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藝術愛好者,你認為藝術如何才能與勞動相結合?

影影圈圈


謝謝,我真正的是一點文藝和藝術細胞都沒有,但我知道人類幾千年留下的文藝藝術都是來自於人類的生活,情感,大自然的傑作,所以後人要發揚藝術,就得走進生活,情感的自然中去,吸收他們的精髓。


大肚68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點藝術細胞,又或者雖然技法尚不成熟但鑑賞能力卻比較高,作為一個三十多年美術愛好者我比較有發言僅。

1991年我職教美術專業畢業,當時自以為是覺得社會上用的著我這樣的"人才",結果事實時沒有人會因為你會塗鴉2筆對你另眼相看,後來我老老實實去打工當學徒,其中苦自不必說,我個人覺得,勞動雖然枯燥乏味,但是如果真正熱愛藝術創作必然在其中也能找到你的興趣點,國畫大師齊白石不正是通過篆刻印章去勞動而獲得生活中的養份的嗎?

藝術與勞動並不是矛盾體!



永高123


作為藝術愛好者,我認為無論你做哪一行,做精做細,付出時間,精力做到有創新都可以和藝術相結合!

每一件藝術品都是人們付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結晶.

比如:做一道家常菜,你能做的色香味俱佳,與眾不同,再搭配上相襯的盤子,端上桌的那一刻它就是藝術品.

設計一系列很注重細節的時尚款服裝,再把這些從選面料,定版型直到做成成衣,當模特穿上身走上T臺的那一刻它也是一系列藝術品.

設計一棟大樓,能夠完美的體現設計理念和人文景觀,從設計到施工到竣工,最終得到人們的喜愛這也是一棟藝術品.

汽車發燒友們經常會關注哪些品牌又出新車型新款了,這次的設計又增加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等待它上市的哪一天無疑又是一件藝術品的誕生!

蘇州的刺繡、戶縣的農民畫、插花、烘培等等我們所能想到和看到的每個創造美髮現美的行業,每一位努力勤奮的從業者,她們力求在自己的行業做到完美,做到無悔,做到極致,哪一樣不是要付出辛勤的勞動,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的努力,這無疑就是勞動和藝術的最大結合!





眺望畫心


藝術的概念廣而全。作為一個農民,我沒有資質去發表那些高深的大道理。我只知道我是一個戲曲愛好者,戲曲也算是一門藝術吧,所以我自然就成了一個戲曲藝術愛好者。

不管是戲曲愛好者或者是舞蹈愛好者,他皆算是一種藝術形式,因為它以一種看得見,聽得見的形態呈現在了人們的面前。戲曲作為一種藝術,它最初的形式只不過是勞動人民在勞動之餘又或者是在勞動的同時,為了減輕勞動痛苦或者是在勞作之餘自得自樂的一種排遣形式。他們或有節奏的說,或有韻味的唱,或有節奏的走,或有節奏的跳,或詼諧,或嚴肅,或誇大,或縮小,這都說明了一個問題,說唱藝術它的源動力產生於民間,是勞動人民在長時間的摸爬滾打中產生出來的。它有著濃濃的鄉土氣息,雖然土的掉渣,但它土的可愛,土的很接地氣。

舉個例子來說吧,像我們八仙戲裡的一個曲牌《號佛》,它的第一句就像是勞動時喊的號子一樣起起頭來,然後過門就像隨聲的一樣,吼嗨,吼嗨,然後再唱,又像喊號子一樣,唱的婉轉而又好聽,符合眾人拾柴火焰高一樣。所以說,藝術源自於民間,他就離不開勞動人民,離不開廣大的人民群眾。

像很多的有名的戲曲,如《李二嫂改嫁》,《朝陽溝》,《王漢喜借年》,《小姑賢》,《軍嫂》,《姊妹易嫁》,《牆頭記》等等,無一不與勞動人民有關,它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它來源於民間,又回到了民間。不管是哪一種藝術,它都是從勞動人民中來,又緊密的與勞動人民結合在了一起。勞動人民才是藝術的最大受眾體。











168美人


人類存世最早的藝術品,肖維巖洞(法語:Grotte Chauvet)也譯作蕭韋巖洞,也叫肖維—蓬達爾克洞穴(法語:La grotte Chauvet-Pont-d'Arc)是位於法國南部阿爾代什省的一個洞穴,因洞壁上擁有豐富的史前繪畫而聞名。

部分歷史學家認為洞內巖畫可以追溯至32000年前。肖維巖洞壁畫被認為是已知最古老的巖洞壁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去年將肖維巖洞列為世界遺產。

巖洞內的“公牛廳”或稱“圓形廳”繪滿了野牛、鹿、熊等,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一幅長5米多的大型野牛洞穴壁畫,用筆簡練,形象逼真,姿態生動,被認為是史前洞穴壁畫中的精品。令人最感興趣的是一幅鳥人與公牛的畫作。一個鳥首人身的人躺在地上,一隻被長矛刺穿的受傷的公牛瞪圓了眼睛怒視著鳥人,旁邊是折斷的矛和標槍。

這說明藝術從一開始就是與勞動相結合的,藝術創作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


馬修藝術伽


藝術本就是極致的代名詞。任何一項工作,如果極認真地追求完美的效果就是藝術。藝術是最認真的勞動。日常勞動中極認真地追求極致必會產生藝術的效果與作品。

烹飪對於家庭主婦是負擔,但對於大廚來講,認真地研究廚理,研究食物與食物間的平衡關係與搭配,追求色香味,追求器皿與食物間的邏輯組合,就會創造出飲食藝術作品。

寫字與書法,裁縫與服裝設計師,普通代步工具與品牌車,窗花與剪紙藝術,編瞎話講故事與小說創作等等均為此理。

但如今浮躁與逐利正在讓大量的偽藝術氾濫,古人講推敲,字斟句酌;今日十分鐘寫首打油詩,即無文字之精煉淵源,又無韻律之和諧,更無意境之深遠,也會堂而皇之地拿出炫耀,此等人敗壞藝術之精髓,更無勞動者之勤勉,實在可笑[呲牙]

本觀點也會在公益直播間與大家分享(抖音號342774723每晚20:00開播)







愛直播益起來


首先要找到藝術與勞動的共同點。藝術既有讓人愉悅的作用,也會讓人陷入痛苦之中,勞動也有同樣的特性。如果兩者相對協調一致,則會達到“藝術性勞動”“或勞動性藝術”的結合。

其次,要注意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比如,有些藝術形式非常孤傲,唯天分論,甚至認為自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生高人一等,看不起勞動。而一般勞動者也有不少是妄自菲薄的,自認低人一等而不敢輕言藝術。對這種情況就需要勾兌一下了,對前者不妨打斷一條腿,讓他下地勞動,充分體會勞動的藝術與愉悅。對後者則要鼓勵敢於白日做夢,穿越形而下的屏障,感受精神的愉悅。


一石尚


藝術是個抽象概念,也必須抽象,許多人對藝術的概念不明白,如戲曲、美術、音樂等,只是藝術的形式,是用一種形式而承載藝術,不是所有的戲曲都是藝術,不是所有的美術都是藝術。……弄清楚了藝術的概念就會發現,人人都是藝術家,或者說都有藝術細胞,這種細胞在各行各業中發揮著作用,木匠工具都相同,師傅也是一人,為什麼培養出來的徒弟水平有差異?就是藝術細胞在起作用,所謂的“巧勁""靈感就是藝術細胞在作用。所以,多數人學的都是知識是技術,而有突破口的是藝術。所以,藝術和勞動咋結合,就是勤奮學習自己愛好的專業,要精要專,在頂層必然靠藝術發揮作用,否則,藝術只是一個幽靈,沒有載體,更談不上與勞動相結合。,


老閒事主任


藝術來源於生活其實是有道理的,藝術有視覺藝術,比如繪畫、書法,聽覺藝術,比如音樂、戲曲,還有電視劇電影等等,都是來源於生活的藝術,每一個藝術作品也離不開勞動,比如拍電影,從導演構思劇本到編劇到拍攝結束往往要經歷很長時間,有的一個作品可能拍幾天,這其中演員們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時間才能成就一部好的作品。

本人也是一個書法愛好者,都是在工作之餘練練字調節一下生活,過年時幫親朋好友寫寫對聯,雖然藝術需要有一定天賦,但光有天賦不通過平時刻苦練習就等於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何況每一個人也不可能成為藝術家,但對藝術的嚮往是人人都平等的。







道法自然244736267


藝術是可以滲透到生活的枝梢葉節的。從你的服裝開始,到辦公桌,到房間,到你精心準備的美食牆上釘的畫床上鋪的被,到你發的郵件寫的字說的話,我們每天在勞作中不知不覺就將藝術帶進我們的生活,這樣,你不僅是個藝術愛好者也可以進階為藝術工作者,你會發現,你的人生的確與別人不一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