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思進取、貪圖安逸當作淡泊名利、自命清高的人最可悲,你認同嗎?

農在天涯


一,我認為生活中不思進取,貪圖安逸的人並不是淡泊名利,自命清高。而是這些人安於現狀,覺得這樣也好,沒有更高的追求罷了。

二,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差別很大,有的人安於現狀,有的人在不斷的努力,有的人雖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淡泊名利,不圖名也不圖利,像奮戰在抗疫前線的鐘南山教授以及千千萬萬的醫護人員。

所以不思進取,貪圖安逸和淡泊名利,自命清高沒什麼關係。


夏天的味道劉惠萍


我很想回答你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話題。以下僅是我個人的看法。

我有80%認同你的想法。但是又有20%覺得不能完全認同。

我見過很多淡泊名利的人,但是他們不自命清高,他們有事業上的成功,如果把事業比喻成攀登一座山。那他們是攀登過一座座高峰的人。站在高峰上把山下的風景全部都看遍了。覺得人生一場,一切都是借來的,包括事業的成功,包括世人的讚譽,包括鮮花和美酒。不管你擁有的再多,走的時候還是赤裸裸的,什麼也不帶走。所以他們選擇淡泊名利,小隱於市。那是看淡世間所有的繁華之後的一種淡泊。

如果一個人不思進取,貪圖安逸。把這種理由說成是淡泊名利。其說淡泊名利,不如說是沒有出息,沒上進心。人生來就是要爭的。哪怕是到最後爭來的東西,什麼也帶不走。

再來說說拿20%的人。有些人生來什麼都有啊,原生家庭的差距,你沒有辦法。就比如說富二代王某某。

那他是可以選擇淡泊名利的,他甚至可以退隱江湖。

所以說一個人如果一無所有,他還是不思進取,貪圖安逸,那他就是沒有出息。

如果一個人什麼都有了,他可以淡泊名利,貪圖安逸,去周遊世界,去想著怎麼花錢。


式微式微


首先,我們談談不思進取、貪圖安逸。不思進取、貪圖安逸,說明這個人沒有追求,除去名利以外也沒有自己感興趣的正向的東西,只懂得如何輕鬆混日子,只會去享受現成的東西,沒有東西可享受也不會去付出努力爭取,這樣的人無異於食物鏈裡的純消費者,對社會,對家庭無任何貢獻。這個是能看出來的。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上輩子供養太舒服,就是我們所說的原生家庭太富足,留給他的一輩子也享用不盡;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這個人的家庭狀況或教育出了問題,是這個人養成這種人生態度,或者看不到希望,破罐子破摔,整天渾渾噩噩過日子,遲早連乞討都不會,這是社會負面因子,亟待我們去改變他們。並且,就算這個人是上輩子留給他的物質條件足夠富有,足夠他享用一輩子,那我要問問,能夠享用兩倍甚至更多嗎?我想,一個人從吃苦到享受,是很容易習慣的,而從享受到吃苦則非常難。就像司馬光所言:“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終有一天,沒任何東西可貪圖,他拿什麼養自己、養家人,那什麼傳給下一代?沒有什麼比傳給下一代優良的精神品質更重要。



其次,我談談淡泊名利、自命清高。淡泊名利是一種人生追求、人生態度,而自命清高,我認為不是人生態度人生追求,而是一個人的性格。兩者不是一回事。淡泊名利的人也不一定會自命清高,也會有隨和謙遜之人,而反過來,自命清高的人也不一定淡泊名利,有些人反而對名利看的很重,汲汲於名利。所以,這兩者本身不是一類的;另外,淡泊名利也不等於絕對的不追求,只是對一切功名利祿看得很淡,但不等於不追求,只是能夠在得與失之間拿捏的很恰當,得到不喜,失去不悲,可能就是那種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態度。


第三,我們再來談談, “不思進取、貪圖安逸。”與 “淡泊名利、自命清高。”即便是不追求淡薄一切功名利祿。但不等於不思進取,沒有其它人生追求,世界有很多人,對一切功名利祿視作糞土,但他對世界作出不可替代和磨滅的貢獻,我想,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居里夫人: 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名利的人往往才能做出更大的成就,正如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所言:“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所以我很贊同這個觀點,如果一個人把不思進取、貪圖安逸當作淡泊名利、自命清高。,是最可悲的,只是在為自己的不思進取,貪圖安逸找託詞,不值得相信與同情。


木子悠格


所謂淡泊名利得是名校畢業,家裡不缺錢,又有曾經的社會地位隱居起來才可以這麼說,一個小謝沒畢業,一家幾口靠工地打工生活的男人賺錢吃飯,倒是想淡泊名利[呲牙][呲牙]


周易改變人生


你在這要的是,能力與慾望不成正比,且又裝唯我獨尊,自命不凡,孤高自傲,名不符實的一類人?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人的能力大小,勤奮與懶惰,慾望與理智,內因與外因的機緣,天時地利的巧合與錯位等等,都有一定的關糸。

我認為,人的能力是有三六九等之分,如何發掘自己,想要拔高,後天的勤奮非常重要,一步一個腳印,百折不撓,不怕失敗,永不滿足的人,他一定是個成功的人,平凡中的成功人士越多,社會越安定。

也有部分人,由於對自身的能力定位不切實際,條條道路通北京,別人能通自已就是通不了,缺乏自身客觀的評判。導致事事碰壁,失去了奮鬥的信心,轉入人生短暫,抓住生命享受的追求。自命淡泊名利,實則是無力迴天的妥協之舉。

還有部分人,起初的原動力基因遺傳,性格不成熟,偏極狹隘,一點之見即是理,不解一事的兩面求證。外人說他不思進取,貪圖安逸,他還不服氣,自命悟到人的仙骨真諦,鄙視旁人無知,傲視眾生來掩蓋自已的不足。這類人的價值觀如影響到社會面過大,形成庸人招遙過世的"金字"標榜價值觀,那是社會發展的悲哀。


銀杏歲月


但凡想人生出彩,則必須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遇見困難不消沉,遭到挫敗不頹廢,時刻謹記人生目標,哪怕是荊棘刺藜,也要奮勇前行。

唯有確定高遠的志向和清晰的目標,人生前行的軌跡,才不會偏離方向。

可是,有些人,不思進取,隨遇而安,貪圖安逸,得過且過,這樣的生活,因為缺乏長遠目標而虛幻,因為沒有切實行動而荒蕪。這樣的生活,沒有生機,匱乏活力,人生的潛能沒有挖掘,人生的精彩自然不會實現。

如果自以為是地將這樣消極的人生態度視為淡泊名利,甚而還自命清高,那一定是誤入歧途了。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張祜“由來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風看牡丹”,如此淡泊名利,成就自我,那是一種心靈的高潔,一種生命的豁達,豈是不思進取貪圖安逸可以相提並論。

有人追求活出人樣,有人追求活出人味,不論哪一種,都需要積極進取向上向好的人生姿態。



西窗飛雨


不思進取的人往往是貪圖名利的人,貪圖安逸的人往往是積極進取的人。不信且看,凡是不思進取的人,天生自帶消極,他自己一定知道自己,所以他對名利就看得很重,生怕落後,被別人看不起,一有可乘之機,馬上奪取名利,本該屬於別人的,成他的了,可以說這種人他就沒有大智慧,每天就想著乘人之危,投機取巧。積極進取的人,有生活的方向,工作的目標,無論靠自己的體力還是靠腦力都是創造生活價值的根本,他們不會因為苦點,累點,而氣餒,但是他們會期望工作中少點不幹正事,一天到晚的搗鼓事的人,所以他們努力工作為的是工作中求個安穩,給生活換來安逸。還有一種人,是不會搗鼓別人,但工作能力不強,眼高手低,被別人誤解為自命清高吧。就這,我的回答不知有道理沒有


小雨點ffor


是人都會思進取的,把正常生活看作是貪圖安逸是偽命題,什麼又是淡泊名利,什麼又是自命清高,人生活在社會中不是你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而是你能怎麼樣才怎麼樣的,把簡單的事搞複雜很簡單,把複雜的事搞簡單很複雜!不能一蹴而就,做到明事理,知進退也就很不容易了!


我是老火321


不認同,每個人的生活不一樣,不應該去評價別人的生活



Johnny吃大蒜喝咖啡


把不思進取,貪圖安樂,當做自命清高,淡泊名利的人也說不上可悲吧,可悲是我們認為的,他自己可能意識不到。他認為不可悲就好。林子這麼大形形色色的人,不能都一樣了吧,大多數人還是有進取心的。有人做詩這樣評價自己看看可悲嗎?
爭名奪利人間事

邀功請賞自當先

文韜武略我皆有

窮苦潦倒才是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15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bfd00000231e1806cc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