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员工执行力和服从性越来越差,管理一严格就辞职。是员工问题还是管理出了问题?

收获人生后半场


陈子墨

现在的员工执行力和服从性越来越差,管理一严格就辞职。到底是谁出了问题呢?其实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不能单一的说是某一方面的问题,把责任归咎某一方,原因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有人说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做得好好的突然要走,这是为什么?一是因为钱没到位,二是因为心受委屈了,三是因为到哪里都能赚钱……那又何必为难自己,非要留在这里呢?


我大学毕业至今快十年了, 做过三年的外贸,三年的会计,三年多的媒体人……也算是见过比较多的不同职场的达人, 基本混得好的,很容易被挖墙角,很快找到下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工作能力足够强,容易被看见,被发觉。还因为钱啊,只要下家开的工资足够多,哪一个会忠心耿耿地留在上家。


当然确实有一些忠心耿耿,跟随老板几十年的老员工。一个是她习惯了这里的工作方式,换到另一家意味着要告别目前这种闲散的状态,虽然工资低了点,但她还是愿意在老东家享享清福。


记得我刚去实习的时候,有一个姐姐跟我说她在那家公司已经十年了,除了前三个月试用期工资1500,后面都是2500一个月,十年如一日,但她从没想过要换工作。每天要开半个小时的车来上班,部门还经常AA制聚餐,她说有时候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油钱和聚餐的,但她很喜欢这种工作氛围。


她的工作很轻松,早上九点十点到没什么关系,到了办公室就做几份出货的单据,有时候一天的工作量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其他时间都可以逛淘宝,刷剧,用她的话说每天都过得像星期天,为什么要换工作?


她家是拆迁户,一下分了两套房,对她来说不上班都能过日子。那时的她还没有谈婚论嫁,对她来说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就可以,工资多少不重要。你说她的执行力有多差,倒也不见得,但确实会经常出错,但老板也从不说她。她本着拿多少钱就干多少活的精神,在她的位置上悠哉悠哉地温水煮青蛙。


如果这个时候老板想把她开了,她也许会无所适从。像高速收费站的工作人员一样,十几年来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收费,你突然跟她说从今往后不用收费了,会有机器人来替代你,她确实不知道该去做什么,要重新习得一门技能,再适应这个社会,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很多鸡汤都说这个时代淘汰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但现实很多时候并不残忍,像这样的小姐姐并不会这么容易淘汰,虽然她们不去钻营工作,但她们的日常很会处理办公室的人情。她们都是交际的高手,否则凭什么能够在办公室如此安逸地待上十年,一般的等级,恐怕自己都把自己“熬死”了!


这些都是管理的漏洞,任由她们拉帮结派,任由她们我行我素,到最后想要整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时候适当规范的奖罚制度还是很重要的,但是老板也好,管理人员也好,一味的要求员工当圣人,允许自己当贱人,相信这样的公司也不会长久的。


有一种老板用各种规章制度约束员工,希望所有赚的钱都是自己的,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对员工却百般苛刻,百般压榨……动不动还上升到道德的标准,辅以教育,甚至上升到人格的侮辱……


试问遇见这样的老板,哪个员工不是敬而远之,为了一份工作,每天搞的自己上班的心情就像上坟一样,长此以往,谁能受得了,钱不钱的还重要吗?保命要紧。宁愿少赚点,多活几年。这个地球离开了谁都能转,但是有些脾气不改,真的会没有人围着你转,大家都是辛辛苦苦地赚些养家糊口的钱,何必弄得满腔怨气呢?


学会好好说话,好好沟通,人都是通情达理的物种,你对我好,我怎么可能跟你争吵。你对我礼让三分,我怎么可能退避三舍。好好交流嘛,有什么事情是大家一起说出来,好好的解决。不要藏在心里, 掖在心里,把自己真正的想法隐藏起来,相互猜忌。


员工觉得我爹妈都不会这么骂我,你凭什么这么骂我,我又不是非要在这里工作不可,这么点钱,还呼来唤去的,我很委屈,我要走,谁也别想拦我,我到哪里都会比这里混得好,不信走着瞧!


老板觉着你爱走不走,谁走了老子照样赚钱。我又没亏待你,不就说你几句,你就要走,你这种人能成什么大事?这点委屈都受不了,想当年老子受过的委屈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呢?老子不照样挺到今天?


最后你非走不可的时候,老板会对你说,我不会怪你,这不是你的问题,是你们这一代的教育出了问题。学校没有交给孩子在职场摸爬滚打的生存法则,家里对孩子太溺爱,现在的孩子太任性。家里条件好,吃穿啥的都不愁,工不工作无所谓,只要开心就好。现在又不是以前,以前不工作家里就米缸见底,连粥都喝不上了!现在不工作照样在家里打游戏吃肯德基。


一些人都开始怀疑人生了,我们为什么要工作?工作已经失去了意义和动力。曾经有一个朋友的朋友,父母是做实业的,家里坐拥几个亿的资产,他大学四年都在打游戏,毕业自然是不可能的了。毕业后接着打游戏。他说我工作干嘛?工作不就是为了赚钱吗?我钱多的没处花,就是一直打游戏确实也挺无聊的,但是不打游戏更无聊,人生都没有意义了。我想大概有钱也是一种烦恼吧,但大多是人确实没有这种烦恼,都在为有这种烦恼拼尽全力呢!


毕竟钱多了能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像这个富家子弟他至少可以选择打游戏还是不打游戏,而我们普通人就只能选择工作了,没有花不完的钱,只能努力赚取。对大多数的凡夫俗子来说, 钱还是很重要的,有钱能使鬼推磨吗!上海滩风云人物杜月笙也曾说过“钱散人聚”。纵观很多大型的企业,也是做到了很好的股权激励制度,用股权留下了人才。


综上所述,现在的员工执行力和服从性越来越差,管理一严格就辞职。是员工的问题也是管理的问题,更多的是钱多的问题。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以为钱到位,别让你的员工心里受委屈,再让这份工作让他有存在感,价值感,更多地是自我要求,自我提升,老板在不在一个样,甚至比老板都想到前面,让他为自己工作……我想这个人总有一天也会成为老板的,而且一定是个好老板!


陈子墨:曾做过外贸、会计、半路出家的媒体人。左手文字,右手工作,有生之年想把遇到的人见过的事统统记下来。


子墨书坊


深有同感!我觉得是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和企业与员工,没有本质的关系。

一、现在是与过去对比的,过去就业岗位稀缺。

记得十五年前,2005年左右吧,我在一家新加坡企业工作,本部门常年用工二班倒1600人这样,招工非常容易,每天有人排着长长的队伍来应聘,保安不停地对应聘者训话,要求排好队、不要讲话。。。等等,还没有进入就已经被管理,现在呢,这种现象除了福利待遇特别好的单位,我估计一般是见不到了。

二、就业市场繁荣

现在到处是工厂,乡镇,村都有工厂,所以现在会出现工厂缺工,招不到人,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人比岗位贵,工人可以今天离开甲公司,明天就去乙公司上班了,薪资待遇都差不多,如果企业管理稍微严格,很多人可能就会觉得接受不了,觉得委屈,就必然辞职,在这种现实的环境下管理的手段显然要做改变,时代发展了,过去有的企业还要员工出操,现在应该很难了,过去辞退一个员工,员工会难过,现在难过谈不上,最多就是气愤!难过是因为过去工作不好找,气愤是因为现在工作这么好找,你们这么缺人还敢开除员工!

三、社会经济发展,国富民强

现在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提高,大多数人都有存款,不至于丢了工作马上饿着自己,所以辞职并无太大后顾之忧,只是失去一个工厂的职位,又不是什么铁饭碗,想工作有的是机会,休息调整一下,这与十几年年、二十年前外出打工不一样了,工作丢了很难找,面临房租、吃饭问题,所以那个时候人们能忍则忍,很多公司管理非常严格,什么离岗证的都有,这些逐渐消失了,也许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精英人力资源管理


什么叫执行力,为何会动不动就辞职?

其实这就是社会的进步,充分说明,现在的员工比我们这些以前的老家伙更懂得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大好事哟!

想想我们那辈人一个个老实巴交的,喊下岗就下岗。打工路上老板七拖八扣的事常有的事,结局如何?痛楚自当。

那些狠辣狗赖的老板那个不是成了暴发户,二极分化严重就是当年的那些吸血鬼造成的。

现在,一些人还在想着复制当年的暴富美梦,也不多想想现在年轻人都是有知识和远见的一群人,更是懂得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和保障。

时代翻篇,工人阶层利益和尊严必须正确面对。大好事喽!



醉语老汤


很多企业的老板抱怨员工的执行力和服从性差,管理严格就辞职。我只想说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样需要想办法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来工作。管理的严格是指什么,如果公司没有明确的奖罚制度,对员工不能一视同仁,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整个公司的状态都消极,我想不用严格管理,员工一样会辞职。所以那些认为员工有问题的,一定是管理者出现了问题。

曾经有专业机构对18个国家的9万多名员工进行了一项“全球员工意见调查”。如图所示,仅有21%左右的员工非常敬业。这个调查恰恰说明了大多数公司的管理方式有缺陷,员工不积极不敬业,最终需要问责管理者。

从调查显示,有86%员工表示自己热爱工作,那么导致员工敬业度低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公司是否有员工进步的空间

很多大型公司意识到在现在这个市场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员的竞争。只有员工得到了发展,企业才能够飞速发展。

对于员工来说,不仅看重工作创造的经济利益,更加看重企业能否给自己提供一个好的个人发展空间,能够更好的发展自己。

因此作为管理者想要留住员工,就需要从员工和企业的发展上思考,如何利用企业的发展前景来激励员工,让她们了解到企业为他们提供了方向和机会。

二、公司是否值得员工付出

很多管理者期待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又不想付出相应的回报,只想要员工不断的为公司付出。

例如,有些公司的领导就会空喊口号,时常要求员工加班,但是在公司不忙的时候,也不允许按时下班。迟到就要扣钱,但是对加班费确仅仅计较。针对这样的管理者,员工自然就不愿意付出,要不混吃等死的态度工作,要不就是找下一家准备跳槽。

因此,管理者需要认清自己公司的制度是否有考虑到员工的付出,公司看重利益很现实,但是也要保证员工肯为你付出才能创造更大的利益。

三、管理者是否值得员工追随

有些管理者自身做不到位,但是要求员工必须加班加点创造业绩。

曾经有个员工吐槽自己的老板,每天中午到公司,开会空谈理想和发展以此来激励员工,到下午不允许员工准时下班,必须要和员工在公司集体加班。但是第二天早上要求员工按时上班,他自己不来,总是在下午到公司,然后重复前一天。

这样的管理者自身对工作做不到位,又没有能够让员工信服的能力,不断的压榨员工,自然没有人愿意跟随。

想要提供员工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就要找到问题所在,往往是管理者的态度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让员工不愿意付出。

作为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动员工敬业度和积极性,让员工愿意为企业付出,达到共赢的局面:

1、制定弹性合理的公司制度

海底捞的张勇说:“很多企业制定了一些愚蠢的流程和规定,扼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现象海底捞有,每个公司都会有。如果你和同类企业或竞争对手相比,愚蠢的流程和规定少一点,就能脱颖而出。”

对于公司的KPI不必过于细化,要求员工必须做到那种量化的标准,否则就会被扣分。在海底捞曾尝试过过细的KPI,不考虑顾客的感受,一味追求量化的标准。即使客户不需要加豆浆了,员工说不行,就是这么规定的必须倒上。这样反而引起了员工和客户的矛盾。

因此,有弹性合理的公司的制度,更有利于员工的发挥,在这种弹性合理的制度,就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的聪明的员工既能完成KPI,又能够获得顾客的高度评价。

2、让员工对自己工作有更多的主动权

很多公司会对员工实行积分管理制度,运用软件记录工作行为,用奖励积分或者扣除积分来激励员工。

在海底捞也运用计件工资让员工主动性更强,就是员工每传一个菜就能拿到一个小圆塑料片,计一件的收入。谁做得多,谁就得的多。很明显这样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拿到的小圆塑料越多说明自己工作的越多,自然收入就多,省去了管理上的争议,让员工感受到公平。

企业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效仿其他公司的制度来调动自己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感受到公平。

3、给予员工明确的奖励

喜家德的创始人高德福常说:“你能取得多大成功,取决于多少人相信并跟着你走。”他创建了“358合伙人机制”,对于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员工给予3%的干股奖励,5%和8%的入股资格。

很多公司的部门主管在工作很多年后都遇到职业的瓶颈,很明显就是薪资的上升幅度,采取这种合伙人的概念,对于老员工是一种很大的激励,这些老员工为企业创造了很大的利润。成为合伙人自然就会留在公司,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针对员工的积极性不高,作为管理者不是去质疑员工的问题,而是要从自身的管理角度出发思考。为什么其他的公司员工就能够积极工作创造更多的价值,员工的问题每个企业都有,只有管理者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张小桐2019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是管理出了问题。这个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1.首先思考一下,为什么管理一严格就辞职。现在职场的中间力量是90后居多,甚至00后已经步入职场,80后都已经靠边站了。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他们有个性有想法,观念和70后80后完全不同。70后和80后他们的执行力普遍很强。但是90后是张扬个性的一代,已经不能用管理70后80后的方法去管理他们。

2.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管理的理念也需要不断迭代。过去的管理,更多强调的是管控,对员工的行为约束感比较强。现在的管理理念偏向激发员工的个性,也就是赋能。管理者更像是一个服务者,给员工提供资源支持,提供空间,让员工去发挥。这个过程中,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发,才能创造出公司想要的结果。这种方式相比传统的管控型管理更适合年轻一代。

3.管理过程中不要纠结某一个现象或某一个点,设置合理的管理机制,让其自行有序运行。从之前的重视过程到现在重视结果,一切都是为经营结果负责。因为人是可变的,所以管理也是灵活的。针对不同的群体,管理的方式方法,管理的理念是需要不断做出调整的。所以当你觉得员工的执行力和服从性越来越差时,你应该反思是不是现在的管理机制出了问题,有没有更好的管理机制来替代它。

总之,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管理机制。并根据机制的运行情况及时作出修复和完善。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会管理的领导。


木兰在这儿


员工也分很多种,一种自动挡,执行力一流,谈不上服从,领导安排的,想到没想到的自己都能超额完成。一种手动挡,领导指哪儿打哪儿,执行力好,服从性也好。还有一种磨洋工的,浑水摸鱼偷懒成性,但态度还行,在这基础上还有一种刺头,不服管。但一说就辞职,主要原因还是他不差钱,或者公司给钱太少。


EmmaWan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也确实是企业和员工都苦恼的问题!我试着回答一下,不对的大家批评!

我认为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管理和员工都有问题!

一是管理问题。管理者要明白管理的宗旨和方法,我认为管理者的思想和心态很重要。管理的宗旨是追求高效率,而不是强调“管”,更多的在于“理”。“管”是强制性的,“理”是服务性的。

比如说要求员工完成工作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管”的方法是:要求员工遵守纪律,遵守规范,遵守时间,遵守工作方法……。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违反了就会相应的处罚他们。而“理”则是管理者自身水平的体现,你制定的工作目标是否合理?是否合理的分配了资源?是否提供了必要的且与目标相应的工作条件?是否合理的制定了惩罚和奖励制度?是否给员工提供了明确且公平的升职空间?重要的你是否合理的做到了分权?……。

现实当中很多管理者过分地强调了“管”,忽视了“理”!其实“理”才是最好的“管”。有很多企业把工作方法也归到了“管”的范畴,你不按我的方法做就不行。其实这是管过头了。你提供的只应该是规范,目标,工具,资源,和与这个要求相适应的薪酬待遇。特殊时期可以提供方案,提供参考性质的方法,而不是强制性的方法。找到适当的方法去完成工作目标是员工的事,你可以教他,但不能逼他。那样会限制了员工的主动精神。还有的管理者过分的独揽大权,要求员工着也要请示,那也要审批,毫无自主权。这就不讲理了。管理者要明白权利和责任是一个问题的两种属性,权利在谁那,责任就是谁的!你不能只要权不担责!授予员工必要的权利可以使员工有存在感,有自豪感,有满足感。保护他们的工作热情,鼓励他们的斗志。还有的企业毫无理由的延长工作时间,强制员工加班(有必要的工作任务除外)。这根本就没拿员工当人,这是对员工的惩罚和折磨,还不如奴隶主对奴隶的做法。白白损耗了员工的精力,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两败俱伤的行为!

至于管理方法就是法无定式了,要根据企业的性质,现阶段的目标,外部的环境形势,员工的水平和状态……来随机调整。但有几个概念管理者必须清楚。1、要必须使员工有自豪感、荣誉感,这是基础。2、要必须简化管理过程,要知道管理不是规矩越多越严格了,那是管多了,是你没找准定位。管理的灵魂是无为而治。管住节点和环节就可以了。否则你就是和员工斗智斗法,进入死循环。这种企业就是管死了。3、要适度放权,给员工上阵的底气。4、要做好后方支援,海陆空、弹药和银子要及时到位。特别是奖拔,立功要马上提拔,绝不能等机会。5、员工家庭困难要关心和重视。6、对确实有问题的员工绝不能手软,惩戒要果断到位,否则就是对好员工的伤害。所谓慈不带兵。

二是员工的问题。现在的员工普遍缺乏责任心和刻苦精神,习惯了吃现成的。很多没有契约精神,好钻空子,走捷径,缺乏责任感。要命的是他们根本没意识到这是不对的,反而认为是应该的,是正常的。这是社会、家庭、环境、教育造成的,因为很多人的成功并不是因为有责任心,并不是因为刻苦。相反有责任心和刻苦的很多都白瞎了。当今社会造就了一批少爷兵确实让人头痛,再也没有以前的刻苦精神!

现在员工也很现实,待遇好,有尊严,不太累成了热门工作。除了背景硬的官宦子弟平头百姓根本不可能有这福气。要认清现实,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不付出是肯定没回报!付出的只有两样:一是体力,一是尊严。

体力是永恒的付出,包括学习、思考、时间、熬夜,出差,沟通……,想方设法达到工作目标。没有这些你干不好工作,也不会成长。

尊严付出有轻有重,对待老师和客户无所谓,你得到的是技能和人脉。当你积攒了足够的技能和人脉,尊严也会随之而来,会加倍的补偿你。对待上级领导要区分开尊重和尊严。尊重领导是必要的,质疑也要挑好时机和词汇,我们很多领导是玻璃心。你说他不懂技术他有时会接受,但千万别说他不懂管理,他会理解成你否定他的领导能力。领导对你的批评,教育,处罚这不是不尊重,这是他的职责!只有恶意的刁难,侮辱、无视才是不尊重,这才涉及到尊严。这就要反抗了,反正也没好了!但是不是刁难、侮辱理解上因人而异,要综合判断。至于委曲求全,跪舔领导,低三下四也没必要,那样的成功在别人看来更没尊严。

员工要明白没有现成的饭可吃。安排你工作不是所有客观条件都具备了,有时就是具备不了,用你的目的就是让你弥补这些不足去完成工作,这就是你的价值(当然不可抗拒的条件不在此列),条件都具备的是人就能干,也就不值钱了。

啰哩啰嗦说了这么多还觉得没说透,我都嫌我自己话多了!匆忙之间不太圆满,有漏洞,有谬误,留待诸君指正吧!


为天下谷49372866


像这种情况下,大多数都是管理者出现了问题,在现有条件工作,员工已经很习惯了,应该说是已经顺手了,而且并不影响工作的进度和工作质量。但管理者突然跟中了邪一样,非要去改变一些无关紧要的规定,而且大多数改变的是管理者看着不顺眼的东西,那些东西根本就不存在又或者是领导故意挑事,看不惯那个员工而去改变的。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离职的员工,都是跟管理者有着很大关系,说白了,就是故意挤兑你。


雨中雾中


我觉得这大多数是企业本身的问题,现在我国很多私企小企业连员工最基本的福利都给不到,比如五险一金这样的东西,这也就算了,工资还低,我想在这种情况下你再严厉的管教员工,那辞职的肯定多。所以要让员工好管理,首先最基本的福利你的给到,另外工资不至于太低,起码要与目前的消费水平相适应,要让员工在养活自己的同时还有想房子车子看齐的实力,不然想员工死心塌地跟你干真的很难,我们当然提倡吃苦耐劳,乐于奉献,但员工也是人,他们也要生存,要成家立业,所以企业也要站在员工角度思考问题。那些基本福利完善,工资水平不低的公司管教再严格也有大批人挤破脑袋往里进,为啥?


右臂的牙印


我们先来看一个你很熟悉的场景:

会议即将进入尾声,老板在向你们讲述了现在所面临的的市场机会,并且给了你们一点方向和指引,大概应该在什么方向上努力,然后一脸严肃的问你们:都听懂了吗?

尽管你们明白了大意是什么,但仍然有一些细节的地方不是太确定,整体看下来,最多算是似懂非懂,但是心里想着:回头执行的时候自己研究研究,没准就明白了。

于是你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老板:“没问题老大,明白了!”

老板都是人精,从你们的表情和没有底气的回答当中,他多少发现了一点端倪,你们应该是没完全理解,可若是重新再说一遍的话,其他的事情就被耽误了,不如就先交待下去,在执行的过程中,没准就能慢慢理解了。

紧接着,老板坚定的说到:“既然大家都清楚了,我这就把工作安排下去!”,老板开始分派任务、制定时间节点,并且一再的强调,不要让他再说第二遍,考验大家执行力的时候到了。

就这样,散会之后大家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找资料、翻案例、下模板,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忙的不亦乐乎。

可是等到工作时间节点来到时,大家坐在会议厅里,老板翻开各团队的方案后,一翻两瞪眼,这方案做的根本就不是自己要求的那样啊!

而员工也蒙了,这就是当天在会议上提出的内容啊,我们都是按照要求去做的啊!

紧接着老板痛骂一番,你们有没有听进去我说的话,都是怎么执行任务的,就这个样子工作怎么可能打下市场等等。

各位,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啊,大多数人可能都遇到过喜欢把“执行力”这个词挂在嘴边的老板,而且大多数人也可能像上述的情景那样,偶尔会选择不懂装懂。

其实执行力这个词,是不能单拎出来去看的,只有把执行力放进一个过程里,我们才能看懂执行力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将执行力最大化。

首先,执行力的概念绝对不是干活儿又好又快,老板上一秒说完话,下一秒我就已经投入生产了,其实不这样的,严格来说,这应该是算是工作能力。

打开百科,执行力的意思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它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 ,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

也就是说,真正能够决定执行力的因素,其实是顶层的战略设计,并不是比谁更快、谁更认真。

再进一步说,关于执行力的这个“锅“,绝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应该由企业来背的,除非是员工的个人原因,比如消极、怠惰、不负责任等等,个例现象可以归结为员工的问题,但若是在公司里比较普遍,那么就需要公司方面做出一些反思了。

01.战略计划是不是不够清晰

在谈论执行力的时候,很多老板都振振有词,说自己经常给员工买书,找讲师给员工培训,让他们学习执行力相关的东西。

或许这些老板不知道,他的员工们都快要烦死这些事情了,耽误工作又耽误下班。

其实这些老板们忘了,在谈论执行力的时候,通常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企业是否具备清晰的战略计划。

当身为执行者的员工明白了“我该执行什么、为什么要执行、执行了有什么好处”的时候,这时候才是真正具备了高效的执行力,脱离了战略计划,执行力真的只是空谈。

所以说,执行力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就必然没有执行力,不过遗憾的是,很多老板都把执行力简单的理解为“听话”,实在是理解的有些偏颇了。

02.战略目标是否明确

我有一个做人事工作的小伙伴,他曾经和我打过一个比方:

员工完成工作的过程,其实就有点像运动员跑马拉松,这个过程肯定不会特别轻松,甚至可能会冒出很多困难来。

但马拉松选手之所以能够跑到终点,除了自身的体能和意志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目标在哪里,如何分配体力、阶段性划分目标。

员工工作也是一样的,你只告诉他去执行、去跑,却不告诉他目标在哪里,这就等于是白白消耗体力、消耗心智,我们不能一边跑一边寻找目标。

这个比喻真的是清晰明了,一下就看到了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的确如我小伙伴所言,当员工有了清晰明确的目标时,往往能够很好的规划自己的工作,分阶段性的给自己设定小目标。

然而对于很多老板来说,通常只看结果,不在乎目标,更不在乎怎样引导员工完成目标,你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把工作结果给我呈现上来,那么你就是优秀的好员工。

但老板不知道的是,这可能只是员工在节点即将来临前的几天,临时抱佛脚赶出来的东西而已,并没有投入自己的心血的智慧,反正你老板看的是结果,那我身为员工就给你这个结果好了。

由此可见,目标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真的不能被忽视。

03.传达过程中是否有疏忽

就像是我在文章开头场景中写到的那样,中国的老板们都喜欢说一句话:

不要让我第二次,或者是不要让我说太多次。

当一个老板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就不要指望任务能够执行的太好了。

虽说老板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感觉特别的威风,特别的有威严,但是他没有想到,下属们究竟听明白了没有,若是没听明白,该怎么执行工作任务呢?真要是工作结果不满意,那岂不是耽误了时间又耗费了精力吗?

大部分公司会有执行力不到位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往往就在于沟通的不到位,老板觉得员工能明白,员工觉得自己应该能弄明白,结果谁都不张嘴、不问,导致问题留下一大堆。

其实这些问题只要简单的沟通一下,确认一下,就很容易解决了,根本不必上升到后续大发雷霆的程度,因此,千万不要忽视沟通的重要性,不要怕麻烦,多说几句话,肯定要好过工作烂尾巴。

04.顶层设计是否有缺失

其实说回到战略和管理层面,这些都是公司顶层的设计问题。

有的管理者说现在的员工矫情,脆弱,而且不自律,管的不严他就随便犯错,管的太严就立马辞职,各个都是大爷。

可是仔细想想,如果在面试的过程中多一些了解,多设置几层筛选,是不是能够有效的过滤掉一些不想征用的人呢?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顶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当这个顶层设计能够非常清晰的时候,员工自然也就明白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干完有什么好处了。

综上所述,执行力这个话题单拿出来看,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听话不等于是执行力,速度同样不等于执行力,所以,广大的老板们、员工们,希望看完这篇文章,你们都能对执行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