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永恒性:孩子产生分离焦虑咋办?“陌生情境法”是适应关键

到了开学季,本该是喜气洋洋的一天,幼儿园门口却满是哭声。

出发去上幼儿园之前,孩子的情绪一直都很稳定,但是当自己真的把他送到幼儿园门口,让他进去上课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又舍不得父母,变得黏人,并且还不愿意去上学。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开始走入社会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他们一直都是处于家庭教育里。而在让孩子们迈出这关键的一步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而这是由于孩子们不能够很好的处理自己的分离焦虑。

客体永恒性:孩子产生分离焦虑咋办?“陌生情境法”是适应关键

什么是分离焦虑呢?

在幼儿园的上学季,每天送孩子来学校的父母们,总要经历一件特别折磨人的事情,就是把孩子交接给老师。

在这个过程里面会出现很多的状况,可能是孩子突然情绪崩溃,连着自己不让自己离开,也可能是一直处于一种很焦虑的状态,不愿意跟他人一起玩耍,也有可能是这个时候的撕心裂肺的哭闹,过了几秒就变为正常。

以上的这几种情况都在父母们送孩子去幼儿园上课的时候都有可能出现,而他们的这种表现就是一种典型的分离情绪,也就是常说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指的就是孩子会因为状态、环境的改变,而出现一种焦虑的情绪,同时他们还会出现对于原来状态、环境、家人的过分依恋。

客体永恒性:孩子产生分离焦虑咋办?“陌生情境法”是适应关键

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有很多种。

第1个原因是孩子们的内心尚未独立。

父母们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存在,同时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很独特的角色,他们会带领着孩子成长,而还未经历过分离的孩子们会因为对于这种分离的状态的不习惯而出现焦虑情绪,这是由于孩子们的内心尚未独立,他们不懂得如何去面对分离。所以当他们面临分别时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比如说,哭闹、焦虑、害怕等等。

第2个原因是由依恋而产生的安全感被分离所破坏。

在之前曾经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实验,就是通过向一只猴子提供一个用绒布无奶瓶做的“妈妈”和一个铁丝有奶瓶做的“妈妈”,来观察猴子会更喜欢哪一个“妈妈”。

在刚开始对于实验的预测中,研究者们推测猴子会更喜欢那个有食物的铁丝“妈妈”,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出乎研究者的“意料”,小猴更加喜欢待在那个用绒布做的“妈妈”身边。

其实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样,那些时刻陪在孩子们身边,并且经常给孩子们鼓励和帮助的人,会和孩子产生深切的情感连接,同时孩子们也会对这些人产生依恋。

而当孩子们跟养育他们的人之间产生了这种连接的关系以后,孩子们会从中得到安全感,而当养育他们的人准备暂时的离开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的安全感消失了,从而出现情绪焦虑的情况。

客体永恒性:孩子产生分离焦虑咋办?“陌生情境法”是适应关键

在进行解决问题之前,有以下几点需要父母们了解。

第一,孩子会有分离焦虑很正常,父母们需要理性看待。

孩子作为一个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小个体,他们还不太熟悉这个世界的规则,同时,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还是模糊的。

站在孩子的视角来看,上幼儿园的时候与父母分开就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所以,孩子会出现情绪上的焦虑,是一个很正常的情况,这是由于孩子们对于与父母分离这件事情还不习惯,换句话说,当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的这段时间里面,其实也就是孩子们再向独立生活过渡的过程。所以,当孩子们出现因为分离而产生焦虑的情况时,父母们需要理性的看待。因为有一些父母对这种情绪有误解,会认为孩子出现这样子的情绪就是矫情、不懂事,但事实上,就拿上面的那个猴子妈妈实验来说,习惯性的依恋而对分离会有焦虑情绪就可以算是人的天性,并且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第二,孩子们的分离焦虑跟他们对客体永恒性的认识有关。

“客体永恒性”是由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提出的,他的名字叫做皮亚杰,这位心理学家认为,客体永恒性指的是孩子们能够明白物体和物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分开、并且独立存在的,同时,即使自己看不见这样东西,也不妨碍这件物品的存在。

放到分离情境中来说,就是孩子们年龄还小,他们还不能够理解,一个个体的存在是什么。当父母们和自己分离的时候,孩子就会“简单粗暴”地认为父母们此刻离开了自己,他们就“消失”了,这种情况会让他们很害怕和焦虑,这是由于孩子还没有客观的看待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的能力,他们对客体永恒性的认识还不完善。

第三,要想让孩子们对于分离没有焦虑,陌生情境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家庭生活里面的那一抹重彩,孩子的一颦一笑,孩子的小小的进步,小小的成长,都会引发家中的欢声笑语。甚至于有很多妈妈为了照顾孩子选择辞掉工作来当“全职”妈妈。不管对于哪一个家庭来说来说,孩子都是特别重要的存在。

所以对于孩子们的教育父母们就更加上心了,而此刻父母们所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对于分离有分离焦虑,父母们可以通过陌生情境法方式来让孩子们对于分离逐渐的适应,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达到减少孩子们分离焦虑的目的。

客体永恒性:孩子产生分离焦虑咋办?“陌生情境法”是适应关键

具体要怎么做呢?

第一,父母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孩子们多去经历一些他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父母们可以跟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比如说,孩子们可以去扮演一些商店里面的角色,或者是幼儿园老师的角色。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增加换位思考的能力,同时他们也会通过这样子的扮演,而学会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不过在实施这个游戏的过程中,需要父母们多去注意孩子们的状态,适当的询问孩子们对于当前角色的理解,通过这种注意和询问,可以让父母们对于孩子们当前的心理抗压水平一个大体上的掌握。

第二,父母们也可以通过运用陌生情境法,来让孩子们对于分离从陌生到适应。

具体的方法如下,首先,父母们可以跟孩子在一个他们熟悉的环境里面玩耍,然后安排一个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陌生人的人来跟父母们聊天,然后这个时候父母们可以借故离开房间,让孩子们跟陌生人一起相处,如果家长们离开的时候,孩子会出现焦虑和哭闹的话,那么“陌生人”要去安慰孩子,同时父母也要回去安慰孩子,然后再让陌生人离开。最后,适量的持续性的进行上面的过程。

因为孩子很多时候的一些小动作或者言语可以表露出他们对于分离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们一定要注意孩子们的情绪状况和变化。相信通过这样子的方法,孩子们会慢慢的对分离,不再那么的陌生,会慢慢的适应分离,会慢慢的对分离不再有焦虑。

客体永恒性:孩子产生分离焦虑咋办?“陌生情境法”是适应关键


总结:

当孩子出现特别黏人或者是对分离会有焦虑情绪的时候,父母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是建立陌生情境的方法,来让孩子对分离不再那么的恐惧,让孩子从刚开始的对分离的陌生变为适应,这样的方式可以很有效的减少孩子们的分离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