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筆記:自行車高速公路

廈門筆記:自行車高速公路

梁東方

在五緣灣溼地,很意外地看到一條鋪設了彩色塑膠的窄窄高架路從市中心的方向延伸過來,然後和緩地下坡,下到了溼地公園的樹林之中。

這初看起來像是過街橋一樣的高架路,與過街橋最大的不同就是非階梯的陡峭上下,而是和緩地傾斜下行,這就是為自行車設計的重要特徵。這實際上就是廈門沿著環島幹道鋪設的,準確地說是高架建設的自行車高速路的一條引線。不過目前還不讓自行車走,而僅僅是一條步行通道。

環島幹道是一條高架公路,上面跑的是BRT,也就是地鐵化運行的立體交叉獨立線路的公交車。在這條BRT線一系列的橋墩之間,位於上面的BRT線和地面的普通公路之間,還有一層,這就是自行車高速公路。這一層自行車高速路中間由橋墩自然隔離出左右道,兩邊的護欄上有鮮花盛開,而上面的BRT橋樑投下的影子往往又可以非常有效地遮擋廈門總是灼烈的陽光……

廈門筆記:自行車高速公路

自行車高速公路介於高處的BRT高架路和地面交通之間,沒有紅綠燈,沒有其他車輛和行人的干擾,可以放心大膽快速地騎車,當然也可以從容不迫悠然有致地騎車,可以安全地盡享自行車這種簡易而神奇的自助性的交通工具給人類帶來的樂趣。

自行車高速公路,這種源自德國的公共交通設想,在國內似乎只有北京剛剛建起來一小段,沒有想到廈門居然已經有了這麼長的路段。這是在廈門旅行的時候的諸多觀感之中完全在意料之外的一個發現。迫不及待地騎車走上去,進入到了一種每一秒鐘都沉浸於喜悅裡的旅行巔峰狀態。

騎車走在這樣的線路上,不用考慮周圍的車輛和行人,只需要把握好前進的方向即可;這種騎行的感覺非常新奇,非常令人興奮。

遇到一家三口騎車而過,孩子也騎著自己的小車子,歪歪扭扭卻總能前行,父母在兩側夾護著,迤邐而行,一派天倫之樂。類似的景象,以前在荷蘭見過,現在在廈門也可以見到了。荷蘭有完備的自行車道路系統和眾多的自行車愛好者,廈門的自行車道路,至少在自行車高速公路這一硬件上已經不輸別的地方,甚至在國內已經處於領先地位了。

這是一個城市的現代性的重要硬件體現,體現了城市規劃與建設不單一考慮汽車,也要考慮綠色出行方式的方便與升級。與那些動輒一橋飛架南北的大工程相比,在城市核心地帶與城鄉結合部建設的這種自行車高速路投資小見效大,對緩解交通壓力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而且還能即刻形成城市名片,起到極好的流量宣傳作用。

廈門筆記:自行車高速公路

這讓人不由想起保定剛剛建成的白洋淀大道,藉著雄安新區成立與建設的東風修建起來的這條保定與白洋淀之間的相對筆直寬闊的連接線,偏偏是忽略了道路現代性的考量,沒有獨立的自行車道,更別說自行車高速路這樣超前的設計了。而在實際使用中可以發現,總是有大量的自行車愛好者在與汽車並行的道路上騎行……還有很多城市,在不斷拓寬汽車專用道的同時,將自行車道縮減到了經常只有一米左右的極其勉強的寬度;或者是在慢車道上還規劃了汽車的停車位,使自行車的使用痛苦指數大大增加,逼著人們去駕駛或者乘坐汽車,又形成了進一步的擁堵。

自行車自從被髮明與投入使用以來,在城市裡甚至在田野裡,儘管也有專門的自行車道出現,但是從來沒有這樣被高高在上地隔離開過;沒有紅綠燈,沒有交叉路口,沒有行人和車輛突然出現在前後左右,這樣獨一無二的特殊待遇,大約只有高速公路上的汽車才有過。

廈門筆記:自行車高速公路

自行車高速公路的著眼點不在“高速”上,而只在於與汽車高速公路一樣、與BRT一樣的專一交通工具的獨佔路權上。在自行車高速公路上,任何情況下都不必等待,不必顧忌,掌控好方向,向前騎行即可。這特別適合一家人一起騎車,也適合急著趕路的上班族,適合喜歡替代公交而做自行車自由穿行的人。

這樣在專用道路、專有路權的情況下,居高臨下地在城市中穿行,中間與BRT的車站連接,與寫字樓或者商超連接,人都在半空中,停車場也在半空中,像是多了一維世界。

在廈門的自行車高速公路上騎著騎著,不禁就會感嘆:現代科技和現代思維的創造性,為人類社會締造更美好的生活的確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沒有現代意識抱殘守缺,也斷然不會率先在城市裡建設出這樣既賞心悅目又科學實用的民生設施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