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防疫升級,我為抗“疫”出點力


「原創」防疫升級,我為抗“疫”出點力


看到小區業主群裡的志願者招募啟事後,我馬上主動聯繫了社區居委會,成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願者。或許,在渭河以北的這座小城,我們的社區,只是一個極為細小的家園,但我知道,做好這兩千多戶的防控,也是對戰勝疫情的一點奉獻。

〇一

那天是2月3日,週三。天氣晴朗。打從臘月二十九我從老家把父母接過來,到今天為止,就只有在大年三十上午出了趟門,然後接下來的十幾天,我們遵從新聞媒體的宣導解說,瞭解到新冠病毒的危害和傳播方式之後,就很少出門了。除了去附近不到一公里的超市裡買些生活必需品回來之後,就是在家裡和父母一起看看電視,關注一下最新的戰疫情特別報道。

我沒有想過,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從省上到市裡,再到區縣,疫情防控全面升級。老家的村莊,在這兩天設立了執勤崗,從早到晚,都有人在值守,村中道路和進入車輛的消毒工作已經全面展開。我居住的小區裡,同步在進行著相關的工作,所有業主憑房號登記辦理出入證,為的是最大程度的減少不必要的互相接觸,將病毒的傳播,控制在萌芽狀態。

小區群裡發出來社區居委會招募志願者的時候,我就有了報名的想法。和妻子一說,她二話不說,表示支持。父母倆人在看電視,聽到我去做志願者,也非常支持,至於我兒子,那更不用說了,早就咧著嘴說這是好事。

我依照志願者招募啟事上的電話打了過去,是社區居委會主任接的。她簡單問了我一些情況之後,說工作可能會比較辛苦,問我有無其他顧慮,我說沒有問題,作為社區的一份子,湊巧最近有空,為社區的工作,略盡綿薄之力罷了。

居委會主任加了我的微信,要了我的相關信息,然後,將我拉入志願者的群裡,這表示,此刻開始,我已經是一名社區志願者了。

我曾經想過很多次,可以加入到志願者的行列中去,在閒暇的時間裡,可以參加一些志願者活動,但我從沒有想到,會是在這樣的情勢下,以這樣的方式,成為一名註冊志願者的。

〇二

小區分東西區,目前西區在建,東區已入住。東區又分一二期,有二十多棟多層和高層,業主數量有二千七百多戶。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要以最短的時間,完成對小區所有業主年前年後的生活軌跡問詢,單憑居委會幾個女同胞,自然是難以完成的。

第二天到居委會報到的志願者,有六七個。這並不是小區內有愛心的人太少,是疫情嚴峻的形勢下,有些人缺乏科學客觀的態度對待,而一味地將片面信息加大。電視新聞和廣告裡,每天都在輪番的播報那些“勤洗手,多通風,噴嚏咳嗽用紙巾”等宣傳片。

等所有的志願者和居委會的成員到齊,我們根據居委會主任的安排,戴好口罩與手套,開始進樓逐戶敲門問詢大家最近的生活軌跡,去過哪些地方,到哪裡聚會吃飯了,或者自家來過什麼親戚等等。同時,將相關信息如實填報在表格裡。

每到一層樓,大家兩個人分工協作,你是東邊幾戶,我是西邊幾戶,有條不紊的開展著問詢、登記工作。我們在敲了業主家門,等待業主開門之前,會主動退到距離業主家大門一米五以外的地方,始終保持安全距離。這對於業主和我們來說,都是極好的保護。本來在這種防控升級的形勢下,不少業主就心裡在犯嘀咕和猜疑,如果我們志願者和社區的人員,在一起登門問詢生活軌跡時,不注意這些細節,那麼勢必給業主以口實而令其難以信服。

以目前公開的相關報道來看,新冠病毒是存在“人傳人”的潛在風險的。我們在敲開業主家門,退避到安全距離之後,先提示業主戴好口罩,再回復我們的相關問詢信息。這樣對於大家來說,是最好的防護。

〇三

每天忙完回到家,父母都會問我下午還去嗎?或者明天還去嗎?我聽得出,那是他們每天看著新聞裡的報道,很想我不要再去做志願者。每每此時,我都是笑笑,說沒事的,別擔心,我會注意做好防護措施的。

一個二千多戶的大社區,按每戶四人計算,已是過萬的人口。在這樣一個大社區裡,人的心態自然也是多元化的。比如,有的業主聽到敲門聲,也不開門,隔著大門問我們幹啥的,我們回覆了社區的,然後在聽他“哦”了之後,抓緊時間問一下他近期的生活軌跡,記錄之後便去敲門另外一家的門了。也有一些業主,開門時一種下意識的防護動作,等看到我們在將近兩米之外的距離時,匆匆回覆一下,趕緊閃身進去,“嘭”的一聲關了門。

忙碌完一天的工作,該居委會就當天的情況做彙報時。有個志願者說,她問完某戶業主後,人家在關門之前,下意識地用小瓶裝的酒精,在大門將要關上的縫隙裡,使勁摁了幾下。我們聽到這,不禁一樂,笑聲隔著口罩,似乎也傳不出來。

這項事關全小區業主和居民的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的難題不是志願者有多辛苦,也不是業主對於我們工作的不理解,而是太多的敲門得不到回應。這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業主因為年前年後的疫情形勢,沒有回來,還在外地;有的業主一家人有幾套房子,過年時在這個城市別的小區裡過年;還有的業主是轉賣了,或者尚未裝修;最後一部分業主是因為這段時間的困窘,出不了門,分不清了白天黑夜,可能我們敲門時,他才剛剛進入夢鄉,那自然是無法醒來去開門的。

入戶工作耗時三天,整個小區的業主近期生活軌跡,也只是統計了五成多點,這距離至少百分之七十入住率,兩千戶來說,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們想過很多辦法,想要儘快的提升信息的收集速度,但幾天下來,大家都略顯疲憊,對於上門問詢統計信息,似乎產生了畏懼。因為接下來重複去敲門,那些之前沒開門的,不一定有人,那些之前有人而不開門、不應聲的,這回也不一定開門,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呢?大家陷入了沉思。

〇四

正當我們為這個事情焦頭爛額地時候,區裡發出了新的通知。大致意思是防控進一步升級,原來可以在體溫正常後就可以回村或者回小區的,現在得控制人員的流動,有回村或者回小區想法的,暫時通知安撫好,避免因為人員流動引起交叉傳染症狀的出現。

外公的三週年,是正月十九,另一個親戚的三週年,是正月二十,父母原本想著過完正月十五,十六當天回老家的想法,無奈地落了空。她和舅舅等人通完電話後,心生一些落寞,我知道。特殊時期的事情,必須特殊對待,當下倡導的是紅事後延,白事從簡。

他們回不去老家,也無法參加外公或者另外一個親戚的三週年了。一方面,老家村裡不讓進,另一方面,這邊小區不讓出。我只好安撫他們,耐心在等待幾天,憑我們全中國人的力量和智慧,這個新冠病毒,我們將很快打敗它,取得全面的抗“疫”勝利。

這段時間,我們要遵從政府的相關指引,再耐心地等待幾天,一切都會柳暗花明,春色滿園的,到那時,我再高高興興地送他們回去老家的村子裡。父母聽罷我的分析後,點點頭,也只好依照我的意思了。

我們志願者將打印的“信息填報二維碼”,張貼於小區各個樓棟門前的大門上,以及目前正常通行的東門和西門處,再將“信息填報二維碼”發到各個樓棟的小群裡,呼籲大家儘快的填報信息,避免因為信息漏報或者未報,而導致接下來志願者的再次登門問詢。

我們始終貫徹的宗旨是,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儘量以對業主最小的影響來完成最為迅捷的信息登記。因為我們深知,若是因為信息的漏報原因,再次去敲門問詢,勢必會引起一些業主的不悅,那這樣也與我們的出發點相違和了。

〇五

區裡下發的要求所有轄區內居民以戶為單位填報信息“二維碼”,從當天發到各樓棟小群和張貼於各樓棟大門下開始,截止到第二日上午九點,整個小區業主的信息填報,增加了二百來戶,這距離以百分之七十入住率來計算,最低要求二千戶的目標,差距依舊很遠。

居委會主任在我們到齊後,說明了相關工作的進度,並吩咐大家,經過最終的考慮後決定,以大家在辦公室以打電話的方式來協助一些人在外地,或者未在業主群,以及幫助一些不會使用微信長者來填報。同時,要求我們在與業主通話時,務必與其申明,要確保信息的準確性,為自己負責,為大家負責。畢竟,從目前公開報道的新聞裡來看,新冠病毒無法杜絕人傳人的可能性。

我們以兩人一組,將自己拿到的那個樓棟未“已填報”與“未填報”的人員,做初步篩選後,然後一人打電話問詢,另一人在記錄。

那天一整天,大家都是在此起彼伏的電話聲中度過的。

下午五點半,統計信息的人員,告訴我們,整個小區的業主信息填報,達到了二千零幾十條。大家聽到這個消息,內心裡滿是自豪感,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逐一摸排清楚,一個將近三千戶的大型社區每家每戶近半個月多以來的生活軌跡,具備很大的挑戰性。

看到大家為了全社區的事情,如此的盡心盡力,居委會主任跟大家說了聲謝謝,我們笑呵呵地回應道,不用謝,應該的。

〇六

我們原本以為,這次的志願者活動到此就結束了。不曾想,這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還要面臨更多的問題和挑戰。

首先是這三千多戶中,有約莫十餘戶是從外地返回城裡的。他們去過的城市和省份,雖然不是疫情高發地區,但還是得依照相關的政策指引,自行居家隔離十四天,每天按時向居委會各負責人報告家人體溫狀況,每天家庭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由我們志願者按需求採買,然後送至他們的家門前,打電話通知其開門自取。

其次,是大家居於家中十幾天,甚是苦悶和無聊。趕著最近天氣好,天天暖風燻得人慾醉,出不了小區門,就想著到小區樓下的長椅上,花園前坐坐,吹吹牛,打打電話聊聊天什麼的。這無疑中,又會造成潛在的交叉風險,必須有人巡視,以及加以勸導。

最後,車庫的出入口處,經常有人藉著鄰居或家人的外出,躲在車裡溜出去撒歡,這樣的先例一開,那麼每兩天一家可一人出門買東西的禁令,無疑成為了空談的條款了,於那些遵守法規的人而言,缺失了公允,與疫情防控的工作而言,產生了潛在風險。

於是,我們接下來的工作,便是所有志願者,按組別分配,來完成相關工作。這其中,包括社區工作人員,社區業主自發參加的志願者,以及區屬單位派遣的志願者,所有人按照後勤保障、法規勸導、社區巡視、信息錄入等組別分工,最大程度地將疫情防控好。

新聞裡每天報道著祖國大地上,所有醫護工作者,全力以赴戰勝疫情的相關信息,我們在這座偏居的小城裡,在這座大型社區裡,默默地注視著疫情的變化,同時,努力地捍衛著全社區的安寧。

朱自清在散文《春》裡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但願這場新冠病毒的傳播,只是一場夢寐而已。待得一場東風,喚醒春天,就能驅趕走這惱人的夢寐,還祖國大地一片祥和景象。

���.�e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