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后报考医学的会变少吗?感觉吓跑的人比热血的人更多?

萌萌哒的甜甜酱


我的观点是:既不会增加太多,也不会减少太多,和往年大概持平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就不出时代的伟人。

经历过这样一次大型的疫情灾难之后,我们能够看出在这个时代当中确实有一些人值得我们讴歌和敬畏,这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他们在中华民族遭遇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尤其是以钟南山,李兰娟为代表的广大专家和医护人员,正是因为他们的勇于付出承担责任不畏生死国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胜利。

这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对广大青少年的内心会造成很深的触动,相信很多想有所作为的青少年会选择医学专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和付出,这是无上光荣的事情。

学医不是你想学,想学就能学,分数、能力、和兴趣,一样不能缺

不得不承认,在我们国家想学习医学确实不太容易,首先我们国家对待一些人才可以说是非常苛刻的:

一:学习医学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尤其是在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有一些学校是本硕连读,一般都是8年,有一些是7年,在本科,还有一些是5年。

二:年限的增加就意味着精力和金钱的投入的增加,所以很多家庭困难的孩子选择医学专业,并不是来钱最快的

三:同时我们国家的一些院校的录取分数也是非常高的,很多的专业,包括像临床医学,医学影像专业,这些专业比很多工科专业的录取分数都要高,一般的学生也都不敢报考

四:不得不承认现在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做医生的压力是特别大的,不仅要面对职业上的压力,而且还要面对来自于患者给予的压力,所以医生也是一个高压职业。

选择专业不能热血,冷静思考对谁都好

在许多专业上,我父亲过到考生千万不能热血,凭着一时冲动选择了一个自己没有长远兴趣的专业,最后不仅会让自己后半生后悔不已,而且会给国家的教育资源带来严重的浪费,如果你能选择一个和自己兴趣相符合的专业,自己的后半生将会过得非常幸福,同时也能给国家创造非常多的利益和资源,否则不仅浪费国家的资源,而且自己过也不幸福。


宇宙最好老师


先分享个我邻居家女孩子学医的经历吧。

邻居家老太太退休了,他们老夫妻和女儿女婿都是电力部门的。大家也知道目前电力部门的工资及福利待遇都是很好的。去年老太太的外孙女参加了高考。孩子因为填报志愿和家里人产生了矛盾。四个大人的观点就是叫孩子报电力方面大学,以后可以凭借电力子弟,上电力部门找个工作,待遇也不错。家长也在电力部门当着个领导,一切水到渠成。

可是女孩子说什么都不报电力方面的,一定要报医学类的学校。老太太问自己的孙女,为啥愿意当个医生。

女孩子说:那年姥姥得了心脏病,那么厉害,我都以为我永远失去姥姥了,可是姥姥去了北京阜外的医院,进行了手术。姥姥的病就好了,那年我去北京看望手术后的姥姥,看到是医生神奇地救好了姥姥,把姥姥还给了我。我就下定决心,等我高考的时候,我一定学医,长大了当个医生。救治很多很多的病人,不叫病人的家属失去他们的挚爱亲人。

姥姥听了后,对女孩子说:好,姥姥支持你。所以去年女孩子最终达成了心愿,被一所医科大学录取。

其实很多人学医,源于他们对于这方面的爱好,就算开始不是爱好,但是绝对的不反感。我当年考学时,自己没有什么目标,上什么大学都可以。分数能到的基本我都不反对。但是医学方面的绝对不报,本人看到血就晕,每次去一次医院感觉浑身的不自在,我是绝对不想在医院里上班的。到了医院,我感觉我的呼吸都要窒息了。所以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我要当医生。所以相当医生的大多是源于对于这个职业的爱。

那么疫情结束后,报考医学的会不会变少,个人感觉不会受到影响。能报医学院的人,都是有个人情怀的,不然像我这样的,就算是待遇再高,我都不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所以因为爱,才考医生的比较多,最起码也得不讨厌排斥这个行业才可以。

在此次抗疫过程中,有战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不幸感染了病毒,因公殉职了。我们要向这样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有人说这样会吓走一部分人,疫情是突发事件,也不是天天是这个状态,这只是一个非常时期而已,你说什么行业没有牺牲呢。我们老师也有因公殉职的,不过这都是非常时期的非常状态而已。

在此次疫情中,最耀眼的抗疫“明星”就是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了吧。他给所有的学子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做人就做钟南山那样的人,做医生就做钟南山那样的医生。心里装着人民,哪里有患者就去哪里。钟南山院士就是年轻一代学习的楷模。从他身上明白了读书的目的,人活着的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年轻一代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以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为榜样的人,还是会毫不犹豫选择报考医学院的。

再说疫情是暂时的,职业却是永久的,因为喜爱医生这个职业的,肯定毫不犹豫的继续选择这个行业,那些原本也不喜欢也不排斥的年轻人,或许受到感召,以后也想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也大有可能。

此次疫情出了后,国家会加大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会提高医学人才的待遇。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来投入到医学领域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吓跑的都不是真爱,真爱永远经得起考验。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男女的爱情,也适用于职业的抉择。因为爱。所以才坚守。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大家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欢迎您留言分享!


浅浅的教育


儿子高考时曾经特别想学医,但是因为分数不是特别高,读最好的医学院走不了,一般的又不愿意去,最后阴差阳错学了工科。

后来他给我们谈起为什么想学医,我才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他小时候一直身体比较弱,最让人担忧的是曾经因为阑尾炎住了两回医院。第一次是六年级,在我们县城医院,打彩超没有任何问题,孩子肚子又痛,医生叫做手术。我们权衡后没有做手术,连夜转院到南充,诊断为阑尾化脓,根本不能手术,只能用保守疗法,输液,用中药加蒜泥敷。

第二次阑尾炎复发是初三,几个孩子跑去南充考试,乱吃了东西,试没考完就进了医院,直接割掉了阑尾。

这两次经历让孩子看到某些医生专业素质真的不高,于是他希望能当一名医生,对医疗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

虽然他没有选择医学院,但是对于医生,我们却心怀崇敬,毕竟大部分医生素质高,医德高尚。

结束语:经过疫情后,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热血青年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特别是那些在这次疫情中得到医生救护的病患, 他们会希望让孩子长大后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来回报社会。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上初中的时候姥姥去世了,于是到了寒暑假,妈妈就会让我去个姥爷作伴。之所以老是我去,是因为姥爷的习惯别人受不了。

姥爷的作息时间优先于常人,怎么个优先法呢。不管冬夏春秋,姥爷早上三四点就起床了,然后就忙乎的开始做早饭,吃早饭,午饭时间大概是上午10点,晚饭是下午4点。

吃的早,自然睡的早,冬天下午5点半,夏天不超过7点,姥爷就开始睡觉了。

晚辈们没有一个受得了,就我适应了。

姥爷是个乡间赤脚医生,给人看病的口碑很好。姥爷手里有很多古中药方,尤其是对一些疑难杂症,更是一绝。

如果我没有读高中,上大学的话,那我肯定跟姥爷学医去了。

说了这么多题外话,言归正转,聊聊正题。

此次疫情影响重大,这个不用我多说,大家都亲身经历了。

相信经过此次疫情,上到国家政府、科研专家,下到普通百姓、老弱妇孺,对医学、疾病、消毒、防护,都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升级

志愿填报,广大学子多数都忽视了生化医学类专业。

近些年来,广大高考学子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优先选择经管类、计算机类专业,因为这样的专业比较有“前景”。

而生化医学类专业,很少被放在优先位置。

但是经历此次疫情,我们会发现,生死关头,还得靠如钟南山、李兰娟、张宏文等医疗专家,还得考广大的舍生忘死的医护人员。没有他们,我们连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得保障。

有句话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句话,那是因为学医的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

现在医学本科毕业,很难找到工作,因为即使是县里面的医院,在招医生的时候,最低学历也要硕士起。而三甲医学院则更是没有博士学历进不去。

弟弟有个关系很好的高中同学,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选择了学医,毕业后,家里没什么关系,最后转行学编程去了。

学医的人基本要去考研。

学医的人,因为本科毕业后工作不太好找,绝大多数都会选择考研,因为是现实所逼呀。

但是医学类考研有很强的壁垒性,主要有两点:

  • 学医的考研只能继续考医学类。我们知道其他的多数专业,考研是可以跨专业考的。比如我本科学计算机,我考研要考经管类的,没问题。但是绝对不可报学医类的。
  • 学医考研内部也不允许跨专业。学口腔的不能去考临床,学造影的不能靠护理。

同样学其他专业的学生要考医学类的研究生,那也是不可以的。


最后,我想说,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崇高理想要有,但也要考虑以后的就业问题。


晓晓笔记


我只能说我的运气不好吧?真没有碰上几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或者的的病本来就比较简单,我岳父因为食道癌走的,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咽喉出现和岳父说的差不多的症状,心理特别害怕,就到我们这儿还算有点档次の医院,做了喉镜检查,顺啥咽喉囊肿,需要住院做手术治疗,好吧,只要没说是食道癌,因为我还能吃下饭,做手术也全是小事,因此回来请好假以后吧,就准备住院手术!

后来还是想了想,我再到一家大型医院再做一次喉镜检查呢,这次检查,医生说没啥,开店药就好了,好吧,先不作手术了,吃药,中药(因为是所中医院),可是吃了一段时间没效果,我又怀疑是不是真改做手术啊?所有又去了旁边我们省全是数一数二的医院检查,没问题,只需要吃药,西药偏多,同一个医院差不多去了了4次,任然没效果,难道我的是疑难杂症?

(你们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

后来就逛上了头条,查找了一些我的症状的中医或者说一些用户的明间方子,也就这个时候对中医有所了解,自己开了一个方子,应该是:厚朴姜夏汤吧(原名记不起了),中医名叫梅核气,反正试一试的态度,居然神奇般好了,这期间我也自己熬制了芡实、薏仁、赤小豆等稀粥吃,到底是谁的作用虽然我也不清楚,没事了就好!

(新时代的英雄)

我的睡眠一直不好,看了名字,我们当地市级认定的中医大师,大师就是不一样,70多岁,摸脉只用了三秒钟(我后来一直在想,看着手上老茧很厚,三年能感觉到脉嘛),开药三副700多元,熬制以后就像绿豆汤一样,没一丝感觉,或许疗程不够,可是药太贵,不敢去了,我穷人一个!

还记得一次感冒,很严重,到一所医院去,检查下来还要打点滴,我几乎没有打点滴的习惯,500多元,吓得我直接走了,药店先买药吃了再说,力克舒,居然几元钱搞定了!

这或许只是我自己遇到的,但是我不怀疑有医术、有医德的医生,有时候可以和你聊上半个小以上关于病的问题,所以如果我要是再次参加高考,我一定会选择当医生的,因为我真的想靠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或者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也能像白衣天使一样上前线!


杨锅来了


君子未死,人格未崩!疫情让我们明白:学医,不是为了争锋,而是为了守护。

我一朋友在本地三甲医院当业务副院长。有一次我问他:“现在医生这么吃香,每年一定有很多人想进你们医院吧?”他说:“现在真正打心眼里,想报考医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他又表示:”每年想进的不少,但能进的却少,尤其是名校毕业的更少。”

问其原因,他道出了个中原委:

1.医学专业的辛苦和医患关系的紧张,让部分考生不愿意选择本专业。

2.高学历或名校毕业的学生,都想进一、二线城市,对于三、四线城市的医院,很难引来这些凤凰。

3.医生的成长太慢,要在某个领域成为大拿,没有10——20年的沉淀很难出头。

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困难,仍挡不住每年有无数的学子在报考医学专业。而此次疫情过后,我相信报考医学的考生,只会更多,不会更多少。

一、医生救死扶伤,是个崇高的职业,深受大家的尊敬和喜爱。

我们学校有一个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女老师,研究生学历,人长得很漂亮,但年龄已经27岁,本人不着急,但父母担心再不嫁人,就步入剩女行列了。后来经人介绍了一个外科医生,谁知两人一见面就来电了,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大家问她为什么这么快。她自我打趣:“王八看绿豆,对眼了!”私下里她说:“缘分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一直崇拜医生。”当然,从现实的角度看,医生+教师本就是理想的组合:一个负责健康,一个负责教育。

如果说这是人们对医生的喜爱,那此次疫情中涌现出的诸多事迹,则更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

84岁的钟南山,72岁的李兰娟,吹哨人李文亮、患渐冻症的张定宇……还有大量用生命与疫情争时间的护士们,他们用无私、果敢、技术,与死神赛跑,与病魔较量,把14亾中国人挡在身后,令人感到,令人敬仰。

二、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优秀医务人员。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医生会越来越受到亲睐,国家对医学的投入也会越来越多。

在我国,历来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同济”的说法。他们分别代表了我国五个区域最顶尖的医类大学,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升。在这五所大学的辐射和带动下,医学类院校遍地开花。

目前,国内有140多所医学院、医科大学,这其中,大部分比较好的“医科大学”都并入了985大学之中,例如北大医学部、上交医学院等,而仍旧以“医科”为名的大学还剩70多所,例如首都医科、中国医科、南方医科、天津医科、重庆医科等大学。

2019软科中国最好医科大学排名TOP10的有:


每一年报考这些大学的高考都很多,竞争相当激烈,录取分数也是逐年提高。所以,根本不担心没有生源。

三、疫情不会吓跑人,只会聚拢人。

人都有英雄情节,所以我们赞美英雄。

新冠肺炎发生以来,我们大都看到的救死扶伤、舍生忘死的信息,但也有在考验面前退缩的人。

我们不能用道德去绑架他们,也无法去谴责他们,毕竟生命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但我们应该看到,这样趋利避害的人只是极少数。

人活着,总是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因此,绝大多数人在灾难面前,都愿意付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疫情面前,只有医护人员才明白:生命固然重要,但守护比生命更重要!

综上:

个人认为,疫情过后,报考医学的人,只会更多,不会变少!


大家觉得呢?

关注“豆爸侃教育”,说教育事,解教育规,做教育人!

豆爸侃教育


你的说法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接下来学医的人数只增不减,理由如下:

1、在经历此次疫情之后,国家势必会进一步加大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学医的人将会有更大更多的平台来发挥自己的才能。


2、医学人才的待遇将会越来越高,目前已经有多个地方都提出对本次参加一线防疫医护人员给予优待,我想这不仅仅是现在的激励政策,而是一种长久的认同。

3、医护人才的社会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经历这次勇敢的逆行之后,全社会对医护人员都给予了高度的赞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更因为他们的精神。

4、医学人才缺口很大,未来将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现在大学生最大的难题在于就业,如果某个职业有着大量的就业机会,我想学生还是非常愿意报考的。

5、医护人员的权益和安全将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很多人莫名的担忧医护行业的一些劣势,我们必须要向前看,国家卫健委已经多次表态必须要确保医护人员的各项权益,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所以,我不认为接下来学医的人数会减少,我乐观的认为报考的人数反而会增多。在关键时刻,我们需要医护人员有勇敢的精神,但如果把医护看成一种普通职业的话,我们还是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而不能所有的行为都用热血来支配,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更多有趣的话题,请给我个关注哦


美蛙英语


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的手段处理生命的各种疾病或病变的一种学科,促进病患恢复健康的一种专业。俗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在高考选专业的时候,你报考的专业有可能就是你要从事一辈子的职业。医学类专业一直争议特别大,有人感觉医生工资很高,而用越老越吃香,但很多医生、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又不推荐大家学医。

不愿意报考医学的原因主要原因也就是以下几种:

1、大学要读的时间更长。

  以本科为例,其它专业我们基本上都四年就可以读完,但医学类的本科专业,不少需要5年甚至有些需要8年才能毕业。

  大、中城市的公立医院,现在都是要名校的硕士学位才有资格进,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甚至有博士学位没有经验也很难进去。

3、医患关系复杂。

  很多病无法治愈,在治疗的时候有一定的风险,不少医生可能会摊上官司或者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

4、压力很大,工作很辛苦。

  很多医生,收入待遇是很不错的,但同时压力也是很大的,不但承担很大的责任,还有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但是我要说的是,如果疫情宛如一场大浪,那么“大浪淘沙沉者为金,风卷残云胜者为王”。留下的或者依然选择学医的人,才是真正热爱这个职业吧!!抱怨苦和累并不是不热爱!学医也是这样,一开始都有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热血沸腾,可是真正踏上这条路会感到其中的艰辛。调侃和抱怨当然是少不了的。“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罗曼罗兰说过“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其实真正的医者,就是这样的,我们也希望能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托付给这样的医者!!

医学是爱的事业,学医如果有其他目的,他一定选错了行。医学的久长就是一个字:爱。 医学的本真就是大爱。这个职业是神圣的,是艰辛的,有时是很痛苦的,而且还有很大风险存在……选择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不断挑战自我。“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你劝不走真正想学医的人,劝不走真正热爱医学的人。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医学院学生的誓词,感受这个神圣和庄严的职业:

中国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国家教委高教司[1991]106号

美国医学生誓言——我庄严宣誓:我会奉献自己的一生为人类服务。我会给予我的师长应有的崇敬和感恩。我会凭我的良知和尊严行医救人,病人的健康将会是我首要的顾念。我会尊重所有病人的隐私,即使在病人逝去之后。我会尽力维护医业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视同事为我的手足。我不容许让年龄、疾病或残疾、宗教、民族、性别、人种、政见、国籍、性取向、社会地位或任何其他因素的偏见介于我的职责和病人之间。我将给予人类生命最大的尊重。我即使在威胁之下,也不会利用我的医学知识去危害人权和公义。我郑重地、自主地以我的人格宣誓。

医学日内瓦宣言——在我被吸收为医学事业中一员时,我严肃地保证奉献于为人类服务。我对我的老师给予他们应该受到的尊敬和感恩。我将用我的良心和尊严来行使我的职业。我的病人的健康将是我首先考虑的。我将尊重病人交给我的秘密。我将极尽所能来保持医学职业的荣誉和可贵的传统。我的同道均是我的兄弟。我不允许宗教、国籍、派别或社会地位来干扰我的职责和我与病人间的关系,我对人的生命,从其孕育开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胁下,我决不将我的医学知识用于违反人道主义规范的事情。我出内心和以我的荣誉庄严地作此保证!


天使飞翔11111


上高中时,我对于很多专业感兴趣,唯独没有填报医学类的专业。今天想来,那时的想法幼稚得有些可笑:害怕当了医生以后,给病人开错药怎么办,那可是性命攸关的事,我负不起责任。

直到前天看了上海“网红”医生张文宏的一个讲座,我的想法得以改变。他说到他所在的传染病学和防疫学,举了大量的例子,说明人类和细菌病毒在共存,现在人类已做好准备,来面对很多疾病。

他判断清晰准确,能从病人的描述和症状以及皮肤上,确定是哪一种病毒而对症开药治疗。

看了这个讲座后,我突然觉得做一名医生真好,至少可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了解我们自身,治病救人,多么伟大。今天的我,对医学有一种向往,对学医的人有了一种敬仰。



今年的新冠肺炎,让全国人民都在家待着,也让很多有高三学生的家庭很担心,担心他们在家时间待得太久而复习效果不好。

还有人想,这次疫情,让人们见证了做医生的责任和担当。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是做一个置自己的生死不顾而勇往直前的医生,还是做一个明哲保身的普通医务人员?

这次疫情中有1716位医护人员被感染,有6位去世。有一些医护人员的亲人感染没有床位,自己在工作岗位不能离开,眼睁睁见自己的亲人离去而悲痛不已。

但是,疫情终究会过去,大家的生活一定会很快步入正轨。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的热血高三学生,将来的高三学生,报考医学专业。



年轻的一代,除了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他们自我意识也很强。这次疫情后,社会的价值导向也许会有很大转变,人们对医生,科学工作者,有更深的认识,也会有更多的尊重。

所以,我认为,只要宣传工作到位,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来报考医学专业,从事医务行业,成为最美的白衣天使。



人类只要对自然界,对自我的认识足够多,足够深刻,认真去面对,用专业去对抗害怕,那将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