗎;會選擇調整自己的慾望水平,來讓自己滿足嗎?反過來,這樣的自主選擇,真的比現在更幸福嗎?

想到“奇葩說”的一集辯題,如果有一杯忘情水,你會不會喝?

說到底,目前我們對於情緒的研究並沒有發現失去某種情緒,會帶來什麼確定的收益。

必須承認的是,對於心理,有些問題,我們還很難給出答案。一切,還值得繼續探索。


願你依然愛這個世界!

(注:此文文字內容為@Kris心理時間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果您覺得此文對您有幫助,歡迎留言、點贊、轉發——寫文不易,您的支持將是我持續創作的最大動力,非常感謝!文中部分圖片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Kris,中科院心理所博士,碩士生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本人在心理學領域學習工作十幾年,仍在繼續學習,希望能夠和大家一起交流生活中的心理學現象和知識。歡迎感興趣的朋友關注或私信我。


Kris心理時間


計算機科技發展是時代發展進化的產物,隨著AI技術進步會推動心理學應用和推廣,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們,同樣,這些技術要依託實戰心理學個案彙總數據,提高AI診斷精準度和豐富治療方法。

一方面,科技輔助診斷和提供治療。通過問答的形式,感知體溫,檢測腦細胞活動等方式可以快速的給到更多的人們以私密、專業的心理評估。依據評估結果可以給到一些切實可行的自我調節方法,實用心理學治療方案。

心理學治療方法中有一些是可以診斷之後,給出明確的治療方法即可,可以依靠科技輔助完成。不過有一些是科技很難代替人工的心裡療法,也就是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心理治療有時是需要陪同案主回溯故事,由諮詢師的直覺、敏感度、專業經驗等來判斷前來諮詢的案主的真是困惑,畢竟並不是所有案主都很明確自己困惑的到底是什麼,治療中還要依據當事人的情緒、接受程度來隨時判定心理諮詢的進程。有時案主情緒沒有釋放完,是不能接受事件真實情況,而且要依據案主的性格選擇心理諮詢方式。

綜上,有了科技,會讓更多趨同、常見的心理問題得到關注、自我調節,依然有一些問題是要依靠人力完成的。

科技是為人類生活的更美好應運而生,更好的服務我們的生活。


用戶3640383130


心理學,越來越注重對話和陪伴,而不是侷限於實驗室的理論。隨著大數據的優勢,加上這次疫情爆發,給心理學帶來新的機遇,特別是團體危機干預。

1) 遠程 成為一種實行又時興的諮詢模式,不需要面對面,但又能專業諮詢,能有一種陌生又懂我的遠程陪伴,這樣可以避免因為傳染、時空侷限性、時間緊迫性和交通侷限性,可以方便、安全、高效地完成或獲取心理諮詢。

2)人機對話 可以設計一些AI,將人們面對的帶有普適性的基礎的心理問題或層面,通過AI來實現,這樣可以避免危機情況又不適合人員參與,或者基本簡單的人的心理困擾問題,來及時方便高效解決。

3)心理學應該滲入到小學課程,家家人人都需要心理學。特別是像疫情帶來的全國性的危機,人要是沒點心理常識,可能被自己嚇到了。

4) 後現代心理學越來越發揮優勢,不是刨根問底的探究和挖根,而是作為一個陪伴者,本著助人自助的思維,來激發個體的自主自愈。

5)心理學也地球村了。國際間沒有隔閡,沒有差異,社會實踐也越來越多。


泉水叮咚009


越來越重要,實用性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