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報考醫學的會變少嗎?感覺嚇跑的人比熱血的人更多?

萌萌噠的甜甜醬


疫情嚇不走醫生,但醫患關係才會勸退醫生

明知有危險,但還是會有無數的醫療工作者會選擇“逆行”

疫情下被說的最多的話是

“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像前輩一樣,救治病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在特殊時期一直在捧醫務人員

但疫情終會過去,舞臺終會落幕

當一切淡去,當“白衣天使”變回醫務人員

人們又會如何對待他(她)們?

人總是有遺忘症…

黑醫、罵醫、傷醫、殺醫這些事情真的會勸退醫生

這些年因這些原因而傷心辭職的醫務人員有多少?

有多少人吐槽醫生亂開檢查項目的?

醫生正常開檢查項目,總會有人指責醫生為了錢

但如果醫生不開檢查項目呢?那麼事後又會出來指責醫生沒有責任心,敷衍患者

有多少人吐槽“排隊3小時看病5分鐘”的?

診療過程中的《圍城》

“在診室裡面的患者總是嫌醫生講得少,在診室外面的病人又嫌醫生講得多”

但很少有人想過,當患者在排隊的時候,請問醫生在做什麼?難道是坐在辦公室喝茶休息嗎?

患者在排隊等待的時候,醫生也在一位位患者的診療,那麼問題來了“是排隊等候的患者辛苦,還是一直診療的醫生辛苦呢?”

兒科是被吐槽最多的科室

最近越來越多的父母拍視頻,吐槽夜間兒科急診醫生少、排隊時間長

兒科先行,急診跟上,就是不知道第三個科室會是哪個


阿杰座談


兒子高考時曾經特別想學醫,但是因為分數不是特別高,讀最好的醫學院走不了,一般的又不願意去,最後陰差陽錯學了工科。

後來他給我們談起為什麼想學醫,我才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他小時候一直身體比較弱,最讓人擔憂的是曾經因為闌尾炎住了兩回醫院。第一次是六年級,在我們縣城醫院,打彩超沒有任何問題,孩子肚子又痛,醫生叫做手術。我們權衡後沒有做手術,連夜轉院到南充,診斷為闌尾化膿,根本不能手術,只能用保守療法,輸液,用中藥加蒜泥敷。

第二次闌尾炎復發是初三,幾個孩子跑去南充考試,亂吃了東西,試沒考完就進了醫院,直接割掉了闌尾。

這兩次經歷讓孩子看到某些醫生專業素質真的不高,於是他希望能當一名醫生,對醫療事業盡一點綿薄之力。

雖然他沒有選擇醫學院,但是對於醫生,我們卻心懷崇敬,畢竟大部分醫生素質高,醫德高尚。

結束語:經過疫情後,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熱血青年選擇醫生這個職業,特別是那些在這次疫情中得到醫生救護的病患, 他們會希望讓孩子長大後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來回報社會。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上初中的時候姥姥去世了,於是到了寒暑假,媽媽就會讓我去個姥爺作伴。之所以老是我去,是因為姥爺的習慣別人受不了。

姥爺的作息時間優先於常人,怎麼個優先法呢。不管冬夏春秋,姥爺早上三四點就起床了,然後就忙乎的開始做早飯,吃早飯,午飯時間大概是上午10點,晚飯是下午4點。

吃的早,自然睡的早,冬天下午5點半,夏天不超過7點,姥爺就開始睡覺了。

晚輩們沒有一個受得了,就我適應了。

姥爺是個鄉間赤腳醫生,給人看病的口碑很好。姥爺手裡有很多古中藥方,尤其是對一些疑難雜症,更是一絕。

如果我沒有讀高中,上大學的話,那我肯定跟姥爺學醫去了。

說了這麼多題外話,言歸正轉,聊聊正題。

此次疫情影響重大,這個不用我多說,大家都親身經歷了。

相信經過此次疫情,上到國家政府、科研專家,下到普通百姓、老弱婦孺,對醫學、疾病、消毒、防護,都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升級

志願填報,廣大學子多數都忽視了生化醫學類專業。

近些年來,廣大高考學子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都優先選擇經管類、計算機類專業,因為這樣的專業比較有“前景”。

而生化醫學類專業,很少被放在優先位置。

但是經歷此次疫情,我們會發現,生死關頭,還得靠如鍾南山、李蘭娟、張宏文等醫療專家,還得考廣大的捨生忘死的醫護人員。沒有他們,我們連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得保障。

有句話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句話,那是因為學醫的畢業後很難找到工作

現在醫學本科畢業,很難找到工作,因為即使是縣裡面的醫院,在招醫生的時候,最低學歷也要碩士起。而三甲醫學院則更是沒有博士學歷進不去。

弟弟有個關係很好的高中同學,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選擇了學醫,畢業後,家裡沒什麼關係,最後轉行學編程去了。

學醫的人基本要去考研。

學醫的人,因為本科畢業後工作不太好找,絕大多數都會選擇考研,因為是現實所逼呀。

但是醫學類考研有很強的壁壘性,主要有兩點:

  • 學醫的考研只能繼續考醫學類。我們知道其他的多數專業,考研是可以跨專業考的。比如我本科學計算機,我考研要考經管類的,沒問題。但是絕對不可報學醫類的。
  • 學醫考研內部也不允許跨專業。學口腔的不能去考臨床,學造影的不能靠護理。

同樣學其他專業的學生要考醫學類的研究生,那也是不可以的。


最後,我想說,我們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崇高理想要有,但也要考慮以後的就業問題。


曉曉筆記


先分享個我鄰居家女孩子學醫的經歷吧。

鄰居家老太太退休了,他們老夫妻和女兒女婿都是電力部門的。大家也知道目前電力部門的工資及福利待遇都是很好的。去年老太太的外孫女參加了高考。孩子因為填報志願和家裡人產生了矛盾。四個大人的觀點就是叫孩子報電力方面大學,以後可以憑藉電力子弟,上電力部門找個工作,待遇也不錯。家長也在電力部門當著個領導,一切水到渠成。

可是女孩子說什麼都不報電力方面的,一定要報醫學類的學校。老太太問自己的孫女,為啥願意當個醫生。

女孩子說:那年姥姥得了心臟病,那麼厲害,我都以為我永遠失去姥姥了,可是姥姥去了北京阜外的醫院,進行了手術。姥姥的病就好了,那年我去北京看望手術後的姥姥,看到是醫生神奇地救好了姥姥,把姥姥還給了我。我就下定決心,等我高考的時候,我一定學醫,長大了當個醫生。救治很多很多的病人,不叫病人的家屬失去他們的摯愛親人。

姥姥聽了後,對女孩子說:好,姥姥支持你。所以去年女孩子最終達成了心願,被一所醫科大學錄取。

其實很多人學醫,源於他們對於這方面的愛好,就算開始不是愛好,但是絕對的不反感。我當年考學時,自己沒有什麼目標,上什麼大學都可以。分數能到的基本我都不反對。但是醫學方面的絕對不報,本人看到血就暈,每次去一次醫院感覺渾身的不自在,我是絕對不想在醫院裡上班的。到了醫院,我感覺我的呼吸都要窒息了。所以我從來沒有考慮過我要當醫生。所以相當醫生的大多是源於對於這個職業的愛。

那麼疫情結束後,報考醫學的會不會變少,個人感覺不會受到影響。能報醫學院的人,都是有個人情懷的,不然像我這樣的,就算是待遇再高,我都不選擇醫生這個職業。所以因為愛,才考醫生的比較多,最起碼也得不討厭排斥這個行業才可以。


在此次抗疫過程中,有戰鬥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不幸感染了病毒,因公殉職了。我們要向這樣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有人說這樣會嚇走一部分人,疫情是突發事件,也不是天天是這個狀態,這只是一個非常時期而已,你說什麼行業沒有犧牲呢。我們老師也有因公殉職的,不過這都是非常時期的非常狀態而已。

在此次疫情中,最耀眼的抗疫“明星”就是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了吧。他給所有的學子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做人就做鍾南山那樣的人,做醫生就做鍾南山那樣的醫生。心裡裝著人民,哪裡有患者就去哪裡。鍾南山院士就是年輕一代學習的楷模。從他身上明白了讀書的目的,人活著的最大的意義是什麼?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年輕一代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以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們為榜樣的人,還是會毫不猶豫選擇報考醫學院的。

再說疫情是暫時的,職業卻是永久的,因為喜愛醫生這個職業的,肯定毫不猶豫的繼續選擇這個行業,那些原本也不喜歡也不排斥的年輕人,或許受到感召,以後也想當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也大有可能。

此次疫情出了後,國家會加大對於醫學人才的培養,同時也會提高醫學人才的待遇。這樣就會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來投入到醫學領域來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嚇跑的都不是真愛,真愛永遠經得起考驗。這句話不僅僅適用於男女的愛情,也適用於職業的抉擇。因為愛。所以才堅守。

這是我的一點看法。大家也來談談自己的看法,歡迎您留言分享!


淺淺的教育


我只能說我的運氣不好吧?真沒有碰上幾個醫術高明的醫生,或者的的病本來就比較簡單,我岳父因為食道癌走的,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咽喉出現和岳父說的差不多的症狀,心理特別害怕,就到我們這兒還算有點檔次の醫院,做了喉鏡檢查,順啥咽喉囊腫,需要住院做手術治療,好吧,只要沒說是食道癌,因為我還能吃下飯,做手術也全是小事,因此回來請好假以後吧,就準備住院手術!

後來還是想了想,我再到一家大型醫院再做一次喉鏡檢查呢,這次檢查,醫生說沒啥,開店藥就好了,好吧,先不作手術了,吃藥,中藥(因為是所中醫院),可是吃了一段時間沒效果,我又懷疑是不是真改做手術啊?所有又去了旁邊我們省全是數一數二的醫院檢查,沒問題,只需要吃藥,西藥偏多,同一個醫院差不多去了了4次,任然沒效果,難道我的是疑難雜症?

(你們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人)

後來就逛上了頭條,查找了一些我的症狀的中醫或者說一些用戶的明間方子,也就這個時候對中醫有所瞭解,自己開了一個方子,應該是:厚朴姜夏湯吧(原名記不起了),中醫名叫梅核氣,反正試一試的態度,居然神奇般好了,這期間我也自己熬製了芡實、薏仁、赤小豆等稀粥吃,到底是誰的作用雖然我也不清楚,沒事了就好!


(新時代的英雄)

我的睡眠一直不好,看了名字,我們當地市級認定的中醫大師,大師就是不一樣,70多歲,摸脈只用了三秒鐘(我後來一直在想,看著手上老繭很厚,三年能感覺到脈嘛),開藥三副700多元,熬製以後就像綠豆湯一樣,沒一絲感覺,或許療程不夠,可是藥太貴,不敢去了,我窮人一個!

還記得一次感冒,很嚴重,到一所醫院去,檢查下來還要打點滴,我幾乎沒有打點滴的習慣,500多元,嚇得我直接走了,藥店先買藥吃了再說,力克舒,居然幾元錢搞定了!



這或許只是我自己遇到的,但是我不懷疑有醫術、有醫德的醫生,有時候可以和你聊上半個小以上關於病的問題,所以如果我要是再次參加高考,我一定會選擇當醫生的,因為我真的想靠醫術為病人解除痛苦,或者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我也能像白衣天使一樣上前線!


楊鍋來了


一群老師都在勸同學去學醫,我勸同學都去當教師!第一教師收入比醫生高,第二教師有寒暑假,第三教師還可以開輔導班掙額外收入,過年過節還有學生送禮的!當醫生一輩子就放兩次假,一次你結婚兩週,一次你有孩子一週(男),過年過節沒有假期(醫院每年會讓你籤不休年休假的申請)。收入拿我來說吧,三級醫院,工作13年,副主任醫師,正常4000左右,如果再加值夜班+專家票+聽班能到5000-6000,家裡如果不是家裡不是很富裕就別考慮學醫了,就算學了醫也會辭職去考教師資格證的,我們醫院的例子太多了!收入如果不信的話可以看看前天武漢協和醫院招聘,年薪8萬,剛畢業每月就能拿到6000多真的很高了!


星丨空starry


君子未死,人格未崩!疫情讓我們明白:學醫,不是為了爭鋒,而是為了守護。

我一朋友在本地三甲醫院當業務副院長。有一次我問他:“現在醫生這麼吃香,每年一定有很多人想進你們醫院吧?”他說:“現在真正打心眼裡,想報考醫學的學生越來越少了。“他又表示:”每年想進的不少,但能進的卻少,尤其是名校畢業的更少。”

問其原因,他道出了箇中原委:

1.醫學專業的辛苦和醫患關係的緊張,讓部分考生不願意選擇本專業。

2.高學歷或名校畢業的學生,都想進一、二線城市,對於三、四線城市的醫院,很難引來這些鳳凰。

3.醫生的成長太慢,要在某個領域成為大拿,沒有10——20年的沉澱很難出頭。

但是,在我看來,這些困難,仍擋不住每年有無數的學子在報考醫學專業。而此次疫情過後,我相信報考醫學的考生,只會更多,不會更多少。

一、醫生救死扶傷,是個崇高的職業,深受大家的尊敬和喜愛。

我們學校有一個剛參加工作一年的女老師,研究生學歷,人長得很漂亮,但年齡已經27歲,本人不著急,但父母擔心再不嫁人,就步入剩女行列了。後來經人介紹了一個外科醫生,誰知兩人一見面就來電了,很快確立了戀愛關係。大家問她為什麼這麼快。她自我打趣:“王八看綠豆,對眼了!”私下裡她說:“緣分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一直崇拜醫生。”當然,從現實的角度看,醫生+教師本就是理想的組合:一個負責健康,一個負責教育。

如果說這是人們對醫生的喜愛,那此次疫情中湧現出的諸多事蹟,則更讓人感受到了他們的偉大。

84歲的鐘南山,72歲的李蘭娟,吹哨人李文亮、患漸凍症的張定宇……還有大量用生命與疫情爭時間的護士們,他們用無私、果敢、技術,與死神賽跑,與病魔較量,把14亾中國人擋在身後,令人感到,令人敬仰。

二、社會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優秀醫務人員。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醫生會越來越受到親睞,國家對醫學的投入也會越來越多。

在我國,歷來有“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中同濟”的說法。他們分別代表了我國五個區域最頂尖的醫類大學,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漸提升。在這五所大學的輻射和帶動下,醫學類院校遍地開花。

目前,國內有140多所醫學院、醫科大學,這其中,大部分比較好的“醫科大學”都併入了985大學之中,例如北大醫學部、上交醫學院等,而仍舊以“醫科”為名的大學還剩70多所,例如首都醫科、中國醫科、南方醫科、天津醫科、重慶醫科等大學。

2019軟科中國最好醫科大學排名TOP10的有:


每一年報考這些大學的高考都很多,競爭相當激烈,錄取分數也是逐年提高。所以,根本不擔心沒有生源。

三、疫情不會嚇跑人,只會聚攏人。

人都有英雄情節,所以我們讚美英雄。

新冠肺炎發生以來,我們大都看到的救死扶傷、捨生忘死的信息,但也有在考驗面前退縮的人。

我們不能用道德去綁架他們,也無法去譴責他們,畢竟生命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但我們應該看到,這樣趨利避害的人只是極少數。

人活著,總是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因此,絕大多數人在災難面前,都願意付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疫情面前,只有醫護人員才明白:生命固然重要,但守護比生命更重要!

綜上:

個人認為,疫情過後,報考醫學的人,只會更多,不會變少!


大家覺得呢?

關注“豆爸侃教育”,說教育事,解教育規,做教育人!

豆爸侃教育


你的說法我不敢苟同,在我看來,接下來學醫的人數只增不減,理由如下:

1、在經歷此次疫情之後,國家勢必會進一步加大醫學人才的培養力度,學醫的人將會有更大更多的平臺來發揮自己的才能。


2、醫學人才的待遇將會越來越高,目前已經有多個地方都提出對本次參加一線防疫醫護人員給予優待,我想這不僅僅是現在的激勵政策,而是一種長久的認同。

3、醫護人才的社會地位將會得到進一步提高,在經歷這次勇敢的逆行之後,全社會對醫護人員都給予了高度的讚譽,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更因為他們的精神。

4、醫學人才缺口很大,未來將有更多的就業機會。現在大學生最大的難題在於就業,如果某個職業有著大量的就業機會,我想學生還是非常願意報考的。

5、醫護人員的權益和安全將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保障,很多人莫名的擔憂醫護行業的一些劣勢,我們必須要向前看,國家衛健委已經多次表態必須要確保醫護人員的各項權益,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

所以,我不認為接下來學醫的人數會減少,我樂觀的認為報考的人數反而會增多。在關鍵時刻,我們需要醫護人員有勇敢的精神,但如果把醫護看成一種普通職業的話,我們還是應該以平常心來對待,而不能所有的行為都用熱血來支配,這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更多有趣的話題,請給我個關注哦


美蛙英語


在這場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很多勇敢的醫護人員,主動請纓的白衣天使,他們被無數宅在家的人員讚頌。但是讚頌歸讚頌,對他們的行為也很是佩服,但是要讓一些人真正去效仿他們還是有點難度的。

有的人說在這場抗疫中,嚇跑的人比熱血的人更多,那麼疫情結束後報考醫學的人數會變少嗎?

01

疫情就是一場檢驗人心的試金石

在新聞中看到,一位已經回到湖北荊州公安西安的女醫護人員在得知疫情發生後,考慮到自己所在的班組裡人員緊缺,而當時又已經封城了,為了能夠支援他們,她竟然騎著自行車一路從家去到武漢自己所在醫院,她的這種行為真的是給無數醫護人員樹立了榜樣,不僅不懼怕危險,而且不忘記自己是一位醫護人員的職責。

沒有人是不懼怕死亡的,更何況是一位年紀輕輕的女孩子,她也是父母的孩子,也會成為別人的母親,可是誰她卻有著一顆敢於擔當的心。

而在眾多的醫護人員當中,應該也是有著不少被嚇跑的工作人員的,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畢竟不是每個醫護人員在這樣的危險關頭能夠挺身而出。

所以說疫情就是一場檢驗人心的試金石,是有風險精神的,還是膽小怕死的,能夠很迅速地檢驗出來。

02

被嚇跑的人比熱血的人更多?

對於這種說法,我是有些不贊成的,我認為既然選擇了醫護這個職業,而且也在工作崗位上工作過一段時間,每個人在工作需要時一般都是不會臨陣脫逃的,我相信只是存在積極與不積極之分。

比如在面臨挑選人員時,可能有的人能夠主動站出來,而有的人卻沒有行動。而如果是被領導或者是單位直接挑選上了,相信他們也是不會產生拒絕的。

而從此次許多主動請戰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們的熱血,也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勇敢,他們是祖國的驕傲,也是人民的守護者。

03

疫情結束後報考醫學的會少嗎?

再來討論疫情結束後報考醫學的人是否會減少的問題,的確疫情是會嚇退一些對醫學並不那麼執著的人,他們會臨陣逃脫不再選擇醫學專業,而那些真正熱愛醫學、有風險精神的,或者是醫學世家的家庭還是會選擇醫學專業,他們會堅持自己的初衷,還有一些人是在這場抗疫中被那些勇敢的醫護人員所感動的人,他們會選擇報考這樣一個專業。

一部分人被嚇退,一部人堅持本來就想選擇的醫學專業,還有一部分人會因為受到感動而選擇報考醫學專業,而我相信因感動報考醫學的人數是要比嚇退逃離醫學專業的人要多的,因為有許許多多的人會被醫護人員的勇敢行為所激發出自身的熱血。

結束語:這場疫情,我認為被嚇跑的人並非比熱血的人更多,同時我認為疫情結束後報考醫學的人應該是會更多的。


小劉老師說


醫學,是通過科學或技術的手段處理生命的各種疾病或病變的一種學科,促進病患恢復健康的一種專業。俗話說“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在高考選專業的時候,你報考的專業有可能就是你要從事一輩子的職業。醫學類專業一直爭議特別大,有人感覺醫生工資很高,而用越老越吃香,但很多醫生、醫學類專業的學生又不推薦大家學醫。

不願意報考醫學的原因主要原因也就是以下幾種:

1、大學要讀的時間更長。

  以本科為例,其它專業我們基本上都四年就可以讀完,但醫學類的本科專業,不少需要5年甚至有些需要8年才能畢業。

  大、中城市的公立醫院,現在都是要名校的碩士學位才有資格進,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甚至有博士學位沒有經驗也很難進去。

3、醫患關係複雜。

  很多病無法治癒,在治療的時候有一定的風險,不少醫生可能會攤上官司或者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

4、壓力很大,工作很辛苦。

  很多醫生,收入待遇是很不錯的,但同時壓力也是很大的,不但承擔很大的責任,還有高強度的工作壓力。

但是我要說的是,如果疫情宛如一場大浪,那麼“大浪淘沙沉者為金,風捲殘雲勝者為王”。留下的或者依然選擇學醫的人,才是真正熱愛這個職業吧!!抱怨苦和累並不是不熱愛!學醫也是這樣,一開始都有救死扶傷、懸壺濟世的熱血沸騰,可是真正踏上這條路會感到其中的艱辛。調侃和抱怨當然是少不了的。“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羅曼羅蘭說過“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其實真正的醫者,就是這樣的,我們也希望能將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託付給這樣的醫者!!

醫學是愛的事業,學醫如果有其他目的,他一定選錯了行。醫學的久長就是一個字:愛。 醫學的本真就是大愛。這個職業是神聖的,是艱辛的,有時是很痛苦的,而且還有很大風險存在……選擇這個職業就是選擇不斷挑戰自我。“健康所繫,性命相托”。“不為良相,則為良醫”。你勸不走真正想學醫的人,勸不走真正熱愛醫學的人。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醫學院學生的誓詞,感受這個神聖和莊嚴的職業:

中國醫學生誓言——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當我步入神聖醫學學府的時刻,謹莊嚴宣誓:我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國家教委高教司[1991]106號

美國醫學生誓言——我莊嚴宣誓:我會奉獻自己的一生為人類服務。我會給予我的師長應有的崇敬和感恩。我會憑我的良知和尊嚴行醫救人,病人的健康將會是我首要的顧念。我會尊重所有病人的隱私,即使在病人逝去之後。我會盡力維護醫業的榮譽和高尚的傳統,視同事為我的手足。我不容許讓年齡、疾病或殘疾、宗教、民族、性別、人種、政見、國籍、性取向、社會地位或任何其他因素的偏見介於我的職責和病人之間。我將給予人類生命最大的尊重。我即使在威脅之下,也不會利用我的醫學知識去危害人權和公義。我鄭重地、自主地以我的人格宣誓。

醫學日內瓦宣言——在我被吸收為醫學事業中一員時,我嚴肅地保證奉獻於為人類服務。我對我的老師給予他們應該受到的尊敬和感恩。我將用我的良心和尊嚴來行使我的職業。我的病人的健康將是我首先考慮的。我將尊重病人交給我的秘密。我將極盡所能來保持醫學職業的榮譽和可貴的傳統。我的同道均是我的兄弟。我不允許宗教、國籍、派別或社會地位來干擾我的職責和我與病人間的關係,我對人的生命,從其孕育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脅下,我決不將我的醫學知識用於違反人道主義規範的事情。我出內心和以我的榮譽莊嚴地作此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