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城村醫:鄉村防疫戰的尖兵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有這樣一群人,奔走於鳳城鄉村防疫第一線,測量體溫、排查發熱患者、場所消毒、安撫鄉親情緒、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收入不多、責任很大、他們是鄉村防疫戰的尖兵。他們就是村醫。

石城鎮石家村:愛河岸邊的安全衛士

任振華,石城鎮石家村人,村醫。鳳城衛校畢業,跟隨也是村醫的父親行醫13年,2011年開始自己行醫。

1月25日下午3點多,鎮政府接到鎮派出所報告,有群眾打電話舉報石城鎮石家村一組有5個從武漢打工返鄉人員,其中有人發燒掛吊瓶了。情況緊急,鎮政府要求村裡第一時間去了解情況,如屬實鎮政府好採取下步措施。在這種情況下,村裡只能安排村醫任振華前去了解情況。石家村一組距村部7公里,其中2公里只能步行走鐵路。

鳳城村醫:鄉村防疫戰的尖兵

去一趟相當費盡,又正值正月初一,但任振華沒有怨言,開車5公里,又步行2公里,來到石家村一組。經核查,信息全部有誤,三人從西安返鄉,另兩人從咸寧返鄉。而且說掛吊瓶的人,也沒掛吊瓶。由於是從外地返回的,任振華又分別安排幾人今後測體溫和居家隔離有關事宜,返回家中已是晚上7點多。最後一次去簽署"解除隔離通知書"不小心車還剮蹭了,這些損失他都沒跟村裡提一句。

鳳城村醫:鄉村防疫戰的尖兵

1月28日,公安系統又推送了1月22日乘坐D7741次列車名單,石家村村民張某在其中。張某是任振華的前妻,雖住在一個村,但從孩子8歲離婚到現在孩子23歲了,兩人沒說過一句話。疫情當前,任振華把世俗的眼光、街坊的嘀咕以及見面的尷尬都統統拋到腦後,在村醫面前,只有需要量體溫的監測對象。任振華像對待一個普通監測對象一樣,一絲不苟的測體溫,一絲不苟的記錄。

石家村共有7人作為重點人員進行監測,這項工作都是任振華帶個一次性口罩完成的。雖然沒有專業防護裝備,但他盡到了一個村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草河街道愛河村:上陣父子兵

大年初一這一天,草河街道愛河村秋嶺診所的陳帥一大早就打開了村衛生室的大門,他還在微信朋友圈裡寫下了這段文字:"科學戰"疫"莫驚慌,衛生人員全在崗,勤洗手不串門,提高免疫最有效。"

25歲的女兒陳智慧也是一名村醫,大專畢業後,本來有機會留在繁華的城市工作,但父親陳帥的診所需要人手,陳智慧就回到父親的診所,與父親一起給鄉親們看病治療。

鳳城村醫:鄉村防疫戰的尖兵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包括陳帥父女倆在內,愛河村的5名村醫已自發聯絡,保證春節期間村衛生室實時開放,24小時值班,以應對突發情況。

翻開陳帥家診所大年初一的日誌,一天內他曾多次上門,開展測量體溫、隨訪等工作。

"戰戰兢兢,時刻警惕,每一個異常情況都要關注到。"陳帥一家每天吃住都在衛生室,只要鎮指揮部有命令,他就第一時間給村民檢測體溫。"村醫是每一個村莊的健康守護者,更是一個村莊的強心劑,這個時候村醫的堅守能讓群眾感覺到安全。"

一些外地返鄉過年、探親的群眾回到家中需要隔離,尤其是從武漢返鄉的群眾更是不能出門,一些隔離人員缺乏物資、藥物,父女倆每天都會主動詢問缺少的東西,為了減少接觸,他們就把物資放在大門口,免費給他們使用,不僅減輕了村幹部的工作壓力,更是讓疫情防控工作變得更有人情味。

鳳城村醫:鄉村防疫戰的尖兵

正月初六,陳帥一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同未過隔離期的武漢返鄉人員進行了接觸,知道情況後第一時間配合政府、村幹部工作關閉了診所,進行了自我隔離,並將接觸武漢返鄉人員之後接觸的人員整理出來告訴了村幹部,最大程度的配合了工作,減少不必要的危險。

因為疫情防控需要,診所現在的職能主要是配合鎮裡檢測體溫、現場消毒等工作。但即使是關閉了診所,一家人也沒有停止工作,依然用微信和電話指導一些生病的群眾用藥。

"衝在傳染病防控工作一線,害怕嗎?"有人問陳智慧。"事情真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時候,就想不了那麼多了,這是我的工作。"陳智慧說。

雞冠山鎮陡崗子村:夫妻雙雙上戰場

現年44歲的付強和40歲的妻子姜麗麗一起經營一家診所,都是中共黨員。這對小夫妻倆畢業於遼寧建平中醫藥學校,中醫專業,從醫至今20多年了。

武漢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村裡防疫工作異常繁重,要做到宣傳到位,及時傳達上級文件要求,張貼公告做到家喻戶曉,嚴防死守封路堵人。陡崗子村村委會只有三個人,9個村民組溝溝岔岔不集中,由於村委工作人員少,工作量大。付強夫妻主動來到村部,忙先忙後,並且從家裡拿來口罩發給每一個人。

"體溫計趕緊發給各組下去,排查我可以去""我回家取口罩""馬上去""我來""五組曾繁祥發燒了",付強還沒有站穩腳步,拿著體溫計急忙趕過去。更讓人感動的是,四組路口沒有人執勤,付強又奔跑過去。

鳳城村醫:鄉村防疫戰的尖兵

疫情無情,人有情。1月28日,村裡招募志願者到各個卡點執勤,付強、姜麗麗倆夫妻都報了名,"把我們全家都報上吧,保衛家園要緊"。其實,付強家孩子小,還要義務給大家檢查體溫,為百姓送醫送藥,家裡還有72歲老人,工作量不小。

鳳城村醫:鄉村防疫戰的尖兵

白天付強要為老百姓量體溫,看守卡點,妻子姜麗麗帶領志願者服務隊宣傳,排查,還從家裡做好飯菜給執勤人員送到各個卡點。

付強夫妻倆從醫10幾年以來,為陡崗子村42個80歲老人每年都送去牛奶、罐頭等生活用品,累計1萬多元。每年為老人免費體檢2次,總計體檢400多人次。

村醫,曾經的赤腳醫生,我們農民身邊的保護神、農民身邊的白衣天使,他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感情最深。疫情當前,他們嚴格遵守不開診的要求,積極投身防疫戰中。他們是第一個到達外地返鳳人員家中的人,測量體溫,詢問行程;他們是唯一一個對要求居家隔離人員進行體溫測試的工作者,一直監測到隔離期結束;他們是第一個到達消毒現場,按照要求對相關家庭和場所消毒的人員。

村醫,是我們鳳城大地上農村防疫戰的尖兵。這是一個群體雕像,是我們城市最美的白衣衛士。

圖:各相關單位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