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向丽——我在抗疫第一线

抗击疫情·奋战一线 | 程向丽——我在抗疫第一线


程向丽:民进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部会员

抗疫日记

2月11日中午13时,我穿着让人窒息的防护服在ICU连续工作已经3个小时了,经汗流浃背像蒸了桑拿浴,饥肠辘辘,口渴难耐,印象中还没有这么渴过,后悔早晨怕上厕所没多喝点水,也让我不禁想起了上甘岭。长时间戴手套的双手出现了麻木憋胀感,突然一个念头闪过:我的手指会不会缺血坏死呀?赶紧把手举过头顶,轻轻地拽了拽手套手指头部位,缓解了一下手指头的麻木感,护目镜积存的水雾让视野更加模糊了,这时我的思想开始漂移了,各种想象涌入脑海……

抗击疫情·奋战一线 | 程向丽——我在抗疫第一线

突然接到消息:寿阳县人民医院转来1名86岁高龄的新冠确诊患者(寿阳县第一例患者)。疫情就是命令!考虑到这时如果让别的医生来接诊这名患者,势必又得让他披挂上阵,更重要的是又要浪费一身防护服;我咬咬牙,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这个病人的接诊工作。首先,去楼下与转运该病人的寿阳县人民医院120医护人员进行了病情的交接,然后安排病区,考虑患者高龄,接病人上楼的时候患者有明显喘息,凭借自己多年ICU工作的职业敏感性,初步判断这个病人存在潜在风险,建议安排到重症病区(事后证明,这个决策相当正确,病人入院当晚病情不稳定,生命体征出现了波动),紧接着开始接诊这名老者,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过程中,我发现老者似乎与前一天向我咨询新冠问题的同事亲戚有某些联系。

同事亲戚也是寿阳人,春节前单位在上海举行了200多人的年会,之后该群体出现聚集性发病,先后有11人之多确诊新冠肺炎。春节期间,同事亲戚曾自行驾车回寿阳老家与家人短暂团聚,2月初同事亲戚的妹妹妹夫相继发病并确诊新冠肺炎,姑父是80多岁老人,2月8日开始发热气短不适,同事亲戚的女儿也出现了发热症状,但他自己无任何症状。同事亲戚因为4名亲友相继诊断了新冠肺炎或疑似感染,心里惴惴不安。2月10日上午8时许同事亲戚给我打电话咨询并听从我的建议,主动到太原某医院排查,进行血常规、肺部CT等检查后,被告知问题不大就回家了,当日晚上夜间23时许朋友依然不放心,把他的胸部CT发给我,我发现同事亲戚胸部CT左肺上叶小片状磨玻璃样阴影,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及家庭聚集性发病的特点,高度疑似同事亲戚被传染了新冠肺炎病毒,同事亲戚本打算2月11日就回上海工作,我建议他先暂停出行,继续居家隔离。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老者是否有可能是同事亲戚的姑父呢?如果是,同事亲戚就可能是个无症状的超级传播者啊!这个疑问一直在自己脑子里萦绕着。

完成ICU病房工作,我已经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了,但那个疑问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我谨慎小心地一层层脱了防护衣,走出ICU,职业警惕性驱使我赶紧给同事亲戚打电话,核实了同事亲戚与这位老者的确是一家人。我马上报告了范院长,他们即刻做出决定,联系同事亲戚一家人来院留观隔离,坚决堵住这个疫情防控的大漏洞!终于围追堵截了一条新冠肺炎病毒播散的渠道,避免了疫情的扩散。

我想,疫情虽然肆意,一定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注意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医护人员除了要对病患进行精心施治外,一定要注意对病患进行流行病学的追根溯源,积极控制传染源,彻底切断病毒的流行渠道或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永远记住:防大于治!

我虽然在一线奋战抗疫很辛苦,但是每天都能收到来自亲人们、领导、同事、朋友们的亲切问候。卫小春主席主动加了我微信,方便我遇到困难能及时求助,进驻四院短短10天,不断有人发微信鼓励,有人打电话关心,还有人快递来营养食品,更有我们民进会员中北大学李军教授把自己千辛万苦托好友从韩国买来的kf94口罩慷慨送给我们作防护,当我得知他家里人也没有口罩而婉拒时,他朴实的一句话“你们更需要”更让我感动!其实这场疫情分什么前方后方?没有大家的全力支持,没有大家的居家隔离防护,医护人员对疫情又能奈何?这场抗疫战又何尝不是一场全民奋战呢!

抗击疫情·奋战一线 | 程向丽——我在抗疫第一线

我们将继续积极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积极完成山西省委省政府制定出的山西确诊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双零目标要求。我们将再接再厉、英勇斗争,坚决把疫情蔓延的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狙击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