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46 收穫者花瓶

「藝術日課」美崙讀書會

短閱讀欄目,

旨在讓您用最短的時間,

瞭解一件藝術品

或一小段藝術史

每天都得到一點新知識吧~

今天,帶給大家的這件藝術品是

【收穫者花瓶】

艺术日课 | NO.046 收获者花瓶

收穫者花瓶,希臘聖特里亞達(克里特島)出土,約公元前 1500 年,滑石,最大直徑 12.7 釐米,這位藝術家在瓶身上塑造了一隊正在歌唱的收穫者,他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對人體肌肉和骨骼結構表現出興趣的藝術家。

聖特里亞達出土了一隻名為“收穫者”的花瓶,其上的浮雕裝飾或許是現存米諾斯浮雕作品中最出色的,保存下來的只有卵狀瓶身的上半部分與瓶頸。收穫者的下半身與地面部分,還有浮雕上原有的金箔都已不知去向。

程式化的播種與收割場面是埃及殯葬藝術的基本特徵,但是,這位米諾斯藝術家摒棄了靜態的重複,採用了一種極富動感的構圖,用個性化的手法描繪人物造型。浮雕表現了一群唱唱跳跳的狂歡者,正向田野走去或是剛從田野歸來。藝術家生動地捕捉了青年們行進的動態與健壯的體魄。大多數人物的刻畫都遵循著側面視圖與正面視圖相結合的古老傳統,但有一個人物在同伴中卻顯得鶴立雞群。他晃動叉鈴,打著節拍,肺部脹滿了空氣,肋骨歷歷可見——藝術家對他的描繪打破了傳統,採用了完整的側面視圖。

在這裡,雕塑家表現出了他對人體肌肉與骨骼結構的濃厚興趣,這是藝術史上的首例。藝術家對於人體的研究成果是藝術史上的巨大成就,尤其是考慮到這隻花瓶的體積——最大直徑僅 12.7 釐米。同樣值得一提的是,

雕塑家以驚人的準確性記錄了人物面部肌肉的緊張與鬆弛,這種生動的呈現方式在古代藝術中是史無前例的。

——本課內容源自《加德納藝術通史》

艺术日课 | NO.046 收获者花瓶

圖書介紹

《加德納藝術通史:15版》

藝術史到底是什麼,或許不同的藝術史家、甚至是藝術愛好者都有著各自的見解。但是,在大家作出各自的結論之前,他們或許都讀過這樣一本蜚聲全球的著作——《加德納藝術通史》。

這本著作的作者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她便是海倫·加德納。

差不多100年前,20世紀早期,美國的藝術史書中只記載了西方藝術,並沒有人來研究全球藝術史,即使是現在家喻戶曉的貢布里希的《藝術的故事》也是如此。20世紀20年代,海倫·加德納在芝加哥很有名的藝術機構任職,但是由於當時身處男性主導的社會,她從未被授予教授等職位。可是,這不妨礙她以滿腔地熱情投身到藝術史研究領域當中。與此同時,1926年她出版了第一部全球藝術史——《加德納藝術通史》,她創造性地開拓了世界藝術史研究領域最原初的全球視野,同時開啟了一種全新的藝術史教材類型。之後的二十多年裡她完成了《加德納藝術通史》的第二版、第三版。在海倫·加德納去世之後,這本藝術史著作迎來了更多學者的參與,他們將書中的內容不斷更新和修訂。幾十年裡《加德納藝術通史》始終持續暢銷,經久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