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思:我们的传统生活习惯中,哪些是应当改变的陋习?

保健生活锦囊


我觉得在疫情横行的今天,最最重要的应该是人们思想上的改变,全球变暖了,知道要保护环境了。下酸雨了,知道不能乱排放废气废渣了,疫情爆发了,知道不能吃野味了。当死神在一次挥起镰刀行走在大地之时,我们是否又会在一次的想起,哦,原来不能这样、这样。所谓的陋习,都是建立在落后的思想上。思想上不升华,告诫永远都只是对牛弹琴。


叹月数星


威海张姐观点: 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沉痛的教训,我们应该好好反思我们的一些陋习了。

第一条 拒绝野味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句话太经典了。可是我们中国人还是以吃野味为荣,有人还特意显摆,好像只有富豪才可以配吃这些。我就想问问这些人,这个蝙蝠有什么好吃的,难道看到它不会想到女巫之类的感觉吗?宁吃飞禽一两,不吃走兽一斤,这都是什么逻辑?这种传统习惯应该改改了。

第二条 使用公筷 中国人一贯热情好客,酒桌上不热情,就好像招待不周一样,非得酒肉不断。喝到兴奋时,说话的唾沫星子满嘴喷,酒也到处撒,筷子乱放乱夹,你说这菜还怎么吃。嘴里含着饭,大声说话,想想就恶心。餐桌文化确实应该跟西方学习学习,文明用餐多好。

想到这就先写到这吧,大家多提建议,从我做起,慢慢的改变身边人,相信过几年后,人们的整体素质高了,一些陋习会逐渐消失的[微笑],我们一起!




威海张姐


我们真应该反思了!上坡路走了很长的时间,应该停步歇歇脚,想想走过的路程,虑而后能得!自古以来,当社会道德普遍低下甚至道德沦丧时,往往会有灾难或者瘟疫流行。究其原因是因为心不仁慈,唯利是图,不讲诚信,为富不仁,霸权欺凌,恃强凌弱,不忠不孝,如此这般违反天道,天必惩之!头顶三尺有神灵,只有敬畏生命,敬畏祖宗,敬畏苍天,敬畏自然,才会无咎!为官者若无才无德,德不配位,必受惩处,故应尽责亲民;为民者若不安守本分,遵道守法,必有余殃,故要劝君慈善!经历此疫,我们要珍惜健康自由,抛弃挥霍无度;要学会勤俭节约,唾弃浪费污染;要注重文明互助,舍弃自私自利;要学会保护动物植物和大自然的恩赐的一切,不要破坏自然环境。由此,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必将迎来辉煌复兴!


成成是成成


中国五千多少历史长河中,积累和沉淀了无数的文化瑰宝,题目中的一些日常习惯有一些也在其中被我们代代相传。比如俗语有云: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这是一句经典的俗语,看起来表面上是在说,食物不一定是越干净越好,但实际上,这句话蕴含了很多道理。

“不干净”并非我们所认为的上面有泥土、灰尘什么的,而是一些细菌的存在,这些小东西被我们随食物吃掉反而是有益处的。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会通过自身的调整,对其进行识别并产生响应的抗体,当然,一些益生菌的存在反而会有好处,因此才有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俗语。

但话说回来,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我们的传统生活习惯中,有哪些是应当改变的陋习呢?

下面我们进入正题: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次疫情大部分危重病人均为有基础性疾病的或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因为社会的快节奏,让我们忽视了自身的保养。我们缺乏运动,即便是你每天上下班很辛苦。我们缺乏营养的均衡,即便是我们每天的伙食很好。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运动不是你每天挤地铁就可以的,伙食好不代表着你吃的就健康。每天的不规律作息时间加上暴饮暴食,饮酒吸烟等等都属于我们日常的一些陋习。

下面详细举例说一些日常的不良习惯。

1、你家厨房用品种,有纸巾和抹布的存在么?

想必大家都会有这么一个习惯,锅碗瓢盆,有水渍,用抹布或者纸巾擦拭一下就可以使用了。那么,我想问,您使用的抹布多久清洗一次?清洗后是晒干?还是放在厨房内阴干?纸巾选择的是哪一种?厨房用纸?还是母婴卫生纸巾?

其实这种习惯中的干净与否是相对且无法避免的。抹布特别是厨房专用抹布,是特别容易滋生细菌的。我们原本通过清水洗净的器皿,原本表面得灰尘等已经被冲洗干净,但是通过抹布的擦拭会在我们看不见的情况下重新被沾染。

这个问题,就牵扯到“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道理了,建议针对这种抹布,经常进行清洗和太阳直射晒干。多准备几块进行替换。

2、随地吐痰,肆意咳嗽打喷嚏。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发现,有些人,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在某些环境下,打喷嚏或者咳嗽不用手遮挡,而且发出声音很大。这些习惯要摒除。通过这次疫情,我们都知道,飞沫传染是这个“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渠道。而飞沫主要部分来源于我们这些不良的习惯。

3、宠物随地大小便。

走在马路上,随时有面临着“踩雷”的风险,一旦被“中招”会很影响心情。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吧!很晦气很恼火。现代社会很多人喜欢养宠物,但是也随之而来的是对宠物的放任,我相信你们会很头疼小狗在骑车轮胎上小便,在马路上大便的现象吧,但是主人的有效制止我相信会让这种现象减少甚至消失。

4、外边是光纤的王,内里是邋遢大王

平日里,穿着打扮都很好,回到家中,臭袜子一个月不洗,脏衣服随地乱扔,垃圾堆满了不到掉,厕所便纸堆的有小山那么高。这些生活习惯存在于现在的年轻人中不在少数。真的好么?这也是陋习。

5、中国式过马路,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中国人都有一个从众心理,认为集体的意识就是好的,这个习惯应用在不同场合确实是好事儿,但在过马路上确实不安全。

6、有福同享的共享方法不一定可取。

比如,有好吃的,送给你点儿尝尝。这种习惯可以增加邻里感情。但在这次疫情下,这种习惯也可能导致疫情的传播。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来了有好酒,做几个菜,一起聚一聚。一年未见的老友,三五成群,吃个饭喝喝酒,谈谈一年未见的感受。原本不可厚非,但疫情之下,群体传播风险更大,所以这次疫情这种现象不可取。

8、奇珍异兽不可食用。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一个习惯,我们什么都可以吃,而且要吃的精彩和出奇。但我们忽略了一些我们并不知道的危险。那些新奇特中有我们并不知晓的细菌病毒。但我们仍然选择去尝鲜。什么蚂蚱,老鼠,穿山甲,蝙蝠等等,只要是我们见到的,都想去尝一尝什么味道,更有甚者以此为荣的炫耀出来。这次疫情包括2003年的非典,让我们深受其苦。这种不可取。好奇害死猫啊!

上面这些举例,并不一定完全符合题目,但是也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有善意的,也有无意识的,有自我的单独个体习惯,也有群体效应的从众意识。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绝大部分人真正的做到了宅在家中,也都做的很好,但为了您和您的家人的健康,有些习惯一定要在今后的生活中慢慢改变。

多运动,合理运动,膳食均衡搭配,提高我们自身的免疫力这才是最佳方案。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吧!


京漂一枚


这次的疫情,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容易感染,这是与我们很多人的饮食习惯有关系的,那就是平时过多的寒凉食物如水果,脾酒,饮料,还有过食脂肪类的食物,海鲜类的食物,长时间积累本来就容易导致身体免疫力的下降,再加病毒的特性与人的身体的特点有着巨大的相似之处,二阴走到一起,便会快速将人打倒,包括癌症也具有这一特点。所以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饭菜尽量做到吃多少就做多少,不要吃不完再放冰箱冷藏,平时尽量少加糖,鸡精在蔬菜里,适当的时候可在汤中少加点花椒,多加点生姜,这样有利于在平时就可以改善人的体质。


雨后滴水


看到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关于“吃”,毕竟“病从口入”嘛。

一大家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团团圆圆,却每人一双筷子,唾沫星子满盘跑😂更有甚者,就是一些热情的长辈或主人家,特别爱劝酒劝菜,再热情的,就直接把菜夹到你的碗里来😂

长辈或主人家当然是一片好意,但是首先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人吃菜都有自己的喜恶,若是自己平常吃的倒还好,有时他们夹的,偏偏就是自己平常碰都不碰的,夹来碗里,吃又吃不下,不吃似乎又对长辈或主人家显得不够尊重,简直就是一个大写的尴尬。😂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那些长辈或主人家为你夹菜的筷子并不是公筷,而是那双他/她就着饭菜在嘴里嘬了无数回的筷子😂



受老公影响,我现在到哪里都会用公筷,便开始想不明白,咱中华文明几千年,做什么都很讲究,为啥在筷子这件事上,却偏偏完美的忽略了😂

其实这个习惯想改变也并不难,只要自我坚持,久而久之,身边的人自然也就会跟着改变。



上面我已经提到,使用公筷,我也是受我老公的影响。刚认识我老公时,他便用公筷,最开始,觉得他挺奇怪,可是久而久之,大家也习惯了,只要有他在的餐桌,就都会习惯性摆上公筷。再后来,大家自己也习惯了,即使他不在,公筷也自然而然摆上了桌。

所以习惯这个东西,只要自我坚持,身边人多数都是会尊重的,一些好的习惯,不仅能得到尊重,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到身边的人。你觉得呢?


木头色66


中国人有自己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血液里也传承了华夏民族的烙印,中国人与西方人是两类不同的种族,生活方式也是不同的,中国人的祖先教育我们吃熟食,喝热水。这样才能不生病,而西方人的祖先教育西方人是喝酒,喝生水喝冰水可以不生病。两种方式都流传了几千年了两类人的血液里打下了烙印。现在的国人学西方人吃半生不熟的食物,喝冰水,冰啤酒。这样怎能不生病,体质虚弱是正常反应的。我们的祖先教育:上医养生,中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不要等到病很了,才想着去治疗。最好的方法是养生,掌握身体的阴阳平衡,正气内存,邪不可侵。有了好的身体,瘟疫来了你也不会有事的。也不要学习西方人的超前消费理念,现在看到了吗?没有储蓄的人现在该跳脚了吧!





水幕华


1.首先要杜绝吃野生动物,这一点来说单单从道德的角度来要求是不够的,有些人跟他讲要保护动物保护自然根本没用,必须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条例,对于那些触犯法律者必须严惩,这次疫情给人民的身心财产给国家都是重击。

2.切菜板分开使用,一些生肉中带有很多病原体,布氏杆菌病等等好多病与生肉中带有病菌有关,另外肉应该煮熟吃,部分人群喜欢吃生肉,这个看个人喜好了,不提倡但是不能明文禁止,家庭里切蔬菜和水果的菜板与切肉类的分开,刀具分开使用。

3.有人说家庭使用独立的餐具,在中国这恐怕能做到的家庭极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很难改变,但从国家开始积极宣传,还是能慢慢接受的,尤其在年轻人当中,老一辈人可能思想比较顽固,短时间难以接受,只要从年轻人心中改变这一习惯,以后这一用餐习惯改变还是大有可能的。

4.戴口罩,大多数人没有这一习惯,即使配戴了,正确使用口罩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公共场合配带口罩还是很有必要的,可减少呼吸道传播风险。

5.养成勤洗手的好喜欢,现在大多数人还是能做到饭前洗手的,但仍需加强宣传。


全世界你最有脑子了ok


最重要的是要分歺制,即使是家庭成员也要分食用公筷。

大家在一个盘子里翻来复去挑食極不卫生,如果家庭成员有患了肝炎或者胃炎,以及其他传染病容易传染给全家。

分歺制每人用一个盘子,烧好的菜再用公筷和勺子分到各人盘中,这样就不吃别人的吐沫了。

希望以后饭店也要强制性的,采取分食制,改变多年的陋习。

还有一点不耍吃野生动物,不耍吃生食动物肉,鱼片等。


崇文重教


疫情反思我们传统的生活习惯中最该注意的是,不要再吃野生动物了

这次疫情的源头就是吃野味造成的

穿山甲很多人熟悉的动物,一部葫芦娃是很多人的青春回忆。可是现在它已经是频危物种!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诗宝教授说:“穿山甲的胃能装500克左右的白蚁。一只3公斤左右的穿山甲,一次就能够食用300克至400克的白蚁。一片面积在250亩至450亩的森林,只要有一只穿山甲,就可以免遭白蚁的破坏。因此,穿山甲也被称作‘森林卫士’。”

很多人很好奇,穿山甲是怎么被逮到的

穿山甲身上有很多坚硬鳞片这可以保护它不收到伤害,只要遇到危险他就可以龟缩成球状。可是它这样的防御措施确实更好的方便捕猎他。只要弯腰伸手一只穿山甲就到手了。

它没有牙齿,视力也很差,没有攻击性现在根据最新的报告显示穿山甲珍贵程度已经远超大熊猫。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我们每个人都做到不吃野味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想方设法的去捕猎它们。世界这么大给它们一个容身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