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聚科技“雄兵”同病毒較量

安徽聚科技“雄兵”同病毒較量

同病毒較量,離不開科技支撐。作為原始創新策源地,我省組織優勢科研力量,針對疫情防控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題,著重在臨床病程、臨床影像、病毒基因、流行病學以及中醫藥干預等5個方面開展應急科研攻關,全力打好科技防控攻關戰。

安徽聚科技“雄兵”同病毒较量
安徽聚科技“雄兵”同病毒较量

位於太和經濟開發區精準醫學中科基地的安徽鼎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身研發優勢,快速開展針對新病毒的研發工作,建立2019-nCOV(2019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體系。通訊員 王傳傑 攝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攻關團隊在新冠肺炎炎症風暴機理和臨床治療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前期經過驗證對細胞水平有作用的藥物,已經開始投入部分臨床。臨床數據提示,“託珠單抗+常規治療”的新治療方案很可能通過阻斷炎症風暴,進而阻止患者向重症和危重症轉變,從而降低病亡率。

2月15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相關發言人介紹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已在14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其中年齡最大的82歲)救治過程中開展臨床藥物使用情況,結果令人鼓舞。

據悉,中國科學院已緊急啟動“新型冠狀病毒應急防控”專項。為更好地發揮中科大生命科學研究和臨床研究的集成優勢,中科院決定將研究力量集中到合肥,成立中科院臨床研究醫院應對疫情科技攻關聯合指揮部,由中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與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中科院應對疫情科技攻關小組組長徐濤院士任共同總指揮,依託中科院臨床研究醫院(合肥)作為科技攻關任務的臨床研究平臺,彙集中科大等相關研究力量,在病毒檢測、流行病學分析、感染免疫機理與新治療方法等方向重點攻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工作,強調加強省、院合作,共建公共衛生聯合實驗室,開展聯合科技攻關。

炎症風暴是新冠肺炎患者向重症和危重症發展的重要因素。中科大教授魏海明團隊,與中科大附一院副院長、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專家組組長徐曉玲團隊開展聯合攻關。通過對33例重症新冠肺炎病人血液30項免疫學指標的全面分析,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致重症肺炎炎症風暴的可能的關鍵機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迅速激活炎症性T細胞和炎症性單核巨噬細胞,通過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6(IL-6)通路,形成炎症風暴,導致嚴重肺部免疫損傷。

由於臨床藥物“託珠單抗”可以阻斷白介素6通路,該聯合團隊推測“託珠單抗”作為抗IL-6受體抗體,可以阻斷新冠肺炎炎症風暴。經中科大附一院倫理委員會批准,團隊迅速開展了針對性研究。在第一階段的臨床研究中,14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重症9例、危重2例),在治療前均有兩肺瀰漫性病變,其中11例持續發熱。採用“託珠單抗+常規治療”的新治療方案治療後,11例發熱患者體溫全部降至正常;呼吸功能氧合指數均有不同程度改善;4例患者肺部CT病灶吸收好轉。

在省衛生健康委支持下,中科大附一院聯合我省10個新冠肺炎定點治療醫院,加速推進“託珠單抗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開放、隨機對照臨床研究”。該項研究已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登記,正在進行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有百餘位病人入組。

與疫情賽跑,安徽醫科大學主動響應省應急科研攻關號召,先後立項一個省級項目和四個校級項目,聚焦臨床病程、臨床影像、病毒基因、流行病學等,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其中,省級項目由安醫大一附院餘永強教授牽頭,實施臨床影像學在新冠肺炎早期診斷及病情評估研究,將有利於新冠肺炎的早期診斷和病情評估。

安徽大學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健康所研究團隊正與合肥濱湖醫院進行合作,擬利用治癒患者體內已經產生的配對抗體,通過體外重組病毒刺突蛋白釣取特異抗體,進行快速鑑定和篩選,以期獲得高效單克隆抗體來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傳染病。

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會同省衛生健康委全力做好應急科研攻關項目的組織協調,強化防控診療技術研發和成果應用,組織全省優勢研發力量開展檢測技術、藥物和防治技術研究,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科技力量。

劃分5個風險等級!安徽實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

安徽省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馳援武漢

當前安徽有20個縣區無確診新冠肺炎病例

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支持

來源 | 中安在線

主辦單位| 安徽省政府新聞辦、省網信辦

平臺建設及技術支持| 安徽新媒體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