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交响乐团的指挥是“瞎指挥”,因为各种乐器演奏员看也不看指挥家,你如何看?

天岭624738


完全不是这样的,整个乐器曲目的演奏要表达的意境都是指挥的意思,细节怎么处理也是指挥说了算,不是谁想怎么演奏就怎么演奏的,同一个曲目因指挥家不同,有不同的细节意境处理,这都是指挥存在的理由,演员各吹各的调,各唱各的曲那是不行的,这就像军队,必须要服从指挥,否则能打胜仗吗?


赵建忠766


小学中学的时候每年都有歌咏比赛,也经常要选拔指挥。最初老师挑了几个高个子的同学轮番上场。我几乎每次都有幸被挑上,但最终没有一次当上指挥的。也许是因为我每次指挥的时候,站在那面无表情,两只手左右无力挥摆,纯粹瞎指挥。

参加工作头两年,单位参加系统的歌咏比赛,恰巧我们科长是指挥。我就对他说“指挥有多大用处?我们每个人都会唱,只管唱就行了。”他就跟我们解释“指挥是控制节拍的。”还说手势和节拍的关系。这才知道歌咏比赛中指挥的作用。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室友迷上卡拉扬的柏林爱乐乐团,我凑热闹。对于那么大一个管弦乐团,指挥家的作用更大了,可以说是乐团的灵魂,由他掌控着一个乐团的演奏风格。那时曾听说过一个低水平的指挥控制不了场面,演奏员各奏各的,能乱成一锅粥。

可以说乐团的指挥就像影视剧的导演一样,以前我们也都认为每个演员都会演戏,导演还有什么用?殊不知演员的表演大都是导演教的。

隔行如隔山,外行看热闹,只有内行的人才知道一个指挥家的作用有多大。


妮呢128


说乐团指挥是“瞎指挥”,那是真的乐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乐团指挥是整个乐团的灵魂。一部交响乐往往有几十上百号演奏家共同演绎。一般而言,乐台上左面是中高音弦乐.由小提琴和中音提琴等组成。中间是管乐器,由长号,大号,小号,圆号,长笛,短笛,单双簧管等组成。右面是低音乐器,多由大提琴和低音贝司等组成。乐团最后排是打击乐器,由锣鼓,定音鼓等。这么复杂的阵容,该谁演奏,都必须看指挥的指挥棒和各种手式,指挥面前的乐谱架上放着一部乐曲的总谱。上面仔细标注着各种乐器的配器声部和演奏程序,以及轻重缓急的感情表达记号。在指挥的指挥调度下,各种乐器才会发出和谐统一优美动听的乐声。一般来说,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演出,台下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次演练。通过演练,各种乐器和演奏家达到高度默契。演奏家和指挥已经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所以台下的听众不大注意或者误以为指挥只是在挥舞指挥棒。其实,乐团在演奏过程中,演奏家眼睛始终紧盯指挥的手式。而且在演奏过程中,指挥也会随时用眼神和手式同演奏家交流。一个乐团的指挥,在舞台上是神一样的存外。很多指挥大师在世界乐坛上具有崇高威望。一个杰出的指挥家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个优秀的指挥家,能够从上百种乐器的演奏中听出谁错了节奏或跑调。那个耳朵真是牛得很。


王雨艽诗词


有人说交响乐团的指挥是瞎指挥。他判断的依据是在大型正规演出时,各种乐器的演奏员只盯着自己眼前的乐谱,看也不看指挥家一眼。其实他看到的只是问题的表面而非事实。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据说,指挥的主要作用不是在真正大型演出的时侯,而是在排练的时候。其实指挥首先对所有乐器的演奏都十分精通,在排练过程中,要把自己对曲目的理解和诠释全部灌输给演奏的团员们,抠每一个演奏细节,以达到一种默契。

然后,才是正式演出的时候的指挥工作。大部分时侯指挥的作用可以弱化,但是在开始、结尾和中间的"某一紧要之处",指挥家要给出明确的手势才可以。另外,指挥家在演出中给出的各种手势,表情动作不是可有可无的,会影响团员们的演奏效果。

最后要纠正一点:乐手当然可以依据自己面前的乐谱演奏,但各人只有自己的,而没有其它成员的乐谱。而只有指挥有总谱。所以一切还是由指挥掌控的,怎么可能沒有人指挥呢:怎么指挥就变成了瞎指挥呢?(但是一些比较短小、简单的,熟悉了的节目乐队可以自己演奏)。


蒋继雄


早年间有那么一个笑话:英国皇家交响乐团来中国访问,有一场与中央乐团的同台演奏节目,由中国指挥家指挥,排练时那皇家交响乐团牛逼呀,瞧不起中国乐团和指挥,一脸不忿的模样,一支曲子奏到一半,忽听中国指挥家大喊一声“停!”,拿着指挥棒指着皇家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手说了一句“你刚才多了个‘哆!’”,只见那人满脸通红,身边的其他乐手看着他笑,原来刚才他放了个屁,被中国指挥家从宏大的几百件乐器声音中听了出来并且精准定位,从那开始,皇家交响乐团老老实实的听从中国指挥家的指挥,再也不见了初来时的傲慢。


山雨摄影


这是完全不懂交响乐的外行人,无比荒谬的说法。

乐队的指挥,其实是乐队的灵魂人物,他的指挥水平,直接决定了乐队演奏曲子的质量。

例如著名的世界级指挥家卡拉扬和小泽征尔,就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打造了爱乐乐团和波士顿乐团的精神领袖。





插上音乐的翅膀


这是因为有一些成功人士和智障儿童上台指挥(玩票)而误导了许许多多人!以为(原来)任何人都可以走到台前,拿起一根和筷子🥢差不多长短的指挥棒:周立波,马云,舟舟,还有一些成功人士老板们,领导们临时上台做了一次(捣糨糊)指挥,因此误导了许多人认为指挥其实在乐队中没有什么大作用!

标题内容本身的提法就是普遍性外行的一种质疑。

一支训练有素的乐队离不开一个好(优秀)指挥!指挥首先肯定是一名音乐(艺术家)或者演奏家,钢琴技术是起码的,其次还(擅长)玩其他的一些器乐,许多著名指挥家都是从演奏家走出来的如:原中国交响乐团李德伦指挥,他原本是一个大提琴家。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交响乐团指挥都是高手演奏家!从演奏家走上指挥舞台比音乐学院指挥作曲系学习指挥的人好一百倍!为什么?因为他们是真正的从“基层”走向领导工作岗位的,严格说就是真正的“内行”!

一名优秀的音乐指挥家要对音乐乐理绝对的掌控!他(指挥)音耳的灵敏度又要绝对的“灵敏”!灵敏到不比一条猎犬耳朵👂差到那里!他要听出乐曲的各个分部声音层次和高低,要调节演奏员的情绪和感情,要和舞台表演者动作和节奏配合默契如芭蕾舞或者歌剧表演。

因此做一名优秀的音乐艺术指挥家是不容易的!指挥系分很多门类如交响,舞台剧,合唱,民族,西洋,戏剧等等包括群众艺术舞台大合唱等等。

每当我们去看到晚上舞台演出时候,其实是他们下午刚刚走台排练复习完毕!简简单单“晚餐”后就候场准备演出了!无论世界上那一支乐队,在演出当天下午必须走台“排练”!确保万无一失演出成功!可想而知,一名训练有素的指挥在平时排练中付出的心血包括演奏员们,都是非常非常辛苦的!

最后阐述世界著名指挥家的特征:有专业学历背景,有丰富舞台专业经验,有与众不同对传统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包括其它各类套式音乐结构个人极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听众和媒体共同认为包括他所带领的团队演奏家一致公认和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



大提琴心声


英国拍的一个著名喜剧二战片,说的是一架轰炸机在巴黎上空被德军击中,机组人员跳伞后,初当地民众救助。其中一个主角的职业就是指挥。有一个桥段,机组人员跳伞过程中,指挥正在一个大剧院排练节目,谁吹拉弹的好,谁有毛病,皆一一指出。这就是指挥,一个乐队的灵魂人物。


甄赶索


本人水平有限,可能回答不全面。你可以找些有关资料看看。乐器成员演奏时,肯定是要看指挥。比如我拉小提琴为例。外人表面看我头埋着是在拉小提琴。但我的眼余光有时也会看指挥的。外人根本察觉不出来。该你出来时,人家指挥也许眼睛把你盯着的,在提醒你。就是拉小提琴位置挨着的两个人互相也都盯着观察到的。其实大家心中是有数的。每个乐手面前都有乐谱架。咋没有用手都去翻过去翻过来?你自己把重点,或把握不大的那篇以防万一放着就行了,因为交响乐团平时在台下都是经过无数次排练!天天如此,都排练好了的,有些经典曲目或保留节目。熟悉得很。甚至排练二遍就差不多了吧!比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不打不把握之扙!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乐团成员之间和指挥之间互相配合非常默契。一首乐曲的节奏,快慢。每分钟多少拍?第一乐章!快板标准速度是多少?第二乐章!慢板速度又多少?表现力如何?还有多种乐器配合,什么时间该长笛出来?是个人出来,还是所有长笛都出来?这段前奏是自由发挥吗?打击乐器在什么时间,那一小节,或最后一拍,弱拍开始,小提琴弦乐走主旋律。大提琴走的那个部分,这个部分问题大些,中间什么地方停不停?什么都得看指挥手姿。又不是齐奏。齐奏也得要指挥!当然也有临时用小提琴,或钢琴来作指挥。一个乐团指挥水平如何?指挥全方位知识很重要。一下说不完!没有金钢钻就别揽瓷器活。关系到整体哟!


手机用户50233687055


我就是个业余管弦乐队的指挥。在确定排练某首曲子后,先要做细致的案头工作,接着在化费极大时间的排练中,严格且不厌其烦地,要求每个演奏员,每个声部间的完美配合,一切达到乐曲的整体要求后,还要在正式的演出舞台上,用指挥线条,肢体语言和略显夸张的表情,引领乐队圆满完成乐曲的激情演奏,以取得更好的音乐效果。

舞台上的指挥,不是“瞎比划”,而是千军万马的统帅和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