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迟点复工会有企业破产?

王阳cium


请试想一下,企业延迟复工了,但租金要交,工资要发,还有各种各样的刚性支出,如果企业的现金流不足,那就陷入危机了

贷款也只是缓兵之计,一旦现金流断了企业就很难再运作起来

大部分中小企业极度依赖现金流周转,轻资产贷款难以及本身债务比就高的企业举步维艰


财来报道


受疫情影响、延迟复工,肯定会有企业破产。

目前受新冠肺炎最直接的影响是:由于疫情发生在春节,对餐饮业、旅游业、文化业发生了最直接的损失。

根据报道,2019年(去年)春节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大约10500亿,也就是今年几乎要损失1万亿的收入。有些餐馆可能在平时是保本或亏本经营、完全靠春节盈利的餐馆,因今年疫情被迫关门而造成亏损的不计其数,可能因为餐饮业一般规模小,新闻报道都只能说有很多餐馆倒闭,而无法具体查证。待疫情过后,或许报道会更多些。

旅游业受影响也很大了,春节将近20天不能出行,人民只有在家里看电视,根据报道,2019年旅游行业收入5000亿,今年春节也一下就没有了。

文化业主要是电影春节档受影响最大,2019年春节电影档收入是68个亿,今年春节除了徐峥的囧妈在今日头条上卖了5个亿外,其他电影就只能推迟发布了。


如果疫情继续下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走势,还将对各个行业甚至全球经济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1)运动品牌Nike、Adidas以及服装品牌H&M、Gap和Hugo Boss的部分在华门店暂停营业或缩短营业时间;

(2)苹果关店,iPhone销量或损失百万部,新品发布也将推迟;

(3)大众汽车和宝马汽车则宣布关停在中国生产的工厂;

(4)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下调业绩预期;

(5)意大利预计2020年旅游收入减少45亿欧元;

……

目前,北京K歌之王破产裁员;2020年2月6日,兄弟连线下培训机构公开发布了《兄弟连创始人给学员、员工、股东的一封信》,称北京校区将停止招生,员工也全部遣散。随着疫情继续还有更多的企业倒下,但我认为疫情的出现,只会使一些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的企业倒下,更多的企业将会从这次疫情中学到很多经验教训,浴血重生、凤凰涅槃、发展壮大起来。


了不起旳盖茨


是因为没有周转资金。下面具体解释:

最近,我查阅了三家企业的财报,看看同为大型餐饮连锁企业,现金储备都是什么水平,到底有没有钱。

第一家公司是海底捞,名头够响了,2018年刚在香港上市。目前我们只能查到海底捞2018年的财报,2019年的数据还没公布。

△海底捞部分成本数据

根据财报披露的数据,海底捞2018年的员工成本为50.16亿元,平均每个月4.18亿元。那么,海底捞的账上有多少现金呢?

△海底捞流动资产数据

在流动资产报表中,「银行结余及现金」一项有41.18亿元,算得上弹药充足。

但2018年是海底捞上市的第一年。企业上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募资,用于各项经营活动。所以我们不妨再往前看一年。

2017年海底捞的员工成本为31.19亿元,平均每个月2.59亿元。2017年年末的银行结余及现金只有2.82亿元,仅够支撑一个月。

也就是说,如果海底捞没有上市,情况比西贝好不到哪去。我们再看第二家企业,九毛九。

九毛九是一家以「九毛九山西面食」为主打品牌的快时尚餐饮连锁企业,旗下还有「太二酸菜鱼」和「不怕虎牛腩煲」两个副品牌。目前,九毛九集团在全国已有数百家门店。

△九毛九门店形象

2020年1月15日,九毛九在香港上市。

之前,九毛九曾计划在国内A股上市,在经历了两年的等待期后主动撤回了申请。我找到一份九毛九在2016年递交的《招股说明书》。

△九毛九人工成本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在2015年仅员工薪酬一项九毛九就支付了2.82亿元,平均每月2,350万元。

△九毛九货币资金存量

而在2015年年末,九毛九的货币资金存量是3,200万元。如果不考虑其他方式获得的资金,仅够支撑1.4个月。这与海底捞、西贝处于同一水平。

我们再看第三家企业,全聚德。

△北京烤鸭知名品牌

全聚德创建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不仅是「中华老字号」,而且是中国首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其首创的挂炉烤鸭曾多次被选为国宴。

2018年,全聚德集团的人工成本共计6.51亿元,平均每月5,400万元。

△全聚德集团人工成本

那全聚德的货币资金存量又有多少呢?

△全聚德货币资金数据

在2018年年末,全聚德集团的货币资金存量为9.91亿元。如果全部用于支付员工工资的话,足支一年有余。

看来大户就是大户。无论是全聚德,还是海底捞,经历过上市,好像就不用为钱发愁了。

不过先别急,有些账咱们还得再细算算。

在企业三大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至关重要。有时候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明明有很多资产,但却轰然倒塌,就是因为没有现金流,无法周转了。

现在,我们看看全聚德集团的现金流量表。

我先说结果:2018年,全聚德集团的现金流是净流出状态。

△全聚德现金流量数据

年初账上有10.27亿元,干了一年,还剩9.91亿元,净支出3,000万元。

我们具体看看这3,000万元是怎么花出去的。

在现金流量表中,有四类业务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分别是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汇率变动。

△现金流量表业务解析

由上表可知,全聚德集团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都是负值,而且仅筹资活动一项的净流出额就超过了经营活动的净流入额。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全聚德集团通过经营活动增加的现金,都在筹资活动中花出去了,而且还要倒贴。

那筹资活动中支出的现金,主要用在哪方面了呢?是用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了,共占筹资活动现金流出总量的99.3%。

纵向对比全聚德2017年和2018年两年的财务数据可知,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大体相当,唯一出现较大变化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我从财报中截取了几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全聚德现金流量对比

根据数据显示,企业挣的钱少了,但支出却增加了。这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下降。而财报中的其他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

△全聚德主要财务指标

2018年,全聚德集团的净利润是8,200万元,平均每个月实现净利润683万元。

如果餐厅歇业,企业停摆后,结果又会怎样呢?

全聚德每月的员工工资就高达5,400万元。如果歇业一个月,相当于吃掉了八个月的净利润;歇业两个月,那2020年基本上就是白干了。

△全聚德年度净利润

所以,虽然账户里的钱绰绰有余,但是企业再有钱,也不能「坐吃山空」。

而那些账上没钱的企业,只要不复工就没有收入,而且还要支付房租、员工基本工资、社会保险等类的费用,说破产就并不奇怪了。


即将有文化的新青年


前些天,网上有个流传很广的段子:

这虽然是一个段子,确也真实的反应了很多中小型企业目前正在面临的危机。因为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开工日期一再延期,虽然目前有的通知暂定17日复工,但依目前的情况看,难以保证当下周来临时不会再次变更通知,而企业复工需要申请才可以,但是对于很多一二线城市的企业,员工很多是外地的,能不能顺利出行还是未知。绝大部分企业要么网络办公,要么等待通知。各地企业生产经营究竟何时能恢复正常,似乎遥遥无期。在这期间愁的不仅仅是公司的高管老板等,更该愁的是作为普通员工的你我他。

对此,国家有关部委发出通知:对在春节假期延长假期间因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职工,指导企业应先安排补休,对不能安排补休的,依法支付加班工资。意见明确,对因依法被隔离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要指导企业按正常劳动支付其工资;隔离期结束后,对仍需停止工作进行治疗的职工,按医疗期有关规定支付工资。北京、上海、天津、湖北、广东、浙江等各省(区、市)印发的通知也都明确提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者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企业应当视同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其工资,不得解除劳动关系。即便如此,晚一天复工,对企业就多一份困境,对老板就多一份压力——尤其是养殖、物流、餐饮、旅游、培训、会展、娱乐等行业。

对于那些大型政府扶持的企业,也许还好,不会轻易倒闭,但对于那些现金流紧张,资金周转困难,本身债务比例就高的企业来讲,一两个月的停摆,就可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华科大宝宝


首先要明白一点,企业可以没有利润,但是不能没有现金流。

没有利润的企业,比如之前的京东,并不影响它做得很大,也不影响它在米国上市。但是没有现金流,房租要交吧、工资要发吧、社保公积金要交吧?这些都是成本支出,方面企业没有钱来支付这些成本的时候,房东肯定不乐意,员工肯定要起诉,最终的结局就是破产。

另一方面,现阶段很多传统企业走的是线下的渠道,依靠线下渠道去开发业务带来现金流,当疫情期间无法出门无法去开发客户的时候,自然就没有了业绩,没有业绩也就没有了现金流,然后就是上面说的了。

所以迟点复工会有企业破产的根本原因是企业没有管控好现金流,直接原因是企业业务渠道单一。

西贝之前说是现金流只够3个月,当时400家门店只有100家开了外卖,后面及时扩充到200家外卖,通过线上渠道收回很多现金流,所以才能够缓和过来。

所以,无论什么行业,都不能让业务渠道单一化,并且现在已经是产业互联网时代,没有不合适转型互联网的企业,就看企业老板是否愿意去做,并且亲自挂帅去做。

比如我认识一个做机房监控系统的,他们做得项目是靠招投标来的,但是他们的每次参加招投标都能够中标,原因在于参加招投标之前招标方通过互联网已经对他非常了解。所以业务线上化并不一定是线上成交,利用互联网缩短成交路劲和周期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东方小伙子1


命悬一线是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生存常态,一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够老板和管理层喝一壶,象这次疫情的出现,很大部分小微企业基本就站在倒闭破产的边缘,老板只有靠掏老底(存款、处理自有资产),借贷(民间、银行:基本不可能),变卖股份,各种花式融资,直接关门等方式续命、保命或自杀。



眼神变老


为什么迟点复工会有企业破产?

企业是动态生存的产物,一旦长时间停产就很容易破产。

企业不像一个人,有时干不干活或晚点、早点去干活,都可能没有太大关系。一般说,企业停工,其厂房租金还会照收不误,员工工资也要照发照收,还有银行贷款利率,以及税收、水电费等等。那么,当一个企业资金只有出项,没有进项的时候,可能在短期内还能靠一些积累、靠一些筹措、靠一些策略,甚至靠一些可能的扶植政策来维持,待时间长了,资不抵债时就只能破产。

所以,从中央到地方,再到一些具体管理部门,都应当积极为企业着想,都应当防止和消除因为抗疫封闭过度,给企业复工带来的人为阻力和不良影响,积极支持企业尽快开工、尽快恢复生产并走出困境。

思为特写 智者之友20200218-4/.15..34


思为特写


因为晚复工很多企业产业链是互相的,终端不产生效益了,企业的资金链就会断裂。举个例子,服装公司靠销售服装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一般都是开在商场这类的地方,现在疫情期间基本都是半开放或者不开放,政府部门都是严格要求社区、村庄等地方加强管控,人员不能随意出入,都是定时定点的外出采购日常生活用品。谁还有心思去逛街买衣服,都呆在家里都是睡衣家居服穿穿。所以没有收益,这些服装公司资金不雄厚机会面临危机,甚至说破产倒闭。


KiKi爸


延迟复工引发破产的核心原因还是企业有固定成本需要支付:人员工资、办公场所租金、仓储租金、电话宽带费用等。

良好的企业一般准备的现金储备安全点的是6个月的固定支出,那很多小微企业上帐上也就够1-3个月的支出。

不复工企业没收入,固定支出还是要支付,支出不进,这的也就扛2-3个月。

现在根据年前的合同不能交货要触发赔偿,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存在。这种情况属于标准的不可抗力因素,就算起诉也没用。大部分甲方也理解这种情况。



一个字能过则过


现在的生意本就难做,迟一天复工也意味着亏损有多了,说的简单直白点,房租,水电费,员工工资这些都是成本,企业复工至少能保证业务在正常开展,损失也就小一些。

对于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大公司影响也大,却不至于破产,可对小公司小企业而言,就是要命的事情了。

资金链的断裂,往往就导致公司破产倒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