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之变,赵国三十年之积累毁于一旦

前言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时代,也是一个战争不断的时代,贯穿战国时代的主脉络,就是秦国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但是,其他国家虽然战败,却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在几百年的历史中,联军大破秦国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这其中,甚至有一个国家,该国国君在位三十年,不光扫平了北部游牧民族势力,极大扩展了疆域,并且在国内改革,增强了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甚至还计划从北向南,绕过函谷关攻灭秦国,这个国家就是赵武灵王治下的赵国。

沙丘之变,赵国三十年之积累毁于一旦

赵武灵王影视形象

这并不是痴人说梦,秦国的压迫式的强大,始于长平之战后,在此战之前和诸国的缠斗过程中,局部虽然占尽优势,但是却招来其他国家的联合针对,优势并不十分突出。而赵武灵王赵雍作为赵国的中兴之主,步步为营,处处针对,从即位伊始就将战略重心放在秦地。

他甚至孤身犯险,虽为一国之君,却乔装打扮,深入咸阳刺探情报,可见他攻秦的决心之大,无出其右。可惜的是,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赵国却发生了沙丘之变,一代明君居然活活被饿死,使得赵国三十年之积累毁于一旦。那么,沙丘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究竟。

沙丘之变,赵国三十年之积累毁于一旦

公子章和赵雍一样十分尚武



废长立幼,为东宫之争埋下隐患

从赵雍的谥号"武灵"就可以看出端倪,"武"是美谥,"灵"是恶谥,据《逸周书·谥法解》中记载: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不勤成名曰灵。任本性,不见贤思齐。死而志成曰灵。志事不命。死见神能曰灵。有鬼不为厉。乱而不损曰灵。不能以治损乱。好祭鬼怪曰灵。渎鬼神不致远。极知鬼神曰灵。其智能聪彻。"

从赵雍戎马一生的人生线来看,他本应是秦皇汉武那种青史留名的名君,可惜的是他的一世英名在晚年毁于一旦。说晚年,盖是因为那是他的人生末年,而且战国时代人均寿命极短;但是要是按照今日的观点来看,45岁的年纪正是人生壮年,建功立业的大好时间。可惜却在沙丘崩殂,令人扼腕。

沙丘之变,赵国三十年之积累毁于一旦

梦中美女吴娃

这就要从他的另一条人生线说起了。有一天,赵雍梦中见到一位美女,惊为天人,醒来以后就和大臣们说起了这件事,详细描述了美人的形象。吴广听到后,觉得和他的女儿形容一致,就将他的女儿进献给了赵雍,赵雍一看果然就是这个美人,于是让她当了皇后,这就是赵何的生母惠后。

可惜惠后年纪轻轻就染上重病,离开了赵雍,她一生侍奉赵雍,从无怨言,只有在将死之际提了一个请求,希望立她的儿子赵何为太子。赵雍感念于她的牺牲,于是同意了她的请求。

沙丘之变,赵国三十年之积累毁于一旦

赵武灵王赵雍

但是,赵雍无故罢免当时毫无过错的太子章,就犯了废长立幼的大忌,何况太子章身材高大英武,十五岁的时候就亲自随军出战中山国,战功卓著,依稀有他父亲年轻时候的样子,国人都认为他是最好的接班人。一夜之间,太子章得到自己被废除的消息,不免愕然,不知所踪,而朝堂和民间也议论纷纷,对赵国的未来表示担忧。据《列女传》中记载:

"吴女苕颜,神寤赵灵,既见嬖近,惑心乃生,废后兴戎,子何是成,主闭沙丘, 国以乱倾。"

果不其然,这场废长立幼的闹剧导致了令赵国震惊的沙丘之变,使得年仅45岁的赵武灵王身死,也将赵雍殚精竭虑三十年为赵国积累的基业毁于一旦。赵雍死后,赵国的国运似乎和他一起离开,胜利的天平也在向秦国倾斜。那么,在沙丘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沙丘巨变,赵雍肥义皆死使人叹

由于一出废长立幼的闹剧,使得父子三人产生了隔阂。赵雍即位的时候只有15岁,同样面临着朝廷内部的王公贵族人心不齐,暗潮涌动的局面,所以他清楚的了解少主即位有多么凶险,当然不愿意让自己的接班人也面临这种情况,于是他派出了三朝重臣,赵之肱股,对国家的忠心日月可鉴的肥义去辅佐赵何。

沙丘之变,赵国三十年之积累毁于一旦

三朝元老肥义

肥义是什么人物?简单来说,首先他有真才实学,在赵雍的关键大事上处理得令人夸赞;其次他德高望重,不论官职爵位还是口碑风评,都是高高在上不留口实的;最后他是一个十二分的忠臣,他尽忠的对象是赵国,堪称忠臣的典范,但是这里要强调一下,肥义的忠,对象是赵国而非赵雍,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假设赵雍是一个无能之辈,卖国求荣,也许肥义早就另立新君取而代之了。

在任命了肥义作赵何的后盾之后,赵雍将王位传给了赵何,并给自己设立了新的身份"主父"据《史记·三十世家·赵世家》中记载: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於东宫,传国,立王子何以为王。王庙见礼毕,出临朝。大夫悉为臣,肥义为相国,并傅王。是为惠文王。惠文王,惠后吴娃子也。”

可以看出,赵雍在位时就让接班人称王,自己让出了王位,但是他仍然不打算放弃兵权,这势必令赵何的统治不稳固。但是赵何和肥义以及赵雍的叔叔公子成这套班子很在惠文王受封后并不想让赵雍取得实权,于是两方的矛盾凸显,愤怒的赵雍感觉到自己被架空,但是苦于封王的命令是他亲自颁布的,如果轻易收回朝令夕改,会使得民众失去对王室的信任。

沙丘之变,赵国三十年之积累毁于一旦

沙丘行宫遗址

这时候,赵雍想到了公子章,他决定用公子章制衡赵何,收回权力,于是他以看墓地的名义让二人陪同他共赴沙丘,公子章和赵何莫敢不从,但是两方都摸透了对方的心思,调兵遣将,首先是公子章以主父的名义诓骗肥义入宫,将其诛杀,之后赵何带人围住沙丘行宫,杀死公子章,围困赵雍,最后将赵雍饿死在行宫之内。

最终,一代雄主赵雍和名臣肥义,共赴黄泉,回想起赵雍计划攻秦的战略,可以说得上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而赵何等人的作为,也被如实记载,被后人耻笑。据《史记·三十世家·赵世家》中记载:

"是时王少,成、兑专政,畏诛,故围主父。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後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何为王。吴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以至父子俱死,为天下笑,岂不痛乎!"

沙丘之变,赵国三十年之积累毁于一旦

今天的沙丘

惠文王立,虽为明君却毁国根基

沙丘之变后,赵国政坛遭受严重波及,但是万幸的是,在国家产生严重的问题之前,及时恢复了元气。之后的赵惠文王赵何,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强大。从后世的记载来看,不失为一位明君。我们熟知的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等故事都是发生在他的时代。

虽然他是一位明君,但是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赵何的一系列举措,完全是按照华夏民族的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他善于听取意见,愿意自我批评,处事有理有节,时刻以国事为重,做到这些事的君王,基本就没有昏庸的了。

沙丘之变,赵国三十年之积累毁于一旦

十岁的赵惠文王,就已经背上了弑父的名声

但是,我们回想一下他的父亲赵雍,之所以称赵雍是中兴之主,在于他将国内胡人和汉人两股势力合二为一,凝聚了国家的人心,避免了分裂。而且他偏爱胡人的战斗风格,打造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在政治上任命肥义,楼缓,仇液等胡人后代,这一系列举措确保了赵国在和游牧民族的较量中不落下风,极大增强了赵的综合国力。

而接下来,赵雍具有前瞻性地将目标对准了秦国,并且按照之前的计划亦步亦趋的执行,甚至有灭秦的计划,据《史记·三十世家·赵世家》中记载:

"武灵王自号为主父。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

虽然我们不知道如果赵雍复生,历史会如何演绎,但是我们知道赵雍的身死导致了秦国失去了一个劲敌,逐渐做大。而肥义的死,也宣告赵雍一手打造的胡人政坛告一段落。李兑、赵成这种小人,把持国内朝堂接近十年,使得赵国十年没有任何成就,之所以这十年不受外侮,也是因为赵雍打造的国家运转体系的遗产还在,让他国不敢觊觎。

从这点来看,虽然惠文王不失为一位明君,但是完完全全改变了他父亲的战略规划,说是从头开始也不为过,让赵国失去了和强秦争夺天下的绝好机会。

沙丘之变,赵国三十年之积累毁于一旦

赵雍一手打造的赵国强大的骑兵部队



结语

英雄一世的赵雍虽然在国内凭借他所创造的基业,在朝堂和民间拥有巨大的威望,但是他却不遵循历史规律,随意废长立幼,导致两个优秀的儿子失和,也因为他自己作主父的设想使得他和赵何都极其尴尬,不便行事。最终和大儿子以及肥义落得身死的悲惨结局,而赵何也终生难以洗去弑父的罪名。

虽然赵雍在作赵国的主父后发现了这件事所带来的隐患,但是他也没有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而是刚愎自用,错误地想挑起内斗坐拥渔翁之利,结果却以失败告终,也说明他虽然在军事上有斐然的成就,但是在政治上还是有着致命的缺陷的。

而沙丘之变,也使得赵国三十年之积累毁于一旦,从赵雍死后,秦国对待赵国的态度也由之前的处处提防转变成了主动挑衅,而各诸侯国也因为失去了守护函谷关外的守护神赵雍而胆战心惊,终于,在长平之战后,秦国一统六国的梦想成了现实,不知道这个时候,九泉下的赵何会以何种感情去面对自己的父兄。


1《逸周书》 刘向

2《列女传》 刘向

3《史记》 司马迁

文章内容为本号10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