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冷空气特别活跃,想起了古人说的一句话:"六月六日晒寒衣",怎么解释这句话呢?

银都银坊


以前的天气不像如今反常,广州一般相对要比北方天气热得早,所以天气谚语也打了一个月的提前量,广东人是这样讲的。未吃五月粽,寒衣唔敢入笼(笼指大木笼,旧日收藏冬天棉被冬衣用的大木箱〉。

在端午前,我试过有两年,要出外勤,早出晚归,见近日天气已很热,早上出门时只穿了件凉快的薄薄的长袖衣,另一年还只穿了短袖,谁知老天爷一下把脸沉下来,越晏越冷,气温骤降到少见的摄氏9度,一起去的人个个都中招。遇到了这两次一天之内气温大上大落,以后在这个时段只要是早出晚归的就多提防点,不要怕麻烦,有备无患随身带多件薄外套。


小笙常谈


这句话应该是六月六日晒寒衣吧。

关于六月六日节日的说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叫做洗晒节,许多人都会在这一天晒寒衣。六月的天气已经非常闷热,加上正值夏季多雨时节,气候湿润,东西很容易发霉变坏。

所以从古代开始的这一天,无论是皇宫还是民间,城镇或者乡间,都有洗浴和晒东西的习俗。民间就有谚语:“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等。这个“红绿”指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衣裳。

此外,六月六日那天,很多居民都会翻箱倒柜,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来晾晒。因此,六月六日也被成为“晒衣节”或者“晒伏”。


文学品读


今年的气候确实在玩,刚刚在昨天,甘肃地区又下起了大雪。而且这是五月份入夏以来第三场雪了!农民朋友们不得不拼尽全力,保护瓜果蔬菜,保护农作物。

即使在我们这里,别看这几天是高温干旱,刚刚五月入夏的时候,本来五一假期温度一度达到了32度,可是有榆社县的一个乡却下起了冰雹,温度也降到了零度以下,一霎那全乡的梨树苹果树全部被打成了光杆儿。



按照气象专家的说法,这些都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应。今年不少地方都出现灾害性天气,南方不少地区连续多天阴雨天气,有的地方连续高温干旱,有的地方下起了夏天雪!气温骤热又骤冷,一天之间就过完了一年四季!这一次的厄尔尼诺现象从去年冬天就开始了,预计会一直持续到今年冬天。

有句古话“六月六带寒衣”,6月6日就是芒种节气了,说的是即使到了到了芒种、夏至这样的盛夏日子, 出门的时候也要带好防寒的衣服,这是老百姓“热不忘带衣,饱不忘带食”经验的拓展。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老天的脸说变就变,说明从古到今都有许多这样的反复!说明厄尔尼诺现象自古就有,重要的是人们思想上要做好随时准备,防范灾害性天气!

靠天吃饭是农业社会的显著特点,如今社会发展,科技发达了,农业的抗灾能力也增强了,但天气的变幻莫测,依然是人力不可抗拒的!

你认为呢?


村姑说村事


六月六,五月五!农历五月五,祖辈们视之为春夏分界日,这些传统的注重季节变化的防患保险意识,非常值得学习!

现在天气预报很是高清精细,但古人的大季节意识,还是有作用的。比如:家庭有条理清舍和添加。都以季节为分界,比较有效地防患疾病和保护健康。

现代人的健康水平有较高的起点,季节上的各种各样的穿着都有,有的广州人一年四季短袖,但季节观念必须有,夏防蒸发多喝多饮,少些结石毛病。生活方式决定人的健康程度。适应季节变化更需要提升自身的理解和科学的准备。广州在迎接夏天的高温和细菌挑战上,都在高度警戒中。


闲适人家


“六月六晒寒衣”也称为“六月六龙晒衣”。

在民间有些地方还把这天当做节日来过,如“晒龙节”、“晒红绿”、“晒书节”等。



农历六月六是夏季里最热的时间段,刚过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季节,大伏天,太阳最火辣,人在炙热的太阳底下晒几分钟就受不了,人们认为在这一天晒衣物可以防霉防虫。

有关“六月六”的民风习俗有很多,它的由来也颇具神话色彩。 “六月六龙晒衣”这句俗语还跟另一句俗语“你不借我磨刀雨,我不准你龙晒衣”有联系。



相传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关羽斩貂蝉的日子,其前后时节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日子,这一天,老天爷也要下几滴雨为关帝磨刀斩貂蝉之用。

根据古时民间生活的经验总结,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如果天降大雨,那么,六月初六一定是晴天。传说老龙王会在这一天晒衣服,民间也会跟着龙王在这一天晒衣物,以求风调雨顺。

这些传说后来成为老百姓观察天气,安排农事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



“六月六”的民俗在很多地方都不尽相同,且已经慢慢被遗忘消逝,但作为一种地方的传统习俗,仍留在一些乡村老人们的记忆中,并代代相传。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和我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