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婆婆和媳婦帶小孩觀念方式不一樣的時候應該聽誰的?

捲心菜裡卷菜菜


中國式婆婆和媳婦的關係可謂世界級難題。但拋開家裡其他的雞毛蒜皮家長裡短,在對待孩子這件事上,目標是一致的。簡而言之,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婆婆和媳婦所受的教育,從小生活的環境等等可能導致帶小孩的方式千差萬別,甚至截然相反。那這種情況下,應該聽聽誰的?我個人認為,這不是簡單的站隊問題,一個小孩是家庭的未來與希望,要慎重對待。婆婆和媳婦在教育小孩時方式不同,作為中立的第三方一定要冷靜,不要急於附和任意一方,激化雙方的矛盾。而是要心平氣和地從科學育兒的角度出發,分析兩人的方式中存在的利與弊,探討合適的統一的育兒方式。具體的做法是,統一大方向。比如:孩子犯錯挨罰,不能護短。家裡經常出現孩子不肯吃飯,媽媽說不吃餓著,自己種的因自己吃苦果。初衷是讓孩子餓一次明白任性的後果,從而改正壞習慣。但奶奶出於疼愛孫子的目的,會罵媳婦幾句,哄著孫兒。這就會讓孩子恃寵而驕,養成不好的習慣。因此,當婆婆與媳婦在養育孩子的方式上產生分歧時,要冷靜客觀分析,統一思想,不要隨意作選擇。




魚的淺笑


講講我的故事吧。

我是搞教育的,而婆婆年齡大,長期生活在農村,思想陳舊。當帶孩子的觀念方式不一樣的時候,我當然是希望婆婆聽我的。

可能當著我的面,我說什麼她都聽著,背地裡,她仍然按照她認為對的方式去做。舉個例子,當大寶和別的小朋友鬧彆扭,抬腳去踢小朋友的時候,婆婆會當著小朋友的面,掀起大寶的屁股就打(輕輕地打),邊打邊說:“別生氣了,你看我打他了。”婆婆的意思,這是做給大人看的,為人處事嗎,不能讓人家大人覺得咱不會教育孩子。可是,大寶卻被嚇得哇哇大哭。這事,我是聽對方大人給我講的。對方大人對婆婆的行為很不贊同,心疼我家孩子。是呀,本來是自己的保護神,卻當著別的面打自己。對孩子來說,太沒有安全感了。大寶生病不吃藥,我在那兒哄,婆婆也好心地上來哄:“你要是再不吃藥,穿白衣服的醫生就來給你打針了喲。那針可大了。”說著,婆婆還比劃著,大約二十釐米的長度。後來,大寶見了穿白衣服的人就哭。出門總是拉著我的手。朋友見了,勸我看心理醫生,說孩子心理有疾病了。這話我沒敢給婆婆說,如果說是她的原因她肯定會很生氣的。後來,我就說自己媽媽有時間,願意來帶孩子,把婆婆請走了。


鳳凰舞


大家好,我是春天媽媽,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哪方有理就聽誰的而且是要看平時誰來帶孩子,帶孩子是一個很辛苦的差事,如果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問題有不同意見,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我認為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如果影響孩子的發展了,又不能辨別誰對誰錯,就一同上網查詢,查詢的結果偏向於哪一方就聽誰的等等,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希望能幫到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fcd000006f73441c88f\

春天媽媽生活錄


首先,老一輩的人帶孩子多多少少會沿用以前的方法。年輕人接觸網絡比較多,獲取的育兒知識也比較廣泛。父母可能獲取不到那麼多的育兒理念。當老一輩和年輕一輩育兒上有分歧,年輕一輩可以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分享給父母,給他們講這樣的好處,讓他們理解,不要命令似的,那樣老人會覺得我帶了那麼多個娃了,這點經驗還需要你來教嘛,會引起矛盾。大多數年輕人白天上班,所以帶孩子的事情幾乎全交給了奶奶。奶奶一天忙孩子忙家務也是很辛苦的。咱們可以時不時的買個小禮物,讓她開心一下,指出她的問題不要直接說,可以引用別人家的例子,比如孩子愛玩手機,你可以說,朋友家的孩子,奶奶天天帶著看書,手機不怎麼玩兒,現在會背好幾首唐詩了。然後再糾正她帶孩子上的問題,她就會比較容易接受。不要產生大的矛盾激化矛盾,那樣會傷了大家的心,最後祝你生活愉快!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773c823b66a4198b7bc363c8f8bb1b7\

卡通動漫集錦


看情況在決定,最好中和考慮,婆婆、兒媳自古以來相處就不是很融洽,所以一牽扯到婆媳關係最好是“三七處理方式”無論什麼事媳婦佔三分理,婆婆佔七分理,為什麼呢,因為婆婆首先是你老公的媽媽,給她面子就相當於給你老公面子,如果老公明理自然會記住你的好,遇見不明理的老公你也可以避免麻煩,畢竟家和萬事興嗎。其次她是長輩,中國人講究敬老愛老,你這樣做不但有利於婆媳關係,也相當於用實際行動在教育子女,利大於弊。

那什麼是中和處理方式呢,就是吸收併兼顧兩人的意見。比如關於給孩子穿尿布還是紙尿褲,就可以白天穿尿布,晚上穿紙尿褲。或是剪頭髮的問題,如果老人認為剪頭髮利於孩子頭髮生長,你可以和老人商量什麼時間剪、剪幾次等等。不能改變她的想法就給她一個試用範圍,降低家庭糾紛。畢竟是長輩,最好不要硬碰硬,以免影響家庭和睦,對孩子教育也不好。

最後,就是溝通方法。說話要站在婆婆的立場上考慮她的接受度。畢竟不是親媽,說話要有分寸,可能你會覺得很累,但是好的婆媳關係都是細心呵護出來的,你用心了婆婆自然能夠感覺得到。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豆豆ww


當教育孩子觀念不同的時要聽媽媽的

  • 先說我在網上看到過的一個數據吧,電視劇《虎媽貓爸》熱播的時候做過一個調查

23.6%的人表示,教育孩子時候自己一直在和長輩“拉鋸”。

61.1%的人表示,“隔代親”是家庭教育的絆腳石,因為老人會溺愛孩子,孩子想幹啥就幹啥,讓孩子肆意妄為。

只有14.9%的人表示全家教育一致

“隔代親”教育的衝突

  1. 媽媽讓孩子自己吃飯,奶奶看見孩子自己吃就要去喂。
  2. 媽媽不讓孩子吃糖,奶奶偷偷的給他買
  3. 媽媽讓孩子摔倒了自己起來,奶奶會立馬跑過去扶起來
  4. 孩子做了錯事,媽媽說了幾句還被奶奶吵,孩子以後做了錯事就會立馬找奶奶幫忙,也不會去認識自己的錯誤。

避不開教育理念的衝突,那就給你提供點參考意見

1、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唱“紅臉”“白臉”

家長分“紅臉”“白臉”,孩子會“趨利避害”,面對不喜歡的,可以拿另一方的話來拒絕,孩子會有一種“有庇護”的感覺。對孩子教育問題,全家要有統一意見。個人覺得,就算理念不同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去說,可能會讓孩子認為,奶奶好說話媽媽不好說話,太嚴格了的印象。

2、確定家庭教育聽爸爸媽媽的

爸爸媽媽帶孩子“嚴”,爺爺奶奶帶孩子“寵”其實你們都是愛孩子的,只不過教育理念不同,那應該聽誰的呢?在家庭中,第一,最好確定父母為親子教育的主要責任人,其他家庭成員輔助;第二,在家庭溝通中,要允許求同存異;第三,家庭教育目標要清晰,方向要一致,方式需統一。

如果理念不同,可以私下和爺爺奶奶充分溝通一下,什麼樣的教育對孩子好,要達成一個“共識”,不要讓孩子今天聽這個的明天聽那個的。

教育不同會對孩子以後的生活有影響,願你可以和家人溝通好,一起教育孩子。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二姐的小日子


這個問題在我們家是誰說得對聽誰的,婆婆比較開明,媳婦比較明主。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對教育孩子也是很重要的,不能說誰聽誰,教育孩子不能專制,獨斷,誰對就按誰的來


魚老大的窩


你好,很興高能回答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有以下幾點:

1、孩子是自己,當然是要聽自己的啦

2、但是婆婆跟孩子是有四分之一血緣的,你也得考慮一下他的感受

3、她說話的時候你一要聽,你聽著就行了,要讓他感覺被人重視了

最後,我要說的是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說了算!!!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對您有所幫助,記得動動您發才的小手幫我點贊、收藏、關注哦,謝謝!



蘇州段段生活日記


這個問題的話,在現實生活中是經常的,遇到婆婆媳婦呢,對於帶孩子觀念不相同嗯,這塊的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 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dbe0000006e6ef93096\

贏在一2020


發生在我身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4e4845fee644142a267cd69b05f3e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