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三天集中拉網清底大排查進行時:確診患者百分之百應收盡收等五個“百分之百”能否落實到位?

央廣網武漢2月18日消息(記者任夢巖 周益帆)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17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指出,武漢市和湖北省要繼續加大排查力度,擴大床位供給。為落實“確診患者百分之百應收盡收、疑似患者百分之百核酸檢測、發熱病人百分之百進行檢測、密切接觸者百分之百隔離、小區村莊百分之百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武漢各社區從昨天開始,開展為期3天的集中拉網式大排查,摸清底數,遏制疫情擴散蔓延。記者跟隨社區幹部,記錄了大排查的過程。

武漢江漢區滿春街道肖家社區距離武漢漢正街商圈只有一站地鐵遠。17日上午,社區黨委書記朱鳴浩與幾位網格幹部,對社區進行拉網排查。

肖家社區目前有756戶,2043人,這次的拉網式排查,是要再次確認居民的情況,瞭解還有哪些困難亟待解決。

朱鳴浩:你辦了通行證沒有?

住戶:還沒呢。

朱鳴浩:你沒出去嗎?要到社區去辦理通行證,三天出去一次,一次購物就多買一點。

居民的體溫和家庭居住情況都得一一詢問。一上午,朱鳴浩和同事們查了36戶,未來三天內,要將整個社區摸排完成。

十公里外的武昌區白沙洲街長江紫都社區居民委員會,工作人員也再次開展了排查工作。相比於肖家社區,長江紫都近8000戶的規模,使得排查頗具難度。通過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派出的下沉幹部加上原有的社區工作人員,一共二十多人。社區書記陳麗娟說,將通過網絡、電話、入戶三種方式完成拉網式大排查。“我們把二十個人分到了不同的區域,因為有8000戶,大概一個人一天(入戶)排查100-200戶。我們也是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排查,居民通過‘微鄰里’上傳自己發熱的情況,也有業主自己做的上報小程序。年紀大的,不會使用網絡設備的,我們就上門瞭解動態。”

社區民政委員兼網格員張純和另一位網格員羅桃英從第一網格查起。居民們警惕性高,雙方隔著門喊話是常有的事。

除了排查“四類人員”的收治情況。針對有特殊需求的住戶,社區方面也協調工作,比如針對老弱病殘住戶提供蔬菜等生活日用品的上門服務,為需要因其他疾病買藥、就醫的住戶提供代買或予以通行等服務。

排查過程中,也有群眾有疑問:外省捐贈的蔬菜為啥沒到我家來?門口藥店漲價了怎麼辦?社區配的出租車,我能坐嗎?社區幹部也需要一一解答。

居民:一個月一根菜都沒看到,都是捐款,都捐到哪裡去了?我同事都是送菜送到門口的。

朱鳴浩:我們只對老弱空巢老人進行物資捐助,街道分到各個社區,然後對獨居空巢老人進行配送的,希望你理解。這個配菜是可以通過你們網上預約,如果不會,可以打一個電話,跟社區聯繫,根據由居民自發組建的互助群可以統一購菜。我們社區配置了的士司機,但是一般都是運送(非傳染)病人的。

肖家社區的蔡奶奶,家住8層,腿腳不便,平日都靠子女照顧。如今,住在武漢郊區的子女沒法過來,這些天全靠社區送菜和代購。

蔡奶奶:社區這麼多人,給年紀大的送一次,得多久能送呢?

朱鳴浩:今天下午再給你送一點青菜來。

蔡奶奶:那好,那好。

記者:您最近出門了嗎?

蔡奶奶:我出門也難,沒出,就是沒這事我也不出門,還是社區送來的綠葉菜!

朱鳴浩:部分如果不足的話,還幫她代購一下。

在多位社區工作者看來,經過幾輪的排查及封閉管理措施,“四類人員”的數據較之前趨於平穩。陳麗娟介紹:“目前是趨於平穩了,特別是對新增確診病例這塊,上午(社區)就新增了一例,高峰時期我們一天都得新增九例、十例。”

以江漢區肖家社區為例——2043人中有2人確診、4人疑似,目前均得到了救治。朱鳴浩說:“比如前期還沒有對小區的大門進行封堵,還有兩三個進出口,現在是全小區封堵了以後只能一個進出口,家庭成員只能三天進出一次,依這個情況來看,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但是對我們工作人員來說,社區裡面的一些確診病例、疑似人員都得到了救治,而且都得到了隔離。”

一人一戶、一單元一棟樓、一網格一社區,信息排查、彙總往前推進一點,離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就更近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