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州區:疫情防控點上的紅色“小馬紮”

疫情防控點上的“小馬紮”

陝州區:疫情防控點上的紅色“小馬紮”

河南日報農村版通訊員潘圓圓

“大嬸,您坐馬紮上,我給您量個體溫。儘量少出門,記我個電話,有事兒打給我……”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神泉苑小區門口,區紀委監委審理室主任周毅博一邊給居民量體溫一邊宣傳疫情防控政策。

“張大爺送的小馬紮還怪管用哩!一下就派上用場啦!”。一個裹著保鮮膜的紅色小馬紮,擺放在神泉苑小區疫情防控點上,當有老年人或行動不便的居民進出小區,防控點值守的紀檢監察干部總是請他們坐下,問有什麼困難能幫上忙。

河南省新冠肺炎防控一級應急響應啟動後,陝州區紀委監委第一時間加入社區疫情聯防聯控第一線,從2月3日開始,126名紀檢監察干部對神泉苑小區的1400餘戶4000餘個居民細緻入微地“守護”了239小時。

“咱這兒沒有確診病例,為啥出門還得登記?”

“出入小區登記,大家共用一支筆,不安全吧?”

“叫大夥分時段出入,人都扎堆在門口,合適嗎?

“面對群眾質疑,我心裡很著急。”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室幹部張萌如實地說,“小區封閉管控的第一天,居民不理解,質疑聲很多。”

“神泉苑是全區最大的小區,常住戶多、人員結構複雜,管控後小區居民有顧慮,我們第一時間製作了出入證,背面有溫馨提醒、求助電話,送證入戶,出入時居民出示證件、工作人員按日期畫勾,既減少了安全隱患,又實現了有效管控。”神泉苑小區疫情防控組長師運鐸介紹道,“為贏得居民理解,第一天,我們就在每個單元門口張貼了疫情防控工作措施、政策,還設置了意見欄,把全小區36棟樓的意見收集彙總,討論商量後反饋給群眾。”

翻開師運鐸的工作筆記,上面記錄著:“2月4日,共入戶排查並填寫完成《居民信息登記表》1076戶,發放出入卡1076份,收集意見17條、反饋解決17個……”簡短的幾句話,包含著紀檢監察干部一遍又一遍的耐心解釋,一次又一次的走訪動員。

“小區居民反映,管控後出入不方便,買菜成問題,我們聯繫超市送貨上門;小區淨水器壞了,居民吃水有麻煩,我們及時聯繫維修人員維修…… ”

“張大爺,您別急,這就把飯給您送過去!”2月4日中午,駐點值班的周毅博,拎著飯盒,一路小跑。

“12號樓的張大爺今年80多歲了,以前每頓飯都是孩子做好給他送,現在特殊時期,這樣跑不安全。”入戶排查時,周毅博瞭解到張大爺年事已高,行動不便,都是住在對面小區的兒子送飯。於是,他自願當起了“派送員”,往返於兩小區間,把熱騰騰的飯菜送到張大爺家。

“這是我平時出門隨身帶的小馬紮,你們值班累了坐坐!”張大爺硬是把自己的小馬紮塞給了周毅博。於是小區門口多了一個紅色小馬紮。

一句句暖心話,一件件實心事,點點滴滴真心實意的付出,很快,質疑聲少了,居民的笑臉多了……

“值班這麼辛苦,還幫群眾買菜、送飯,紀委幹部的作風真紮實,就像門口的 ‘小馬紮’,實用、貼心。”神泉苑社區黨支部書記郭俊莊風趣地評價。

“2月6日,建立神泉苑小區居民微信群……”

“2月7日,對未登記戶再次入戶排查……”

“2月8日,發動神泉苑小區黨員,結對建立臨時黨支部……”

“2月9日……”

駐點工作日誌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小馬紮”們的工作。

“我是小區居民,也是黨員,我負責6號樓群眾的思想工作!”

“我是3號樓的,我監督我們樓的消毒情況,每天給你們反饋啊!”

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到了支持“小馬紮”的工作中……

“小馬紮”們還利用微信群拓展了“業務”:給群眾做心理疏導、幫群眾排隊買藥,替群眾跑腿買菜……

從日出到日暮,“小馬紮”們堅守崗位、全力以赴地把社區疫情防控的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落實到位,他們與社區群眾一起,合力構築起了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